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602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支配(20242024年)物联网技术及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它是信息产业领域将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快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在2024年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物联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2024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发同意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

2、中心)状况的报告,标记着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己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并进入战略实施阶段,为无锡培育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打造高科技产业城和现代服务城、创建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供应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推动创新资源向无锡进一步汇聚,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对无锡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全面加快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依据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及行动支配。一、目的和意义(一)建设目的深化落实”感知中国国家战略,把握无锡发展历史性重大机遇,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加快引进国家级科研机构

3、与研发中心,突破制约物联网应用发展的技术瓶颈,布局物联网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逐步建立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物联网技术与标准体系,稳步提升自主创新实力;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探究物联网应用运营模式,推动物联网应用由政府引导逐步转向市场主导,逐步解决物联网大规模普及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在全国范围内领先建成感知城市,全面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践行应用带动与创新驱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占据产业高端,以物联网应用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逐步将物联网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坚持创新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打造辐射全国的感知中

4、国中心,持续引领我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二)建设意义1.打造一条上下游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物联网产业链,对中国引领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世界经济发展阅历看,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有效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增加可持续发展实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将加快聚集分散分布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创新资源,完善物联网上下游配套产业,推动形成一条核心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大产业链,有助于我国抓住物联网产业由产业起步阶段向快速增长期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对我国引领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 .培育一个创新实力强、开放性好

5、的物联网技术策源地,对确保中国物联网技术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物联网涉及半导体、计算机、现代通信、新材料、智能限制等诸多前沿尖端技术,技术本身的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对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家信息平安、产业平安、经济平安以及国防平安也有重要意义。物联网产业目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技术和标准与国际基本同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从标准制定入手、瞄准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研发,是我国保持同发优势、确保物联网领域整体技术先进性的重要内容。3 .开发一系列应用广、移植性强的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对中国物联网应用推广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物联网大范围应用将有效地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对推

6、动两化融合、提升管理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具有主动作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瞄准应用与创新,通过物联网产品的研发和丰富、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以及运营模式的探究与确立,将打破物联网应用拓展的瓶颈问题,并逐步解决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大大拓展物联网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应用范围与层次,对中国物联网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4 .建设一个立足无锡、辐射全国的物联网产业服务体系,对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将建立研发集聚与人才汇聚的物联网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与标准检测的物联网产业服务中心,以及应用导向的信息商务服务中心,逐步完善面对全国的物联网

7、产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区域间的竞争合作,有效利用全国的研发资源,协同促进物联网综合技术竞争力的提升,将对中国物联网技术发展产生倍增效应,对于助推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贯彻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为总体要求,集全市之力,广聚产业创新资源,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核心园区建设以及示范应用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物联网产业竞争实力,努力将无锡打造成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二)建设原则1.立足

8、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提高物联网自主创新实力和水平,努力攻克物联网发展核心技术,大力开展物联网国际国内合作,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汲取再创新的紧密结合,切实增加物联网产业发展后劲。5 .集聚优势条件,抢占行业制高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瞄准物联网世界前沿技术和行业高端,集聚优势条件重点攻坚。充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链的创新模式,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带动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化关键瓶颈的持续突破。6 .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市场化运作。主动抢抓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主动顺应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客

9、观规律和要求,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面对市场需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促进企业成为市场参加主体,进一步激发企业主体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三)总体目标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将无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创新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核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先导区,初步建立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体系,真正使无锡成为驾驭物联网核心和关键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先导市、示范市。1.产业发展目标。到2024年,初步形成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的空间布

10、局和功能定位,在新型传感器、核心芯片、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运营和信息服务等领域集聚具有较大规模的各类物联网企业,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100O亿元。培育一批物联网上市企业,形成一批销售额超10亿元的物联网龙头企业,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创新型中小企业。到2024年,基本建成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示范区内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形成和扩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和具有持续创新实力的物联网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2 .技术创新目标。到2024年,建成引领我国物

11、联网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示范应用的中国物联网探讨发展中心、中国物联网创新研发中心、无锡物联网产业探讨院等科研机构,集聚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攻克一批物联网关键技术,形成具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产品系列。在国内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中发挥主导和关键作用,在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中具有重要话语权。到2024年,国内外物联网研发资源在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进一步聚集,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国物联网领域的重要技术策源地和世界知名的物联网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完善的、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和专利池,确保物联网产业发展自主可控,并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3 .示范应用目标。到202

12、4年,以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和项目为切入点,基本建成感知工业、感知农业、感知物流、感知电力、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水利、感知健康、感知安保、感知家居、感知园区、感知城管、感知教化等领域建设重大示范应用工程,由点及面,加快感知无锡建设进程,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先行区。到2024年,推动示范应用的工程化,培育良好市场环境,加快成熟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推广,初步将无锡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区。4 .人才引育目标。加快物联网领域的人才培育和引进,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和梯队。到2024年,引进和培育一批物联网领军人才,初步显现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联动效应。到2024年,

13、聚集一批物联网技术和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物联网人才高地,为我市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5 .载体建设目标。以新区传感网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高校科技园和感知中国博览园、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以及南长传感网高新园为中心,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核心区,5年内建成载体建筑面积100o万平方米,总体上形成以新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滨湖经济开发区和南长区传感网高新园为核心,以新区、滨湖区、南长区为重点,其他市(县)、区为支撑的全市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全市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三、重点建设工程(一)关键技术攻关工程1 .建设目标加快引进物联网领域国家

14、级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攻破一批制约应用发展的关键技术,布局物联网前瞻性与基础性技术探讨,建立并逐步完善物联网领域标准与专利体系,确保产业发展自主可控与国际竞争力的形成。2 .发展路径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引进各类科研院所与研发中心,实现创新资源在我市的汇聚。重点建设中国物联网探讨发展中心和无锡物联网产业探讨院,开展共性平台技术研发,大力推动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及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电信、广电运营商合作,建设泛在网络应用探讨中心,开展泛在网络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开发。加快引进应用领

15、域高水平行业科研机构,激励科研机构、研发中心之间的合作,推动应用技术的发展,丰富应用子集。强化政产学研合作。依托7+1政产学研合作体系,深化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以物联网应用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激励和支持科研人员进入产业一线,充分释放高校院所的创新优势。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物联网项目的对接和沟通,实施一批政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将各类物联网项目纳入我市科技专项的优先支持范围,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相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与省级科技专项,主动向上争取支持。重点以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为基础架构,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物联网共性

16、关键技术、产业化瓶颈共性技术、产业化共性平台开发技术、物联网与3G移动通信网融合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物联网前瞻性、基础性技术等六大领域实现突破,推动物联网应用创新及大规模产业化。加强各类标准制定。主动激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对拥有自主学问产权的技术标准制定项目的主要起草单位,予以相应的嘉奖。重点支持共性平台标准和应用子集标准两类标准制定。3 .主要内容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工程重点突破6类关键技术、发展2类技术标准。(1)突破6类关键技术一物联网共性关键技术。大力研发大规模自治组网与牢靠信息交互、分布式协同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平安等物

17、联网共性关键技术。其中,大规模自治组网与牢靠信息交互领域重点探讨大规模随机布设组网及目标/任务驱动组网、虚拟功能组网、多跳路由、网络维护、故障处理等多个技术要点,重点解决网络资源优化和低耗互联互通关键问题;分布式协同感知信息处理主要探讨物联网协同、智能体协同、物联网感知及共性描述、物联网协同体系架构等内容;信息平安主要发展平安架构、跨网络架构的实体认证技术,支持对物联网中实体的远程操作进行多等级的访问限制和预警,对实体的限制供应协助决策支持,建立应急预警和处置机制。一物联网产业化瓶颈共性技术。大力研发物联网产业化与应用工程化的关键技术。在产品开发层面,重点支持3层网络架构下节点设备、基站设备、

18、网关设备等多型号系列节点设备及相关核心芯片研制。在应用开发层面,面对物联网应用抽象以及标准化,重点突破应用开发环境设计与信息服务管理等关键技术。一物联网产业化共性平台开发技术。大力研发适用于物联网的可编程技术、测试技术和环境建模技术等共性技术。重点发展可编程传感器网络模型与协议设计、仿真机和移动代理设计,情境感知可编程技术;重点突破组网、传输、信息处理、测试、接口等关键技术标准测试技术,样本库生成和环境模拟技术;建立标准测试验证平台、物联网应用技术规范和系统测试平台。物联网与3G移动通信网融合技术。大力研发泛在网与网络融合技术。制定物联网与3G移动通信网(特殊是TD-SCDMA网络)两网融合的

19、中长期技术演进路途,完成两网融合的互联互通、规模测试和评估,验证相关功能、性能、协议、业务和应用开展方面实力以及牢靠性、平安性,提出物联网与3G移动网络全面融合的物物互联解决方案。一物联网中间件技术。大力研发物联网中间件技术。针对物联网不同应用需求和共性底层平台软件的特点,探讨、设计系列中间件产品及标准,以满足物联网在混合组网、异构环境下的高效运行,形成完整的物联网软件系统架构。一物联网前瞻性、基础性技术。大力研发物联网前瞻性、基础性技术。针对将来物联网海量节点、技术多样、更新频繁、应用模式广泛等特点,加紧物联网顶层设计,开展宏观架构、系统软件架构、基础资源管理(物联网标识)、信息传输与处理等

20、领域前瞻性技术探讨。以应用为导向,加强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先进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支撑技术的探讨与应用。(2)发展2类技术标准一共性平台标准。针对不同物联网应用的共性特征和技术要求,建立包括术语、系统架构、接口(传感器接口、数据类型和数据)、通信与组网(物理层、媒体介入层、网络层、网关转换和接入协议)、协同信息处理(实力声明、协同策略、通信资源要求说明等)、服务(共性服务、标识、书目等)、平安(平安技术、平安管理、平安评估)、测试(一样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系统测试)等在内的系列标准化功能模块及相关标准协议。一应用子集标准。依据分类物联网应用的特点,由共性平台标准选

21、取不通标准功能模块进行组合,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对应用模式、功能参数、布设模式、数据发布模式等形成标准化规范。传感网标准体系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医疗保餐工北监控智靶电网隔如农北智就交通智能建双生间保剌水利安全应用轮增(二)公共平台建设工程1 .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整合现有平台,加快建设共性技术、技术标准与检测认证、信息平安等领域的平台建设,推动无锡物联网产业的抢位发展与品牌建设。制定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人才、技术、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加快市场培育,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创建良好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2 .发展路径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产业环境,提升产业

22、服务水平,强化物联网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推动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育、投融资、学问产权、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等资源的汇聚与整合,强化技术、人才、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加快打造创新产业集群。整合现有产业平台。促进无锡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已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物联网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强资源整合,有重点的选择一批我市现有的行业科研机构,激励和引导向物联网产业领域倾斜。强化市场环境培育。依托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动示范工程项目向纵深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供应阅历。制定相关市场促进政策

23、,打破物联网应用市场化的瓶颈,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大规模普及,培育良好市场环境。3.主要内容物联网产业平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两大平台,即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硬平台和以产业服务为核心的软平台,努力打造物联网产业完整服务体系。(1)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硬平台建设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中国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供应面对全国的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于一体,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询问服务平台。一标准认证中心建设。加快推动接口、服务、架构、协议、平安、标识等物联网领域标准化工作,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牵头国

24、内标准制定,按应用需求划分应用子集并制定行业标准。加快建立国家级物联网产品检测中心,逐步建立健全物联网产品检测标准,面对全国供应物联网公共检测服务。一无锡物联网CA认证中心建设。建设无锡物联网CA认证中心,开展物联网领域信息平安与身份验证等领域技术研发,开发并应用适用于物联网体系的信息平安与身份验证技术,大力发展物联网信息平安相关产品与服务,一云计算中心建设。依托现有无锡云计算中心,推动IC设计(MEMS与SOC)与智能计算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推动云计算中心与电信运营商及广电运营商的合作,建设无锡物联网数据中心,创新面对公众的物联网信息服务。(2)以产业服务为核心的软平台建设一产业投融资

25、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物联网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搭建银企资金供需服务平台,加强银企之间的相互沟通,建立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激励和引导在示范区内设立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发展担保资金、投资发展风险补偿基金等。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优势,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于一体的物联网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政策询问、市场推介、学问产权、人才培训、综合配套等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平台。一产品及应用展示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感知中国博览园,集中展示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围绕共性平台,重点展示物联网关键技术创新与重

26、点产品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应用子集,重点展示物联网应用体验,着力培育市场环境。一产业联盟建设。依托物联网领域的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国家传感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出并组织实施一批物联网领域的重大课题,促进物联网技术发展与产业化。(三)产业集群培育工程1 .建设目标加快引进和培育物联网领域企业,完善产业链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实力和完整配套实力的物联网企业集群,占据产业高端环节,推动传统行业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逐步将物联网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 .发展路径大力扶持骨干企业。明确培育目标、对

27、象和支持措施,建立联系及分析制度,通过选择一批优势明显的企业,以项目承接、资本运作、战略联盟和品牌塑造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支持物联网优势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深化拓展,打造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等领域重点产品,提升系统集成业水平,加快核心技术与行业应用的融合进程,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品牌塑造。立足无锡具有优势的微电子产业,大力支持微电子领域的优势企业与平台,努力推动新型传感器、物联网核心芯片、传感节点及专用操作系统等优势环节做大做强。加快引进优势企业。推动载体园区建设,加快引进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外知名物联网领域相关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

28、作配套等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应用为导向,加强无线通信、电子标签、传感器、集成电路、系统集成、计算机、嵌入式软件、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重点环节的企业引进工作,强化物联网产业配套实力,提升产品产业化与应用工程化水平。以一企一园的方式加快引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大型企业在总体设计与工程应用领域的优势,推动特色化产业集群的建设。加强对华为、中兴、思科、霍尼韦尔、TI、高通、海尔、通用电气、联想、浪潮等物联网领域相关重点企业引进工作,强化产业链建设。着力推动传统优势行业转型升级。主动推动传统行业中优势企业与物联网领域相关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传统企业在行业、

29、资金、市场拓展、产业化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带来的根本变革,基于无锡本地的优势传统行业,主动推动我市环保、机械、物流、纺织、石化等行业的升级改造,衍生一批新兴产业,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主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器,重点引进具备较强自主创新实力的技术团队,培育一批具备较强技术与市场拓展实力的中小企业。建设柔性中试线、柔性生产线以及柔性测试线,对物联网产品及应用的设计、小批量生产、测试、批量生产等流程形成规范及交钥匙工程,促进新型企业孵化。主动推动骨干传统企业与530项目对接,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化进程。激励发展

30、物联网运营与服务业。结合示范应用和市场需求,建设物联网服务支撑平台,创新设备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商及服务商之间的合作模式,以商业化运作的服务运营推动服务环节和产业链其他环节协同发展,推动运营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围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无锡设立的物联网研发中心,开展物联网运营与服务。前期着力推动运营商研发中心与安防、家居、医护等行业企业合作,推动面对公众服务领域的感知家居、感知健康等应用。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普及,以计算共性平台为核心,推动运营商成为物联网应用与服务的主要承载体。3 .主要内容物联网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重点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面对应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并立足现状做大做强支撑产

31、业优势环节。一物联网核心产业。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与服务四大核心领域,着力打造新型传感器、物联网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等重要产品与解决方案,以系统集成与运营及服务为龙头,带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强化产业链建设。一物联网支撑产业。立足无锡具有优势的微电子及计算机产业基础与发展快速的软件产业,支持发展各类传感器、微纳器件、集成电路、计算机、嵌入式软件等支撑产业。以应用为导向,大力引进发展网络与通信设备、微能源、新材料等相关支撑产业。一物联网带动产业。发挥物联网带动效应,利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

32、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带来的变革,推动带动效应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消费电子、交通运输及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以政府重点投资方向与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选择感知城市、两化融合、公众应用三大方向,着力打造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电网、感知物流、感知工业、感知医护以及智能家居等特色产业群。(四)应用示范推广工程4 .建设目标通过工程的实施,在12个重点领域分期分批建设示范应用工程,以重点工程的需求推动应用的工程化,逐步解决物联网应用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探究物联网应用运营模式,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物联网应用由政府引导转向市场主导,持续提升应用水平,

33、领先建成感知城市,打造中国物联网应用先行区。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由点到面、对接全省、辐射全国,持续推动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和应用全面普及。5 .发展路径承接国家和省级示范工程。在感知安保、感知环保、感知电网、感知物流、感知水利等领域,主动向上承接国家、省级示范工程。重点支持机场安防、太湖水域治理、食品平安防护等示范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市级示范工程。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详细需求,市发改委、信电局、经信委及行业部门等协作制定详细方案,组织实施市级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在感知交通、感知安保、感知健康、感知教化等领域重点企业的示范项目。组织实施园区示范工程。感知园区是感知无锡详细而微的示范项目。在集成智能周界防入

34、侵系统、智能停车场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应用的同时,重点建设感知建筑相关应用,即推动物联网技术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家电、安防和水电气等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实现平安、便利、舒适和环保的居住环境。支持企业主导实施示范工程。主动支持企业开展物联网相关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在感知家居、感知健康、感知工业、感知安保等领域重点企业的示范项目。6 .主要内容面对重点领域,先期在工业、农业、物流、电力、交通、环保、水利、健康、安保、家居、园区、教化等领域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物联网的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供应市场环境,培育完整的市场应用服务体系。主动参加国家和江苏省的物联网应用

35、示范项目建设。在示范先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应用推广,有支配、有步骤地将我市建设成为感知中国战略应用示范先导区。(1)建设感知工业、感知农业、感知物流等物联网示范工程。以提升工农业生产运行效率、改善管理精细程度为目的,推动物联网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创新。重点在工业生产流程监测与农业精细化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领域开展示范,并逐步向选购、生产、管理、仓储、物流和销售等环节扩展,探讨建设工业、农业和物流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2)建设感知电力、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水利等物联网示范工程。以提升经济社会建设保障实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爱护水平为目的,围绕电力电网智能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环境监测爱护、水情

36、水文水质监测等方面,探讨建设电力、交通、环保和水利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3)建设感知安保、感知家居、感知健康、感知教化、感知园区等物联网示范工程。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建设华蜜、和谐、宜居、首善无锡为目的,以物联网及三网融合应用为突破口,探讨建设医疗、安保、城管、家居、校内和园区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四、空间布局依据我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行政分区布局,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将形成以新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滨湖经济开发区和南长区传感网高新园为核心,以新区、滨湖区、南长区为重点,其他市(县)、区为支撑的全市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全市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一)全力建设物联网

37、产业核心区图1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图依托新区太湖国际科技园、滨湖经济开发区和南长区传感网高新园的建设,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其中:太湖国际科技园8.4平方公里、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3.4平方公里、南长区传感网高新园3平方公里。1 .太湖国际科技园。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包括传感网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高校科技园和传感网应用展示中心(感知中国博览园)为重点的“四园一中心”核心功能区。图2传感网创新园传感网创新园。规划面积约1200亩,重点集聚物联网各类行业应用研发中心,孵化中小物联网企业,形成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重点打造中国物联网探讨发展中心和无锡物联网产业探

38、讨院,引进国内外重点科研机构,建立健全产业联盟;主动推动网络、信息处理、物联网接口、信息平安等环节标准制定,形成标准化的共性技术库与专利池;在自主研发的网络体系架构下突破协议栈、协同处理、基带芯片、射频芯片、高精度数模转换芯片、网络接口芯片和网络设备等领域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图3传感网产业园传感网产业园。规划面积约7380亩,重点承接创新园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依托集成电路设计平台体系开展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等各类微纳传感器与新型传感节点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物联网模组、多功能物联网和SOC(片上集成系统)芯片,并大力发展物联网核心部

39、件生产装备,建立覆盖结构设计、加工、封装和测试的微纳传感器产业链;强化产业链建设,主动引进和培育网络通信、系统集成、应用软件、计算、智能限制等环节优势企业;引导技术团队、民间资本、传统优势企业进入物联网领域,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图4传感网信息服务园传感网信息服务园。规划面积约2584亩,重点建设融科技成果展示、产品展示、商务谈判和展示展销等为一体的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广平台,树立无锡物联网领域高端品牌建设。汇聚物联网专业运营商、信息服务商、应用服务商,与通信运营商联合开展泛在网应用探讨及与固定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产品和业务开发。传感网高校科技园。规划面积约1155亩,重点集聚国

40、内外闻名高校的物联网重点试验室等科研机构,引进学科高端人才,转移高校科研成果;主动开展物联网学科的基础和前沿技术探讨,加强应用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探讨和推广,解决多学科技术应用和融合问题,加强国际国内学术沟通和人才培育。图5传感网高校科技园传感网应用展示中心(感知中国博览园)。应用展示中心规划占地面积230亩,分专业馆和综合馆,由震泽路、净慧东道、菱湖大道和清晏路围合而成。博览园将系统展示代表我国现有物联网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解决方案,其中专业馆将展示国内一流、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品牌企业供应的技术、产品;综合馆则在公共平安、智能电网、身份系统等六大共性平台基础上衍生出诸如智能餐厅这样的详细应用产

41、品。应用展示中心规划专业馆和综合馆将于2024年底全面建成开放。vvvvvv*图6传感网应用展示中心2 .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内,重点以应用为导向,大力发展低成本和支持多功能的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重点支持感知安保、感知健康、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电力、感知工业等物联网应用领域产业与解决方案,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强适用于分布式困难环境的物联网中间件、协同处理和应用抽象技术研发,自下而上开展核心技术与共性技术研发;立足示范应用,推动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以及专业服务商联合开展泛在网应用服务,伺机发展物联网增值服务业。建设大企业聚集区和中小企业孵化聚集区两大功能区

42、。大企业聚集区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引进,采纳一企一园的方式加以规划,以园中园的方式吸引、加快大型企业的引进工作;中小企业孵化聚集区主要是针对本地中小型潜力企业及海归创业团队的孵化成长,建设孵化实体。图7无锡(滨湖)国家传感信息中心3 .南长区传感网高新园。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依托南长在精密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优势、装备基础和工艺积累,重点围绕感知节点高端制造和感知技术创新应用两大基地建设,构建微纳流控芯片、传感器件计测、无线射频识别三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工业传感应用、环境测感知集成、生物速测技术研发、公共管理感知示范、遥感技术成果转化、医疗保健动态监护六个产业集聚中心,形成感知技术研发应用

43、区域特色。图8南长区传感网高新园(一)加快发展物联网重点产业区围绕核心区周边地区,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23.2平方公里、滨湖区工业设计园和科教产业园30.5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建设物联网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关键技术、软硬件产品和内容服务。充分发挥新区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优势,以无锡(国家)软件园、星洲工业园、无锡科技创业园等为主要载体,创新应用传感器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大力发展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系统化、低成本的新型传感器件,突破物联网应用大规模发展在核心部件上的瓶颈。主动培育集成电路与IP融合通信产业,大力开发微纳器件制造、网络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和产品,推动新型传感

44、器与传感节点的研发与产业化。充分发挥滨湖区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品牌优势和国家部属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以无锡太湖科教产业园、无锡太湖科技中心等为主要承载体,结合电力、计算机和智能限制等方面的硬件和软件研发基础,大力发展物联网嵌入式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拓展应用子集产业链,聚集一批技术创新实力强、市场前景广袤的行业系统集成和应用研发、制造、服务企业。加快物联网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强适用于分布式困难环境的物联网中间件、协同处理和应用抽象技术研发,大力发展低成本和支持多功能的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重点支持感知安保、感知健康、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电力、感知工业等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嵌

45、入式限制器和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为无锡物联网产业应用子集发展供应全面的软件技术及产品支撑。(三)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支撑区围绕核心区和重点区周边地区,覆盖全市2市(县)7区范围内的纵深区域范围内,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形成特色化产品与服务,形成为全市物联网产业服务配套、资源支持和功能延长的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综合支撑区。面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特殊是在装备制造、农业、物流、环保、电力、交通等重点领域,各地区应有重点的推动特色化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先行区。五、政策措施(一)主动向上争取政策加强己有政策落实。加大国家和省

46、己出台税费减免实惠政策的落实力度,仔细实行企业探讨开发费用150%加计扣除政策。企业自主创新发生的特地用于研发活动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可纳入探讨开发费用范围。企业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实行加速折旧的方法。优先将符合条件的物联网企业向上申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国家激励进口设备的减免税政策。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市发改、经信、信电、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国土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省对口部门的沟通连接和汇报,主动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及在资金、项目、技术

47、、授牌、资格等方面的扶持和指导,促进国家和省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各类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的集聚。各地区板块主动组织企业向上申报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以及高新企业认定、研发费加计抵扣等,对国家重大产业化专项、科技重大专项赐予地方配套。加大力度,主动向上争取中关村政策和申请设立物联网产业基金。(一)制订市级实惠政策依据超常规、强激励、可操作的原则,依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特点,制订出台一系列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实惠政策,着力打造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高地。1.实行政府优先选购。物联网产业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选购书目,并优先支配选购。其中,机关、国有企业、事业

48、单位运用财政性资金选购物联网自主创新产品的,实施政府首购、订购和优先选购,支持物联网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2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银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激励和引导银行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信贷投放,对银行赐予初创期和成长期物联网产业企业贷款发生损失的,依据实际形成损失赐予肯定额度的风险补偿。建立创业投资嘉奖机制。建立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对创投基金投资于物联网产业项目而形成的损失赐予风险补偿;对创投引导基金投资参股形成的合作基金,投资于物联网产业项目形成的损失,赐予肯定的风险补偿。3 .加大政府财政补助。对经认定的物联网公共平台、专利、品牌、标准等,通过资金补助、嘉奖等形式赐予补贴。对经认定的本市范围内的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非政府投资项目),赐予项目总投资10%的资金补助,且单个项目补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若项目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物联网示范工程、并在全行业示范推广的,赐予肯定比例的资金嘉奖。加大对物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主动探究物联网知识产权投资入股嘉奖股权方式,制订股权激励措施。同时,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惠相关中介经营性服务收费。4 .加强项目用地保障。合理开发用地空间,努力削减耕地占用,提高产出率。依据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要求,在数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