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祈雨碑与时任知县张应扬.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6436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祈雨碑与时任知县张应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明代祈雨碑与时任知县张应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代祈雨碑与时任知县张应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祈雨碑与时任知县张应扬.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B即淅商蛉时侈口三张S班在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山区张坞村本保殿中,立有一通明代记载县官析雨碑刻一蟠山喜雨碑记”。该碑为明万历十七年立,红砂岩石质,圆首,由底座和碑身组成。碑高152、宽72、厚36厘米:底座高26、长95、宽36厘米。碑阳碑首从右到左横式六字篆书蟠山喜雨碑记”。整通碑文为楷书,竖式排列,23行921字,正文855字。时任兰溪县知县张应扬撰文,县臣李纯娜、主薄林岳、典史徐樱、儡学训导孙叔、赖桓仝立,未记书丹者姓名。据年长的村民相传,当时县衙立有十多通碑刻,由当地年轻力壮的村民前往县衙搬运,但由于路途遥远,到了离县城16公里的社溪村关王殿时,这些村民实在扛不动了,将大部分碑丢在关王殿

2、。村民沿着曲折高低的山路,歇歇停停,轮流接替,又扛了10公里,只抬回三通石碑,将其中一通抬到村后海拔600多米高的蟠山上,另二通立在村西的本保殿中,其中一通为青石质,由于风化严重,碑上文字基本磨灭。另通即为潘山喜雨碑记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本保殿被毁,此石碑被村民用作厕所踏脚板,所幸碑阳朝下,碑文未被损坏。20多年前,本保殿重建,村里将这通碑重新找回,立在殿中,被保护了下来。据“蟠山喜雨碑记碑文记述,明万历己丑(1589年)仲夏(农历五月),兰溪县旱情非常严重,知县张应扬为了缓解旱情。在家设坛,顶着酷暑,露天祈祷。祈祷了十多天,天还是不下雨。他仿古代祈雨的仪式,又在城东的五个庙相继设坛祈祷,

3、但也没有一点效果。后来听人相传,位于漱西的朱家山区蟠山上有龙,很灵验,于是,他走三四十里的路,带着一干人,前往“躬造请之,但没有应验。后来,“乡民持枯苗告旱灾者日益众。看到乡民们焦急的神情,他的内心很痛苦。虽免去钱粮,救济乡民,不如“一天霖雨。他认为蟠山之庙果了无应验,断不宜乡民,传奉至今”,决定再次速去蟠山庙祈祷求雨。于是,他择了吉日,减去随从,连夜从县城前往蟠山庙。到了蟠山,先由阴阳法士入庙投词,天亮后,他和大家一起又爬上山顶,设坛祝之,祷告真龙。一连三遍,到第四遍时,“凝神者良久,俄而有条黑蛇由庙东来赴,性状频奇,长二尺许,众惊,以为真龙。且闻父老相传,祷得黑蛇者,当即雨”。于是连忙将黑

4、蛇放进罐中,提着罐快行。不一会,“四山云合,风习习转自东方”,“未到坛,云已油然满空,忽电光馋怦起中天,是夜,果大雨如注,直滂沱到晓,尽日方止:过了一二日,雨不绝,至初九,吹起飓风,雨更加大,“苗获以甦,众大慰见到此情此景,张应扬发了一大段感慨,“当时不有此雨,则一望四郊几成赤地千里,地方胡以安国计,胡以充生人之伦,胡以相保为民牧者,又胡能一日晏然耶!”张应扬为安徽休宁县人,自幼聪明好学,万历十年中壬午科举人,万历十一年中癸未科进士,后出任兰溪县令。在任上,制止了沉溺女婴的习俗,使得许多女婴得以存活。在饥荒之年捐出俸禄,置办社仓。为减轻百姓负担,决不随从邻县改变税赋。他的为官受到当时百姓的交口

5、称赞,兰溪百姓为表感谢而两次替他建祠。现在,在张坞村的老一辈中还流传着他的很多故事,称他为“张老爷。之后任监察御史巡视京地粮仓,多次进言献策要速征皇粮以备饥荒之需。随后巡按滇南、福建,在滇南,平复了顺宁(今风庆)代、侯两派的争斗和仇杀。万历皇帝闻之,御赐金牌,命其体恤民情、平反冤案,当地土民深受其惠。在福建,减裁过重的税赋徭役,使当地百姓得以缓解困难。而张应扬终积劳成疾,在漳州去世。张应扬的出生地休宁县溪口镇冰潭小石丙村,有一座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出资建的功第坊,亦称“进士坊”,正匾额书刻巡按直隶山东云南福建监察御史张应杨,背匾额书刻万历癸未科张应杨”。“潘山喜雨碑记”所记载的内容虽然有其迷信色彩,但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可看出当时县令张应扬的执政理念,以及一颗为民之心。该碑对研究明代中晚期的职官制度、书法艺术,以及兰溪当地的道教活动、社会生活风俗、天文地理等方面都有定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