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12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7012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点12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易错点12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易错点12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易错点12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易错点12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错点12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点12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易错点12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振荡后塑料瓶变瘪馆水紫色/试液蒸播水中的紫色石茏1111试液不变色;瓶子中液变疼的瓶中液吃水体使紫色石蕊试液购色一段时间后红色溶液又变为紫色。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H2O=H2CO3加热H2CO?=CO2t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1+H2O灌石水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常考易错陷阱分析陷阱一:二氧化碳物理和化学性质理解不够准确。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通常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

2、积的C02,增大压强,溶解度增加。(2)加压降温的情况下,CO?能变成无色液体,至变成雪状固体,通常被叫做“干冰”。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蜡烛火焰自下而上熄灭二氧化碳气体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两试管内液面都升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高,B试管液面高于A试应:管CoH2NaoH=Na2CO3+H2O陷阱二:二氧化碳制取装置选取和药品选取原因掌握不够透彻。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12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一般不用其他药品代替的理由:不用NaZCO3等代替大理石,是因为

3、它们与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便于控制(或不便于收集气体)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容易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到的CO2不纯;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是因为H2SO4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3 .反应装置:固液(或液液)常温型选择依据: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化学反应装置的选取应该考虑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优缺点比较便于添加较多液体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装置简单,操1电上弹簧夹啰鬻代用1.Sti可随时控制善取疗ts露警生I)D装置的原理:当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

4、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分离,反应即停止;打开弹簧夹,固体反应物与液体接触,反应发生。【例题1(2023柯桥区二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省略仪器的定装置)。(1)实验开始后,关闭K3,打开Ki、K2o装置左侧通入C02,一段时间后中纸花变红,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同时B中短蜡烛熄灭,关闭K2,片刻后长蜡烛也熄灭,说明C02具有的性质是(2)关闭Ki、K4,打开K3,观察D中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4继续观察,则整个过程D中的现象为0co.【答案】(I)A;C2+H2=H2C3;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无现象;溶液变浑浊。【解答】解:

5、(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够使紫色石蕊变红;因此实验开始后,关闭K3,打开K1、K2,装置左侧通入CO2,一段时间后A中湿润紫色纸花变红;用方程式表示为:CO2+H2O=H2CO3;同时B中短蜡烛想灭,关闭K2,片刻后长蜡烛也熄灭,说明CCh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继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钙继续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因此关闭Ki、K4,打开K3,由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D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出现;一段时间后再打开K4继续观察,有二氧化碳直接进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中溶液变浑浊;故

6、答案为:(1)A;Co2+H2O=H2CO3;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无现象;溶液变浑浊。【例题2】(2023慈溪市模拟)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小舟进行如图探究:【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探究性质】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若他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o【答案】【制取气体C;【探究性质】蜡烛自下而上复燃。【解答】解:【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

7、固液常温型,得到平稳的气流,应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应选择图甲中的C,能通过长颈漏斗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探究性质】他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支持燃烧,能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复燃。故答案为:【制取气体】C;【探究性质】蜡烛自下而上复燃。【强化1(2023鹿城区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稀盐酸【答案】溶液变红色;Ca(OH)2+CO2-CaCO31+H2O;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

8、烧。【解答】解: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a处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三CaCO31+H2O;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填:溶液变红色;Ca(OH)2+CO2CaCON+HzO: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紫色石夜试液(I)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要求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则须选择图甲中的仪器有(填序号)。(2)研究二氧化碳性

9、质。如图乙,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二氧化碳,要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平取a和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蒸储水,向b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分别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b中液体变红色,于是他认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了酸性物质。但是小红提出疑虑,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小红的疑虑:【答案】(1);(2)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将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小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合理即可)。【解答】解:(D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要能控制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接触,则须

10、选择图甲中的仪器有,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打开弹簧夹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二氧化碳,要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小红提出疑虑,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要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要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可将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小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2)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将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小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破的集

11、气瓶中,小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合理即可)。A组中考真题1. (2022上海)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汽【答案】C【解答】解:A.氧气不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错误;B.氮气不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错误;C.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正确;D.水汽成分为水,水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错误;故选:Co2. (2020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

12、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答案】A【解答】解: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正确;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故选:Ao3. (2019台州)如

13、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11=r-玻璃片集气瓶J止水夹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答案】D【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B.如果不将玻璃片拿下,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形不成压强差,不会流下进入烧杯内,蜡烛不会熄灭,故B错误;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覆盖在蜡烛表面,隔绝了空气,故C错误;D.由题干所给装置可知,二氧

14、化碳从高处流到烧杯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正确。故选:Do4. (2023浙江)如图,小舟制作了一个简易泡沫灭火器,为增加泡沫量,添加少量不参与反应的发泡剂。(1)使用灭火器时,只需将装置倒置,浓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喷出大量含有C02的泡沫,当泡沫“粘附”在燃烧物表面后,起到隔绝作用,即可灭火。选用Co2作为灭火气体是因为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2)制作成本也是须考虑的重要指标。将含有10.6克溶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装入吸滤瓶,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多少克,才能恰好完全反应。(已知:Na2C3+2HCl-2NaCl+H2O+C

15、O2t)浓盐酸虹和发泡剂碳酸钠溶液【答案】(I)氧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2) 20gC【解答】解:(1)将装置倒置,浓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喷出大量含有Co2的泡沫,当泡沫“粘附”在燃烧物表面后,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选用CO2作为灭火气体是因为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故答案为:氧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2)设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XoNa2CO3+2HCl=2NaCl+H2O+CO2t1067310.6g36.5%x迎J6g=20g7336.5%x答:理论上需要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20g

16、。5. (2023台州)将燃烧的蜡烛放入图甲装置中,一段时间后,蜡烛会慢慢熄灭。兴趣小组探究其原因的过程如下(气体的含量用体积分数表示)。(1)甲同学认为,蜡烛熄灭是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完了。他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待蜡烛熄灭后,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观察到现象,从而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重新实验,测得蜡烛燃烧过程中烛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从0.04%上升到7.4%,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3.8%。(2)甲同学又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蜡烛熄灭。乙同学不赞同,他改变图甲装置中的气体成分,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否定了甲同学的观点。则乙同学进行的实验是O实验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

17、蜡烛能否燃烧A21%8.4%能B21%3.4%能C12.8%3.4%不能(3)还有一种观点:随着蜡烛的燃烧,氧气含量下降,产热速度变慢;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烛芯的温度下降至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如果该观点正确,将图甲装置置于温度更低的环境中实验,则测得烛焰附近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会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答案】(I)白磷燃烧;(2)A;(3)大于13.8%(或变大);低温环境中,烛焰散热快,降温快,为了维持蜡烛燃烧,需要增加产热,所以需要浓度更高的氧气。【解答】解:(1)根据题文信息可知,蜡烛熄灭后还含有氧气,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若猜想错误,则会观察到白磷燃烧;(2)根据测得

18、蜡烛燃烧过程中烛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从0.04%上升到7.4%,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3.8%,选择A方案即可:(3)分析实验过程和数据可知,低温环境中,烛焰散热快,降温快,为了维持蜡烛燃烧,需要增加产热,所以需要浓度更高的氧气,因此氧气的含量应大于13.8%(或变大)。故答案为:(1)白磷燃烧;(2)A;(3)大于13.8%(或变大);低温环境中,烛焰散热快,降温快,为了维持蜡烛燃烧,需要增加产热,所以需要浓度更高的氧气。6.(2022舟山)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小舟进行如下探究:BC甲乙丙【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填字母

19、)作为发生装置。【探究性质】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若他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O【答案】(1).C(2) .蜡烛自下而上复燃【解答】(1)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备气体,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应选择图甲中的C,能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C;(2)氧气具有助燃性,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支持燃烧,因此能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复燃,故答案为蜡烛自下而上复燃。7. (

20、2022绍兴)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测量气体体积的常用装置。(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填字母)。(2)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然后(3)若用装置C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测得的体积比理论值小,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具【答案】B;(2)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若液面形成高度差且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3)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用装置B;(2)检验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关闭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若液面形成高

21、度差且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若用装置C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测得的体积比理论值小。故答案为:(1)B;(2)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若液面形成高度差且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3)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8. (2019衢州)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答案】(1)C;(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解答】解:(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用装置C收集;(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

22、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故答案为:(1) C;(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9. (2019温州)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器编号123456平均时间/秒3.23.85.07

23、.111.119.0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示数增大不明显。(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请写出本实验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答案】(1)小玻璃罩中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在顶部聚积并逐渐下沉;CO2Ca(OH)2=CaCO3I+H2O;(2)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3)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周围下沉更快,导致玻

24、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解答】解:(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热,则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受热上升,在顶部聚积并逐渐下沉,所以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反应方程式为CCh+Ca(OH)2=CaCOI+H2;故填:小玻璃罩中燃烧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在顶部聚积并逐渐下沉;CO2+Ca(OH)2=CaCO3I+H2O;(2)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示数增大不明显,说明蜡烛燃烧后小钟罩内空气温度由高到低逐渐降低,则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小玻璃罩中蜡

25、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故填:小玻璃罩中蜡烛燃烧对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3)分析乙图装置和实验数据可知,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周围下沉更快,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故填:大玻璃罩中蜡烛燃烧时,产生热的二氧化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冷却,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从周围下沉更快,导致玻璃罩底部二氧化碳积聚并逐渐上升,所以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B组最新模拟题1.(2023宁波模拟)下列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正确的是()A.组成-含有碳和氧两种单质B.性质-与一氧化碳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C.用途

26、-可用于灭火D.制取-实验室中常用碳与氧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答案】C【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碳和氧两种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相似,二氧化碳一般不能与碳酸盐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o2.(2023上虞区一模)初中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生物学中也有物理知识的广泛运用,下列描述或说法中错误的是()甲:制番蒸慵水简易装置乙:研究二氧化碳性顺丙:手托苹果T:鱼在水中游A.甲图中,蒸偏

27、水的制备是利用水的汽化及水蒸气的液化B.乙图中,向下缓慢倾倒CCh发现底部蜡烛先熄灭,就是因为CCh密度比空气大的缘故C.丙图中,棱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可视为一种杠杆模型D.丁图中,鱼主要是利用了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水的相互作用在水中游泳【答案】B【解答】解:A、甲图中,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过程,说法正确;B、乙图中,向下缓慢倾倒C02发现底部蜡烛先熄灭,就是因为C0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助燃,说法错误;C、丙图中,楹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可视为一种杠杆模型,说法正确;D、丁图中,鱼主要是利用了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水的相互作用在水中游泳,说法正确

28、。故选:Bo3. (2022镇海区二模)设计对比实验是科学实验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热水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答案】C【解答】解:A.氯化钠不溶于汽油,而溶于水。故实验呈现的不同现象能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故方法正确;B.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与温度有关,通过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对比说明与氧气有关,故方法正确;C.对于实验C,一段时间观察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试管内铁钉不生锈,试管内只提供水,由此得出:铁生锈需要和氧气

29、接触;故方法错误;D.二氧化碳和与水、氢氧化钠都反应,通过实验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方法正确。故选:Co4. (2022杭州二模)下面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装置a是长颈漏斗B.图乙中用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C.图丙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上而下熄灭D.图丁中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溶液变浑浊【答案】C【解答】解:A.图甲中装置a是长颈漏斗,故A正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图乙中用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来验满,故B正确;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图丙

30、中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自下而上熄灭,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所以图丁中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发现溶液变浑浊,故D正确。故选:Co5. (2024温州模拟)“碳捕集与封存”是指将大型发电厂所产生的CO2收集起来,并用一定的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某种新兴碳捕集技术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流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O(2)反应器中利用喷雾方式吸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3)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填化学式,写一种即可)。【答案】(1)Na2CO3+Ca(OH)2=CaCO3

31、1+2NaOH;(2)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提高吸收效率;(3)NaOH(合理即可)。【解答】解:(1)根据流程可知,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I2NaOH;(2)反应器中利用喷雾方式吸收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提高吸收效率;(3)根据流程可知,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故答案为:(1)Na2CO3+Ca(OH)2=CaCO3I+2NaOH;(2)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提高吸收效率;3. )NaOH(合理即可)。6. (2023柯桥区一模)实验室可以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

32、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把A装置与E装置连接,发现E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气体;(2)若要制取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o(填字母)【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把A装置与E装置连接,发现E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填:氯化氢;(2)实验室制取C0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选A作发生装置;氯化氢气体用硝酸银溶液除去,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

33、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AEBD07. (2023婺城区一模)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的架子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答案】现象:大烧杯内外水位不一样,大烧杯内水位由低变高原因:萌发的种子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氢氧化钢吸收二氧化碳,大烧杯内水位由低变高的原因是大烧杯内气体减少,空间变大,从大烧杯外吸入水【解答】解: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大烧杯内外水位不一样,大烧杯内水位由低变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烧杯内萌发的种子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氢氧化钢吸收二氧化碳,大烧杯内水位由低变高的原因是大烧杯内气体减少,空间变大,从大烧杯外吸入水故答案为:现象:大烧杯内外水位不一样,大烧杯内水位由低变高原因:萌发的种子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氢氧化铁吸收二氧化碳,大烧杯内水位由低变高的原因是大烧杯内气体减少,空间变大,从大烧杯外吸入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