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重要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7125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划重点!重要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划重点!重要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划重点!重要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划重点!重要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划重点!重要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划重点!重要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划重点!重要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划重点!重要文件,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一、新时代新征程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二、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高质及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

2、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

3、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全面建成。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十四五”深入攻坚(2021-2025),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2026-2030),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

4、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要坚持做到:全领域转型,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全方位提升。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全地域建设.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展现大美西部壮美风貌、亮丽东北辽阔风光、美丽中部锦绣山河、和谐东部秀美风韵,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全社会行动。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

5、人民行为自觉,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三、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使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315万平方公里以上。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不再新增围填海。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

6、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到2035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二)积极稳妥推进彳: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重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逐年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

7、体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进一步提高,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三)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传统产业、建筑、清洁化运输、铁路场站&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绿色化改造、铁路电气化改造等】。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到2035年,铁路货运

8、周转量占总周转量比例达到25%左右。(四)推动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到2035年,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五)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力争达标: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六)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C到2027年,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至J90%、8

9、3%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七)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地下水国控点位I-IV类水比例达到80%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八)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五、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九)筑牢自然生态屏障。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国家

10、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全国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预警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统一监管。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生态破坏事件,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到2035年,国家公园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展现美丽山川勃勃生机。(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大草原和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

11、强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到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十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C到2035年,全国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六、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十二)健全国家生态安全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等领域协作,健全国家生态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应对管理体系,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形成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十三

12、)确保核与辐射安全【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日本不是排放核污染水了吗?加强海洋辐射监测】。(十四)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十五)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大力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升农业、健康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气候韧性【比如城市对地震洪涝的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廖(十六)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完善国家环境应急体制机制,健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完善上下游、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

13、重点领域以及管辖海域、边境地区等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实施一批环境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应急响应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环境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健全环境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七、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十七)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加强绿色发展协作,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完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示范区,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在深入枕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坚持共抓大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深化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共建国际一

14、流美丽湾区。深化长三角地区共保联治和一体化制度创新,高水平建设美丽长三角。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设。各地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自身特色,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十八)建设美丽城市。推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建设。(十九)建设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黑臭水体。科学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风貌引导。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二十)开展创新示范。分类施策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行动,持续推广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动将美丽中国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绿色创新。八、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二十一)培育弘扬生态文化。(二十二)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二十三)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九、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二十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二十五)强化激励政策。(二十六)加强科技支撑。(二十七)加快数字赋能。(二十八)实施重大工程。(二十九)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