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省战略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5417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省战略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X省战略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X省战略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X省战略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X省战略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省战略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省战略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建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关于“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本专项规划。规划阐述了未来五年

2、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总体要求,明确了主要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重要行动相关相关计划和具体工作部署,是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适的合适的内容的深化细化,是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围绕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战略定位,我省高技术产业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随着国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

3、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难得的跨越发展新机遇。一、主要成效(一)增长势头保持良好,产业结构持续改善。高技术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1438.8亿元,增至2010年的2630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I1.9%o高技术产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591.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10%。专栏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所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的新部门和新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

4、洋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17个领域: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物联网、生物工程、新医药、新型光电材料、功能稀土材料、新一代轻纺化工材料、半导体照明(1.ED)和太阳能光伏、动力与储能电池、新一代生物质能、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智能化装备、专用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5个重点: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1.ED)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技术、新技术为基础,从事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产业集合。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天航空、新能

5、源、先进环保、高技术服务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等。医药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发展相对较快,年均产值增幅分别达19%、24%,在高技术产业中比重持续上升,高技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升级。(一)主导产业规模扩大,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行业销售收入从2266亿元上升到413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7虬2010年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800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出口交货值1203亿元,居全国第五位;软件及系统集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7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40%,增速居全国前列。移动通信设备、路由交换机、白光1.ED、应用及信息安全软件等的研发处国内领先水平。

6、(三)高新园区发展壮大,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全省基本建成福州、厦门、泉州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漳州、三明、莆田等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福厦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计算机及网络产品、软件产业,厦泉移动通信产品、厦漳数字视听、漳州节能光电等产业集群;同时在闽西北、南平和三明等地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四)新兴产业培育加快,部分领域优势明显。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光电材料、稀土材料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和技术居全国中上游水平,除尘脱硫技术居全

7、国领先地位。我省已成为国内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等重要生产基地,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作物转基因技术跻身全国优势行列。专栏二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产业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其增加值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6.3%o厦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产业为光电显示器件、1.ED芯片及封装产品、软件、生物医药、数字视听、移动通信、新材料等,其增加值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14.5%o泉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产业为微波通信产业、光伏产业、数字视听、化工轻纺新材料产业等,其增加值约占

8、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1%。漳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产业为数字视听、光伏材料、光电产业等,其增加值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0.7%0三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产业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其增加值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2.0%o莆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产业为液晶显示、新型电子元器件、1.ED产业、功能陶瓷材料、新型涂料、轻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其增加值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l%0(五)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启动建设,酶高效表达、现代发酵技术、纳米材料、下一代网络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相继建成,中国海峡

9、相关相关项目成果交易会(618)作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功能进一步完善,影响进一步扩大,大大提高了我省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科技服务水平,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升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专栏三主要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7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8个。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总体水平相对较弱,2010年高技术产业增

10、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4.3%,低于全国4.8%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仍显不足,2010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约为1.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明专利数和周边沿海省市相比仍有差距;三是区域发展还不平衡,虽各设区市都有高新园区,但约70%的产业和重点企业分布在福厦两地,山区产业规模偏小、大型骨干企业偏少。专栏四“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情况单位:亿元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568.97534.369249.11082312236.5314357商技术产业产值1438.811654.

11、781797.811980.7321002630.0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370.88378.7436.3489.54492.96591.9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655.034.724.524.034.12RAD经费内部支出53.7367.4382.17102.13126.54165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0.820.890.90.941.031.15资料来源:2010福建统计年鉴和统计快报。二、机遇挑战(一)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与技术不断涌现,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当前,新一代宽带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正推动信息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12、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产品、新业态加速形成;多元化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份额不断提升;纳米技术开始从应用研究向产业化方向迈进。世界各国都更加注重发展高成长性、高带动性、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跨国公司继续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的对外转移,这些都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带来新的契机。(二)发展方式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产生了发展内在动力和市场空间。受制于环境、资源等瓶颈约束,转变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加大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随着我省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将加速升级,对高技术产品及服务的需

13、求持续增强。这一切为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带来巨大动力和市场空间。(三)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纵深推进,营造了闽台产业深度对接的新热点。闽台在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交流合作已有一定基础,台湾的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业、新型平板显示、物联网等产业近来正加速向我省转移,创业风险企业也在寻求投资新机会,并带来现代管理管控管控与技术;最近台湾当局又提出大力发展精致农业、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一批台商产业园、创业园即将启动建设,这必将成为新一轮闽台产业对接的热点。(四)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的突显,奠定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整体规模、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信息产业,拥有国家高技术产

14、业基地、厦门国家1.ED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和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等,正加速形成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通讯设备等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丰富的稀土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奠定了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良好基础。总的看来,“十二五”我省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是我省承接世界先进技术及产业转移的基础和能力仍较薄弱;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体制机制上仍存在不少障碍;三是周边省域产业升级加剧,竞争激烈,我省的优势相对减弱;四是国际上高技术产业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技术和产权壁垒更趋强化等。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牢牢把握机遇

15、,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开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第二章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顺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积极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发展重点,培育壮大具有我省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一、指导思想紧紧抓住国务院支持我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跟踪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资源,加强创新引领,不断加快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壮大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建成一批

16、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市场驱动与政府引导有机结合。把市场作为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的出发点,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受益主体。同时加强政府规划指导和服务功能,整合资源、拓展需求、循序渐进、形成规模,努力营造政府、企业“双轮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一)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有限的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战略

17、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通过示范工程、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导向、牵引、辐射和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三)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有机结合。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构建政府一企业一高校一科研院所一金融机构相结合的产业技术研发模式,推动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积极引进境外先进技术,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主动承接台湾产业和技术转移。(四)坚持发展高技术产业与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有机结合。按照成长性、创新性、带动性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要求

18、,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主要目标(一)产业增长目标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000亿元,占当年GDP的12%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当年GDP的6%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年均递增18%以上,达到3500亿元。(一)科技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力争突破100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实施100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相关相关项目,培育10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引领产业发展的

19、重大战略产品。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2%,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重点高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其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以上。(三)结构调整目标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达2500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继续保持主导产业地位;新能源产业增加值6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增加值400亿元,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海洋高新产业等成为新的增长点。拥有10个销售收入过百亿、100个销售收入过20亿的高技术企业;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善、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四、空间布局依据福建省产业

20、发展相关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根据各区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公共配套等发展条件,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创业园与台商投资区等为重点,以沿海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轴、以海西区综合交通网络为纽带,形成“一轴、两极、三集聚”的轴带相间、区块集聚、点线面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架构。(一)“一轴”。系指北起宁德、南至漳州的沿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带,以沿海交通主干道为主轴,依托区域产业基础,突出沿海资源特色,其中宁德以三都澳主要产业集聚地,重点发展锂电池、锲合金材料、高效节能电机及海洋功能性食品等;莆田主要以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华林经济开发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为平台,重点发

21、展1.ED照明、液晶显示器、轻纺新材料等;泉州重点发展光伏产业、新型产业机械、新型纤维原料和织造技术、新型建筑石材与陶瓷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漳州重点发展光电、IT信息及数字视听、新材料、海洋工程机械、植物有效成分萃取、海洋功能食品、风机制造等;平潭重点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海洋高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两极”。系指以福州、厦门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强化厦门、福州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研发、设计服务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极。福州重点发展计算机及网络产

22、品、软件和集成电路、数字视听产品、物联网、催化材料、环保技术和设备等,厦门重点发展光电材料与器件、高世代液晶面板、高端通讯、1.ED和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淡化和海洋装备制造等。(三)“三集聚”。系指闽北的武夷新区、闽中的三明生态工贸区、闽西的龙岩产业集中区三大板块。依据该板块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合理规划,积极承接国内外高技术产业转移,大力构建有区域特色的高技术产业体系。武夷新区重点布局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特种电缆、精细化工、竹木复合材料、环保设备、现代农业和创意产业等。三明生态工贸区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生物医药、高档纺织面料、稀土材料、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

23、化以及生物质能源等。龙岩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新型工程装备、环保设备、稀土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太阳能级多晶硅、精密机械铸锻件以及生物制药等。第三章主要任务通过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拓展提升618成果转化平台服务功能,依托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加快资源整合和二次创业,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带,进一步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端化。专栏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5年增加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培育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企业20家以上,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百亿元企业5家以上。生物与新医药

24、产业:2015年产值880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250亿元。培育形成20家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新材料产业:2015年产值1600亿元,增加值400亿元。力争培育10家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50家销售收入达5亿元的大企业(集团)。新能源产业:2015年产值达2500亿元,年均增长35%,增加值600亿元。培育1-2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10家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节能环保产业:2015年产值达2080亿元,年均增长20%,增加值500亿元,培育节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40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10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2015年产值达2000亿元,年均增

25、长20%以上,增加值600亿元,培育10家销售收入达30亿元以上的企业。海洋高新产业:2015年产值达100O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增加值250亿元。一、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抓住国家组织实施三网融合、新一代网络、北斗导航卫星应用等重大工程的机遇,突出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特点,强化集成创新,大力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由加工组装为主向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一体化转化,在做大产业规模同时,促进产业向高端、融合应用方向发展。(一)软件和集成电路:加快海量数据处理软件、云计算软件、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的开发,重点支持面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开发,支

26、持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大力扶持福州、厦门、泉州软件园建设,重点发展大尺寸芯片、集成电路陶瓷封装、大功率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发展高性能专用芯片设计技术,重点支持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核心处理芯片、音视频处理芯片、数字对讲机SOC芯片、物联网感知与信息识别芯片、面向三网融合的智能终端芯片、高可靠性的汽车或工业控制SOC芯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芯片等研发和产业化。继续扶持福州、厦门等地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新型显示器件:围绕重点整机需求,开展影响大功率1.ED产品性能的关键技术攻关,提高芯片的光提取效率、降低器件热阻、提高器件寿命、优化控制与驱动电路等,促进高功率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发展。大力发展

27、高世代TFT-1.CD.O1.ED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以及平板显示用偏光片、彩色滤光片、触摸屏、背光零组件材料、ITo导电玻璃与电极材料、介质材料、荧光材料和O1.ED发光材料等关键材料。扶持E-paper、激光电视、三维显示电视、场发射显示器和微型投影仪等显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三)新一代网络和计算机:大力实施宽带战略,强化新一代网络技术开发,积极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便携式电脑一体化产品;支持基于三网融合的各种新型升级换代数字产品和个性化网络产品。发展适合云计算的设备,支持云计算技术在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高速城域网、信息安全、IT运维、无线自由组网等各类网络产品的研发应用。重点推进计算机

28、设备、先进支付设备、网络产品、高性能路由器、网络融合和互通设备、软交换设备、无线宽带接入设备和配套产品生产。加快形成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及其配套产品产业链。(四)高端通信设备:推动3G增强型技术的研发和相关产品的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1.TE、4G、宽带无线接入等后续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移动通讯关键配件及元器件,各种基站和直放站,微波通信直放站核心模块,射频无线电通信设备,移动通信功率放大器,密集型波分复用器,可视电话,卫星通信配套设备,导航定位系统设备等产品;推动对讲机“模转数”工程;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列应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数字化广播电视网络建

29、设和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合适的合适的内容)融合。(五)物联网:重点发展物联网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产业,培育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大力支持智能识读机、智能卡、传感器、核心芯片、视频监控等物联网的关键设备的开发与产业化。支持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智能系统建设。加大应用研发,推进物联网示范,继续推动鼓楼、武夷山、龙岩等物联网示范区和平潭“智慧岛”建设,促进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管控管控、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工业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监测、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与普及。(六)数字视听:重点研发数字电视产品专用集成

30、电路芯片、显示模组、嵌入式控制软件、专用软件、基于我国自主标准的AVS/DMBT/三网融合的数字视听前端和终端产品制造技术,推动高清数字电视,激光视盘机,卫星接收机与数字电视机机顶盒,新型平板电视机,数码影像设备等多媒体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二、发展壮大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挥我省在基因重组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和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等领域优势,大力促进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新型诊断试剂、化学创新药物和现代中药研发和产业化。(一)生物医药:加快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方面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物的开发,重点发展活性蛋白、人源化治疗抗

31、体、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尖锐湿疣疫苗、PEG(聚二乙醇)化重组蛋白质系列药物等一类新药以及新型生物制品的剂型制备技术等;支持发展高端生物保健食品。(二)新化学药:推进化学创新药的研发,支持心脑血管、抗肿瘤、抗乙肝病毒、抗艾滋病等药品产业化;支持新型抗癌光敏剂、强效免疫抑制剂等一批创新化学药物研制;加快传统原料药及普药骨干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支持头抱类、氨基糖昔类抗生素、以7-ACA为母核的下游产品以及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泰诺福韦酯形成生产规模。(三)中药及天然药物:加快发展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中药复方药物及中药创新药;支持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合成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重点支持

32、多烯紫杉醇、雷公藤甲素研发及产业化;支持红豆杉、雷公藤、太子参、巴戟天、厚朴、泽泻、草珊瑚等道地中药材基地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并开展有效药用成分的提取和深加工;加快中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研发,优先发展用于治疗肿瘤、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的中成药。(四)医疗器械:推进医学、信息、材料等领域的最新产业技术的交叉融合,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快速开发能力;重点发展快速、自动化的临床检验分析仪器设备、监护仪器设备;支持免疫组化、分子诊断等体外诊断试剂产业的发展壮大;支持利用磁感应(介导)技术治疗肿瘤、数字化口腔医学影像、轨道式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等新型医疗器械设备的开发应用;建设全球性助听器

33、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发展利用新材料的骨科内固定产业,积极推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五)生物制造:大力推进工业催化、生物改性、生物转化等酶产品产业化,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重点推广发酵工程、微生物分子育种和人工定向进化、代谢工程等技术应用研究,提高微生物制造技术水平。支持以农林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发展生物材料、采用微生物发酵合成法制备生物基单体化工原料和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的技术研发和运用;支持开发利用我省生物质资源生产纤维素新材料、新产品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推进高值化利用。(六)生物农业:围绕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业现代化,支持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开展培育、选

34、育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动植物优良品种;开展优质种苗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发展新型生物农药、生物饲料、有机复合肥、兽用渔用疫苗等产品。支持杀虫、防病、促生的新型高效多功能生物药肥、农药、杀菌剂、防菌剂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利用生物技术推进特色农林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三、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立足我省现有光电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稀土材料等技术优势和综合实力,大力发展复合纳米、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提升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特种材料的发展水平。(一)光电材料:围绕做大做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晶体等光电材料,发展闪烁晶体、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蓝、绿光晶体组件和新型人工晶体等特殊高端产品;通

35、过系统集成创新,推进激光器整机系统建设和应用步伐;着力发展电子级单晶硅产业,带动晶圆等微电子产业的发展。以全色系超高亮度1.ED外延及芯片产业化为先导,加快蓝宝石衬底、稀土荧光粉、超高亮度1.ED外延片和芯片等上游相关相关项目建设。发展激光显示中的核心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和加工关键技术。(一)改性高分子材料:紧紧抓住市场对特种功能性材料的需求,发展建筑与交通防火涂层材料,工业阻燃涂层材料,聚氨醇等鞋材用粘胶剂,服装皮革涂层材料,汽车、船舶用抗冲耐刮、耐腐蚀等功能性涂层材料。发展埋地钢塑复合缠绕管和大口径波纹管、高温阻燃增强PET节能灯专用料、PVC无铅化管材以及高抗冲、高耐磨、静

36、音等功能型塑料管材;高性能复合聚脂纤维材料,高吸油率、超吸水保水、车辆轻量化等复合材料;开发稀土无机粉体改性塑料及其产业。(三)化工轻纺新材料:加快推动特种用途的化工纺织新材料的发展;推动竹纤维等纤维素纤维、新型差别化纤维或功能化纤维在面料中的应用,着力发展远红外、抗紫外、抗静电、相变等新型功能性纺织面料;扶持活性炭产业发展,积极扩大竹炭纤维,竹炭催化、竹炭净化、竹炭保健、车用活性炭等产品的生产。(四)稀土材料:推广稀土开采新工艺,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发展稀土金属材料和稀土功能材料,突破稀土掺杂物形态、绿色合成方法及其制备工艺的稀土速凝铸片工艺。发展稀土功能性材料,包括稀土磁性材料及稀土电机、稀

37、土储氢材料及应用产品、稀土荧光粉及照明器件、稀土功能助剂、稀土转换膜、超大磁致伸缩材料、稀土硫化物涂料及颜料等。(五)催化及光催化材料:推进煤化工、化肥催化、环保催化领域中新型、高效、节能、低污染催化材料的发展;突破实用化光催化复合技术,发展室内空气净化、水体净化、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光催化材料和相关设备。(六)高性能硬质合金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真空挤压鸨钢棒材、鸨钢数控刀具、硬质合金螺旋刀片、数控刀具、超细碳化鸨粉、超细晶粒硬质合金、高速工具钢及超硬负荷材料等,积极推进硬质合金产业园等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硬质合金产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太阳能光伏的产业基础和风能、

38、生物质能的资源优势,强化相关相关项目引进,完善产业链,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优势,着力发展核能及相关配套产业,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一)太阳能:以持续提高转化效率和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为目标,重点发展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聚光太阳能电池和多结碑化钱电池,完善晶硅铸锭、硅片切割、薄膜材料、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品、特种导电玻璃、辅助材料及装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产业链。重点开发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1.ED一体化、空气集热器及太阳灶等相关产品和技术。重点支持开发或引进大容量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二)风电产业:继续推进陆上风力发电的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海上风力发电相关相关项目建设;

39、支持塔架、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加快推动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中小型离网式风力发电设备和新型风光互补集成应用系统的产业化,扩大风电装备制造规模,建设东南沿海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三)生物质能:统筹各类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农林废物、生物质植物,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充分利用荒山、坡地积极规划菌草、无患子等能源植物的规模化种植;开发以木本油料林、微藻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新技术,发展非粮食生物质液体燃料规模化加工业;规范以餐饮业废油、油榨厂油渣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鼓励研发新型催化剂及高效生物转化酶,提高生物质液体燃料制备转化率。(四)新型环保电池:推动锂离子动力电池、

40、银氢电池、燃料电池、大容量储能电池、动力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的开发及产业化;积极发展新一代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产业;加快大容量动力电池的研发,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五)核能技术及相关配套产业:积极参与快堆、高温气冷堆等国家核电前沿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开展先进核燃料循环工程的研究与前期工作,积极支持厦门大学核能新技术研发工作,争取建设国家级核电实验室或国家核电工程技术中心。五、着力提升节能环保产业抓住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战略机遇,支持产品配套、集成和产业链延伸,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一)高效节能:着力推动1.ED产业

41、快速发展,完善从外延片、芯片制造、成品封装到产品应用的1.ED产业链。鼓励发展液晶显示背光源;隧道灯、路灯、汽车用灯等1.ED照明产品,支持开发生产医疗、农业等特殊用途的1.ED照明产品。支持开发生产1.ED驱动电源,推动高效照明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化。加快高效电机、变压器、锅炉、窑炉、风机、泵类主要用能设备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开发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等高效供热系统。发展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发展节能家电和办公产品。大力推进合同合约合约能源管理管控管控新业态发展。(二)先进环保:以解决突出环保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脱硫、脱硝、高温滤料、电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等技术和设备,提升有机废气回收和处置设备技术水平

42、,加快臭气治理技术设备、饮食油烟治理技术与设备、三元催化剂等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推广。重点支持重金属脱除技术、废水治理技术、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大力发展废水膜治理回用、臭氧一活性炭自来水深度处理系统、紫外C消毒、油水分离器等技术设备,支持烟气、废水治理一体化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发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等技术与设备。(三)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发展清洁生产、工业固体废弃物、脱硫脱硝污染物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生活垃圾及污泥资源化处理等技术与设备,支持开发生产垃圾低温裂解、焚烧、二恶英

43、控制净化、高温微波消毒、高温高压粉碎处置医疗废物、有机垃圾微生物处理。六、努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基础装备、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技术提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壮大,增强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间协作,建设竞争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一)智能化装备: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以提高装备综合自动化水平和高可靠性为切入点,发展冶金、石化、轻工、建材和包装等行业智能化装备、工业机器人、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推进制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二)专用装备:积极研发特、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积极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等;大力发展燃煤电站烟气治理设备、混

44、合动力及先进环保发动机、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型工程施工设备、大型制冷机组;攻克喷气织机、专用织造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扩大工程机械产品领域与品种。(三)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发展地铁车厢、轻轨车厢等轨道装备,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特色产品。着力培育和提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和机电设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暖通、给水、排水、消防设备、变配电、动力照明、闭路电视、综合监控等系统设备。(四)飞机维修装备:重点是扩大飞机最高级别(D检)的大型检修、飞机结构改装、客舱内部翻新、航电系统升级等飞机维修产业。七、积极开发海洋高新产业通过人才培育、强化研发力度,发展海洋高端产业和海洋高技术新兴产业,调整优化海

45、洋产业结构,推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医药食品、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能利用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海洋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蓝色经济”强省。(一)海洋生物制药:研发、生产一批新型海洋医药,大力支持海洋生物和海洋微生物高特异活性物质等海洋生物药源的开发,特别是河豚毒素以及甲壳素的提取及其系列产品开发;开发保健型和功能型海洋食品及海洋生物化妆品等。做大做强漳州诏安、厦门海沧、泉州石狮等海洋生物医药和保健品研发生产基地。(一)海洋化工:开发海水化学资源和卤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包括钾、镁、澳、氯、钠提取等及其二次产品制造;发展高端海藻化工产品及其衍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生产高性能、

46、环保型、防腐蚀和防生物附着的新型功能涂料,扩大其在军工、海洋石油平台、船舶、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三)海洋能利用:加快风能、海洋生物质能等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海洋微藻制备生物柴油和氢气的海洋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开展波浪能潮汐能利用的试验开发;推广发展海水源热泵技术。(四)海水综合利用: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推广电力、化工等行业应用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技术;开展海水农业技术研发;逐步扩大生活用海水的使用范围;建设若干海水综合利用的示范基地。(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升船舶工业装备技术,大力支持船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推进专用汽车运输船、客滚船等新型船舶产业化。重点发展的海洋勘探、海底工程

47、、海洋环保、海水综合利用、海上储油设备及油气生产平台、大功率风机、港口机械等海洋工程设备,形成特色产业链。八、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传统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一)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着力促进企业发展集成平台技术、区域网络化制造平台技术、基于互联网络的产品异地协同设计与协同制造技术、基于动态服务器页面的网络化制造应用的集成技术、生产流程过程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智能化控制高精密驱动技术、面向行业的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构件和专用工具等,加快技术改造与技术

48、引进步伐,提高企业运营和管理管控管控水平。(二)应用新材料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着力利用新材料技术开拓轻纺及化工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各种新型工程塑料、无纺布、合成纸、工程纤维等产品,推动造纸与包装等各类特种用途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发展新材料技术发展新型建材,发展环保抗污、抗菌的建陶新产品,积极推进外加剂新品种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发展新一代化学储能材料及器件产业,带动我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并向下游的电动汽车领域辐射。(三)采用高端装备提高生产加工水平。推广数字、智能化装备及技术,推动我省钢铁、石化、建材、造船等重工业和服装、食品、林产等轻工业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构筑有特色、竞争力强的传统产业基地。(四)拓宽生物技术在优势产业中的应用范围。推动生物活性新材料在传统药用辅料和中医中药、生化制药、保健品产业的应用,促进传统秘方的产业化、规模化;积极推进造纸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种构建和应用,研发造纸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借助先进生物技术,提升饲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壮大产业规模。第四章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推动官、金、产、学、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