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策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5442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策略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害是什么:1.病死率高于敏感菌感染或未感染者;2、可选的抗菌药物极为有限,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将使人类面临严重感染时,将走到无药可用的境地;3、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4、细菌耐药性,迫使人们加大对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引起二重感染;5、成为传染源,细菌耐药使人体的内外环境引起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形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及重点人群有哪些:1.重点部门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康复医学科病房、神经内科病房等重点部门;2、重点人群有

2、: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特别是意识障碍、入院时基础功能差(肾功能不全)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粒细胞缺乏、接受侵入性操作等患者。三、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有哪些?如何实施?1.临床科室根据耐药菌检出结果,必须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防控措施,由病区护士长负责监督病区内的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的落实。2、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种同源MDRo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

3、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3、接触隔离标识为蓝色标识,可在病房、床旁或病人腕带等处使用隔离标识。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患者,MDRe)感染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4、应尽量减少与MDRo感染或定植者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患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5、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有可能与患者大面积接触或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加穿隔离衣及佩戴防护面罩。6、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

4、温表、输液架)等应尽量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7、接触患者后的仪器设备(如拍片、心电图)检查完成后应进行消毒。8、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病室,其清洁、消毒用品(抹布、拖布等)应当专室专用;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设施设备表面,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500mg1.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9、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

5、规定。10、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症状好转、治愈或连续两次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四、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有哪些?如何处理?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听诊器、体温表专人专用。五、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餐具、被服、垃圾等如何管理?1.餐具:不必丢弃餐具,应做到个人专用、不使用他人的餐具或与人共用餐具;2、被服:全部用过的被服应该在原地打包,不能在病区进行分类或洗涤;污染严重的被服应该使用防渗漏包装袋;收集被服的工人应该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等;污染的被服应严格执行常规被服清洗消毒流程。3、垃圾: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产生的垃圾按照感染性废物管理、收集、处置,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