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之行也》公开课.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道之行也公开课兰园园一、导入在中山陵陵门中央正门门楣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一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一礼记中的礼运。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的理想?让我们走进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共同寻找答案。二、朗读课文1 .补充资料礼运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尤其是书中的“大同”思想,对历代政治家,改革家都有深刻的影响。2 .朗读孙中山书写的大道之行也全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3 .学生再读,初步感知文
2、意4 .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研读理解,理清文章思路。1.探讨:文段以“大道之行也开头,以“是谓大同结尾。“大道指什么?大同”又指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政治制度;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概括地说,就是“行大道,成大同。2 .探讨:“大同社会的总纲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回答并简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
3、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三者从不同方面表述,又紧密联系,有这样的总纲保证,才能建设大同社会。3 .探讨: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学生分析,教师点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广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
4、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亳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4 .如何理解孔子对“大同社会的赞美与憧憬?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时代,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所以,孔子对“大同社会的赞美与憧憬,正是源于孔子强烈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复圣王之治的初衷。大同社会理想是他对于社会政治的终极追求。四、对比分析,探究“大同”意义。1 .思考下面的问题:(1)文中的“大同社
5、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 2)21世纪的中国社会,有可能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吗?第一问启发学生将“桃源中的生活现象和“大同社会进行比对,例如I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另外也要看到,“大同”社会理想,追求的不是局部的富足、和谐,而是整个社会的富足、和谐。“大同”应该是包括全天下的。陶渊明理想中的“桃源”则有小国寡民倾向,更多地透露了被世事所累时的逃避心理。第二问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探究。例如,精准扶贫让矜、寡、孤、独、废疾者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这与“大同社会的目标是致的。2.课堂总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尽管“大同理想社会一时很难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激励着一代又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五、布置作业1 .上传课堂笔记2 .一张试卷教学反思:整堂课能够做到文言合一,从一条主线出发,将其他小问题合理巧妙的穿插其中,文本分析比较深入,但是过于啰嗦,文本分析花费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