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5779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顶管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均采用沉井施工工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沉井下沉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根据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沉井基础采用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由于沉井深度为6.75m,故采用一次制作一次下沉施工。沉井先在地面上进行浇制,待第一节已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然后挖除井内土体使沉井下沉。沉井下沉方法采用不排水下沉法施工。顶管采用泥水切削气压平衡施工。该工具头操作简单,能较好的控制出土量,能取出50cm以下的障碍物。一.测量放样.基坑土方开挖1.基坑开挖前先平整场地,随后根据设计井位坐标将井位放出,并利用周围环境做好井位控制点并加以保护,同时对水

2、准点进行复测。施工中所设的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桩在项目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2、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先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边坡按Ilo基坑下口坡脚为刃脚外壁向外延伸Im左右,坡脚至井壁的空间主要是满足搭设脚手架、支模及置筋等需要。沉井基槽开挖采用WYlOO反铲开挖,开挖深度约2.0mo接近标高时,采用人工开挖并修边坡,以防止对基底土产生扰动。二.砂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1.为保证沉井制作时的重量,通过素混凝土垫层扩散后的荷载不大于下卧层地基土的承载力,故可将松弱部份的土挖除铺设相应厚度的砂垫层,砂采用中粗砂,并压实,以保证基底密实度。为了扩大沉井刃脚下的支承面,可在砂垫层上铺设混凝土

3、垫层。2、砂垫层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用平板振动器洒水夯实,分层铺设,每层厚度控制在20-30cm,并测定干容重,要求不低于16.5KNm3o3、每层摊铺完毕后,及时采用平扳式振动器进行拖拉直至该砂垫层的密实度达到要求。4、砂垫层铺筑完毕,经项目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5、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取0.20m。4。Ta础热层:M5水泥砂浆砌MUlO机制砖一毡两油OO-一s-三、砖模砌筑素混凝土垫层施工结束后,在混凝土顶面砌筑沉井刃脚砖胎模。砖胎模砌筑沿长度方向每800mm留置2030mm宽垂直缝,同时预埋18PVC管,长800mmo便于对拉固定外模及下沉前砖胎模的拆除,并对立模面进行粉刷、压光。

4、四.脚手架的搭设1.外脚手是直接在沉井外的砂垫层上搭设的。在沉井制作期间,由于沉井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为安全起见,外脚手与井壁是脱离的,距离约30cmo2、本工程内外脚手架均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为外径48mm,壁厚3.5mm的高频焊接钢管。外脚手沿沉井井壁四周组成整体框架结构,每4m设抛撑一根,外侧用粗眼安全网封闭,内外脚手的作业层均铺竹笆。五.模板工程1.模板拼装、围令、立筋应按模板的翻样图施工,模板要有脚手架提供操作立模条件,予埋件及穿墙洞应在内模架立后完成,并应确保其位置、标高、轴线的正确。2、沉井内外模,均采用木模竖向依内、外井壁支设安装,由U型卡连接。在沉井插筋部位用2英寸木

5、板间隔拼装,拼装的木模其表面应进行刨光,拼缝严密平整不漏浆,所有模板表面平整后符合规范要求。围橡立杆采用50*10Omm木方拉杆螺栓采用14mm元钢,水平间距60Cm,垂直间距40cm。为防止浇混凝土时爆模应加强支撑及模板接缝处检查,所有拼缝及模板接缝处要逐个检查嵌实,防止漏浆,模板架立好后应请甲方、监理进行验收,验收重要是平面尺寸和断面尺寸,平整度,予埋件、穿墙洞等项目。3、内外模板立模顺序。原则上先立内模,后立外模。模板与钢筋安装应相互配合进行,若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再立模。六.钢筋工程1.本工程的钢筋规格、种类繁多,对进场钢筋要进行验收,按规格分批挂牌堆放在有衬垫的钢筋

6、堆场上,防止底层钢筋锈蚀。对进场钢筋应按批按规格抽样试验,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2、为了保证本工程施工质量,对上岗操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特别在本工程中采用闪光对焊接头,上岗人员须进场对试件考核,合格者方可上机作业,做到万无一失,确保焊接接头质量。3、制作成型钢筋,按其规格,绑扎先后,分别挂牌堆放,对其成型的具体尺寸,规格有工地质量员抽样检验把关,对直径16mm以上钢筋均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接,对小于直径16mm受拉钢筋接头,钢筋接头位置要互相错开,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要求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要求执行。4、钢筋绑扎N页序:先刃脚钢筋,最后井壁钢筋。钢筋绑扎要结实,井壁

7、的内外层钢筋之间要设定位撑。在钢筋绑扎后,采用同级配砂浆垫块,控制保护层,保证钢筋在混凝土中有效截面。5、钢筋进场必须要有质保书,进场前、后对原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无证或试验不合格的钢筋严禁使用,需要替代其他规格品种的钢筋必须要设计单位认可及符合规范有关规定。6、翻样加工:按设计要求依图出大样图,算出钢筋配料长度,机械成型,为规格堆放,主筋接头情况宜采用闪光接触焊。7、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时钢筋的规格、数量、形状、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施工,绑扎接头,焊接接头按规定错开,混凝土保护层采用混凝土垫块,各类予埋件要有测量工精确测放,型号、数量、锚固长度应正确无误,严禁遗漏。七混凝土工程1.本工程混凝土

8、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车送至施工点泵送到位的方法。混凝土浇注时浇注的自由高度不应大于2m,如超过2m应加串筒浇注。混凝土浇注时应对称平衡进行,采用分层平铺法,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振捣时防止漏振和过振现象,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2、在浇注过程中,加强沉井平面高差、下沉量的观测,随着混凝土浇注量增大,测量密度相应增大,如出现意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沉井施工安全。3、每次浇注混凝土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搅拌车到达现场及时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每次浇混凝土根据规范做好抗渗、抗压的试验工作。钢筋、模板及各类预埋件经隐蔽验收合格。4、混凝土开浇前全面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并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班组分工、分区情况

9、,混凝土入仓前清除仓内各种垃圾并浇水湿润,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5、施工中严格控制层差,杜绝冷缝出现,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IOCm左右,注意不漏振、过振,钢筋密集处加强振捣分区分界交接处要延伸振捣1.5m左右确保混凝土外光内实,钢筋工、木工加强值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正常施工,交接班时交清情况后才能离岗。八.沉井下沉施工本工程沉井下沉采用不排水下沉。取土方式为采用水力机械抽01.沉井下沉前准备下沉时沉井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下沉前先凿除刃脚素混凝土垫层和砖胎模,垫层拆除应先内后外对称进行,并用吊车抓斗将井内碎砖清理干净。在沉井四周井壁上画出测量标志尺寸、并设立水平指ZF尺。

10、2、水力机械下沉施工时,利用1套水力机械设备,用高压水枪将泥冲成泥浆,再用泥浆泵将泥浆吸出井外,通过排泥管道排入泥浆池。当沉井下降至设计标高还差2.0米时,应控制下沉速度,锅底开挖深度应减少,刃脚下掏空应减薄,防止突沉和超沉。3、下沉纠偏(1)本工程沉井内净长7.0m,宽4m,深6.75m,下沉时发生偏移现象较难纠正。施工时应加强测量,及时纠偏。(2)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刃脚标高每班至少测量一次,轴线位移每天测一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3)沉井初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必要时连续观测,及时纠偏,终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当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增加观测密度。(4)尤

11、其是本工程中沉井开始时的下沉系数较大,在施工时必须慎重,特别要控制好初沉,尽量在深度不深的情况下纠偏,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下沉。下沉初始阶段是沉井易发生偏差的时候,同时也较易纠正,这时应以纠偏为主,次数可增多,以使沉井形成一个良好的下沉轨道。(5)下沉过程中,应做到均匀,对称出土,严格控制泥面高差,当出现平面位置和四角高差出现偏差时应及时纠正,纠偏时不可大起大落,避免沉井偏离轴线,同时应注意纠偏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高。(6)沉井在终沉阶段应以纠偏为主,应在沉井下沉至距设计标高Im以上时基本纠正好,纠正后应谨慎下沉,在沉井刃脚接近设计标高30cm以内时,必须不再有超出容许范围的位置及方向偏差,

12、否则难于纠正。九.封底施工1.封底前进行沉降观测,在8小时内沉降量不超过IOmm方可封底。2、沉井下沉到达设计标高,经8h沉降观测,当累计下沉量不大于IOmm后,即进行封底工作。由于采用排水法下沉,因此采用干封底进行磴浇筑。十、工艺流程:清除井底浮泥一井壁与底板接触部清洗一抛填毛石、整平一封底磅浇筑一预留插筋一保养抽水一表层软弱层凿除一底板浇筑。1.清除井底浮泥沉井封底前应清除井底浮泥,并应加强测量,保证素已厚度。2、井壁等接触部清洗用水枪、钢丝刷对井体与素磅接触部位进行清扫,以清除附着在上的淤泥等杂物,保证素已与井壁有良好的接触。3、封底磴浇筑按沉井结构特征,一次性完成磴封底,浇筑时力求对称、同步,以利沉井稳定。碎浇筑结束1小时内,按设计要求布置插筋。十一、沉井抽水和底板施工在沉井封底磴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左右时,一般在10-15天,即可抽水。在施工钢筋混凝土底板前,必须将底板和井壁接触处部位凿毛和清洗,避免封底后渗漏,底板浇注前必须对施工用预埋件进行检查,确保位置正确,混凝土浇完毕后,集水井必须配专人抽水,必须连续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