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8.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596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2 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012 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12 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2 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8.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教化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答案:D2.现代教化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生产力发展B.科技进步C.教化技术进步D.产业革命答案:B3.教化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A.教化观念现代化B.教化内容现代化C.教化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答案:D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A.1996年3月B.1996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答案:A5.

2、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A,发展B.成长C.成熟D.生长答案:C6.教化上的“拔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A,依次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A7.教化制度的主体是()A.教化规范B.学制C.教化体制D.国家答案:B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答案:C9.我国社会主义教化目的的总要求是()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育劳动者D.推动素养教化答案:C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

3、课程D.合并课程答案:B11.衡量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A.教学支配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果答案:B1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使学生系统地驾驭科学基础学问B.促进学生智力与实力的发展C.培育学生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答案:A13.社区教化的实质是()A.教化的社会化B.社会的教化化C.教化社会化和社会教化化的统一D.全民接受教化答案:C14.老师进修提高最常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结合教化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与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与自学考试D.脱产学习答案:A15.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A.幼儿期B.少年期C.童

4、年期D.青年初期答案:C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A.身体发育不良B.智力发育不良C.相识水平较差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答案:D17.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化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凯洛夫的教化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一般教化学D.杨贤江的新教化大纲答案:A18.教化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19.教化者和受教化者共同的客体是()A.教化目的B.教化方法C.教化手段D.教化内容答案:D20.班级授课制创始于()A.15世纪初B.16世纪初C.18世纪D.19世纪

5、初答案:B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少选、多选者,该小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化与生产劳动在()时期是相互脱离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渐渐结合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E.社会主义社会答案:BC2.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主要有()A.官学B.骑士学校C.私学D.书院E.教会学校答案:ACD3.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化目标分类应包括()A.认知领域B.思维领域C交往领域D.情感领域E.动作技能领域答案:ADE4.教化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A.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联系B.教化活动的主客体之间联系C.

6、老师与社会的联系D.学生与社会的联系E.教化内容与社会的联系答案:AB5.下列教化论著中,哪些是“二战”后产生的()A.赫尔巴特的一般教化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布鲁纳的教化过程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E.学记答案:CD6.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教化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A.制约着教化的目的B.确定着教化的领导权C.确定着教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D.影响和制约着受教化权的安排E.确定教化内容的取舍答案:ABD7.现代教化的本体功能有()A.促进生产发展B.推动社会制度进步C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过程D.传递和继承人类精神文明E.选择阅历和人才答案:CDE8.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白()A.遗传

7、素养只能为人的发展供应可能B.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D.社会环境确定人的发展E.错过了关键期的教化收效不高答案:ACE9.1958年制定的发展教化事业的“三结合”是()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C.一般教化与职业教化相结合D.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ABE10.下列关于义务教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接受教化的义务B.义务教化是自愿接受的教化C.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化D.义务教化是带有强制性的教化E.家长有义务为子女受教化供应条件答案:ACDE11.教化目的规定着()A.各级各类学校培育人才

8、的详细要求B.教化所要培育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C.教化所要培育人的身心素养D.教化内容和方法E.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答案:BC1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具备下列条件()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B.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确定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E.歼灭社会分工答案:ABD13.课程支配的主要内容有()A.学科设置B.学科依次C.课时安排D.教学方法E.学年编制和学周支配答案:ABCE14.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A.艺术美B.心灵美C.社会美D.科学美E.自然美答案:ACDE15.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班级活动D.文化艺

9、术活动E.个人活动答案:ABE16.同其他形式的教化相比,家庭教化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终身性D.个别性E.针对性答案:ABCDE17.家庭教化、学校教化、社区教化三教结合的基本形式有()A.相互访问B.通讯联系C.家长会D.教化讲座E.家庭学校答案:ABCDE18.老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A.困难性B.创建性C.示范性D.长期性E.权威性答案:ABCD19.关于学生在教化过程中的地位、教化史上曾出现过下列观点()A.老师中心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儿童中心论E.教化万能论答案:AD20.下述对小学生特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A.特性已基本形成B.性格已基本定型C.

10、爱好广泛,但不稳定D.学习动机较为单纯E.性特别向、活泼好动答案:CD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启发”一词源于论语中所讲的一o答案:不愤不启,不俳不发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是o答案:社会分工3.遗传素养的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的和阶段。答案:成熟程度4.是一切教化工作的动身点和归宿。答案:教化目的5.以一、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学内容。答案:五经四书6.教化学的探讨对象指向的是和o答案:教化现象教化规律7.教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先后经验了一、科学教化学建立等几个阶段。答案: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四、说明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化原理答案:教化原理

11、是一般教化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化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探讨对象。即它是探讨教化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2.劳动技术教化答案:劳动技术教化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学问和生产技能,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化。3.师德答案:师德即老师职业道德,指老师在教化教学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4.课外活动答案:课外活动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化目的,与课堂教学相协作,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化活动。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化原理的理论功能。答案要点:(1)说明教化实践(2)指导教化实践(3)推动教化改革2.优秀老师

12、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养答案要点:(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4)深刻的教化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化工作实力(6)优良的身心素养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化的制约作用。答案要点:(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化发展供应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化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化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确定着教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教化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1)教化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阅历的活动(3)教化是人类

13、以人的培育为干脆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六、论述题(10分)试论现代教化发展的趋势。答案要点:(1)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正由志向走向现实。(2)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化规律之一。(3)教化的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化与科学教化携手并进。(5)教化普及制度化,教化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化成为现代教化的教化理念。(7)实现教化现代化是各国教化的共同追求。七、实例分析(8分)试用有关教化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

14、奇之,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答案要点: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化问题的文章。讲解并描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2.方仲永的成长经验告知我们:遗传素养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供应一种可能性。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化,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遏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验说明,良好的先天素养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细心的教化者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缘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