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6080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案例一课文课堂实录_教后感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珍贵看法!1古诗词三首一、教材解读独坐敬亭山1 .课文简说。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味道,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明珠暗投而产生孤独孤独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找寻劝慰的真实写照。全诗的大意是:仰视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安静。我静静注视着山,

2、觉得山也在看着我,似乎在相互沟通,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2 .词句解析。(1)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清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逝之后感到特殊的清幽安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独。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示意了诗人在敬亭山巡游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2) “相看两不厌

3、,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她注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纹丝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非常动情,世上也许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宠爱。望洞庭1 .课文简说。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秋月图。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登记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安静潭水无风,如

4、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漫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青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似乎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2 .词句解析。(1)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衬托,显得那么和谐、安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安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安静、柔软的美。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非常广袤的胸怀。(2)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准确的比方,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方成“银白色

5、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方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非常精致,又和月光覆盖下的湖水、山色相称。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惋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忆江南1 .课文简说。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巡游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其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二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6、。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2 .词句解析。(1) “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识。我对江南的漂亮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识,多么的了解。(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她,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明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妙景象。(3) “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妙,能不让人回

7、忆吗?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观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酷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尝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二、教学目标1 .相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建议1 .三首古诗词可以按先后依次分别进行教学,也可

8、以把三首诗词进行比较教学。教学的程序可依据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一理解词句、想象画面一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2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也许意思,理解句意是难点,教学时可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讲解并描述的过程中老师要作如下点拨:独坐敬亭山中的“闲”,是“悠然”的意思,在说句子的意思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然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意”。在说句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变通,如:我看着山,山也看着我,相互都看不够。望洞庭中的“镜未磨”。要让学生知道古代的镜子是用铜

9、制做的,镜表面须要经过打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在理解词句意思时,应激励学生质疑,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的氛围。3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说说全诗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称来说,用角色对话的形式说,依据供应的画面来说,形成宽松的、相互沟通环境。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语言质量,看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语言是不是连贯等。4 .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纳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开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索。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如独坐敬亭山,围围着“静”来写,朗读时留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

10、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忆江南,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5 .在理解诗意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依据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简洁的意译层面上。6 .激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引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7 .如采纳三首诗词比较教学,可以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人不同时间所见景物和景物的特点,以及诗人当时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较;对诗和词的形式上作些对比。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作配音朗诵,借以体会

11、诗人当时的不同心境。8 .教学本组生字,要引导学生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后老师在班上检查。留意“谙”读Gn,不要读成yTn;“亭”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庭”字中“壬”下面的一横要短。四、相关链接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意向简括,气骨桀鹫;乐府小章尤为闻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洞庭湖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其次大淡水湖。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纳长江洪水,并于城陵矶注入长江,对长江洪水起着调整作用。君山又称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孤峰突起,景色秀丽。唐代诗人张说有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1古诗词三首之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