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道路拓宽工程--市政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6371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3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号道路拓宽工程--市政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号道路拓宽工程--市政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号道路拓宽工程--市政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号道路拓宽工程--市政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号道路拓宽工程--市政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号道路拓宽工程--市政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号道路拓宽工程--市政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号挡墙K0+521.43-K0+603.7(道路左侧)82.222.1边坡岩土质混合级重力式挡墙否5号挡墙K0+207.60KO+273.36(道路右侧)65.652.1边坡岩土质混合级重力式挡墙否6号挡墙K0+273.36K0+330(道路右侧)56.57边坡岩质级钻孔枇否7号挡墙K0+420-K0+521.55(道路右侧)101.57边坡岩质级钻孔枇否8号挡墙K0+521.55K0+603.7(道路右侧)82.272.1边坡岩土质混合级重力式挡墙否洞口段基坑AB51.35/29.5深,.l;坑岩质级钻孔桩否B、E19.5/1.59.5深深坑岩,文级钻孔桩否D、E51.65/1.510深深

2、坑岩,文级钻孔桩否BC38.43/29深基坑岩,文级钻孔桩否EF38.55/1.59深族坑岩质级钻孔机否1工程概况1.l项目建设背景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工程为城市主干路,路线呈南北走向,南与五里坪立交顺接,北与港城西路北延伸段顺接,全长1959.881m,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50kmh,设计高程245.323-268.942m,道路纵坡O.3%65%,路幅宽32.5m,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交通位置图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一般道路段和下穿道。下穿道(含敞开段)桩号范围为K0+207.6K0+603.7,全长400m,下穿道入口K0+330,下穿道出K0+420,于桩号K0+3

3、78.637处下穿港城南路,埋置段采用闭合框架结构形式,敞开段采用U型结构和路基挡墙形式,采用明挖法施工。1.2工程规模边坡编号起讫里程长度/直径最大高度基坑/边坡类型基坑性质安全等级支护形式是否超限(m)(n)1号挡墙K0+207.6K0+273.64(道路左(M)662.1边坡岩土质混合级重力式挡墙否2号挡墙K0+273.64KO*330(道路左侧)56.57边坡级钻孔桩否3号挡墙K0+420-K0+521.43(道路左侧)101.57边坡级钻孔桩否(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2.2其它文件依据(1)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重庆

4、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3年1月编制)及审查合格报告(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3)渝建发201016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4)建设方提供的已竣工的厂房及管网资料(5)渝建发201927号危险性较大得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6)建设方提供的用地红线、规划资料及地形图(7)港城园区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支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3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港城园区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支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意见及回复1、 复核基坑边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回复:己根据意见重新复核基坑边坡的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因

5、该项目为改造项目,周边环境复杂,故定义为安全等级为一级。2、 核实边坡坡顶已建建、构筑物情况,充分考虑其与边坡的相互不利影响,合理控制边坡位移。回复:已复核边坡坡顶已建建、构筑物情况,并合理控制边坡位移,桩的位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3、 核实场地地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做好迁建及保护工作。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采用的规范规程(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4)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GB5

6、0330-2013)(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I20-201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19)(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I20-2012)(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16)混凝土结

7、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7-2012)(18)市政工程基坑及挡护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19)建筑基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1351-2019)(2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4.3 材料来源(或供应)工程地点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区,场地交通方便。场地材料供应充足,施工条件完备,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所有材料均从重庆市采购。4.4 气象与水文沿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8、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3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C,日最低气温-1.8C。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22.9mm,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另据现场调查,在拟建道路范围内地表未见池塘、河流等地表水体。公路路基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考虑场地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6%,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参考

9、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重庆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的有关数据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地表覆盖层、裂隙发育情况,场地区域汇水面积小。4.5 地形地貌该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周边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原始地貌被破坏,已不可辩。沿线地形呈现舒缓起伏,场地内最低标高约244.86m,最高标高约271.53m,相对高差约26.67m,总体地形坡角约5-15,场地现状填方土质边坡坡度30。-34o受到人类工程建设影响,勘察场地周边因为平场作业,在K1+120-K1+420段右幅存在高约7.0-10.Om的填方土质边坡,坡度约30-34;在K1+420-K1+620段右幅存在高约ll.0-13.0m的填

10、方土质边坡,共分两阶,第一阶近直立,第二阶坡度约回复:已复核场地地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4、 完善边坡破杯模式分析内容,复核边坡岩土参数及边坡稳定性。回复:已细化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内容,并复核边坡岩土参数及边坡稳定性,边坡经支护后处于稳定状态,详见施工图设计说明第8.2章节及计算书。5、 完善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要求。完善截排水设计,包括施工中的截排水。强调执行“逆作法、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施工期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回复:已完善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要求,详见设计说明第11章节;已完善截排水设计并强调执行“逆作法、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详见8.1章节及11章节。6、 明确危大工程范围,

11、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回复:已在设计说明中明确危大工程范围,并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4建设条件4.1 场地现状拟建港城园区I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起于五里坪立交,终点接港城西路北延伸段。有市政道路可到达场地,交通便利,用地属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区辖区范围。场地交通位置示意图4.2 进出场条件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区辖区范围,本次设计时已考虑施工时交通组织,保证工程施工时交通便利。1.I:265o/65,间距1.0

12、4.0m,走向延伸2.06.0m,倾向延伸l.O-3.O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1.2:10/78,间距2.03.0m,走向延伸0.32.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1.3:1800/85,间距0.53.0m,走向延伸3.010.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场地内未见其他构造迹线,构造作用对拟建场地影响小,地质构造简单。4.7 地层岩性经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4ml)、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

1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砂岩(J2s-Ss)组成,现将各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以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含粉质粘土,局部地段含碎砖和建筑垃圾等。松散-稍密,稍湿,粒径一般6-80cm,含量约20-55%。大部分为原压实路基,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系无序抛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时间大于5年。钻探揭露厚度0.2m45.5m,普遍分布于道路全线。(2)粉质粘土(Q4el+dl):红褐色,主要为粉粒、粘粒组成,夹少量砂岩和泥岩碎石块和碎屑,可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为坡残积层。钻探揭露厚度

14、0.3m0.4m,零星分布于ZK21、ZK24、ZK28。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36-40;在K1+620-K1+959.881段右幅存在高约10.0-13.0m的填方土质边坡,近直立。综上所述,勘察区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4.6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与现场调查,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属南温泉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构造地质条件简单(见图)。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周边项目勘察资料,本次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岩层产状分为两段:(1) K0+000KI+060段岩层产状为105。N36,砂泥岩层面裂

15、隙平直,微张,局部有钙质薄膜或粘士充填,延伸长度10.015.0m,裂隙间距1.03.0m,贯通性好,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经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岩体中主要发育3组构造裂隙,为共挽“X”裂隙:1.I:12oZ78o,间距1.87.0m,走向延伸2.05.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1.2:2950/25,间距1.02.0m,走向延伸2.06.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1.3:93/59,间距204.0m,走向延伸7.020.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

16、,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2) K1+060-K1+959.881段岩层产状为95/40,砂泥岩层面裂隙平直,微张,局部有钙质薄膜或粘土充填,延伸长度10.035.0m,裂隙间距0.22.5m,贯通性好,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经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岩体中主要发育3组构造裂隙,为共枕“X”裂隙:向在低处排泄。第四系孔隙水以上层滞水为主,主要赋存在覆盖层较厚第四系土层内,形成原因多是排泄不及时或者本身排泄条件不好,导致雨后积水的渗积,不具有稳定的地下水位,水量相对较小,分布零散,受降雨天气的影响较大。勘察过程中钻探施工完毕后,对钻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提干钻孔内的积水,24

17、小时观测大部分孔内水位基本不恢复。(3)场地内地下水运动(排泄)规律场地内的含水介质赋水性差异明显,覆盖层素填土渗透性相对较大,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则相对隔水,故在接受大气降雨后多沿原始地形或岩土界面径流排泄。场地在接受大气降雨后,多沿现状地表进行排泄,排泄单元受主要微地貌地形控制,各微地貌之间通过山脊等分水岭间隔形成相对独立水文地质单元,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之间影响相对较小。受地形条件控制,其地下水往地势低洼处排泄,一般与其他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在垂直方向,受素填土下部的第四系残坡积层(隔水层)控制,素填土中地下水微量顺着第四系残坡积层向沙溪庙组强风化基岩径流、补给;在纵向,绝大部分地下水受原始地形

18、地貌条件所控制,顺着素填土中的径流通道,向地势低洼处排泄。综上所述,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4.9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划分,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I类场地为0.25s,11类场地为035s,W类场地为0.45s结合地区经验和利用资料,第四系人工填土剪切波波速113ms,为软弱土;基岩剪切波波速大于800ms,为稳定岩石。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较重,夹砂质条带、灰绿色团块。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质较软;中风化层岩芯较完

19、整,呈短柱状、柱状,岩质较硬。岩体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互层规律为不等厚层,结合程度差。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主要岩层。(2)砂岩(J2s-Ss):暗灰色、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泥质较重,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岩质较硬。该层零星分布于整个场地,呈夹层状和透镜体状,为本场地次要岩层。4.8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内各地层赋水性场地地层结构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组成。人工填土松散稍密,属透(含)水层;泥岩、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

20、弱含水层。场地的岩性主要为泥岩,其中,泥岩为相对的隔水层,而砂岩构造裂隙不发育,加之泥岩隔水作用,不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地下水赋存条件总体较差。根据地区经验,素填土为中等透水层,渗透系数K=1.7X10-2cms,粉质黏土为微透水层,渗透系数K=4.0X10-6cms,泥岩为微透水层,渗透系数K=1.OXlo-6cms,砂岩为微透水层,渗透系数K=3.0X10-5cms(2)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及发育特征按照含水介质类型划分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侧向补给,季节性明显,沿土层孔隙进行径流,由于勘察区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大,分布连续,土体较松散,

21、孔隙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因此,在连续降雨补给时,将在覆盖层较厚所在地段赋存一定量的地下水。浅部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受上部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顺坡3、下穿道开挖过程中,将对港城印象、小时代、港城南路造成一定影响,在不利工况或施工工艺不当等情况下可能造成已有建构筑物发生位移、坍塌等破坏。4、由于场地按设计高程整坪后,局部地段土层较厚,若采用人工挖孔桩或旋挖桩施工时,填土层有可能产生垮孔等现象,施工期间应做好护壁等工作。5、人工挖孔桩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应根据渝建发(2012)162号文要求,组织专家进行人工挖孔桩成桩可行性论证及施工方案安全专项论证。6、拟建场地位于城市建成区

22、,周边有市政道路和居住区,施工期间造成的泥浆等有可能影响道路交通和行人安全。7、K0+280K0+420段左侧道路开挖形成顺向坡,岩质边坡不合理施工,扰动岩体可能诱发坡体失稳,导致边坡失稳,建议采用自上而下逆作业法开挖支护,开挖高度小于3m。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变形监测工作,建议对边坡施工时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施工开挖后及时进行地质查验工作。4.11拟建工程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拟建项目周边为城市建成区,场地内部存在地下管线及高架电线,建议在施工图设计前,应进一步查明其位置分布、埋深等,施工前应做好迁移等相关工作,避免对管线造成破坏。K0+040-K0+160段右幅为港兴小区(碎18和砖

23、6),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2.97.4m,建筑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埋置深度浅。本段为一般道路段,对现有建(构)筑物影响小。K0+180-K0+340段右幅为港城小时代(碎25),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3.7-9.3m,建筑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和桩基础,独立基础埋置深度浅。本段为下穿道,对现有建(构)筑物有一定影响,建议设计考虑拟建工程与现有建筑的相互影响,避免施工开挖及相关支护结构修建对其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场地地震效应的评价如表: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里程桩号场地整平后覆靛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n/s土体类型场地类别设计特征

24、周期抗虞地段判别镇士粉质粘土K0+O00-K0*1602.7/113软弱土I0.25不利地段K0+16O-K0+28024.3/113软弱土III0.45不利地段K0+280-K0+540/800岩石I0.25仃利地段K0+540-K0+72020/113软弱土IIl0.45不利地段K0+720-K0+8802.3/113软弱土I0.25不利地段K0+88O-K1+58043.3/113软弱土III0.45不利地段K1+580-K1+6202.9/113软弱土I0.25不利地段K1+620-KI+74019.3/113软弱土III0.45不利地段K1+740-K1+7801.9/113软弱土I

25、0.25不利地段K1+780-K1+86020.8/113软弱土IIl0.45不利地段K1+860-K1+9002.1/113软明土I0.25不利地段K1+900-K1+959.88113.6113软弱土Il0.35不利地段4.10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1、拟建下穿道施工过程中,两侧形成的路堑边坡高度较大,扰动岩土体可能诱发坡体失稳,施工应加强边坡变形监测,建议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如发现边坡变形,采取必要的人员撤离避让措施,按渝建发201416号

26、文的要求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管理。2、下穿道进出口段开挖形成土质高边坡,土质边坡不合理施工,可能诱发坡体失稳,建议采用自上而下逆作业法开挖支护,开挖高度小于3m。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变形监测工作,建议对边坡施工时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施工开挖后及时进行地质查验工作。6技术标准(1)设计使用年限:永久边坡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临时基坑设计使用年限2年,结构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2)边坡安全系数安全等级重要性数伽性基坑安全系数边坡安全系数一级1.11.251.35(3)设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场地类别为II类,地震特征周期:0.35S;抗震设计防

27、标准:6度。(4)设计荷载:汽车荷载按城市主干路及选城-A级;人群荷载3.5KNm2;基坑边缘地面超载按20KPa考虑。7岩土力学参数(摘自地勘报告)场地内的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值根据本工程地勘报告选取如下表:1、素填士(Q4ml):素填土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以现场实测为准。天然重度取20.OKN/m3,饱和重度取20.50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4KPa,内摩擦角取26,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3,压实填土基底摩擦系数取0.30(压实系数取0.94以上)。2、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结合相邻场地取值经验,综合建议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28、180kPa三3、本场地中等风化基岩为泥岩、砂岩,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基岩总体完整性属较完整,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4.3.2节,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按14.3.5节,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本次勘察根据数理统计成果结合野外鉴定及相邻场地建筑经验综合确定本场地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施,并加强施工期的监测。K0+180-K0+260段左幅为五里坪公交站场,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4.5m.本段为下穿道,对现有建(构)筑物有一定影响,建议设计考虑拟建工程与现有建筑的相互影响,避免施工开挖及相关支护结构修建对其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应采

29、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加强施工期的监测。K0+280-K0+340段左幅为港城印象(位2),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19.0-27.7m,建筑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埋置深度浅。本段为下穿道,对现有建(构)筑物有一定影响,建议设计考虑拟建工程与现有建筑的相互影响,避免施工开挖及相关支护结构修建对其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加强施工期的监测。K0+420-K0+600段右幅为海尔工业园,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70-13.0m,左幅为聚峰国际(碎10)和江北分局交通巡逻支队,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2.4-17.0m0本段为下穿道,对现有建(构)筑物有一定影响,建议设计考虑拟建工程与现

30、有建筑的相互影响,避免施工开挖及相关支护结构修建对其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加强施工期的监测。K0+600-K1+959.881段右幅为海尔工业园,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5.0-16.0m,左幅为江北区消防救援支队和重庆汇浦液压动力制造有限公司,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0.5-5.5m本段为一般道路段,对现有建(构)筑物影响小。5基坑稳定性分析评价边坡及基坑为岩质基坑,外倾岩质边坡边坡稳定性由外倾层面控制,反向坡边坡稳定性由边坡岩体自身强度控制,按设计支护后处于稳定状态。详细过程见计算书。抗剪强度标准值C=8KPa,6=18;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C=5KPa,=16o。(2

31、)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中风化泥岩取400KPa;中风化砂岩取900KPao(3)泥岩岩体破裂角取60;砂岩岩体破裂角取62。8支挡结构设计8.1 设计原则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措施设计符合场区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严格遵守“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逆作法”原则。基坑设计以“安全、经济、实用、美观”为原则,施工时应设置监测系统,根据施工情况随时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设计进行修改。如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和勘察设计资料不符,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以便调整设计。8.2 设计方案(1)1号挡墙和5号挡墙段支护设计1号挡墙和5号挡墙分

32、别位于K0+207.60K0+273.64道路左侧和右侧K0+207.60K0+273.36,该路段属下穿道敞开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25。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形成挖方土质边坡。挖方土质边坡高度03.2m,道路左侧边坡坡向IOl0,道路右侧边坡坡向281,边坡由素填土组成,岩土界面埋置较深,不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可能会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采用明挖法施工,不具备放坡条件,因此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护。(2) 2号挡墙和6号挡墙段支护设计地基岩土力学指标地层天然重度抗拉强抗剪强度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l,a)地基

33、承载力特征值(kPa)札底摩擦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变形模量(Mpa)弹性模吊(Mpa)泊松比(kNms)度(Mpa)0(。)C(Mp)素填土天然五度取20.OKWm,饱和重度取20.50KN/,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4KPa.内摩擦角取26,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3。现场实测0.30/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8.9KNm,饱和地度取19.2KN/M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21.7KPa,内摩擦角取12.7,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15.5KPa,内摩擦角取8.90./1800.25/强风化泥岩24.0/3000.35/中风化泥岩24.60.16730.30.3126.834.4224

34、790.4560/强风化砂23.6/4000.40/中风化砂岩24.2/20.314.151180.50200/注:1、路基地基承裁力特征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第4.3.3条规定取值.中风化泥岩取100OkPa,中风化砂岩取1500kPa,2、参考市政工程地顺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T,松散填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建议取8MNm,粉质粘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建议取18MNm,.3、岩体抗拉强度折减系数取0.4,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4、松散人工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3。岩土参数如下:(1)结构面C、

35、6标准值:1.l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6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18。1.2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6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801.3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6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18。考虑结构面贯通情况、坡面开挖风化程度、施工期和运营期受裂隙水压力、浮托力等因素影响,砂泥岩层面粘聚力取17kPa,内摩擦角取11。与基岩界面抗剪强度c、值:天然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边坡稳定性受裂隙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

36、响。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48,破裂角取250道路采用明挖法施工,不具备放坡条件,采用排桩的支护形式,桩径1.5m,桩心间距5m,坡顶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泄水孔,对边坡进行封闭处理,避免地表水渗入岩体软化层面。N结隼面、线.状表倾囱,)倾角(。)边坡28189层面10536裂隙1278裂隙29525裂隙9359交线9335交线193交线17415交线28825交线8259交线88(3) 3、4号挡墙和7、8号挡墙支护设计3号挡墙和7号挡墙分别位于K0+420K0+521.43道路左侧和右侧K0+420-K0+521.5,该路段属下穿道敞开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2-5。按设计

37、标高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形成挖方土质边坡。挖方土质边坡高度0-6.3m,道路左侧边坡坡向101,道路右侧边坡坡向281,边坡由素填土组成,岩土界面平缓,局部埋置较深,不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可能会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该段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两侧受道路范围线影响无放坡条件,采用桩板挡墙+重力式挡墙支护边坡,桩径1.5m,桩心间距5m,坡顶设置防撞栏杆、坡顶坡脚设置临时排水沟。(5)洞口段基坑2号挡墙和6号挡墙分别位于K0+273.64KO+33O道路左侧和右侧K0+273.36KO+33O,该路段属下穿道敞开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25。按设计标高整平

38、后,道路左右两侧形成挖方岩土质边坡。挖方岩土质边坡高度3.2-6.8m,道路左侧边坡坡向101,道路右侧边坡坡向281,边坡由素填土、泥岩组成,岩土界面平缓,土层厚度1.3-2.4m,上覆土层不会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左侧挖方岩土质边坡岩质段高度0.8-55m,边坡岩体类型IV类。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边坡稳定性受层面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边坡稳定性受裂隙的影响大。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48,破裂角取36。道路采用明挖法施工

39、,不具备放坡条件,采用排桩的支护形式,桩径l5m,桩心间距5m,坡顶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泄水孔,对边坡进行封闭处理,避免地表水渗入岩体软化层面。结构面、线产状表倾向()倾角(0)边坡IOl89层面10536G)裂隙1278裂隙29525裂隙9359交线9335交线193交线17415交线28825助交线8259交线88道路右侧挖方岩土质边坡岩质段高度08-55m,边坡岩体类型IV类。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倾囱,)倾角(。)边坡28189层面10536裂隙1278裂隙29525裂隙9359交线9335交线193交线17415交线28825交线

40、8259交线88结构面、纹产状表因此洞口段基坑采用排桩支护基坑,桩径1.52m,净距3.75m,为保证施工期间交通正常通行,根据交通组织,本次的设计基坑分为两个阶段实施,BE段为分阶段实施分界线,施工时应注意施工工序,基坑坑顶设置防撞围挡、坡顶坡脚设置临时排水沟。施工工序:1、施工AB段、BE段和DE段支护桩;2、基坑开挖,施作地通道:3、施工BC段、EF段支护桩;4、基坑开挖,施作地通道;5、拆除BE段外露支护桩8.3 施工总体工序步序I工序洞口段施工工序1 施工支护桩(AB段、DE段)2 检查现状管网,并进行迁改保证施工范围内所有管网迁改完毕3 施工临时支护桩(BE段)交通改造,保证现状港

41、城南路交通同时保证洞口明挖段基坑正常开4挖,基坑需逐层开挖至设计坑底标高,每层高度不大于Im,5 施作地通道,施工完成后回填基坑,修筑道路ABED段某坑施工完毕后进行交通改道,再进行CBEF段的临时支护桩施道路桩号K0+330K0+420为下穿道,采用明挖修筑,明洞开挖形成全长89.78m,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形成挖方岩土质边坡,最大深度约9.5m的岩质环形基坑,周边无放坡条件。边坡由素填土、泥岩组成,岩土界面平缓,局部岩土界线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土层厚度1.45.3m,上覆土层不会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左侧挖方岩土质边坡岩质段高度1.0-7.1m,边坡

42、岩体类型IV类。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边坡稳定性受层面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边坡稳定性受裂隙的影响大。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48,破裂角取36。倾向()倾角()边坡10189层面10536裂隙1278裂隙29525裂隙9359交线9335交线193交线17415交线28825交线8259交线88结构面、线产状表道路右侧挖方岩土质边坡岩质段高度08-5.5m,边坡岩体类型IV类。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切

43、,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边坡稳定性受裂隙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48,破裂角取25o大于3%(以重计),砂中有害物质(如云母、轻物质、有机质、硫化物等)含量应低于l%o7水:拌合水宜为饮用水,水中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1%,氯盐含量不超过0.5%且不得含有糖类、悬浮和有机质。8填料可采用开挖产生的岩体,土石比不小于1:4,分层碾压,最大粒径不大于200mm,每层铺填厚度不大于0.5m,压实度不低于94%。干密度不得小于2gcm3,其综合内摩擦角中235。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

44、于2.0m的台阶,台阶向内倾斜5%,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现状地面清除地表植被、树根。重力式挡墙采用采用WloCFI.5气泡轻质土填筑;湿容重等级采用W10,强度等级不低于CFl.5。11施工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及试验与检测要求11.1 基坑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单位根据工程设计工况和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基坑开挖方案时,应充分利用”时空效应”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合理的制定开挖顺序及每步开挖土体的空间尺寸,并符合以下要求。1基坑开挖必须在围护结构、顶圈梁及坑底加固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墙后超载20kPa02基坑开挖时必须分段、分区、分层、对称进行,不得超挖。分段长度不大于基坑宽度,竖向分层厚度不大于1m。严禁在一个工况条件下一次开挖到底。3基坑周边地面采取防排水措施,严禁地表水进入基坑周围土体。基坑内设纵横向盲沟,排出基坑内渗水及雨水。渗水利用集水井集中抽排。4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