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6375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31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一、工程概况11.1 项目区位11.2 工程规模11.3 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11.4 设计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11.5 危大工程1设*rh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22.1 设计依据22.2 采用的设计规范32.5 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3三、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43.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4四、建设条件44.1 场地现状44.2 道路现状港城西路44.3 气象水文54.4 地形地貌54.5 工程地质情况54.6 进出场条件104.7 结论及建议10五、设计技术标准115.1 主要设计技术标准11六、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125.2 总体设计1

2、25.3 平面设计126 .3纵断面设计127 .4横断面设计13七、平面交叉设计14八、路基设计148.1 设计要点148.2 路基概况148.3 加宽超高158.4 一般路基设计原则158.5 一般路基设计158.6 路基排水设计168.7 土石方调配16九、道路防护构筑物设计169.1 支挡结构169.2 防撞栏杆17I、V1710.1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1702沥青路面抗滑要求17十一、人行系统设计1810.2 人行系统概述1810.3 人行铺装及结构设计18十二、公交设施设计1912.1 公交停车港设计19十三、道路相关设施布置19十四、节能及环保设t*1914.1 节能设计1914.

3、2 环保设计19十五、道路相关设计2015.1 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2015.2 临时道路2115.3 地通道路段明挖段计量原则2115.4 地通道口顺接21十六、新工艺及新技术运用说明21十七、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2117.1 路基施工要求2117.2 路面基层、底基层要点2317.3 路面施工要点2417.4 道路其他附属设施施工要求3117.5 施工安全措施3317.6 玻纤格栅3417.7 薄层抗滑层3417.8 施工注意事项35十八、主要工程数量表36港城园区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S-、工程概况1.1 项目区位本次设计范围1.2 工程规模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道

4、路全长约196011,为现状港城西路拓宽改造,现状港城西路标准路幅宽度26m,为双向四车道,局部为双向六车道,改造后道路标准路幅宽度32m,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50kmho道路呈南北走向,南起于在建五里坪立交,向北依次与现状港城南路、港城5号路、港城4号路、港城17号路相交,终点与现状渝北段石港大道相接。由于五里坪立交即将建设完成,车辆可经沪渝高速直接驶入港城工业园区,同时港城工业园区货车也可通过五里坪立交直接驶入高速,这将导致港城园区1号路的车流量显著增加,根据“服务水平分析”,港城园区1号路若采用现状双向4车道方案运行,饱和度达1.38,处于E级服务水平,道路处于超饱和状态,不能满足通行需

5、求。因此需要在五里坪立交修建通车之前,对港城西路进行道路拓宽,拓宽至双向6车道。结合业主提供的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路面评估报告,港城园区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评价结果全线为B级,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评价结果为全线B级,且本次设计范围内港城园区1号路现状路面部分出现裂缝、拥包等病害,其中K1+178-K1+578下行路段、K1+578-K1+778上行路段、K1+778-K1+931下行路段部分车道路面结构强度不足,需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并重新铺筑面层,结合检测报告及业主意见,此次改造后统一将道路沥青面层铳刨后重新铺筑,路面承载能力不足路段挖除路面基层后重新铺筑。地通道路段实施范围内挖方1

6、78451113,填方121113,项目整体弃方约17833In?。弃方运距暂按50km计。1.3 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景观工程、照明工程、结构工程及地通道工程等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共分六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结构工程、第三册管网工程、第四册照明工程、第五册交通工程、第六册绿化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1.4设计希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本项目拟建场地为现状,周边主要干道已基本形成,周边地块已为现状建筑。项目周边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商业居住用地及零星绿化用地。本次项目为现状道路的拓宽改造工程,除地通道路段为新建路段外,其余路段均保持现状标高

7、。1.5危大工程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本项目可能涉及的危大工程分项工程进行分析。本项目涉及到的危大工程主要有以下内容。基坑工程、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拆除工程、模板工程、暗挖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2)项目

8、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有补充要求的,施工单位应执行其具体要求。(3)由于施工工艺不确定,本工程可能涉及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需由施工单位补充完善,并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质(2018)31号”相关要求。(4)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有补充要求的,施工单位应执行其具体要求。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1)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项目设计合同(2)重庆江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3)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地下管线探测。(4)甲方提供的工程规划许可证。(5)关于港城园区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可

9、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江发改投2022447号。(6)重庆市江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港城园区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江北住建发2023102号。(7)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3.02o(8)港城园区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方案设计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2022.07(9)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路面评估报告四川振通检测股份有限公司(10)港城园区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地质灾害灾评估报告、港城园区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序号类别危大工程范围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it工安全的意见是否涉及1基坑工程1.开挖深度

10、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分段跳槽开挖,采用逆作法,加强基坑周边监测。是2模板工程及支撵体系混凝土模板支撵工程:1.搭设高度5m及以上。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支撑工程的强度、稳定性、变形及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是2.搭设跨度IOm及以上.3.施1:总荷我(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IOkN/m2及以上。4.集中线荷我(设计值)15kNm及以上。5.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7起困吊装及起亚机械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电址在IO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2.采用起重

11、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3.起垂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9拆除工程1.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10暗挖工程1.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序#类别危大工程范围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籁工安全的意见是否涉及1茶坑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分段跳槽开挖,采用逆作法,加强基坑周边监测。是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凝模支工混土板拽胫1.搭设高度8m及以上。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支撑工程的强度、稳定性、变形及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粕是

12、2.搭设跨度18m及以上。3.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2及以上。4.集中线荷裁(设计值)20kNm及以上.3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I1.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2.起重量30OkN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20Onl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3.采用非常规方式进行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1拆除工程1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仃毒仃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编制专项施J1.方案是注:(1)由于施工工艺不确定,本工程可能

13、涉及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需由施工单位补充完善,并严格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质(2018)31号”相关要求。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GJJI6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交通部规范(参考执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4、(JTGB01-20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3660-2020)2.2.3地方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O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O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50/T548.1-2014)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

15、7年版;2.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采用技术指标均未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规定。(Il)甲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2.2采用的设计规范1.1 .1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计规范(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

16、827-2009)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O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19)1.2 .2行业标准建设部标准、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17、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项目区域上地规划图4.1.2沿线现状市政道路本项目周边均为现状,沿线与现状港城南路、港城4号路、港城5号路及港城17号相交。项目起点附近及周边开发地块现状图本项目与现状港城南路交叉口附近现状图本项目沿线周边地块现状图4.1.3沿线主要现状市政管线项目对现状港城西路向两侧进行拓宽改造,人行道下主要有DN150DN800给水管、600mm400mmlOKv1500mm1300mmlOKv及45OnImX45Omnl/10KV电力管道、300mm100mm3孔与30OmnlX20OnIm/6孔300mmX300m

18、m9孔通信管线、D109D325燃气管线等。施工前需对管线进行改迁。4.2道路现状-港城西路现状港城西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车行道宽度为16m,双向四车道。根据现场调查,道路现状路面为沥青路面,路面结构为三层沥青面层+三层水稳层。现状港城西路由于本路段货车较多,根据业主提供的路面检测报告及现场踏勘实测,本次设计范围内港城园区1号路现状路面部分出现裂缝、拥包等病害,其中K1+178-K1+578下行路段、Kl+578-K1+778上行路段、K1+778-K1+931下行路段部分车道路面结构强度不足,需更换已变形的基层并重新铺筑面层,结合检测报告及业主意见,此次改造后统一将道路沥青面层铳刨后重新

19、铺筑,路面承载能力不足路段挖除路面基层后重新铺筑。三、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 .补充车行路面、路缘石、绿带、人行道等现状状况,针对性开展设计。2 .缩减中分带宽度至2m,提高人行道宽度,节约投资。3 .补充拼宽段、检查井周边的路面基层加固设计。4 .JT-02补充限速标志,KO-KO+140补充减速抗滑薄层及防撞栏杆。5 .补充D1.-04K(H0+030段的地形图及路基处理大样图。6 .既有沥青路面宜采用本地粉粹、热扮等再利用环保处理方式。7 .说明既有灯杆、防撞护栏等设施重复利用情况。回复:1 .按意见添加现状路面、路缘石、绿化带、人行道现状情况

20、。2 .按意见复核全线中分带宽度,根据业主开会意见,为满足全线景观提升需求,本次设计除下穿通道路段中分带宽度为2m外,其余路段采用3m中分带。3 .按意见补充检查井周边路面加固大样图,并增加相关工程量。4 .按意见补充限速标志,详见JT-O2,已补充抗滑薄层及防撞栏杆。5 .按意见复核本次实施范围,K5KO+O3O未在本次道路实施范围内。6 .按意见修改设计说明,添加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说明。7 .按意见核查既有灯杆、防撞护栏设施并修改完善设计说明,根据业主意见,为满足多杆合一需求,本次设计灯杆需全部更换;经复核,现状道路全线无防撞栏杆。四、建设条件4.1 场地现状4.1.1 沿线土地利用情况拟

21、建场地为现状,周边主要干道已基本形成,周边地块已为现状建筑。项目周边用地主要为工业用地、商业居住用地及零星绿化用地。本次项目为现状道路的拓宽改造工程。4.5工程地质情况4.5.1地层岩性据区域资料与现场调查,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属南温泉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构造地质条件简单(见图3-1)。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周边项目勘察资料,本次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岩层产状分为两段:(1)K0+000K1+060段岩层产状为105。/36,砂泥岩层面裂隙平直,微张,局部有钙质薄膜或粘土充填,延伸长度10.015.0m,裂隙间距1.O3.0m,贯通性好,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经工程

22、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岩体中主要发育3组构造裂隙,为共规“X”裂隙:1.l(编号):12Z78o,间距1.87.0m,走向延伸2.05.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1.2(编号):2950/25,间距1.o2.Om,走向延伸2.O6.Om,倾向延伸1.03.O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1.3(编号):930/59,间距2.O4.Om,走向延伸7.O20.Om,倾向延伸1.o3.O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2)K1+060K1+959.881段岩层产状为95/40,砂泥岩

23、层面裂隙平直,微张,局部有钙质薄膜或粘土充填,延伸长度10.O35.Om,裂隙间距0.22.5m,贯通性好,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经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岩体中主要发育3组构造裂隙,为共乐“X”裂隙:1.l(编号):2650/65,间距1.04.Om,走向延伸2.O同Om,倾向延伸1.03.O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1.2(编号):100/78,间距2.0-3.Om,走向延伸0.32.Om,倾向延伸1.03.O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1.3(编号):1800/85,间距0.53.Om,走向延伸3.O10.Om,倾向

24、延4. 3气象水文4.1 .1气象条件沿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3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C,日最高气温43.0C,日最低气温T.8C0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Imm左右,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22.9mm,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4.3 .2水文条件现场调查,在拟建道路范围内地表未见池塘、河流等

25、地表水体。道路路基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考虑场地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6%,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参考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重庆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的有关数据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地表覆盖层、裂隙发育情况,场地区域汇水面积小。1.1.1 4地形地貌勘察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周边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原始地貌被破坏,已不可辩。沿线地形呈现舒缓起伏,场地内最低标高约244.86m,最高标高约271.53m,相对高差约26.67m,总体地形坡角约5-15,场地现状填方土质边坡坡度30-34oo受到人类工程建设影响,勘察场地周边因为平场作业,在K1+120-K1+42

26、0段右幅存在高约7.0-10.Om的填方土质边坡,坡度约30-34;在口+420-1(1+620段右幅存在高约11.0-13.001的填方土质边坡,共分两阶,第一阶近直立,第二阶坡度约36-40:在Kl+620-K1+959.881段右幅存在高约10.0-13.Om的填方土质边坡,近直立。综上所述,勘察区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场地内的含水介质赋水性差异明显,覆盖层素填土渗透性相对较大,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则相对隔水,故在接受大气降雨后多沿原始地形或岩土界面径流排泄。场地在接受大气降雨后,多沿现状地表进行排泄,排泄单元受主要微地貌地形控制,各微地貌之间通过山脊等分水岭间隔形成相对独立水文地质单元

27、,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之间影响相对较小。受地形条件控制,其地下水往地势低洼处排泄,一般与其他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在垂直方向,受素填土下部的第四系残坡积层(隔水层)控制,素填土中地下水微量顺着第四系残坡积层向沙溪庙组强风化基岩径流、补给;在纵向,绝大部分地下水受原始地形地貌条件所控制,顺着素填土中的径流通道,向地势低洼处排泄。综上所述,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4.5.3 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现场调查,场区内及其周边未见滑坡、危岩、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也未见有油气管道、防空洞等不利埋藏物。4.5.4 地层岩性经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4ml)、

28、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砂岩(J2s-Ss)组成,现将各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以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含粉质粘土,局部地段含碎砖和建筑垃圾等。松散-稍密,稍湿,粒径一般6-80cm,含量约20-55机大部分为原压实路基,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系无序抛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时间大于5年。钻探揭露厚度0.2m45.5m,普遍分布于道路全线。(2)粉质粘土(Q4el+dl):红褐色,主要为粉粒、粘粒组成,夹少量砂岩和泥岩碎石块和碎屑,可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泽,无摇

29、震反应,为坡残积层。钻探揭露厚度0.3m0.4m,零星分布于ZK21、ZK24、ZK28。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场地内未见其他构造迹线,构造作用对拟建场地影响小,地质构造简单。构造纲要图4.5.2水文地质条件4.5.2.1 场地内各地层赋水性场地地层结构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组成。人工填土松散稍密,属透(含)水层;泥岩、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弱含水层。场地的岩性主要为泥岩,其中,泥岩为相对的隔水层,而砂岩构造裂隙不发育,加之泥岩隔水作用,不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地下水赋存条件总体较差。根据地

30、区经验,素填土为中等透水层,渗透系数K=1.710-2cms,粉质黏土为微透水层,渗透系数K=4.010-6cms,泥岩为微透水层,渗透系数K=1.010-6cms砂岩为微透水层,渗透系数K=3.0X10-5cms4.5.2.2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及发育特征按照含水介质类型划分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侧向补给,季节性明显,沿土层孔隙进行径流,由于勘察区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大,分布连续,土体较松散,孔隙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因此,在连续降雨补给时,将在覆盖层较厚所在地段赋存一定量的地下水。浅部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受上部第四系孔隙水

31、的补给,顺坡向在低处排泄。第四系孔隙水以上层滞水为主,主要赋存在覆盖层较厚第四系土层内,形成原因多是排泄不及时或者本身排泄条件不好,导致雨后积水的渗积,不具有稳定的地下水位,水量相对较小,分布零散,受降雨天气的影响较大。勘察过程中钻探施工完毕后,对钻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提干钻孔内的积水,24小时观测大部分孔内水位基本不恢复。452.3场地内地下水运动(排泄)规律筑压实至规范要求压实度。压实填土的压实度、填料等应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2、K0+205-K0+280段(代表剖面:5-5,)该路段属下穿道敞开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25

32、。按设计标高(255.205m-257.789m)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形成挖方土质边坡。挖方土质边坡高度0-3.211,道路左侧边坡坡向101,道路右侧边坡坡向281,边坡由素填土组成,岩土界面埋置较深,不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可能会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该段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采用明挖法施工,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U型结构和路基挡墙形式。该段道路路基范围内为港城西路,该段路基范围内为人工填土,其为原压实路基。建议翻挖至路基顶面以下80Cm后重新填筑压实至规范要求压实度。压实填土的压实度、填料等应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

33、。3、K0+280-K0+330段(代表剖面:6-6I-T)该路段属下穿道敞开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25。按设计标高(257.392m-257.789m)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形成挖方岩土质边坡。挖方岩土质边坡高度3.2-6.8m,道路左侧边坡坡向101,道路右侧边坡坡向281,边坡由素填土、泥岩组成,岩土界面平缓,土层厚度1.3-2.4m,上覆土层不会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该段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左侧挖方岩土质边坡岩质段高度0.8-5.5m,边坡岩体类型IV类。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陡倾外倾层面在施工扰动、地下

34、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层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沿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故边坡稳定性受层面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陡倾外倾结构面在施工扰动、地下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平面滑动及掉块,故边坡稳定性受裂隙的影响大。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较重,夹砂质条带、灰绿色团块。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质较软;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岩质较硬。岩

35、体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互层规律为不等厚层,结合程度差。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主要岩层。(2)砂岩(J2s-Ss):暗灰色、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泥质较重,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岩质较硬。该层零星分布于整个场地,呈夹层状和透镜体状,为本场地次要岩层。4.5. 5地震效应与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l)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划分,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动反应谱特征

36、周期值I类场地为0.25s,11类场地为0.35s,HI类场地为0.45s。结合地区经验和利用资料,第四系人工填土剪切波波速113ms,为软弱土;基岩剪切波波速大于800ms,为稳定岩石。4.6. 6道路分段工程地质评价1、K0+000-K0+205段(代表剖面:1-12-233、4-4)该路段属一般道路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2。5。按设计标高(245.323m-255.205m)整平后,在道路两侧挖填方高度2m,边坡由素填土组成,岩土界面平缓,局部埋置较深,不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该段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建议与周边环境顺接。该段为道路加宽,路基范围包

37、含原有道路路基及部分绿化带及现状人行道,该段路基范围内为人工填土,其为原压实路基。原有道路路基经过多年使用已较为稳定,建议对于原有路基先清理路面结构层,再进行压实处理后可直接利用。原绿化带及人行道路基应清除现状种植土及结构层,再翻挖至路基顶面以下80cm后重新填结构面,线产权米候向(0)鹿角(0)边坡28189层而105366裂隙1278裂隙29525裂朦9359交鼓9335交圾193交线17415交及28825交圾8259交线88边坡赤平投影图剖面编号工况稳定性系数稳定性结果剖面7-7(沿裂隙破坏)饱和2.513稳定计算结果:该段道路路基范围内为港城西路,下穿道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持力层为强

38、风化及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强风化泥岩fak=300KPa:中风化泥岩fak=1000KPao其余路基为绿化带及现状人行道,原绿化带及人行道路基应清除现状种植土及结构层,再翻挖至路基顶面以下80cm后重新填筑压实至规范要求压实度。压实填土的压实度、填料等应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4、K0+330-K0+420段(代表剖面:7-78-89-910-10,)该路段属下穿道闭合段,采用框架结构形式,本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25。按设计标高(256.992m-258.649In)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形成挖方岩土质边坡。挖方岩土质边坡高

39、度6.3-8.5m,道路左侧边坡坡向101,道路右侧边坡坡向281。,边坡由素填土、泥岩组成,岩土界面平缓,局部岩土界线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土层厚度1.4-5.3m,上覆土层不会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该段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左侧挖方岩土质边坡岩质段高度1.0T.lm,边坡岩体类型IV类。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陡倾外倾层面在施工扰道路采用明挖法施工,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排桩+锚喷混凝土的支护形式,坡顶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泄水孔,对边坡进行封闭处理,避免地表水渗入岩体软化层面。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48。做向(0)候角()边坡1

40、0189层面10536裂隙1278裂隙29525裂隙9359交线9335交线193交线17415交线28825交线8259交坂88结构面、蛾产状表边坡赤平投影图计算结果:剖面编号工况稔定性系数稳定性结果剖面I-V(沿层面破坏)饱和0.752不稳定剖面7-7(沿裂隙破坏)饱和1.558稳定道路右侧挖方岩土质边坡岩质段高度08-5.5m,边坡岩体类型IV类。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陡倾外倾结构面在施工扰动、地下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平面滑动及掉块,故边坡稳定

41、性受裂隙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道路采用明挖法施工,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排桩+锚喷混凝土的支护形式,坡顶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泄水孔,对边坡进行封闭处理,避免地表水渗入岩体软化层面。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48,破裂角取25。对边坡无影响。岩质边坡段建议采用排桩+锚喷混凝土的支护形式,坡顶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泄水孔,对边坡进行封闭处理,避免地表水渗入岩体软化层面。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48,破裂角取25。帔向(0)假角(0)边坡28189层面10536B裂曲1278箱像29525裂隙9359交鼓9335交线193交段17415交线288250交线8259交线88结构

42、面.线产做表边坡赤平投影图计算结果:剖面编号工况稔定性系数稳定性结果剖面8-8(沿裂隙破坏)饱和2.136稳定该段道路路基范围内为港城西路,下穿道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持力层为强风化及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强风化泥岩fak=300KPa;中风化泥岩fak=100OKPaO其余路基为绿化带及现状人行道,原绿化带及人行道路基应清除现状种植土及结构层,再翻挖至路基顶面以下80cm后重新填筑压实至规范要求压实度。压实填土的压实度、填料等应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5、K0+420-K0+605段(代表剖面:10-1011-1113-1314-14,)

43、该路段属下穿道敞开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小于2。,纵向地形坡角2。5。按设计标高(258.649m-267.977m)整平后,道路左右两侧形成挖方土质边坡。挖方土质边坡高度0-6.3m,道路左侧边坡坡向101,道路右侧边坡坡向281,边坡由素填土组成,岩土界面平缓,局部埋置较深,不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可能会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该段边坡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为二级。道路动、地下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层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沿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故边坡稳定性受层面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同,形成外

44、倾临空面,陡倾外倾结构面在施工扰动、地下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平面滑动及掉块,故边坡稳定性受裂隙的影响大。岩质边坡段建议采用排桩+锚喷混凝土的支护形式,坡顶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泄水孔,对边坡进行封闭处理,避免地表水渗入岩体软化层面。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48,破裂角取36o边坡赤平投影图计算结果:剖面编号工况稳定性系数稳定性结果剖面8-8,(沿层面破坏)饱和0.655不稳定剖面8-8(沿裂隙破坏)饱和1.344稳定道路右侧挖方岩土质边坡岩质段高度0.8-5.5m,边坡岩体类型IV类。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与层面倾向相反,对边坡无影响。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陡倾外倾结构面在施工扰动、地下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平面滑动及掉块,故边坡稳定性受裂隙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倾向相反,岩层单斜产出,地质构造简单:地表水及地下水贫乏,环境水及土对钢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具有微腐蚀性。3、拟建场地岩性主要以泥岩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