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6435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以下简称“供电设备”)的一般安全要素及试验要求,包括为实现供电设备、使用人员及周围环境安全的保护设计和生产要求,以及符合性试验使用的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部位、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对于供电设备的独立电气附件、辅助材料(如连接装置、线缆、绝缘材料等)需根据具体产品标准,与本文件结合使用。本文件适用于GB18487.1界定的额定输出电压为100oVAC或150OVDC及以下各类型供电设备,包括充电模式2、充电模式3和充电模式4的供电设备。本文件涉及供电设备在符合正确使用规程,但可能发生操作失误情况下,由于周围环

2、境、设备结构、电击防护、能量防护、保护功能、过热及防火、机械防护、电磁兼容、安装施工、标志标识等造成供电设备与车辆严重损坏和重大人身危害。本文件不涉及以下内容: 与安全无关的供电设备功能和性能要求; 信息安全要求;一与运输包装、不恰当使用的安全要求;一一因故意破坏和其他有目的行为所引起的安全要求; 具备放电功能的供电设备的安全要求; 自动充电、顶部接触式充电的供电设备的安全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

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2423.5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h:锤击试验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776-2017电气安全术语GB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4943.1-2022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5169.1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

4、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A5169.21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21部分:非正常热球压实验GB/T1211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GB/T14048.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一第2部分:断路器GB16895.21低压电气装置第4-41部分:安全防护电击防护GB/T16916.1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eCB)笫1部分:一般规则GBA16917.1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BO)第1部分:一般规则GBA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A18487.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5、第1部分:通用要求GBA18487.2-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GBA22794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和带过电流保护的F型和B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GB/T29317-2021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GB/T41589-2022电动汽车模式2充电的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8487.12023和GB/T29317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6、3.1外壳enclosure为预定用途提供适用的保护类型和保护等级的壳体。用来使设备内部的着火或火陷的蔓延减小到最低限度的设备部件;用来减小由机械危险和其它物理危险造成伤害危险的机械部件;用来限制接触可能带危险电压或危险能量水平的零部件的设备部件;具有以上一种或多种功能的设备的一个部件。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22,有修改3.2工具tool用来旋动螺丝、锁门、或类似固定装置的器具。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6.133.3危险hazard可能导致伤害的潜在根源。来源:GB47762017,定义2.1.233.3.1危险带电hazardouslive在正常条件或

7、单一故障条件下能使之发生电击或电灼伤。332危险带电部分hazardouslivepart在某些条件下能造成伤害性电击的带电部分。3.4工作电压workingvoltage当供电设备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工作时,以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内的任何电压对设备供电时,任何特定绝缘上的电压。不考虑设备外部引起的瞬态电压,不考虑重复性峰值电压。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14.8,有修改3.5决定性电压decisivevoltage在最恶劣的额定工作条件下、按照预定目的使用时,两个任意带电部件之间持续出现的最高电压。3.5.1决定性电压等级Adecisivevoltageclassifica

8、tionA符合决定性电压等级A的电压。3.5.2决定性电压等级BdecisivevoltageclassificationB符合决定性电压等级B的电压。3.5.3决定性电压等级CdecisivevoltageclassificationC符合决定性电压等级C的电压。3.6安全特低电压电路SE1.V(safetyextra-lowvoltage)circuitISE1.VJ作了适当的设计与保护的二次电路,使得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它的电压值不会超过安全值。3.7危险电压hazardousvoltage存在于既不符合限流电路要求也不符合TNV电路要求的电路中,其交流峰值超过42.4V或

9、直流值超过60V的电压。3.8正常使用normaluse按使用说明或按明显的预期用途的说明进行的操作,包括待机。3.9正常条件normalcondition供电设备防止危险的所有防护措施均完好无损的条件。3.10单一故障条件singlefaultcondition供电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单一安全防护(但不是加强安全防护)或者单一元器件或装置发生一个故障的条件。注:如果某个单一故障条件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另一个单一故障条件,则这样的两个故障被认为是一个单一故障条件。来源:GB4793.12022,定义337.9,有修改3.11保护接地导体earthingconductor将设备内的主保护接地端子和

10、供保护接地用的建筑物设施的接地点连接起来的保护导体。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11.123.12接触电流touchcurrent当人体或动物接触一个或多个装置或设备的可触及零部件时,流过他们身体的电流。来源:GB4943.12011,定义1.2.13.123.13电气间隙clearance两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12.13.14爬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路径。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12.23.15绝缘insulation表征一个绝缘体实现其功能的能力的各种性质

11、。3.15.1功能绝缘functionalinsulation仅使设备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在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绝缘。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533.15.2基本绝缘basicinsulation为防止电击而提供的基本安全防护的绝缘。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5.13.15.3附加绝缘supplementaryinsulation除基本绝缘以外,为防止故障条件下的电击提供附加安全防护的独立的绝缘。来源:GB4943.12011,定义3.3573.15.4双重绝缘doubleinsulation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5.2

12、3.15.5加强绝缘reinforcedinsulation提供防护电击保护的程度相当于双重绝缘的单一的绝缘系统。来源:GB4943.12022,定义335.53.16过电压类别overvoltagecategory用数字表述瞬时过电压条件,用I、II、In和IV表示过电压类别。来源:GB/T16935.12008,定义3.103.17设备安全分类equipmentsafetyclassification按供电设备提供的防电击保护措施进行的分类。3.17.10类设备class0equipment依靠基本绝缘进行防电击保护,即在易接近的导电部分(如果有的话)和设备固定布线中的保护导体之间没有连接

13、措施,在基本绝缘损坏的情况下依赖于周围环境进行防护的设备。来源:GB/T47762017,定义2.3.3.13.17.2I类设备classIequipment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进行防电击保护,而且还包括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即把易电击的导电部分连接到设备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导体上,使易触及导电部分在基本绝缘失效时,也不会成为带电部分的设备。来源:GB/T47762017,定义2.3323.17.3Il类设备classIlequipment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进行防电击保护,而且还包括附加的安全措施(例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但对保护接地或依赖设备条件未作规定的设备。来源:GB/T47762017,

14、定义2.3.3.33.17.4Ill类设备classIIIequipment依靠安全特低电压供电进行防电击保护,而且在其中产生的电压不会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设备。来源:GB/T47762017,定义233.43.18污染pollution被固体、液体或气体(电离气体)等外部物质附着,可能使介电强度和表面电阻率下降。来源:GB/T16935.12008,定义3.113.19污染等级pollutiondegree用数字表征微观环境受预期污染程度。来源:GB/T16935.12008,定义3.133.19.1污染等级1PDlpollutiondegree1PD1无污染或者仅有干燥的、非导电性的污染,该

15、污染没有任何影响。3.19.2污染等级2PD2pollutiondegree2PD2通常仅有非导电性污染,然而必须预期到凝露会偶尔引起的短暂的导电性污染。3.19.3污染等级3PD3pollutiondegree3PD3有导电性的污染或由于预期的凝露使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变为导电性污染。3.20充电模式chargingmodes连接电动汽车到供电网(电源)给电动汽车供电的方法。来源:GBA18487.1-2023,3.1.43.20.1充电模式2mode2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供电网(电源)时,在电源侧使用了标准插头/插座,在电源侧使用了相线、中性线和接地保护的导体,并且在充电连接时使用了缆上控制与保

16、护装置(IC-CPD)o3.20.2充电模式3mode3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供电网(电源)时,使用了专用供电设备,将电动汽车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并且在专用供电设备上安装了控制导引装置。3.20.3充电模式4mode4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供电网(电源)时,使用了带控制导引功能的直流供电设备。3.21运动部件movingparts运动部件是指用来传递动力和实现机械运动的零部件。3.22等效质量equivalentmass试验装置的撞击元件以及共有速度提供撞击能量的有关部分的质量。来源:GB2423.552023,3.33.23测量点measuringpoint擅击元件表面的一个标志点。该点是通过摆杆轴线和

17、撞击元件轴线相交的点作乘直于该两条轴线所构成的平面的垂线与撞击元件表面的交点。来源:GB2423.552023,3.43.24跌落高度heightoffall摆锤在释放时测量点的位置与摆锤在撞击瞬间测量点的位置间的垂直距离。来源:GB2423.552023,3.53.25TN系统TNsystem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该接地点相连接。来源:GB500522009,2.0.103.26TT系统TTsystem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与电力系统接地点无关的接地极。来源:GB500522009,2.0.114符号和缩略语下列符

18、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安培V伏特Hz赫兹kW千瓦AC交流电DC直流电1.l、1.2、1.3交流电源相线N中线PE保护接地PEN重复保护接地Uacl交流电压有效值UACP1.交流电压峰值UDC1.直流电压In额定剩余动作电流IC-CPD电动汽车模式2充电的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KIK代码表示外壳对外界有害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CPT端口ConductivepowertransferportIPXXIP代码,GB/T4208规定的防护等级TNV通信网络电压DVC决定性电压等级限值一直流交流交直流3三相交流3N三项交流带中线保护接地公注意,灼热表面注意危险的注意,电击危险A0注意,电击危险,能量存储定

19、时释放(放电时间标注在符号旁边)含冷却液5安全要求5.1使用环境5.1.1环境分类供电设备使用环境分类,如表1所示:表1环境分类使用类型a室外室内污染等级最低PD3最低PD2防护等级最低IP54最低IP32环境温度范围-20*C+40匕-5X2-+40eC相对湿度范围5%95%(无冷凝)5%95%(无冷凝)海拔b20m及以下200Om及以下制造商规定的最低环境条件须满足的最低要求。b对于在海拔2000米以上使用的供电设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根据GB/T16935.1规定的修正因子进行修正。供电设备环境最高温度为:+40o室内使用的供电设备环境最低温度为:-5,室外使用的供电设备环境最低温度为

20、:-20eCo5.1.3 相对湿度供电设备相对湿度为:5%95%(无冷凝)。5.1.4 污染等级供电设备的污染等级是外部环境的污染等级,室内使用供电设备污染等级为PD2,室内暴露于污染的工业环境时,污染等级应为PD3o室外使用的供电设备污染等级为PD3。5.1.5 防护等级室外使用的供电设备外壳防护等级应为IP54,室内使用的供电设备外壳防护等级应为IP32。充电模式2的供电设备功能盒部件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且还应符合GB/T41589-2022中8.5.3的规定。5.2结构5. 2.1一般要求供电设备结构包括外壳、隔板、门的闭锁装置和钱链,连接和拼接等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正常条件

21、和故障条件下使用所遇到的应力。供电设备结构的棱缘、凸起、拐角、孔洞、护罩和手柄等能够接触的部位应圆滑,在正常使用时不应引起伤害。6. 2.2把手和手动控制装置把手、旋钮、夹具、操纵杆等类似运动部件应牢固地安装,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应松脱。7. 2.3连接和拼接供电设备的所有连接和拼接在机械上应牢固,在电气上应连续,避免机械损伤。所有用于外部连接、零部件之间以及零部件内部连接的导线、相互接触的导体或者裸露的带电零部件应具有符合最高工作电压的绝缘保护或绝缘距离。螺钉、螺母、垫圈、弹簧或类似零件应充分固定并能够承受正常使用所产生的机械应力,防止松动时引起的跨越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

22、全隐患。输入电源导线采用永久连接方式时,应通过螺钉、螺母或其他等效装置方式固定的接线端子。母线(裸或绝缘的)的布置应使其不发生内部短路,并能够承受保护器件限定的短路应力。载流部件之间的连接应保证有足够和持久的接触压力,使用的绝缘硬导线或软导线: 应至少按照有关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确定;一一连接两个端子之间的导线不应有中间接头,如绞接或焊接。当多股绞合导线固定到接线端子时,不应出现导线与下列零部件发生意外接触的危险: 与导线电位不同的其他没有绝缘的带电零部件;或 不带电的金属零部件。使用的连接装置、插头和插座不因误接而导致危险。如果连接装置可以不通过工具来拆卸,则在拆开导体零部件期间和之后不应引起

23、电击或能量危险。内部所有用作电气连接的部件应满足相匹配的载流能力,其额定工作条件下最高温度不应超过周围所用各材料的耐受温度。5.2.4布线在供电设备内部或设备外表面上,供绝缘线缆穿越的孔洞,其表面应光滑,或带有光滑的套管或索环,以减少线缆绝缘层的磨损。布线路径应避开可能损伤绝缘层的锋利边缘、螺纹、毛口、翼片、运动零部件和类似零部件。用于布线的夹具和导管,其边缘应光滑圆润。夹具的关节部位和支撑表面不应导致绝缘的磨损。5.2.5开孔开孔的配置和构造应使外来物进入开孔不可能接触裸露带电部件而产生危险,在门板、面板、盖板等处开孔,关闭或就位时应满足IPXXC的防护要求。预定多于一个方向使用的设备,要求

24、适用于每个方向。用于供电设备进出线的开孔应采取线缆防护措施,避免锋利边缘划伤电缆。5.3电击防护5. 3.1决定性电压等级限值(DVC)电击防护措施取决于电路的决定性电压等级。电路的决定性电压等级又取决于电路的工作电压限值及所采用的绝缘措施。符合DVe等级A的电路是可以触摸的。符合DVe等级B和DVC等级C是不可以触摸的。正常工作条件下,供电设备的DVC的限值按照表2确定。表2决定性电压等级的限值决定性电压等级(DVC)工作电压限值(V)交流电压有效值UAC1.交流电压峰值UACPl直流电压UOClAa3042.460B5071120C1045001500*DVC等级A电路允许在单一故障条件下

25、在0.2s的时间内超过DVC等级A的限值但不超过DVC等级B的限值。6. 3.2绝缘措施7. 3.2.1直接接触防护在单一故障条件下,包括功能绝缘、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失效时,供电设备提供的电击防护都不应在可接触电路或可接触导体部件上出现高于DVC等级A的电压。可接触接地导体应该与DVC等级B和DVC等级C的电路之间存在至少基本绝缘。可接触未接地导体应该与DVC等级B和DVC等级C的电路之间存在至少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或保护隔离措施。供电设备提供的直接接触防护应符合GB/T18487.1-2023中7.6规定的要求。提供直接接触防护的外壳和挡板部件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不应被拆卸。在安装或维护期间,

26、对供电设备外壳等部件打开后,可以触碰到的DVC等级B或DVC等级C的危险带电部分应具有防护措施,如隔离防护,或作业指导。8. 3.2.2间接接触防护供电设备为I类设备的保护应在所有可接触导体部件与外部保护接地导体之间提供可靠的保护连接和保护接地。供电设备中保护接地导体应具备标识指示,且能明显识别;保护接地导体的尺寸应符合GB/T18487.12023中7.4规定的要求;作为隔离带电导体的金属外壳、隔板,电气元件的金属外壳以及不具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保护的金属手柄等均应有效接地,连续性电阻应不大于0la)保护连接用于连接的方式包括:直接通过金属接触;通过其它导电部件,这些部件在供电设备或组件按规

27、定使用时不会被卸掉;-通过专门的保护连接导体;一一通过供电设备的其他金属元器件。在可接触导电零部件出现故障时保护连接应一直保持有效,除非上级的保护装置切断该部分的电源。b)保护接地供电设备的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应在靠近相应带电导体连接端子的地方提供一种连接方式,并且这个连接方式要防腐蚀,供电设备上电后,其外部保护接地导体应始终保持连接。如果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经过插头和插座或者类似断开装置,这些连接不应被断开,除非被保护部分的电源也能随之同时断开。保护接地导体在受损或被断开的情况下,供电设备外壳接触电流应符合GB/T18487.12023中12.1规定的要求。多车辆接口的供电设备中每条充电电缆的保护导

28、体应连接到一个共同的保护接地导体上。5. 3.3剩余电流保护6. 3.3.1交流供电设备的剩余电流保护交流供电设备应在每个充电接口配备独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且应符合GB/T14048.2;或GB/T16916.1和GB/T22794;或GB/T16917.1和GB/T22794的相关剩余电流动作特性要求。交流供电设备应具备以下保护措施之一:-A型且具有6mA及以上平滑直流剩余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或A型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和6mA及以上平滑直流剩余电流监测保护的装置配合使用,或B型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其配置条件为当前级供电回路配置了不低于B型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或未

29、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时。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1不应超过30mA4.注: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可以安装在供电设备内部,也可以安装在供电设备的电源回路上,并与供电接口一一对应。5.3.3.2直流供电设备的剩余电流保护直流供电设备的交流侧主回路应具备符合53.3.1要求的剩余电流保护功能或具备以下加强电气防护措施之一:双重绝缘;加强绝缘;隔离。其中,隔离可以采用在设备外部安装栅栏、内部安装隔离网之类的装置。直流供电设备的控制电源交流回路在供电网侧不具备剩余电流保护功能时,应具备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可使用AC型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其额定剩余动作电流1.不应超过30rnAo

30、对于额定最大功率不大于20kW的直流供电设备,当供电网侧已安装符合533.1要求的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时,可不配置剩余电流保护器(装置)。当因前级剩余电流保护动作等原因造成控制电源失电时,直流供电设备应能断开直流供电回路。5. 3.4电气隔离直流供电设备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输出回路与辅助供电回路之间应具备电气隔离。当直流供电设备同时连接多辆电动汽车时,应能保证在任一时刻每辆电动汽车对应的各供电回路保持电气隔离。多车辆接口直流供电设备未连接充电的充电接口应符合GB/T18487.1-2023中F54的要求。多车辆接口直流供电设备在发生单一故障时不应导致一个充电接口的输出电压施加到另一个充电

31、接口上。6. 3.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供电设备功能电路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至少满足GB/T16935.1-2008的规定。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当考虑其制造公差。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足够大以防止固体绝缘表面长期退化。应在考虑下列影响后选择绝缘措施:污染等级污染等级应根据使用的环境要求和条件来确定。过电压类别直接连接至交流供电网的供电设备部件(电源部分):最小过电压类别IV。直接连接到直流供电网的供电设备部件(电源部分):最小过电压类别11。与交流供电网永久连接的供电设备:最小过电压类别in,但对于供电插座或连接方式C的车辆插头:最小过电压类别n。通过标准插头电缆组件或车辆插座与供电网连接

32、的供电设备:最小过电压类别II。5.3.6接触电流供电设备的接触电流应符合GB/T18487.1-2023中12.1规定的要求。5.3.7绝缘电阻在供电设备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IOMo5.3.8介电强度5.3.8.1工频耐受电压在供电设备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问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其工作电压应能承受表3所规定历时Imin的工频交流电压(也可采用直流电压,试验电压为交流电压有效值的1.4倍)。表3介电强度试验电压额定绝缘电压Ui(V)(线一线交流或直流)介电强度试验电压a(V)(交流有效值)介电强度试验电压b(V)(直

33、流)Ui601000141560Ui30015002120300Ui69018902670690Ui80020002830800Ui1000220031101000Ui1500h27003820a出厂试验时,介电强度试验允许试验电压高于表中规定值的10%,试验时间1s.”仅指直流。5. 3.8.2冲击耐受电压在供电设备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表4规定施加3次正极性和3次负极性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每次间隙不小于5s,脉冲波形1.250us,电源阻抗500),试验过程中不应该出现击穿放电。表4冲击耐压试验电压系统标称电压(V)冲击耐压试验电压(V)50

34、V(有效值)或71VDC500100V(有效值)或141VDC800150V(有效值)或213VDC1500300V(有效值)或424VDC2500600V(有效值)或849VDC4000100o。(有效值)或150OVDC6000允许插值5.4能量与保护5.4.1过电压保护直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7.2.7的要求。5.4.2过电流保护交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7.626的要求。直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7.6.8的要求。5.4.3短路保护交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

35、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7.6.1.6的要求。直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7.1.2的要求。多车辆接口供电设备每个输出回路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充电电缆的短路保护应符合GB/T18487.1-202313.3和C.7.10的要求。5.4.4过温保护交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521的要求。直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5.2.2的要求。直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7.2.9的要求。5.4.6防逆流功能直流供电设备应具备防逆流功能(如输出加二

36、极管等),防止蓄电池电流倒灌。注:具备放电功能的供电设备不适用。5.4.7粘连保护交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6.1.5的要求。直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7.1.7的要求。多车辆接口直流供电设备应具备功率分配切换回路粘连检测和告警功能。5.4.8门禁保护当供电设备门打开造成带电部分露出,且不满足IPXXB防护要求时,应具备门禁保护功能,供电设备露出的带电部分电压在1s内应符合DVC等级Ao5.4.9绝缘保护直流供电设备应符合GBXXX-XXXX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安全要求中第7.1.5的要求。5.4.10多车辆接口直流供

37、电设备模块切换要求多车辆接口直流供电设备的充电模块在充电车辆接口之间投切时应先关断充电模块输出,并泄放输出电压后再投入到其他充电接口。5.5过热及着火5.5.1危险识别供电设备正常工作时,对以下因素引起的过热,可能降低电气、机械、绝缘或其他性能,导致危险。超过安全温度的可接触部位;超过特定温度的部件、零件、绝缘和塑料材料。一一超过特定温度的结构和安装表面。5.5.2允许表面温度电动汽车供电设备表面温度在运行时应不超过允许温度。在最大充电电流和环境温度40C条件下,手握可接触的表面最高允许温度为:50金属部分;60非金属部分。同样条件下,用户可能触及但是不能手握的表面最高允许温度为:60C金属部

38、分;85非金属部分。充电电缆表面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7C。5.5.3引燃和火焰蔓延供电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和单一故障条件下,应通过使用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如通过使用阻燃材料、绝缘或者提供足够的阻隔,限制元器件的最高温度或限制电路的有效功率,避免引燃或火焰的蔓延。5.6机械防护5.6.1运动部件供电设备的运动部件,应合理布局、封闭安装或加保护.罩,以防止操作和维修时无意接触的危险,运动部件不应碾压、切割、刺破与之接触操作人员的身体部位,也不应严重擦伤操作人员的皮肤。如果运动部件防护罩可拆卸,应施加警示标识。5.6.2机械强度供电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耐受正常使用过程中施加在其上的应力。充电模式

39、2:IC-CPD的耐车辆碾压应满足GB/T41589-2022中8.1的要求。IC-CPD的耐机械冲击和机械撞击性能应满足GB/T41589-2022中8.11的要求。IC-CPD的耐振动和冲击应满足GB/T41589-2022中8.25的要求。充电模式3和充电模式4:供电设备金属外壳机械强度应不低于IK10,非金属外壳机械强度应不低于IK08。5.7电磁兼容5.7.1抗扰度要求供电设备的抗扰度试验类别和等级应符合GB/T18487.2-2017的7.2的要求。5.7.2发射要求供电设备电源输入端口、CPT端口、信号/控制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值应满足GB/T18487.2-2017的8.3.2-8

40、.3.4的要求。供电设备外壳端口的辐射骚扰限值应满足GB/T18487.2-2017的&3.5的要求。5.8安装与施工5.8.1 安装要求供电设备安装应便于车辆充电,安装场所环境温度应满足供电设备正常工作的要求。供电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且锁紧零件齐全。室外落地安装且防护等级低于IP67的供电设备中带电部分离地坪高度不应小于0.2m(含安装基础或支座等)。安装在室外或潮湿场所时,其电源接线口应采取密封处理等防水防潮措施。5.8.2 配电系统与供电设备连接的配电回路应设置短路保护,并应在短路电流造成危害前切断电源。采用专用供电回路的供电设备,其供电回路应配置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11A的A型剩

41、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装置)。如供电设备具备电气防护措施(双重绝缘、加强绝缘或隔离),其供电回路可不配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采用非专用供电回路的供电设备,每个供电分支回路应配置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A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装置)或每个供电设备均配置符合5.3.3.1规定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装置),并在供电回路始端配置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O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装置)。5.8.3配电线路线缆截面选择应符合GB50217的有关规定,且电缆中性线截面选择应符合GB50054的有关规定。对于场站供配电线路容量小于总负荷的情况下,供电设备应具备某种方式保证充电电流不超过供电设备及交流或

42、直流供电网实时可用负载电流,或上级平台具备调控功能,避免供配电线路过载。5.8.4防火要求供电设备在建(构)筑物内安装时,建(构)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GB50067、GB50016、GB55037的有关规定。其供电电源进线、充电输出线应选用燃烧性能应不低于B2级、产烟毒性为tl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l级的电线、电缆。供电线缆防火与阻止延燃的敷设要求应符合GB50217的有关规定。5.8.5接地供电设备的接地端子应可靠接地。供电设备采用TN系统的配电网络时,优先与就近的建筑或配电设施共用接地装置。无法与就近的建筑或配电设施共用接地装置时,应加装接地装置,PE或PEN重复接地,

43、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供电设备采用11系统的配电网络时,供电回路应安装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供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应满足GB16895.21中TT系统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作为故障保护的要求,且不应大于500o5.9标识与指示5.9.1标识5.9.1.1一般要求供电设备应按规定标注产品标识和警示标识。供电设备的标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清晰可辨,且能够耐受腐蚀。5. 9.1.2产品标识供电设备应标注产品标识,产品标识的内容应符合GB/T18487.1-2023中17规定的要求。产品标识应在供电设备正确安装之后,能从外部直接可见,或操作人员不需要工具即可

44、打开的盖或门后,直接可见。产品标识不应施加在操作人员不需要工具即可拆除的部件上。对于机架或面板嵌装式供电设备,允许从机架或面板上移出来后看见标识。6. 9.1.3警示标识供电设备表面或者任何一个通往危险部位的门、盖子等防护措施应设置警示标识。如果警示标识是针对设备的特定零部件,应标注在零部件之上或就近位置。7. 9.2指示供电设备应能提供以下两种指示:一-集成的一种直接可见的或可听到的指示:一种可以进行远程访问和使用的电气或电子的指示,如提供的信号继电器触点、集电极开路输出、发送消息到网络上通信系统等。6试验导则8. 1总则供电设备应经过试验以证明其符合本文件的相关要求,每项试验之后仔细检查供

45、电设备是否存在可能的危险。供电设备的组部件如果己经符合本文件所引用的相关参考标准,并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安装和使用,则整机试验过程中无须再对组部件进行重复检验。9. 2参考试验条件10. 2.1环境条件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如下工作环境中进行:一一环境温度:+15C+35C;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11. 2.2供电条件试验电源的电压、频率、功率范围应能覆盖被试供电设备的额定设计范围。对试验结果不受电源条件影响的试验项目,可以在额定供电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有可能受电源条件显著影响的试验项目,则应在最劣供电条件下进行,或参考以下规定的各种额定条件和容差:电压:除特殊说明外,取额定电压的80%至120%o如果在电压范围内末端的测试不是最恶劣的情况,在额定电压或电压范围末端的供电条件下的测试仅仅是必要的;频率:取50Hz0.5Hz:-接地:电源是否接地由受试设备的配置决定。对于既可由接地电源供电也可由不接地电源供电的设备,应选择最劣试验条件,或者两种条件都进行试验。6.2.3负载条件供电设备交流输出端口或直流输出端口应能调节到最大额定输出功率或电流,选择二者中最劣的情况进行试验。对于预定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