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后感利用假期,阅读了作家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这也带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对“关心”二字有了更一步的理解。在本书中,诺丁斯论述了作为关系的关心是应该贯穿到我们的教育模式当中的。她站在一个女性教育家的视角上,强调了共情、同情的重要性。她对具体情境、具体关系和具体个人的阐述充满着爱和人性的光辉。她强调了我们现在普遍的教育系统模式都对与孩子们之间的联系有着一种缺失,我们过分的追求要将学生培养的多么优秀,而忽视了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关心。正如作者所说,满足孩子的身体需要当然是重要的,但哺育他们的精神更加重要。以关心为核心的教育诺丁斯在文中提出“教室应当成为一个
2、地方:学生们在其中合法自由的展示和探索他们多种多样的人生目的。伴随着强烈的探求心和好奇欲,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和成长。”反观现在教室好像是一种对学生想法的禁锢,我们给教室设定了太多的规章制度让孩子们去遵守,每天通过这些规章制度来培养他们去学习,去获得优异的成绩,去追寻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但是,当我们把关心作为一切关系的出发点,我们就不会太在意这些条条框框。因为当我们真正关心一个人,一定会无条件地爱护他,为他着想,倾听他想表达的,知晓他想要做的,并帮助他。我们通俗的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当然,关心不是放纵,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是我们的重点不应该
3、仅仅如此,我们应当去肯定和接受他们。教育中的“关心”关系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试问如果我们都不与我们的孩子接触、交流,这样的教学又怎称得上教育呢?一个教师如果真的关心学生,那么他会认真倾听学生们不同的需求,并且给予不同的反应。儿童期的孩子们特别注重别人的看法,在这个阶段是他们三观形成的时期。而教师,作为一种权威的代表,我们对孩子们的态度很大程度影响着他们如何定位自己。这也使我明白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要从关心的角度出发,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留给学生。关心不应有别,不管成绩优劣,关心不应改变。有的时候用几句关心的话语去代替批评教育反而会使我们的
4、学生因为感觉到被接受而更加努力。我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在五年多的工作经历中也受到了很多教训和反思。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很聪明,但在一次考试中,我注意到他的数学成绩退步明显,于是我联系到他最近上课和作业的表现,感觉他肯定是因为贪玩耽误了学习。主观的判断主导了我的思想,我便在班上将这次退步的同学点名批评了,其中便有他。本以为这次“刺激”能促使他把心思集中到学习上。可是他的成绩更是愈发的退步,在数学课上的学习态度也大不如前了。这时我才意识到也许是自己当时的处理方法出了问题,于是决定和他谈谈心。原来孩子一直喜欢数学,一直被大家夸数学好,只是一次考试没考好,面对我的批评有些丧失了信心和对数学的
5、乐趣,觉得我不喜欢他了。我对当时的行为向他道了歉并鼓励他,这个孩子重拾了对数学的热爱。从这件事后,我也明白了教学应从关心的角度去判断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还是批评,而不能随意的以领导者的姿态来决定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方法。书中很多对于关心的叙述都可以适当的运用在教学工作中,将关心传递给我们的学生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在教学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将关心这样的理念适当融合在我的工作里,做一名善于倾听而不是只会灌输的教师。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有的时候要适当的把关心作为和学生相处的一个重点。其实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我们的朋友、家人,关心都很重要,每一段关系的维护都是需要关心来贯穿其中。想要试着改变,想要真正的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不如试试从关心的角度出发,简单的一小步,我们的工作就不再是教学,而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