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内涵、价值与途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7650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内涵、价值与途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内涵、价值与途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内涵、价值与途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内涵、价值与途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内涵、价值与途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内涵、价值与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内涵、价值与途径.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内涵、价值与途径摘要: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是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探索校本课程综合育人价值和实施途径。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融合不同学科、领域、生活、社会等学习资源,构建五育融合的行知主题课程、行知项目课程和行知探究课程。本文通过一阶段的实践和反思,提炼和总结,阐述五育融合行知课程的内涵、价值和一般实施途径。关键词:五育融合行知课程内涵价值途径引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

2、教育应有地位,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各地专家学者认为目前国家已经总体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和育人格局。但是,五育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界限明显,从而提出五育融合发展,形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一、五融合下小学行知课程的基本内涵(一)五育融合内涵的再认识五育融合是指五有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指向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五育融合的途径上,主要有“一育”融合“五育”、“一育”融合“一育”和“育+”融合等融合形式,为五育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五育融合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是德智体美劳相互融

3、合、相互渗透的过程。根据概念、任务、主题和项目等整合形式,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内容、知识、思想、经验和适合学生发展需求,进行融合渗透,形成学科间融合、领域间融合和活动融合等融合形式。(二)行知课程内涵的再理解行知课程在课程目标设定上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主导,以生活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和设置上,以学生生活内容为主,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课程评价方面,注重对课程、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多元化评价。笔者认为行知课程是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求真理”与“做真人”为主导的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方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选择

4、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选择关注学生生活品质的内容和选择社会生活发展需求的内容为课程内容。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呈现,设置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来推动课程实施的途径。(三)五育融合下行知课程内涵的再阐述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是基于五育融合的形式和行知教育理念,对学校校本课程进行整体的构建与实施。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为方向,立足学生的生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构建“学科+学科”“学科+社会”和“学科+活动”课程体系。以主题式学习、项目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推动行知课程的开展与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5、。构建以课程、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行知课程评价体系。二、五育融合下小学行知课程的时代价值(一)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的新高度基于五育的行知课程,在课程育人、内容体系、实践路径和评价维度等方面有新的发展。一是课程育人价值更加突出。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完整的人发展。二是课程内容体系更加丰富。指向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加强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社会、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构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丰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三是课程实践路径更加优化。指向主题、项目、任务的课程,以单元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推

6、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实践能力。四是课程评价维度更加多元。指向学生、教师、家长、专家等不同群体参与评价的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评价和成果展现的总结性评价,以评价促进课程、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二)学生学习素养发展的新目标基于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学生在认知、能力和思维方面得到拔节生长。一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全面发展。改变学生以往单一、零散的认知方法,学生能够接触更多复杂变化的真实事物,构建较为全面、系统的认知体系,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认知事物,感知变化,进行内化理解并进行迁移应用。二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元发展。改变以应试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

7、能力,以及面对真实情景下的,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整体发展。改变学生线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关系性思维,引导学生面对真实情景时,能够立足整体,分析各部分、各要素和各方面之间的联系,构建学生整体思考问题的方式,把握不同角度、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教师教学素养发展的新途径教师在开发和实施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内涵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一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深化。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内化“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等陶行知重要教育思想,理解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掌握跨学科课程融合开发与实施的策略,构建系统化五育融合的行知

8、课程教育理念。二是促进教师知识内涵的丰富。引导教师立足本学科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拓展延伸,选择性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技能,多角度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时代文化内涵,以此来不断充实教师的知识和内涵。三是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导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情境,引发驱动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融入信息技术,解决真实问题,开展多元评价,形成教学评一体的教学途径。三、五融合下小学行知课程的实践路径五育融合的行知课程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课程总目标,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时,构建跨

9、学科的综合化课程体系;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为立足点,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将不同学科或领域的知识技能、社会生活和活动经验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融合渗透,构建“学科+”的课程形态;通过主题、任务和项目等形式推动课程实施,并建立多元的课程评价机制。即构建“学科+学科”的行知主题课程、“学科+活动”的行知项目课程和“学科+社会”的行知探究课程。(一)行知主题课程行知主题课程是基于学科本位的融合课程。以某一个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为主,选择、提炼和融合其他学科与该学科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有联系、相近、重叠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围绕某一个主题系统化的知识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单元主题的形式推进课程实施,推动

10、课程的内容结构化、融合化、深度化,并建立多元的课程评价机制。本课程可以是围绕学生一个学段或年段,来实施课程。如:数学课程理财伴我成长,以学生生活中的理财为主题,以小学数学的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为主,融入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导向、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构建识财、用财、蓄财和惜财单元主题课程内容体系。识财篇,组织学生学习了解货币的历史、形式及其功能和意义。用财篇和蓄财篇,组织学生像收银员、家长、银行经理一样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货币的计算、组合和流通。惜财篇,组织学生开展真实情景下的理财规划和开源节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生活观和价值观。(二)行知项目课程行知

11、项目课程是基于学生活动经验的融合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出发,构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课程内容体系。在真实情景下,以驱动性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实践中,运用问题解决、调研、系统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开展社会性实践、审美性实践、技术性实践等学习实践过程,并公开学习成果和开展全程评价。如:古槐滩运河课程,以学生生活居住的横林古槐滩为切入口,构建运河古迹、运河记忆、运河滋味、运河风俗、运河名人、运河诗韵和运河景观等七个方面的项目,其中涉及语文、美术、劳动等学科的核心素养,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推动课程的实施。在运河滋味项目化实施过程中,以“探索家乡的味道”为驱动性问题,组织学生去收集、走访和

12、了解古槐滩地域的特色美食及其制作过程方法;组织学生与老师、家长一起体验美食制作的过程,以绘本的形式记录实践过程;组织学生开展古槐滩美食展销会,让更多的学生、家长了解和品尝古槐滩的美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行知探究课程行知探究课程是基于社会问题的融合课程。围绕生活中热点、争议的社会性问题,对学习素材进行选择、删选和加工以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发展需求的内容,通过问卷、走访、调研、自学、合作、讨论等形式开展问题的研究、分析和总结,让学生逐步掌握参与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综合课程限塑令2.0,以社会关注热点”塑料污染治理”为主题,开展“限塑令,已到来

13、”“限塑令,已聚焦”和“限塑令,已行动”三个篇章的学习。通过问题任务群,将每一个篇章的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查阅、学习和内化塑令出台的背景、目的、措施,以及塑料的起源与发展、用途与价值和危害与治理;引导学生通过问卷、访谈、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不同人群对限塑令的认知和实践;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小结完善限塑令具体实施的途径,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综合实践能力、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参考文献:1郝志军,刘晓荷.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校课程融合:理据、形态与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212孟万金,姚茹,苗小燕,张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课程建设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项“五育融合下的小学行知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TY-c/2021/18)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爱华,女,中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高级校长,常州市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及校本课程研究。金立成,男,中小学一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小学美术教学及校本课程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