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7699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备皮技术主要用于术前手术部位皮肤准备的技术,对于手术相应部位毛发进行剃除并清洁体表。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备皮技术操作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皮肤损伤、切口感染。一.皮肤损伤【临床表现】1 .备皮区域皮肤出血或渗血。2 .患者主诉备皮区疼痛。【预防措施】1 .准备锐利的备皮刀片。2 .备皮前仔细评估手术区皮肤是否完整,如有瘢痕,剃毛时应注意保护瘢痕处皮肤;如有割痕、发红等异常情况,应通知医生并记录。3 .备皮前,在备皮区域扑上滑石粉或用肥皂水湿润毛发。4 .操作中注意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剃刀顺毛发生长方向

2、分区剃净,动作轻柔。【处理措施】1 .若操作中不慎刮破皮肤,有渗血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用水胶体敷料覆盖即可。2 .如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渗血量大,予以藻酸盐敷料覆盖伤口,外盖无菌纱布加压包扎。二.切口感染【临床表现】1 .出现至少下列感染体征或症状之一:切口疼痛或触痛。切口周围红、肿或皮肤温度升高。发热。2 .切口处有脓性渗出物。3 .切口渗液细菌培养分离出微生物。【预防措施】1 .使用一次性备皮刀,防止交叉感染。2 .尽可能在备皮前洗澡、洗发,用中性肥皂水将手术区皮肤洗净。3 .剃毛时间尽量选在临近手术前,可减少伤口感染机会;也可在备皮前用皮肤消毒剂消毒,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处理措施

3、】送患者入手术室前,仔细评估手术切口部位。若发现患者术野皮肤有红肿及皮肤损伤,则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延期手术,以防术后感染扩散。4 1.2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伤口换药技术又称更换敷料技术,包括清洗伤口、观察、更换敷料、拆除缝线、松动或拔出引流条、扩大或保护伤口等操作过程。伤口换药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原则,熟悉伤口修复知识、各种敷料的功能及特点,以促进伤口愈合。伤口换药操作不当,可能出现伤口疼痛、交叉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并发症。一 .伤口疼痛【临床表现】换药操作时,患者诉伤口疼痛。【预防措施】1 .操作前告知患者配合操作的要求及注意事项,避免不合作造成伤口疼痛。2 .熟

4、练掌握换药技术,动作轻巧。3,换药前,仔细评估伤口敷料是否与组织粘连。有必要先用生理盐水充分浸湿敷料,待充分松解后,边轻压敷料下皮肤或创面,边撤除敷料,尽可能减轻疼痛。【处理措施】暂停换药,评估疼痛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因伤口敷料与组织粘连引起,则用生理盐水充分浸湿敷料,待充分松解粘连后,采用边轻压撤除敷料的方法减轻疼痛。二 .交叉感染交叉感染并发症主要是针对清洁伤口换药而言【临床表现】1 .清洁伤口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2 .可有发热、血象改变及头痛、精神不振、乏力、纳差等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3 .严重感染可出现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预防措施】1

5、.换药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 .保持换药室环境的清洁,每天用消毒水拖地,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3 .保持换药室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换药时禁止家属及探视人员进入。4 .严格区分无菌区及非无菌区,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摆放合理,无菌物品要注明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定期检查消毒日期。5 .严格执行伤口处理原则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感染伤口;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污染伤口;先换非特异性感染伤口,后换特异型感染伤口。6 .每月定时进行空气、工作人员双手等细菌学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寻找原因并整改。【处理措施】1 .换药前应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着装整洁,在操作前后注意洗手

6、,以减少患者交叉感染的机会。2 .伤口有感染时,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或伤口清洗液彻底清洗。3 .伤口有波动感或脓肿,应拆除一部分缝线,置放引流条或引流管利于引流。4 .观察并记录伤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黏稠度、有无异味等。5 .伤口愈合缓慢时,可做伤口创面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并根据培养结果,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三.伤口延期愈合【临床表现】1 .伤口愈合时间延长,伤口处肉芽水肿或生长过度、颜色暗红。2 .伤口排异反应,如线头不吸收、内置材料排异等。3 .伤口内有未发现的潜行、窦道和樱管。4 .用药不合理所致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伤口渗出增多、皮肤湿疹,并伴疼痛。【预防措施】1 .首先要提高对

7、伤口处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诊断和处理是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改善预后的关键。2 .对各类伤口要详细了解病史,认真检查,外伤伤口应严格执行清创原则。3 .应在换药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4 .换药频率依据伤口情况和渗液量而定大量渗液的伤口,更换敷料每天1次,以保持外层敷料不被分泌物渗透;少量渗液或肉芽生长较好的伤口,更换敷料每23天1次;缝线伤口更换敷料每35天1次,至伤口拆线。【处理措施】对愈合不良的伤口,应视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1 .对窦道或痿管形成的伤口,应根据手术种类、渗液的性质、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及造影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2 .用药不合理导致的伤口愈合不良,处理的方法是立即停止用药。伤口及其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根据伤口的情况正确选择敷料。3 .结核所致伤口长期不愈的患者,应做进一步检查,排除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的可能,如有除结核杆菌外的细菌感染,经确诊后,在伤口处理时应选择抗结核药物和高效的杀菌敷料。4 .脓肿引流不畅所致伤口长期不愈的患者,其引流管开口应处于伤口最低位置,切口要足够大,切忌瓶颈式引流,必要时行对口引流,有分隔的深部脓肿应彻底分离脓腔间隔,正确选择引流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