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制度规定与审计方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798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制度规定与审计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审计制度规定与审计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计制度规定与审计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制度规定与审计方法.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计制度与常计方法摘要审计制度在变,审计方法也在变。当务之急,要准确理解正在实行的审计改革,掌握使用变革的审计方法,尽快适合变革的审计实务。为此,本文试从三个层面上论述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审计方法体系。2001年安然等突然变异,在引发美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同时,整个世界被推向审计改革的巨大旋涡之中。受其影响,为实现与国际惯例趋同,我国于2006年2月发布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包括48项准则。审计制度在变,审计方法也在变。当务之急,要准确理解正在实行的审计改革,掌握使用变革的审计方法,尽快适合变革的审计实务。为此,现从三个层面上论述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审计方法体系。一、

2、审计战略方法体系审计战略方法是指决定审计全局、对审计活动起着筹划和指导作用的总的方针、政策、方法和手段。综观注册会计师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审计战略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制度基础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经营风险基础审计方法等四个阶段。(一)账项基础审计方法。账项基础审计方法是指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审查,来检查各项记录准确性的审计战略方法。注册会计师将审计对象基本限定为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目。从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收益的确定到财务报表的编制,逐一实行全面而详细地审查;或者,先抽查复核资产负债表记录的主要项目,然后抽取凭

3、证实行详细检查,当然抽取的数量很大。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如此这般的“重复记账,来发现记账差错,发现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并主要向企业主或公司股东报告。注册会计师没有过多考虑审计风险,仅仅注重了报表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注册会计师作出审计结论所要证明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有无错弊的行为,即审计的主题是“行为,所以这样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行为的审计。(二)制度基础审计方法。进入20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会计业务越来越多,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就越来越受到限制,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便应运而生,并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成为审计方法的主流。制度基础审计方

4、法是指以验证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主要目的,在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发挥作用情况、确定对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信赖的水准的基础上,明确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合理分配审计力量和时间,恰当使用审计技术的审计战略方法。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被确定为审计对象。将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作为审计目的。使用内部控制制度概念,考虑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会计系统和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调查、测试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在抽取样本实行实质性测试时考虑审计风险,而

5、且不单是固有风险,还包括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广泛采用审计抽样,抽样方法从任意抽样、判断抽样发展到统计抽样。审计报告使用人扩大到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等社会公众。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财务报表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小,财务报表就真实、公允,审计范围就能够相对小些;反之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不可靠,财务报表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就大,注册会计师为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就必须扩大审计范围,抽查更多样本;这个实践经验,在这种方法下得到了空前使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使审计同管理科学结合起来,提升了审计效率,控制了审计风险;它使注册会计师审计由“对行为的审计发展为对信息的审计,使审计具备了现代审计的特征。(三)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审计职业界迎来了诉讼爆炸,注册会计师不得不审视审计风险。于是,风险基础审计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战略,于20世纪80年代末走进审计实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