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东二路110kV--XX线迁改工程(电力铁塔拆除及新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809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区东二路110kV--XX线迁改工程(电力铁塔拆除及新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工业园区东二路110kV--XX线迁改工程(电力铁塔拆除及新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工业园区东二路110kV--XX线迁改工程(电力铁塔拆除及新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工业园区东二路110kV--XX线迁改工程(电力铁塔拆除及新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工业园区东二路110kV--XX线迁改工程(电力铁塔拆除及新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园区东二路110kV--XX线迁改工程(电力铁塔拆除及新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东二路110kV--XX线迁改工程(电力铁塔拆除及新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业园区东二路IlOkV-XX线迁改工程(电力铁塔拆除及新建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书4.3.1.污区的划分44.3.2.绝缘子选型及片数选择414.3.3.空气间隙414.4.绝缘子串和金具414.4.1.绝缘子申组装型式414.4.2.标准金具414.5.防雷和接地514.5.1.防留设计514.5.2.接地设计514.6.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5.15结构设计515.1.设计规程、规范和技术规定515.2.杆塔6.15.2.1.本工程杆塔设计主要技术条件625.2.2.塔型选择6,.25.2.3.杆塔材质6.25.2.4.焊接与防腐625.2.5.杆塔螺栓防卸、放松措施625.3.基础625

2、.3.1.工程地形地貌65.3.2. 工程地质构造65.3.3.工程水文地质625.3.4.地爬735.3.5.不良地旗作用735.3.6.基础选型原则7.35.3.7.基础选型7.35.3.8.基础材料76. 1.环保86.1.1. 设计依据和执行标准86.1.2. 线路路径环境现状86.1.3. 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86.2.抗灾措施81 .工程概述.设计依据1.2. 迁改原因1.3. 工程概况1.4. 设计原则和范围1.4.1. 本工程设计特点和相应措施1.4. 2.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1.4.3. 设计范囹1.5. 设计水平年2.输电线路设计2.1. 原线路情况简介2.1.1, 原

3、线路主要技术特性2. 2.线路改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2.1.1. IIOkV万占变电站运行方式及负荷情况.2.2. 2.线路改造影响2. 3.线路改造方案3. 4.施工停电分析4. 5.改造方案经济技术特性3.线路路径方案3.1.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3. 2.路径方案概述5. 3.交通条件及交叉跨越情况5.3. 1.沿线交通条件5.4. 2.主要交叉跨越4.电气设计6. 1.气象条件6.3. 导线和地线选型1.1. 1.导地线选型1.2. 2.导地线防振6.4. 绝缘配合7.其他情况说明9附图:附图1:线路迁改路径方案示意图附图2:杆塔一览图附图3:金具览图19-22号耐张段导地线,该段长度约为O

4、.7km,导线型号为J1./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2根均为12芯OPGW光缆。整个工程需新建双回钢管杆7基。1.4. 设计原则和范围1.5. 1.本工程设计特点和相应措施本工程应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设备采用全寿命周期内性能价格比高、占地少、维护少、环境友好的设备。线路设计避开沿线的特定建筑物及构筑物,综合考虑线路走向,尽可能减少线路长度,并靠近现有公路或规划公路,方便施工运行,以提高线路可靠性,降低工程投资,充分考虑沿线地质,地形条件对送电线路可靠性的影响。1.6. 2.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1)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线路长度及经济

5、情况等因素,进行方案比较。(2)杆塔的选择应根据本工程自身特点,并参照国网公司通用设计进行选择及优化。(3)基础设计应首先考虑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经济实用性更好,并且有长期使用经验并且效果良好的基础型式。1.4. 3.设计范围1)本次线路改造工程本体设计;(2)本次线路改造工程涉及的光纤通信线路设计:1.5. 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按2024年考虑。2.输电线路设计2.1. 原线路情况简介HOkV八万南北线起点为220kV八柱变电站,终点为IlokV万古变电站,该线路为UOkV万古变电站电源线路。本次迁改段位于龙水工业园区,涉及耐张段为19-22号塔线路段,该段线路长0.7km,导线型号为J1.

6、/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2根均为12芯OPGW光缆。本次需迁改的#19-#22线路段,该段线路塔型为U-SJ4T8、IlOSZG2-36、II-SZ2-33、IN-SJG4-24型国网公司通用设计塔型。2.1.1. 原线路主要技术特性1)线路电压等级:IlOkV.2)回路数:双回。1 .工程概述1.1. 设计依据1)现场实地踏勘结果;2)大足电网基础资料:3)原设计竣工图资料;4)拟建市政道路施工图及相应地勘资料;5)相关规程规范110kV750kY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电信线路

7、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GB6830-1986)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1./T5033-2006)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1./T5154-2012)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1./T5219-2014)输电线路对无线电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1./T5040-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GB/T2694-2010)钢筋混凝上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

8、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1./T5024-200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其他现行的国家规范、规程及行业标准,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1.3. 迁改原因IIOkV八万南北线19-22号塔位于“大足工业园区东部片区开发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修建的市政道路建筑控制线范围内,为了不影响该工程实施,需对IlokV八万南北线19-22号塔进行迁改。1.4.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迁改工程,需对IIokV八万南北线19-22号塔进行更换并移位处理,移位后更换(3) 11OkV八万北线停电,IlokV万古站由IlokV八万南线供

9、电,组立N1、N7转角钢管杆,将IIokV八万北线原有线路导地线与新建线路搭接,恢且供电(永久供电及永久通信传输),然后拆除IlokV八万南北线19号铁塔:(4) HOkV八万南线停电,UOkV万古站由110古八万北线供电,将IlOkV八万南线原有线路导地线与新建线路连通熨电,拆除UOkV八万南北线N19N21线路。1. 4.施工停电分析本次UokV八万南北线迁改时,不会造成UOkV八万南北线同时停电,新旧线路改接时IIOkV八万南北线其中一回线路停电,11OkV万古站不会断电。2. 5.改造方案经济技术特性1)线路电压等级:IlOkR2)回路数:双回。3)线路长度:0.7km。4)沿线地形地

10、貌:100%丘陵。5)沿线地质:20%普通土,30%松砂石,50%岩石。6)杆塔型式及数量:新建双回直线钢管杆2基,耐张钢管杆5基。7)导线和地线型号:导线选用J1./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2根12芯OPWG光缆。8)绝缘子型号及片数:导线耐张绝缘子串采用双联单挂点8片100kN防污克绝缘子,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双联双挂点双线夹100kN复合绝缘子,跳线绝缘子串采用8片70kN防污兖绝缘子。9)主要设计气象条件:最高气温4(C,最低气温-5C,年均气温15C,基本风速23.5ms,无覆冰。10)交通情况:人力运距0.1km,汽车运距15km。U)主要交叉跨越:跨越公路2次。12)拆

11、除和迁改情况:本工程不涉及其他线路迁改,拆除角钢塔2基,钢管杆2基,线路0.7km。3. 线路路径方案3.1.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确定本工程路径方案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原则:(I)根据沿线统一规划要求,尽量避开规划地块和重要规划措施,满足大足区的规划要求:(2)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沿线地质、沿线地形、线路长度、杆塔高度、转角次数及交叉跨越等因素,满足路径方案的可行性和施工、运行要求:3)沿线地形地貌:100%丘陵。4)沿线地质:20%普通土,30%松砂石,50%岩石。5)杆塔型式:自立式角钢塔、钢管杆。6)导线和地线型号:导线选用J1./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2根12芯O

12、PWG光缆。7)绝缘子型号及片数:导线耐张绝缘子串采用双联单挂点8片100kN防污费绝缘子,悬垂绝缘子串采用双联双挂点双线夹100kN复合绝缘子,跳线绝缘子串采用8片70kN防污瓷绝缘子。8)主要设计气象条件: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C,年均气温15C,基本风速23.5ms,无覆冰。2.2.线路改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2.2.1.11OkV万古变电站运行方式及负荷情况IIOkV万古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X50MYA,目前IlOkV主接线为双母线接线。根据大足供电分公司最新运行方式,八万南、北线为万古变电站主供电源。2.2.2.线路改造影响本工程线路改造时,八万南、北线采用分时停电,保证至少1条线路

13、供电,可以满足正常供电要求,因此停电期间不会造成万古站停电。IlOkV万古站远动信息通过22OkV八柱站接入重庆市主干网JlOkV八万南北线两根光缆分开开断,开断的光缆业务由22OkV八柱站-IIOkV龙水站-35kV文家堡站-35kV大堡站TlOkV万古站进行转接,数据转接前需对此通道进行测试,保持数据的正常传输。2.3.线路改造方案我方组织了电气、结构、地质、水文、测量、技经等专业,对本项目路径方案沿线进行了踏勘、调查,对沿线的城镇规划、矿产分布、交通、气象、地形、植被分布、污秽、房屋及其他建筑设施分布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初步拟定了UOkV八万南北线迁改方案,现简述如下:

14、(1)在园区规划道路东二路东侧控制红线外新立直线钢管杆2基,耐张钢管杆3基,新架设N2N6双回J1./GA1-300/25导线,2根12芯OPGW光缆(光缆预留线路改迁后永久方式运行长度):(2)IlOkV八万南线停电,UOkV万古站由IlokV八万北线供电,在IlOkV八万南线19号小号侧56米、19号大号侧66米处新立水泥单杆,将N19转角塔两侧线路导地线改接至水泥单杆架设,临时连通IIOkV八万南线原有线路,恢复供电(保证临时供电):最高温度4000最低温度-500最大覆冰-5100年平均气温1500基本风速1023.50大气过电压15100操作过电压15150安装情况010()全年雷电

15、日40天4. 2.导线和地线选型4.2. 1.导地线选型本工程为改造工程,导线和地线均按照与原线路导地线匹配的原则,所以,本工程导线型号为J1./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2根为12芯OPGW光缆。导线安全系数为6,地线安全系数为8。导地线参数详见下表。表4-1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导线J1./G1A-300/25OPGW-12B-90计算截面11un铝股306.21钢股27.1综合333.3188.8计尊外径(mm)23.7612.6股数及股径铝股48/2.85钢股7/2.22单位重量(kgkm)1058518计算拉断力(N)8341091100线膨胀系数(1/)20.5IOe13.

16、4X10用性模量(Nm11分650001400004.2.2. 导地线防振(1)根据设计规程规定,对于年平均运行应力超过破坏应力16%的导线和年平均运行应力超过破坏应力12%的地线,以及档距超过50Om的开阔地,均应采取防振措施。(2)本工程J1./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采用FDZ-5F型防振锤防振。在档距每端每根导线装设防振锤数量见下表:(3)尽量避开成片林区以及林木重要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砍伐赔偿费用;(4)尽可能避让1级通信线,军事设施,大型工厂、厂矿企业,易燃、易爆施设及场所;合理避让民用建筑设施,处理好在建、规划设计阶段的公路及电力线路等;(5)充分调杳沿线气象条

17、件对送电线路可靠性的影响,进行多方案综合比较,使路径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6)统筹考虑UOkV线路走廊规划,确定本期论证线路的路径方案。1.2. 路径方案概述(I)在原有UOkY八万南北线19号塔小号侧56米新立耐张钢管杆1基,在园区规划道路东二路东侧控制红线外新立直线钢管杆2基,耐张钢管杆4基,新架设双回J1./GA1-300/25导线0.69km,地线采用2根12芯OpGW光缆。1.3. 交通条件及交叉跨越情况3. 3.1.沿线交通条件本工程为改造工程,沿线交通条件较好,杆塔附近均有园区公路可以利用。经过现场查勘,全线汽车运距为15.0km,人力运距为0.Ikme4. 3.2.主要交叉

18、跨越本工程主要交叉跨越如下表所示:表3T主要交叉跨越情况表序号被摩(钻)越物跨越次数1UOkY线路02IOkV线路03低压线路及通信线04殷公路25房屋05. 电气设计5.1. 气象条件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暧夏热,降雨充沛,分配不均。按30年气象重现期,本工程架空线路气象条件及组合选定如下表:设计气象条件组合表项气温(T)风速(mS)冰厚(mm)100Om0.250.711注:按设计规程的规定,带电作业间隙,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的工作部位,还应再考虑人体活动范围O.5m。4. 4.绝缘子串和金具4.4. 1.绝缘子串组装型式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小于表4

19、-6中所列数值。表46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值情况最大使用荷载断线计算断联常年荷载安全系数2.71.81.54.0(1)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串的机械破坏荷载系根据绝缘子串所承受的最大荷载而定。根据计算,导线悬垂串采用100kN双联双挂点双线夹复合绝缘子串。(2)耐张绝缘子串绝缘子串的机械破坏荷载系根据绝缘子串所承受的最大荷载而定。根据计算,导线耐张串采用100kN双联单挂点单线夹瓷绝缘子串。绝缘子串使用情况见表4-7。表4-7绝缘子串组合型式及使用范围表线型类别型式用途8线悬垂串XZl型双联双挂点双线夹绝缘子串用于直线塔导线耐张串XNl型单联单挂点绝缘子串用于耐张杆导线耐张串XN2型双联单挂点绝

20、缘子串用于耐张塔以上绝缘子金具串组合型式,在已投运的其它同类型UOkv线路中广泛使用,施工、运行情况良好。绝缘子设计安全系数应满足设计规程规定。4.4.2. 标准金具根据规程要求,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在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下不应小于2.7;在断线、断联情况下不应小于1.5。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13年版)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3157号)的相关要求,金具选型应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IIokV输电线路分册进行选型。本工程线路导线为表4-2J1./G1A-300/25导线防振锤安装数量表档距加)1.4504501.8008

21、001.1200防振锤数(只)123(3)本工程OP(MT2B-80光缆采用预绞丝式防振锤。档距一端每根地线安装的防振锤数分别如下表:表4-3地线防振锤安装数量表档距3)1.3003001.6006001.l200防振锤数(只)1234. 3,绝缘配合5. 3.1.污区的划分根据重庆市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11,结合原线路设计资料及运行情况,以及线路所经大足区龙水镇,为重庆市大足区龙水工业园区,污染较为严聿,本工程线路按In级(D级)污秽区进行防污设计。6. 3.2.绝缘子选型及片数选择本工程为改造工程,绝缘子型式及片数均按照匹配原线路设计。耐张绝缘子串采用防污型瓷绝缘子,悬垂绝缘子串采用豆

22、合绝缘子。绝缘子参数见下表。表4-4盘形悬式绝缘子机电特性表绝缘子型号主要尺寸(Inm)机电特性高度盘径泄露距离工频湿闪(kV)工频最小击穿电压(kV)机电破坏荷载(kN)1100BP/146D14628045045120100170BP/146D1462804504212070FXBW-I10/100124031505501007. 3.3.空气间隙本工程线路所经地段海拔高程在100Om以下,根据UOkV75O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本工程空气间隙值见下表。表4-5本工程空气间隙情况表海拔高程(m)间隙值(In)运行电压内过电压I外过电压带电作业2居民区7

23、.03等级公路7.04高速公路7.05标准轨铁路至轨顶7.56标准轨铁路至承力索3.07电力线3.08通信线3.09对树木自然生长高度4.010对果树、经济作物、城市盘木3.011导线对山坡、岩石的距离5.012特殊管道4.08. 结构设计8.1. 设计规程、规范和技术规定设计铁塔与基础应遵照的规程、规范、技术规定和有关文件(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5)H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

24、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14)(6)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1./T5154-2012):(7)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D1./T5442-2010):(8)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GB/T2694-2010);(9)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1./T5440-2009);(10)碳素结构制(GB/T700-2006);(1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1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2010):(13)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3098.15-2014)o其他有关规程、规范、技术规定和参考资料等

25、。J1./G1A-300/25,悬垂线夹匹配原设计选择预绞式悬垂线夹,耐张线夹匹配原设计选择预绞式耐张线夹,导线其他金具为标准普通型。结合通用设计,导线金具串选择详见上表4-7。为了推行节能环保理念,导线防振锤采用铝合金材质的FDZ-5F型防振锤,导线主耍金具使用情况见下表。表4-8本工程导线主要金具情况使用表导线型号悬垂线夹耐张线央防振锤J1./GA-300/25C1.-300/25N1.-300/25FDZ-5F4. 5.防雷和接地5. 5.1.防雷设计本线路通过地区年均雷电日数为40日,属于多雷区,从目前送电线路跳闸率分析,雷击跳闸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尽量降低雷击跳闸率是防雷保护设计主要

26、解决的问题。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本工程全线架设双地线,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10。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导线与地线之间垂直距离的5倍。气温在15C、无风时,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应按下式校验:S0.0121.+l其中:S-导地线间的距离(m);1.一档距长度(m)。4. 5.2.接地设计本工程在线路路径选择中尽量优化路径,避免铁塔立于易受雷击处,并采用四腿接地尽量减小铁塔接地电阻,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接地采用常用的风车型水平射线接地方式,为提高接地极的抗腐蚀能力,延长运行寿命。接地引下线及接地体用根据杆塔位置选择普通中12的Q235镀锌圆

27、钢或者新型石墨材料。材料普通镀锌圆钢时接地引下线与地面交接处上下各500mm长度范围内应以涂刷沥青漆作防腐处理。接地装置在满足相关规程规定的同时,还须满足重庆市电力公司渝电生(2007)19号关于印发重庆市电力公司架空输电线路防宙设计及技术改造规范的通知的要求。变电站进出线2km范围内接地电阻不大于7,其它地段不大于15o4.6.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表4-9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表序号被交叉跨越物名称最小垂直距离Gn)备注1非居民区6.05. 2.5.杆塔螺栓防卸、放松措施(1)地面以上8m范围内的杆塔螺栓均采用防卸螺栓(以业主及运行要求为准)。防卸螺栓要求防卸性良好、质量上乘,经过有关部

28、门的技术鉴定,并有一定的施工、运行维护经验。(2)全线杆塔除安装防卸螺栓(具有防松性能)外的其它单螺帽螺栓均采用防松罩。5.3.基础5.3.1.工程地形地貌本次迁改工程只涉及新建7基塔,根据现场查勘情况,该塔位以及附近区域均屈于丘陵地貌。所以,本工程按照100%丘陵地形考虑。5. 3.2.工程地质构造本工程拟选线路地层主要为:上覆第四系覆盖物,主要为耕植土、粉质粘土、红粘上;下伏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砂岩。本工程预估土砂石开挖比为土20%、砂石30乐岩石50%,地质条件整体较好。6. 3.3.工程水文地质(1)场地地表水本区气候湿润,降雨充沛,水系发育、排泄畅通,线路走廊内无大规

29、模地表径流,主要地表积水为大气降水雷时性积水。因本工程杆塔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山顶、山脊及脊坡鞍部等地方,可不考虑最高洪水位的影响。(2)场地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耕植十.中,属上层滞水,接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体的补给。由于冲沟和切割较深,造成径流途径短,排泄条件好,地下水体向地势低洼地带排泄,该类地下水具有水量不丰富,季节变化大的特点: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运移于灰岩等狱酸岩溶蚀风化裂隙中,径流、排泄条件均较好,水量变化大,因线路走线多在山顶、山脊及脊坡鞍部等地方,岩溶裂隙水对塔基影响较小:基岩裂

30、隙水主要赋存与岩石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总体看,线路拟立塔位置般地势高,排泄通畅,地下水位均比较高,对工程影响很小;但局部沟谷地段分布少量地下水,对施工开挖有影响,设计须采取一定的抽排水措施。根据现场勘察,沿线无明显的污染源分布,根据相关资料,初步判定,沿线走廊内水体和土体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6.2. 杆塔5.2.1.本工程杆塔设计主要技术条件(1)沿线地形:丘陵占100%.(2)主要气象条件:基本风速23.5ms,无覆冰。(3)导地线型号及架设方式:导线型号为J1./G1A-300/2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2根为12芯OPGW光缆:线路架设方式:双回路。5.2.2.塔型选择本工程为改造工程,根

31、据迁改方案可知本工程需新建双回耐张钢管杆7基,塔型选择结合原设计方案,并参照国网公司通用设计进行选型。本次迁改工程选择通用设计中的IIoDB21GS-JI-24、IIODB21GS-J3-24型双回耐张钢管杆。该塔使用条件详见下表。表5T杆塔使用条件表序号杆塔名称技术条件水平档距垂直档距备注呼高范围Cm)适用导线其本风速(ms),b(11m)1110DB21GS-Z2241.GJ-300/402510200250双回直线2110DB21GS-Jl241.GJ-300/402510200250双回耐张3110DB21GSJ3241.GJ-300/402510200250双回耐张5.2.3.杆塔材

32、质(1)本工程杆塔钢材采用Q235B、Q345B及Q420B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的要求。(2)本工程采用的螺拴有4.8级(MI2)、6.8级(MI6、仙20)、8.8级(M24),用于不同的连接部位:地脚螺栓采用35号优质碳素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GB/T3098.15-2014).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2010)及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要求。5.2.4.焊接与防腐(1)满足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

33、-2002)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对焊缝等级和焊接质量的规定。(2)对于厚钢板的焊接,焊前应有预热措施,焊后应有保温措施,以避免焊接应力的集中。(3)焊接时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评定的结果和措施进行施焊。(4)所有铁塔构件、螺栓(含防卸螺栓)均采取热浸镀锌防腐。(2)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环保,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3)充分发挥每种基础型式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质,选择不同的基础型式;(4)针对塔位地形陡峭的特殊地形提出适合的基础型式和处理措施。2、基础选型的依据基础设计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度指标度量基础与地基的可靠度,在规定的

34、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各种变形的限值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要求。本工程遵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以及架空送电线路基础没计技术规定(D1./T5219-2014)的设计规定。基础稳定、基础承载力、基础配筋计算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地基的沉降、基础位移和裂缝计算采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3、基础选型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和我院多年来在线路工程设计中掌握的各种基础型式的设计、试验等资料,结合基础选型的原则,本工程推荐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为本工程的基础型式。该种基础采用人工开挖形成,人工挖孔桩基础能减少基坑占地面积,降低基坑开挖量及小平台开挖量

35、,减少施工弃土对表土的破坏,降低施工对环境的破坏,保护了塔基周困的自然地貌,减少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人工挖孔桩基础适用于基础作用力较大或者基础位置受限的塔位,和掏挖基础相比更适用于地质条件一般的地区。由于人工挖孔桩基础埋深较大,在开挖中须采取一定的护壁措施。本工程中地质以泥岩及砂岩为主,地质条件较好,对于地形坡度较抖的塔位及基础作用力较大的转角塔优先采用该类型基础型式。人,挖孔桩基础5.3.8.基础材料(1)混凝土基础混凝上强度等线采用C25、C30:原状上护壁混凝土等级采用基础等级相同的混凝上等线路走廊区域位于玳庆市大足区境内,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及中国地

36、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线路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3区,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5.3.5.不良地质作用本工程线路走廊人工活动是引起本区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的主要因素,人类修路、采石等对原始丘陵、近低山破坏形成的滑坡、崩塌以及高边坡,沿线局部存在小范围的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在勘察过程中,采取避开、跨越等妥善方案处理,在稳定地段选择塔位(I本工程不存在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它影响塔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5.3.6.基础选型原则基础工程是输电线路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37、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量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有。因此,针对不同的基础负荷、地质及地形条件,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选择基础型式,不仅可降低工程成本,而且可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同时可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然环境,以实现安全、环保、经济、合理的目的,有效降低工程造价。要实现上述目的,基础设计需要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1)塔位的地形、地貌及植被覆盖情况(2)塔位的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情况(3)塔型及外负荷大小(4)塔位周边的设施情况(5)塔位的运输情况(6)材料的采集情况(如砂、石、水等)(7)施工的难易程度及安全性(8)铁塔与基础的连接方式不同的基础型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承载能力、材料耗量、土石方量以及

38、对环境的影响等各不相同:对输电线路而言,各个塔位的微地形相当复杂,这需要设计根据塔位不同的地质、地形及周边环境来选择适宜的基础型式,充分利用每个基础的优点,达到安全、经济、环保的目的。5.3.7.基础选型1、基础选型的原则(1)结合本工程地形、地质特点及运愉条件,经综合分析比较后选择适宜的基础型式:(4)避免大开挖塔基基面,保持自然地形、地貌。本工程角钢铁塔通过调节基础立柱的高度,避免平基大开挖,尽可能保持山坡的原有地形、地貌。(5)全线原状土基础不允许爆破施工,需采用人工开挖(或机械钻孔)。(6)位于斜坡的塔基表面应做成斜面,恢复自然排水。对可能出现较大汇水面且土层较厚的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

39、,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7)对部分塔位开挖后出现易风化、剥落、抻块的上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对下边坡浆砌块石保坎,不准采用“干砌保坎、护坡”。(8)对于个别强风化、岩层裸露、表层破碎,水土极易受雨水冲刷流失的塔位,根据塔位情况在清除表层破碎岩屑后,用M7.5砂浆抹面防护。保护范围为塔位表面破坏面积。(9)陡坡的塔位,严禁将降基面及基坑开挖的弃土就地置于塔位下坡方向,应将弃土运到塔基范围外且不影响农业耕作的地方分散堆放,以防止弃土滑坡破坏塔位下坡方向自然地貌,危及塔基安全。(10)施工道路,原则上利用现有道路或在原有路基上拓宽。尽量利用现有房屋设施作为施工用房,减少临时占地。(11)采用

40、高杆塔跨越林区,施工中采用牵张放线,减少林木砍伐,较好地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12)为减小电力线路运行中的电磁污染影响,设计应充分考虑杆塔高度及跨越房屋或靠近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使电磁污染影响值满足国家规程、规范要求。6.2.抗灾措施输电线路受地形、天气、认为因素等影响,使得输电线路面临各种灾害的考验。现有UOkV输电线路受到的主要灾害有:雷暴灾害、台风灾害、洪涝灾害、冰灾、线路污闪灾害等。本工程在选择线路路径走廊的同时,收集了线路沿线的各项自然气象气象资料,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灾害隐患进行了一一核查:雷暴天气:线路所经地区年平雷暴日在40天左右,针对该类型天气类型,本工程在线路上随杆塔架设双地线

41、,能够满足其防宙要求:台风灾害:本工程线路途经大足区,该区域非传统台风过境区域,其基本风速仅23.5ms,故在设计中不考虑特殊防台风措施:洪涝灾害:本工程线路沿线海拔为210290m,通过收集线路沿线水文资料,其杆塔所在位置不会产生洪涝灾害。故在设计中不考虑特殊防洪涝灾害措施;冰灾:本工程线路沿线经收资,线路沿线区域内无覆冰,通过对塔型、导地线及金具的合级,基础保护帽和垫层采用C15混凝基础用混凝土其质量标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要求。(2)钢材基础主筋采用HRB400螺纹钢,箍筋及构造筋采用HPB300圆钢,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际标准的要求。地脚螺拴采用Q2

42、35B和35号优质碳素钢。6.环保、抗灾措施分析6.1. 环保6.1.1.设计依据和执行标准1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1997年第18号令):2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Hl类水域标准:550O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T998);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H类标准。6.1.2. 线路路径环境现状本工程电缆线路位于重庆市大足区,路径区域地质条件、气象条件详见本报告相关章节。6.1.3. 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高压输电线路

43、的环境影响包括电磁干扰和区域环境影响两个部分。根据设计规范,距边导线投影20米且离地2m处0.5MHZ无线电干扰小于53dB,距边导线投影20米处湿导线条件下可听噪音小于55dB(八).同时提高线路对地安全距离,线路上产生的电磁幅射对沿线两侧敏感点的影响,电磁场对人、动物及其它设施无电磁影响。区域环境影响、保护方案及措施如下:(1)线路路径方案选择时尽量避让通讯设施,易燃、易爆设施或场所;合理避让工业与民用建筑设施,以及在建、规划区域及设计阶段的公路、铁路及电力线路等,通过林木区采取了提高线路的对地净空距离措施(适当提高铁塔呼称高)跨越,以减少大面枳的林木砍伐(林区塔位和放线,需要砍伐施工通道

44、)。(2)选择合理的塔位,线路经过的地区,地质、地貌方面应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选择的塔位应对环境影响最小。(3)在地质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保护塔基稳定,减小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理选择,能够有效的控制覆冰带来的灾害。污闪灾者:本工程除r考虑传统自然条件下的污闪外,还特别收集了所经过路径的园区资料,对绝缘子的防污特性进行了校核。本工程所采用的防污型钢化玻璃绝缘子及复合绝缘子对爬距进行了专门的计算,能够满足路径所需要的污秽等级。7.其他情况说明(1)本工程新建杆塔位于规划市政道路红线范围内,施工前办理市政等相关部门施工手续并征得同意后方可施工。(2)本工程新建杆塔位于规划市政道路红线范围内,对市政道路通行安全会造成影响,建议将该位置处施工时对施工范围进行安全围挡遮护,保证车辆及行人通行安全:设立明显施工安全标识标牌,建立安全管理工作小组,统一指挥:基坑开挖及吊装等风险较大施工工作前应编制相应安全应急预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