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8138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设“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巧设“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巧设“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巧设“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巧设“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设“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设“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巧设“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摘要】在教改课改盛行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焦聚“语用“。因此,每上一节课,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深入解读文本,解读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语言训练的切入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让每一节的阅读课都是一节高效的“语用”型课堂。那么,该如何从各种文本中找到这些“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呢?在这一个方面,笔者借鉴了前辈的一些理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关键词】文本解读语言文字语用训练点能力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在几十年前就发出这样的感叹:“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

2、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而吕先生所说的“咄咄怪事”到现在仍然如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和理解,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前言”的“课堂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崔峦老师也指出:“2011版的课标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是运用。”也就是说,在教改课改盛行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焦聚“语用”。因此,每上一节课,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深入解读文本,解读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语言训练的切入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让每一节的阅读课都是一节高

3、效的“语用”型课堂。那么,该如何从各种文本中找到这些“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呢?在这一个方面,笔者借鉴了前辈的一些理论,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的经验,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一、依据年段的目标,巧设“语用”训练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按不同的年段对学生的“语用”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浙江省特级教师吴孔裕老师也曾说过:“低段要着重引导学生练习用词的准确和句式的运用;中段要关注段落的结构和修辞方法的运用;高段则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表达方式、篇章的结构等方面展开学习。”这些理论,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基本依据,我们在选取“语用”训练点时,必须要依据各

4、年级的目标,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年段目标的有效落实。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的低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这么一项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让他们边读边思考:乌鸦为什么要找水喝?一学生回答:“因为乌鸦口渴。”我继续提问:“平时,你们口渴时,会有什么感受?”一学生回答:“口渴的时候就是很想喝水。”于是,我就相机点拨:口渴需要水,因此“渴”的部首是三点水。然后再让学生看看课文的第一句,并提出问题:“在这一句中,有哪个生字宝宝跟口渴的渴很相似?”学生很快就找

5、到“喝”字。我接着问:“它们哪里不一样?”学生很快就可以答出:“是部首不一样。”于是,我就指导他们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记住和理解“喝”和“渴”字。最后,我就出一道选词填空题来考考学生对这两个字的掌握情况。做题时,学生一下子就能区分好“渴”与“喝”这两个字。又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的中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这么一项内容:“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解读中年级的文本时,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作为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体会关键词、关键句对体现文章中心所起到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反语,在教学白鹅一课时,虎门外国语学校的郭武松老师设计

6、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步:引导学生用“先找关键句,再圈关键词”的方法,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和中心词。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傲慢”“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的意思。第三步:老师由此得出,作者会讨厌白鹅;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不认同老师的结论。第四步:老师出示生活中的“反语”,理解“反语”中的爱。第五步:回到课文,学生恍然明白,作者丰子恺用“反语”,写出了对白鹅的喜爱。郭老师抓住年段的目标,一步步地教学,先从词语的理解入手,接着是现场的表演,生活中的反语,最后就落到了反语的手法上。这样,就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用”能力。二、根据单元的内容,巧设“语用”训练点柳州市胜利二小的肖家慧老

7、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把一篇篇课文教学比作饭桌上一盘盘不同口味的菜的话,那么,一个单元教学后的整体把握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把这桌丰富的菜肴吃下去。”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中指出:“小学语文教科书基本是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的。”也就是说,一个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不仅有独立的“营养成分”,更有能够互相补充,大于局部的语文套餐营养。主题式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每一个文本,也能有能够让学生拓展文本这一“例子”的效应。因此,我们在选取“语用”训练点时,应该着眼于整个单元教材的内容。例如: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教材就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8、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这四篇描写人物课文。语文园地中就要求学生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同时,这个单元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解读文本后,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些课文都有共性,都是用一些事来反映人物的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因此,教学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全神贯注时,就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鱼

9、游到了纸上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外貌、神态、动作+感受(感受可以写在前,也可以写在后)”这一人物描写的方法;到了习作训练时,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从这一个单元中所学到的写人的写作手法。这样一来,每一个单元都有各自清晰的训练目标,根据这一特点,巧设“语用”训练点,就能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三、根据文本的特点,巧设“语用”训练点(一)从文本的结构特点入手,巧设“语用”训练点。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在谋篇布局、段落安排、构段方式等结构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就好比每一个国家的民居,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比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就是从景物的不同特点谋篇布局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运用了前后照

10、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第1至3自然段都是以请求的语气开头,以反问的语气结尾,中间就是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每一个文本的结构特点,巧设“语用”训练点,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例如: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第2至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教学时,我就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构段方式。以第2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先让学生找中心句“山是野的然后以问题“为什么山是野的?”,引导学生明白: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接着告诉学生其余的3、4、5自然段也是用相同的构段方式;最后,指导学生用这种方法,以“这里的石头真是千奇百怪的”为中心句说一段话。这样

11、从语言文字入手,先引导学生理解段意,再帮助学生理清段序,揣摩写法,最后指导运用,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二)从文本的语言特点入手,巧设“语用”训练点。重庆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陈昌发说过:“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感悟文章要从语言人手,揣摩语言,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感悟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文中有不少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特别的句式,甚至有的课文整篇都是经典美文,是学生模仿的范本。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的一个“壮”字,就能表现出战士的顶天立地和视死如归;桂花雨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描写:“桂花盛

12、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筛选语言材料,提炼训练要点,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规范、得体、生动的语言和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在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中,为了让孩子积累并运用这些规范性的语言。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我先把这三个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边读边比较:(1)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2)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3)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2.指导学生找出“替我拿”、“给我洗”、“帮我挠”这几个词语,在读中深刻的体会动词的巧妙运用。3.出示句子:小手帮我拿拖鞋、小手帮我洗手绢、小手帮我挠痒痒。让学生再次从读中掌握“谁帮谁干什么”这种句式的写法。4.请学生仿照课文的这种句式说一说以下四个句子:“我替爸爸。”“我给妈妈。”“我帮老师。”“我为大家。”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既借鉴了课文的规范性语言的表达,又能在读中吸收,在写中运用,最后逐渐提升“语用”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