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四期扩建工程海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902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厂四期扩建工程海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污水厂四期扩建工程海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污水厂四期扩建工程海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污水厂四期扩建工程海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污水厂四期扩建工程海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厂四期扩建工程海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厂四期扩建工程海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绵施工图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本项目是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设计项目,项目情况如下:(1)项目名称: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2)项目建设地点:(3)设计内容: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对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地块进行海绵城市设计。(4)建设目标:对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地块项目进行低影响开发,使地块达到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控制指标要求。二、初步设计执行情况初步设计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如下:1) 6.975,计算表,下沉绿地服务范围中下沉绿地以外的面积小于下沉绿地自身面积,此时下沉绿地径流系数取值1不正确,2) 6.975,计算表,下沉绿地服务范围实际

2、控制容积远大于按表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所得的控制容积,所以按此计算不合理;3)从上述问题看出设置的下沉绿地的面积太大或划分的服务面积太小,不合理;建议方案:a.下沉绿地面积减小到实际所需,或服务面积划得更大(周边道路划入),或者下沉深度减少到实际所需,b.按设计目标值,项目实际径流系数也接近设计指标值,建议道路设置部分为透水路面,增加的面积,可使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值达到目标值就行,可以不设置下沉绿地。回复:D3)已按要求优化下沉绿地服务面积及实际控制容积。4)补充下沉绿地溢流口计算;回复,已补充下沉绿地溢流口计算。5)补充设施绿色屋顶的构造说明:回复:绿色屋顶做法具体详见建筑专业图纸。6)不

3、透水地面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取0,其他指标相应调整。回复:已按要求调整,具体详见文本及图纸。7)总图或排水分区图应补充市政管网及项目接驳井管段的相关参数(井底标高、管径等):回复:已补充相关参数,1.ID设施排水主要接入厂区南侧排水沟。详见HS-05“1.ID设施平面定位图”、HS-06竖向及径流组织图”。8)补充径流组织图和竖向设计图:回复:已补充,详见HS-06竖向及径流组织图”。9)补充下沉绿地的标高参数(地面标高、蓄水层底标高、溢流口顶标高)。回复:已补充,详见HS-06竖向及径流组织图”。三、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3.1 主要基础资料(1)厂区及管网总平面布置图(2)本项目设计合同。(3

4、)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3.2 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设部,2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X)2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50%。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表A.0.4核算设计降雨量,本项目通过设计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技术设施可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22%,污染物去除率达到53.09%。表4.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率项目名称Sl分区面积m2指标年径流量总控制率(2%)年径流污染

5、物去除率(SS)(2)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127322.87规划值70%50%设计值70.22%53.09%4.21.ID系统流程本项目主要采取的1.lD设施有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场地硬质铺装、普通绿地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传输引入1.ID设施内,通过渗透、存储、调节后消纳自身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并衔接区域内的雨水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达到项目年径流总量的控制目标,同时可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本项目1.lD系统流程详见下图:地面径流敝拚绿地径流-透水铺装厂区雨水管网蒸发、下渗某吧式厂区雨水管网降雨径流TJ三面径流绿色屋顶二充为扇污水处理池道路径流T道路雨水口厂区雨水管网1.不透水顶板径

6、流下沉式琼地力翳厂区雨水管网蒸发、下渗图4.1雨水控制流程图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7-292-2018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项

7、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2016年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一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图集号17J17)四、总体设计4.1目标本工程位于南岸区海绵城市近建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9年3月)排水分区管控范围外,工程地块不属于南岸区规划源头控制地块。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年12月)、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8、)(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12月)要求,确定本项目海绵控制指标年径表4.3场地卜垫面分析表序号类别雨量径流系数序号类别雨量径流系数1敞开污水处理池06绿色屋面20.352绿地0.157转输型植草沟13透水铺装0.48不透水顶板14不透水铺装19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15覆土绿地50Omm0.15(2)单项设施去除率:表4.4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序号类别单个设施污染物去效率PW(%,以SS计)序号类别单个设施污染物去效率PW(%,以SS计)1敞开污水处理池956绿色屋面2752绿地707转输型植草沟703透水铺装858不透水顶板04不透水铺装09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05覆

9、土绿地50Omm704.31.lD的外排溢流雨水系统(1)暴雨强度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按相关程序审查通过后,于2017年8月23正式发布(渝建(2017)443号)。南岸区暴雨强度公式按修订后的重庆市巴南暴雨强度公式:1898(1+0.867IgP)q=(t+9.480)0-709q设计暴雨强度1.(s.hm2);t一降雨历时(min),t=tl+t2;tl地面集水时间,取15min;1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P设计重现期(年),厂内排水取P=24.4 1.ID设施材料参数表表4.2下沉式绿地材料参数表序号名称规格材料单位数量1植被层/详总图景观专业设计/2种植土层/

10、种植土要求详景观专业。渗透系数:5.7910-6ms1.1610-5ms,本项目取5.79X10-6ms/3原土层/4溢流口/详平面图/4.5 场地下垫面分析表及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参照表(1)场地下垫面分析:5.21.ID设施控制容积计算1.ID设施控制容积计算如下表所示。下沉式绿地1.ID设施服务面积10004.67m2,其中下沉式绿地面积2141.41r112,不透水顶板及混凝土或沥青路面面积5059.22n通过下沉式绿地及透水路面1.lD设施可使厂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增加至70.22%,污染物去除率为53.09%,满足规划目标要求。五、设施工艺设计5.1传统开发模式下垫面统计本项目传统开

11、发模式下区域总面积为127322.87m1,传统开发模式下的下垫面如下图表所示:表5.1传统开发模式下垫面统计表序号下垫面类型面积m2比例雨量径流系数下渗系数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设施去污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I敞开污水处理池20036.0515.74%0100%35.68%95%58.73%2绿地27270.4121.42%0.1585%70%3透水铺装306.420.24%0.460%85%4不透水铺装449.880.35%10%0%5覆土绿地50Omm32673.3125.66%0.1585%70%6绿色屋面216498.1712.96%0.3565%75%7转输型植草沟1631.851.28%1

12、0%70%8不透水顶板3036.412.38%10%0%9混凝上或沥青路面及广场25420.3719.97%10%0%总面积m2127322.87年径流控制率(规划值)本项目按70%设计年径流污染物消减率(规划值)本项目按50%设计汇水分区分区面积(m,)服务区域服务面积(m,)分区占比技术措施下垫面类型面积m量流数雨径系综合雨量径流系数(RV)年径总量流控制率设施污染物去除率污染物去除率设计降雨厚度(mm)控容双m3)应制君(m设施实际规模(m,)调蓄深度(mm)2H下渗量(m3)设施有效容积(11ls)施控积Tl3)设可容Cfn设施排空时间(三)Sl127322.8698Fl-I10004

13、.677.9%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2141.4110.7880.()0%80.00%64.00%26.80210.32111.41I(X)52.42214266.68.2转输型植草沟224.791绿地2435.250.15不透水顶板2354.981透水铺装1440.4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2704.241F1-22507.732.0%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铺装路面2507.730.40.4060.00%85.00%5l.%/不受控区域19066.8815.0%-混凝土或沥青路而及广场19066.8811.000.00%0.00%0.00%/Z/然控域自受区95743.5975.2%-绿地25129

14、0.150.1783.44%75.00%62.58%/Z/转输型植草沟1407.061绿化屋面16498.170.35/敞开污水处理池20036.050覆土绿地50Omm32673.310.15/合127322.8698127322.87100%0.3470.22%53.09%/原版版图5.1下沉式绿地构造大样3)下沉式绿地溢流能力校核下沉式绿地溢流口选用圆形溢流井,其溢流口最大过流能力为501./S。重现期2年条件下服务范围内1.5倍计算径流量为3351.s,拟设置7个溢流口,可满足下沉式绿地溢流需求。服务区域服务面积(m,)技术措施下垫面类型面积/m*雨量径流系数综合雨量径流系数(RV)计

15、算流量P=2a(I7S)1.5倍计算流.(1./S)溢流口类型溢流口数量溢流管管径过流能力(1./S)下沉式绿地2141.411转输型植草沟224.791绿地2435.250.15形流圆溢井Fl-110004.67不透水顶板2354.9810.782233357DN300350透水铺装1440.4混凝土或沥青2704.2路面及广场44)溢流管排水能力校核5.41.lD设施设计(1)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构造详见建筑专业。(2)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构造详见建筑专业。透水铺装结合厂区总图布置,其中人行步道、停车位均采用透水铺装,面积约500m2oV型滤池与生物池之间的厂区道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设计,面积约25

16、O7.7311厂区透水铺装占整体铺装面积(约13000m2)的23%,满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20中“扩建项目透水铺装比例不宜小于20%”的要求。(3)下沉式绿地1)设计原理设计在建筑周边或道路周边的绿化带内,承接周边径流雨水,雨水通过种植土层及砂石过滤,超量雨水通过溢流井就近排入附近雨水井(沟)。2)竖向设计下沉式绿地最小深度:H=Hl+H2+H3:式中:Hi一安全溢流层,本次设计取50mm;比一持水层高度,本次设计取50mm;Hs一种植土厚度,为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本次设计取500mm;下沉式绿地做法具体参见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

17、-Io3-17JI7)。图5.2转输型植草沟构造大样图3)纵向坡度设计本次改造设计的植草沟布置基本分两种情况:a、平面布置平行于道路,该种情况下,植草沟纵坡随道路坡度。b、平面布置结合地形标高布置,该种情况下,植草沟纵坡随设计地形坡度。5.5溢流口设置(1)下沉式绿地内设溢流装置,采用与雨水口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详地标图集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IO3-17J17选取圆形雨水口。雨水口高于种植顶面100mm(详细数据见平面),土层含水饱和后水位上升,当水位高于雨水口顶面标高时溢流入雨水井排至(超标)雨水管渠,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溢流井篦做法详见大样图,

18、单个溢流口最大过流能力为501.So(2)绿地处的溢流口(雨水口)按2年一遇重现期设计,排除超标雨水,标高详平面图。5.6绿地植物设计(1)绿地植物设计要求海绵城市绿地设计需满足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293-2018的相关要求,具体详见景观专业。海绵城市植物应优先选择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且本土植物比例应满足要求。当植物根系有可能刺穿防渗层时,应设置保护层。应对栽植土壤等生长基质提出要求。具体详见景观专业。(2)苗木与建(构)筑物、管线之间的间距要求1)苗木与地下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表5.2地下管线之间的安全距离表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单位溢流管管

19、径为DN300,坡度取SOO3,共设4根排放管,根据管道水力计算可知,4根管道满管流过流能力为393.321.s,满足要求。(4)转输型植草沟1)平面布置植草沟结合景观布局,根据现状及设计地形标高布置。2)竖向设计植草沟设计深度:H=H1+H2+H3:式中:H1设计过水深度,本次设计取300mm:H2一种植土厚度,本次设计取200mm;H3一素上层,本次设计取20Omm:植草沟设计上部宽度取IOm植草沟做法具体参见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IO3-17JI7)。转输型横鞘大样图注:乔木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外缘与建筑物、构筑物的净距离。灌

20、木或绿篱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外缘与建筑的距离。六、管道工程6.1 管材选用本工程中管径均在DN2OODN3OO之间,管材选用FRPP管,环刚度SN8,须按图集04S5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和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的相关规定施工。6.2 管道、检查井基础排水管道在道路上的沟槽开挖必须在道路路基形成后,排水管道基础以下回填必须分层夯实,密实度不小于90%,且管道、检查井基础地基承载力要求3200KP,达不到要求的地方采用块石或砂土换填至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6.3 基槽开挖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坚石中风化岩石开挖放坡为1:0.1,风化岩石为

21、1:0.2,粘土和粉质粘土为1:0.5,人工填土和崩积块石土为1:0.8,砂土为1:1.其他未说明土质情况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若在穿越环城路、有地下水及地质不良处增加基槽的支撑和增大放坡则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6.4 回填管道施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基槽应及时回填,回填应在保证管道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闭水试验合格后进行。回填土在管底两侧至管顶上50厘米范围内不得含有有机物及大于10厘米的大块砖石硬块,分层夯实,管两侧压实面高差不应超过30厘米,压实系数要求详见管道开挖大样图。道路下的管道,其密实度还应满足道路路基的质量要求。电力电缆1.53.50.5ITl通信电缆1.53.50.

22、5m给水管1.52m排水管1.53m排水盲沟13m消防龙头1.221.2m燃气管道(低中压)1.231.2m热力管252m各类市政管线1.531.5m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W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t离。灌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下净距离。尼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灌也表处分孽枝干中最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得是指地表处分节枝干中最外缘与管线外缘的(2)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表5.3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表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单位测量水准点221m地上杆柱22m挡土墙130.5m楼房551.5m平房25m围墙(高度小于2m

23、)120.75m排水明沟110.5m热力管252m各类市政管线1.531.5m1)砾石应清洗干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2)换土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透水铺装路面设计满足本地2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下,持续降雨60分钟,路面不产生径流的透(储、排)水要求。八、1.ID设施验收要求8.1下沉式绿地验收规定(1)下沉式绿地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构配件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构造形式、平面尺寸、各层顶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3)下沉式绿地溢流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4)蓄水层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一般为100mm0换土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苗木与建(构)筑物、管线之

24、间的间距要求可参考公园设计规范(G3519-2657.1.7条、1.1.8条内容。九、1.lD设施维护要求9.1 总体运行维护要求(1)设施的运行管理部门应做好雨季来临前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管理,保障设施正常、安全运行。运行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掌握1.lD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及技术指标。(2)当1.ID设施新投入使用或停运后重新启用时,应对设施或设备、相关附属构筑物、管道、阀门等进行全面检查,经试运行后确认正常方可投入使用。(3)每年应不少于两次检查设施的护栏、扶梯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松动或损坏,若有问题应及时修复和完善。(4)1.JD设施各附属设施、设备,如闸阀、护拦、护堤、管道、井盖、

25、盖板和支架等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防腐处理,检查频率不应低于每年两次。6.5回填土段处理杂填土中表层若混有较多生活垃圾处将该垃圾土挖除,再用土夹石(其中块碎石占全重的30%)或自然级配砂卵石分层换填碾压,分层虚铺厚度W300mm,压实系数却.92,若为高回填区,可通知设计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6.5检查井本工程排水检查井井盖及其支座均采用QT500-7材质的球墨铸铁井盖成品。检查井井盖、盖座安装要求与路面平整。井盖应满足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14S501)和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井盖位于人行步道、绿化带等非行车断面时采用C250型;位于车行道上采用D400型

26、井盖,并满足防盗、防沉降、防跳动、防坠落、防位移要求,检查井盖直径800mmo道路、广场等铺砌地面下的检查井井盖与地面持平,绿化带下等其他位置的井盖高出地面100mm。检查井井盖应根据用途分别标识“雨”“污”字样,并标注建成年代。所有雨污水检查井应设置防坠网。七、1.lD设施施工要求7.1 植被施工要求(1)植被缓冲带断面形式、土质、植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消能沟槽、渗排水管、净化区、进水口、出水口等应严格按设计布置施工,排水管应与周边排水设施平顺衔接。(3)植被布置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应符合规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的规定。7.2 下沉式绿地施工要求(1)土方开

27、挖时应清除区域内及护坡的树根、石块杂物,尽可能保留区域内现有种植物。底部应采用小型机械夯实。(2)1.lD设施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能保留区域内现有种植物。底部应采用小型机械夯实。降雨和风侵蚀;4)种植土出现明显的侵蚀、流失时应分析原因并纠正;5)树木栽植应符合树木栽植成活率不应低于95%;名贵树木栽植成活率应达到100%;6)人行道铺地与下沉式绿地交界部位,宜设置卵石过渡带,缓解地表径流对种植土的过度冲刷作用。(2)雨后雨水排空时间超过24小时时,应进行分析并改正(3)由于坡度导致调蓄空间调蓄能力不足时,应增设挡水堰或抬高挡水堰、溢流口高程。d一、标志标牌水体等危险区域应设置防护措施和警示标识

28、。十二、施工注意事项(1)所有尺寸以图注尺寸为准,不得以比例尺量度为依据。(2)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现行有关施工和验收规范进行施工,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3)构筑物的相关位置,应按照总图准确测量、放线、定位。(4)生产构筑物的高程必须准确,满足工艺流程图的要求,高程允许误差不得超过10mm,以保证水力条件。(5)土建施工必须与管道及设备安装密切配合,所有图中规定预埋、预留的穿墙管件、孔洞等,必须在土建施工时正确定位预埋或预留,不得事后敲打凿洞,影响工程质量。其尺寸允许误差不得超过10mm。(6)管道施工完毕后,必须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

29、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有关规定对管道进行压力(或气压)试验及严密性试验。(7) 土建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施工场地及基坑排水。(8)现场施工条件与设计不符时,需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协商处理方9.2植被维护要求(1)1.ID设施内植物培植过程中应注意采用高效的施肥方法,尽量减少化肥的使。(2)被的养护管理除应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16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建植后最初几周应每隔1天浇1次水,并且要经常去除杂草,直到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并且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2)应根据设施内植物需水情况,适时对植物进行灌溉。灌溉间隔控制在47天,在夏季和种植土较薄等条件下应适当增加灌溉

30、次数;3)检查植被生长情况,补种或更换设施植物,并及时去除设施内杂草;4)植物病虫害及卫生防治应采用物理或生物防治措施,也可采用环保型农药防治;5)应对乔木浇水管理,推广绿色建筑推广的滴灌节能工艺。虫害防治应执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4.15.3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和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剧毒农药。6)栽植基础严禁使用含有害成分的土壤。除有设施空间绿化等特殊隔离地带,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下不得有不透水层。7)严禁使用带有严重病虫害的植物材料,非检疫对象的病虫害危害程度或危害痕迹不得超过树体的5%10%。自外省市及国外引进的植物材料应有

31、植物检疫证。十、1.lD设施维护要求(1)设施内种植土壤的维护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种植土厚度应每年检查一次,根据需要补充种植土到设计厚度;2)在进行植株移栽或替换时应快速完成种植土的翻耕,减少土壤裸露时间;3)在土壤裸露期间应在土壤表面覆盖塑薄膜或其他保护层,以防止土壤被施工图设计说明案。(9)绿化栽植基础严禁使用含有害成分的土壤。严禁使用带有严重病虫害的植物。十三、主要工程量表13.1主要工程量表序号名称规格材质单位数量备注1下沉式绿地m22142参见DJBT-IO3-17J17,页431.1砾石1632mmm36431.2种植土m31071厚5001.3圆形溢流井700含成品铸铁溢流口

32、碎座7参见DJBT-IO3-17J17,页581.4雨水管DN300,PN8FRPPm190平均埋深l2m1.5植物项1详见景观专业2植草沟顶宽B=Im够深H=OJmin1635参见DJBT-IO3-17J17,页482.1种植土m3638厚3002.2双篦雨水口1.B=1.450.38平篦式,含成品铸铁溢流口砖座5参见06MS201-8,页72.3雨水管DN200,PN8FRPPm120平均埋深1.0m2.4雨水管DN300,PN8FRPPm40平均埋深1.2m2.5钢套管D3258Q235Bm1202.6植物项1详见景观专业3透水沥青路面Onr2508做法及工程量纳入总图专业4绿色屋顶m216498.17做法及工程量纳入建筑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