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接种与培养(精华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9050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泥接种与培养(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污泥接种与培养(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污泥接种与培养(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污泥接种与培养(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泥接种与培养(精华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污水处理接种培养规程一、培养前的准备工作1、各构筑物建成,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Cr.BoD5、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大粪及淀粉、氮源和磷源:复合

2、肥,以备缺什么补什么.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7、人员到位,培养和驯化成功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二、菌种培养1.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1)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

3、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h,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2)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

4、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2 .接种培菌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接种培养污泥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种泥、脱水污泥、化粪池污泥、河道底泥等,且活性与接种效果呈现以此降低的趋势。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如好氧池、缺氧池、厌氧池,分别分开接种)来培养。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

5、污泥培养,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进行曝气,直至污泥转棕黄色时就可连续进污水(进水量应逐渐增加),此时沉淀池也投入运行,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为了加快培养进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大粪水或其它营养物.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从经济上讲,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一般情况下控制在稀释后使混合液污泥浓度在Oo5g1.以上(由此计算投加种泥量)。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来水(需先曝气一段时间以脱去其中的余氯),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大粪水(或者氮磷钾肥料)进行曝气,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补充一定量

6、的大粪水继续曝气,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逐步提高废水流量,在培菌的后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2)脱水污泥接种培菌,含水率约为70-80%O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计算投加干污泥量).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

7、接种.一般不建议接种干污泥,一个是因为后续压泥加入了絮凝剂PAM,还有就是干污泥严重脱水污泥活性大大下降。在加上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最后到自己的污水厂内,污泥基本失去活性。3 .接种成功判断依据可测试污泥沉降比(SV%一般为20-30%)和活性污泥指数(SVl)(一般在50120之间)。其中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30min后,可接近其最大的密度,故在正常运行时,SV%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及时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止沉降后I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

8、为ml/g。反应了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SVl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微生物数量少,此时污泥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l过高则说明污泥结构松散,难于沉淀分离,即将膨胀或已经发生膨胀。污泥培菌的注意事项:(1)活性污泥培菌过程中,应经常测定进水的pH、COD、氨氮和曝气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进行生物相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对污泥培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控培菌过程。(2)活性污泥的培菌应尽可能在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因为温度适宜,微生物生长快,培菌时间短。如只能在冬季培菌,则应该采用接种培菌法,所需的种污泥要比春秋季多.(3)培菌过程中,特别是污泥初步形

9、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特别是在夏季。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这不仅增加了培菌时间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无法按期投入运行。要避免污泥自身氧化,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是关键,要经常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含量,要及时进水以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若进水浓度太低,则要投加大粪等以补充营养,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间歇曝气.(4)活性污泥培菌后期,适当排出一些老化污泥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5)工业废水处理厂在生产装辂投产前往往没有废水进入,而一旦生产装络投产后,排放的废水就需及时处理.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培菌时间,并提前准备种污泥及养料等。(6)如曝气池中污泥已培养成熟,但仍没有废水进入时,应停止曝气使污泥处于休眠状态,或间歇曝气(延长曝气间隔时间、减少曝气量),以尽可能降低污泥自身氧化的速度。有条件时,应投加大粪、无毒性的有机下脚料(如食堂沿脚)等营养物。(7)大部分的废水处理厂都有二个(格)以上的曝气池。这种情况下可先利用一只曝气池培养活性污泥,然后再输送到相邻其它曝气池进行多级扩大培养.本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废水处理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