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9152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3365-02-2020;公路与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钢筋泡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钢筋焊接网混凝上结构技术规程(JGJIl4-201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1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19):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纹线(GB/T5224-2014)

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T36712021);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1概述蔡江

3、区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永新段)位于恭江区永新镇,工程区地理位度东经10622,21”,北纬293558”,有公路通至大坝,交通较为便利。本项目是恭江区清溪河流域治理改造项目,项目的建设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上和动植物资源,充分发挥水上资源和动植物等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综合效益。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本项目位于恭江区永新镇内,本次项目道路总长0.262公里。项目起点位于现状G353交叉口,终点位于G353对面村道,路线长度为0.262公里,主耍建设内容包含:道路、排水、交通工程等。1.1采用的技术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条

4、文(公路工程部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1)2021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3360-01-2018;(4)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JTG-2011);(5)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有关规定;(6)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恭江区

5、综合交通规划示意图(8)禁江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9)禁江区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勘察报告:1.3测设经过2023年6月100,项目组正式成立,同时于2023年6月20日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大量的有关基础资料,听取了建设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拟建公路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调查和收集了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建设条件、工程方案、乡镇道路规划资料和投资估算等资料:然后地形图上初拟了路线平面走向方案,并进行了多方案比选,通过点绘路线平、纵面、试坡、估算工程数量。2023年6月21日开展了机动车OD调查及交叉量观测工作,整个外业工作于2023年6月29日结束。2023.6.20-6.29

6、现场实地踏勘、沿线规划及地方意见收集,路线方案研究;2023. 6.206.29地质调杳;1:100OO地形图测绘;四等GPS及1级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2023.8.5-8.20现场实测既有公路:1:2000图定线,方案汇报及外业资料准备;2023.8209.25外业测量放线与调查;初步地质勘察:2023.9.2510.10内业设计,完成各级复、审核:2023.1O1O11.1总工审查、修改、验证及文件出版送审稿。2023.12.05项目通过交通局组织的初步设计专家审查会。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路面防滑涂料(JT/T712

7、-2008):突起路标(GB/T24725-2009):轮廓标(GB/T24790-202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交公路发20073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13年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冷弯型钢通用技术要求(GB/T6725-2017);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3274-2017);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1986):锌锭(GB/T470-2008);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4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

8、评定标准(JTGF80/1-2017);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项目方案预测交通量。1.2任务依据(1)禁江区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合同书:(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3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1.6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1.6.1 设计界面的划分情况(1)土建设计与环境保护设计的划分及工程数量的计列对于取土坑、弃土场的设计,土建设计仅包括了必要的挡防及排水工程设计,以防止水土流失。为恢复原环境自然植被所进行的绿化设计详见第八篇(环境保护)。(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

9、计、路线安全设施的划分及工程数量的计列陡崖、填方、挡墙路段的波形梁护栏纳入交通工程设计范围,其工程数量计入交通工程。挡土墙段护栏基础利用挡土墙墙身,施工挡墙时注意预留柱孔。边沟等挖方包含在路基土石方中。1.6.2 设计文件组成本路初设文件由第一篇(总体设计)、第二篇(路线)、第三篇路基、路面及排水)、第四篇(桥梁、涵洞)、第五篇(路线交叉)等内容组成,统一编册。1.6.3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项目组进场后,首先进行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根据方案确定的线路走向方案,沿道路中线两侧新布设J4个一级GPS首级控制点。采用中海达V60接收机一台套进行观测,仪器标称精度为IOmm+ImmDppmo(

10、1) 一级GPS控制测量GPS首级控制网共布4个点,布网及野外观测方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O66-99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一级GPS点的要求执行。(2) 一级点选点埋石1) 一级GPS点编号按测区小组编号(以E冠号);2) 一级GPS点位的选取已满足以下要求:1.4 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等本项目起点位于现状G353交叉口,终点位于G353对岸现状村道交叉口,顺接现状村道,路线长度为0.262公里。本次设计塘江区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道路按照四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沿途交叉的道路等级均较低。1.5 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设计严格按照交通部

11、颁布的各种现行规范和相关的国家标准执行,对各相关规范中强制性条文严格执行,主要的执行情况如下:1.5.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第6.6.1条公路建筑眼界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侵入。公路标志、护栏、照明灯柱、电杆、管线、球化、行道树以及跨线桥的梁底、桥台、桥墩等的任何部分也不得侵入公路建筑界限。本项目的桥梁、绿化植物、交安设施等均满足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第6.7.2条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Irn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路基用地范围。第7.9.1条公路每条车道的停车视距规定为:四级公路的视距应

12、满足会车视距要求,结合项目地形与原有道路状况,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经视距检验,本项目的路段均满足视距要求。1.5.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第1.0.6条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本项目桥涵设计中严格执行本条要求。3、进一步优化桥梁跨径设计。执行情况:已按桥位现场的地形条件优化设计,满足桥下现状道路车辆通行以及行洪的各项条件,受现状道路位置限值,起点处第一跨按23m非标跨径布置,主梁采用现浇箱梁,现浇箱梁较预制箱梁整体性好,且对本处桥梁的变宽段更加适用,现浇箱梁均为支架现浇木模板现场搭设,不需要采购标准模板,对于现场安装工作更加便利,不需要重性吊装设备

13、,更适用于现场狭窄的施工条件.4、完善清溪河0#桥台与G353平面交叉渠化设计。执行情况:已按审查意见完善交叉口渠化设计,详见图C2-1.5、补充满堂支架的搭设相关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执行情况:已按审查意见补充满堂支架相关内容,详见设计说明5.2节6、进一步核实工程概算,完善设计总说明中相关内容。执行情况:已按审查意见补充支架搭设、地基处理、施工便道、三通一平、施工圉堰、桥面实验等的相关费用,完善设计总说明中相关内容。2建设条件2.1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摘录于地勘)2.1.1 地形地貌清溪河(永新段)地处渝南低山丘陵区,受区域构造控制,区内区域地形以狭长条形山脉与宽缓浅丘地形相间

14、分布为主要特征,山脉大体呈南北向延伸,与构造线走向大体一致。由西北至东南地形逐渐升高,西北属“渝南低山丘陵区”,海拔190500m:东南属“黔北中山区”,海拔12001400m,地形陡峻,切割强烈;中部过渡带属中低山区,海拔500120Om2.1.2气象、水文线路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冬暖夏热、春早熨长、秋雨连绵之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 518.5C,最高年平均气温19.4C,最低年平均气温18.3C,日极端最低气温-3.1C(3)一级点观测要求D点位周围视野开阔,便于GPS卫星信号的接收;2)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电视台、微波站)的距离不小于200米,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得小于50米;3)

15、附近未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尽量避开了大面积水域:(4)观测与计算1)观测方法级GPS控制点采用重庆市全球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施测,在每个级GPS点观测时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进行了至少4测回观测,每次观测历元数应不小于10个,每测回间采集间隔不少于120秒,在下一测回开始前都重新初始化,每测回都保证仪器在RTK固定解的前提下进行观测。2)计算方法:将所采集一级GPS控制点发送至重庆地理信息中心解算并得出一级GPS平面控制点及五等高程(平面:5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5)地形图测量:共得测量1:500地形图。1.7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严格

16、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执行,初设意见执行情况如下。1、建议将三会1#、2#桥面宽度调整为7m。执行情况:已按审查意见将三会1#桥面宽度调整为7m,三会2惭两例是基本农田无法加宽.2、建议清溪河桥墩柱采用双柱墩设计。执行情况:已按审查意见采用双柱墩设计,详见桥墩一般构造图.地层单位地层代号地质描述厚度(m)分布位置界系统组中生界自流井组J-2Z该地层可分为六段从上到下:第六段为黄灰色石英细砂岩、粉砂岩、页岩,西部上段夹紫红色泥岩、杂色泥岩。第五段深灰色页岩夹泥灰岩、介壳灰岩及紫色灰岩。第四段紫红色泥岩夹灰绿色石英细砂岩.第三段深灰色页岩夹灰岩、介壳灰岩。第二段紫红色泥岩夹黄绿色泥岩、石英细砂岩。第一段

17、石英砂岩、泥岩、粘土岩,夹铁矿层。338596上统须家河组TMj主要为套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仃不厚的浆色页岩夹煤线。262589中统T2I上部为灰色、黄灰色白云质泥岩,紫色、灰绿色等杂色钙质泥岩与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互层。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盐溶角砾岩、角砾状灰岩,底部为绿色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0263下统嘉陵江组Tij该地层可分为四段从上到下:第四段灰色块状白云岩夹盐溶角砾岩(深部为石膏)、灰岩。第三段灰色厚层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夹薄中厚层状灰岩.第二段灰色中厚厚层块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局部产石膏。第一段灰色中厚厚层块状灰岩、鳏状灰岩,

18、顶部为含泥质白云质灰岩。3588042.1.4地质构造及地震2.1.4.1 地质构造工程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重庆台坳(上扬子台坳)-重庆陷褶束-华签山穹褶束(II-IllTnl-IV2级)构造带,为一系列北东一南西背、向斜构造,基本上无断裂构造;由西向东依次为北培向斜、石龙峡背斜、中峰寺向斜、南温泉背斜:本工程涉及主要构造为南温泉背斜。南温泉背斜:北起渝北,经南岸黄确境、巴南南泉,止于蔡江,长约93km,由渝北、巴南和蔡江三高点构成向西突出的弧形,呈两翼不对称背斜,轴向为NI7。EN21。W,轴部为三登系下统嘉陵江组侏罗系中中下统自流井组,两翼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侏罗系上统蓬

19、莱镇组组成,西翼倾角E1061,东翼倾角町544。中峰寺向斜:北起整江金泉,经禁江中峰,止于黎江赶水,长约58km,呈相对对称向斜,(1973年1月8日),最高气温44.1C(2006年8月16日)。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85.11141.8mm,最大日降雨量21711rn(2007年7月17日),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绝对湿度17.6仙。勘察区地势较高,除K0+740K0+770m右侧存在地表水坑外,调查期间,周围无溪、河等地表水体分布。2.1.3地层岩性区域主要出露为中生界白垩系(K)、侏罗系(J)和三登系(T),主要地层由新到旧有

20、: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l-2z)地层、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1),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lj)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If),为一套浅水湖相沉积,及第四系地层,详见表。区域综合地层简表地层单位一层号畏地质描述厚度(m)分布位置界系统组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冲、洪枳层,成分主要为重粉质填土、含卵石砂土、粉质砂土、砂填土及漂卵砾石夹砂等组成。310现代河床、I级阶地、冲沟及斜坡坡麓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寸砖红色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夹泥岩、

21、粉砂岩,底部为020米砾岩层,砾石滚园度好,成分竟杂,以石英、燧石为主,次为砂岩、灰岩等。277451上统蓬莱镇组紫红色泥岩与灰白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互层,顶部砂岩含泥灰岩砾石,底部砂岩在合江顺江场等地含铜。641923遂宁组Jjsn鲜红也泥岩、钙质泥皆间夹粉砂岩.局部夹泥灰岩透匏体及石膏条带,底部为灰、灰紫色砂岩、含砾砂岩,赶水一带含铜(称铜鼓村砂岩)。272589分布于三会河上游中统沙溪庙组Jzs上部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白、灰紫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底部为一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称嘉详寒砂岩)。下部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黄灰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为一层长石石英砂岩(称关口砂岩),近顶部

22、夹黄色叶肢介页岩。11761707广泛于三会河中下游、陈家河和清溪河2.1.5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屈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表径流发育,故浅层地下水埋藏普遍,交替循环较强,为低矿化度淡水。按赋存介质不同,工程区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1)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上、冲洪积层漂、卵石层与人工堆积土层中,含水层分布面积小,厚度薄,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排泄于低洼处。(2)碎屑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构造裂隙与风化裂隙中,基岩强风化带富水性好,常在接触面以井、泉形式溢出地表,受大气降水,河水补给,排泄于河谷,水量受季节影响

23、。2.1.6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地面地质测绘与调查,工程区仅零星分布小的崩塌打崩,未见大的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2.1.7 各种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地质、环保等)及对项目的影响工程区位于华芟山穹褶束,新构造运动在本区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缓慢抬升,幅度较小,属于稳定区;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基本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属于相对稳定弱震环境;工程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良好。本项目初勘已完成,其结论表明本项目适宜建设。2.1.8 筑路材料供应、运输情况及对项目的影响1、

24、筑路材料各种施工材料可就近开采利用或外购。轴向为N32W,轴部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白垩系上统夹关组地层,两翼地层由侏罗系上统在工程区东侧为长寿遵义断裂,该断裂为基底断裂,北起于开县一带:经长寿,向南进入贵州,止于遵义一带,重庆境内长大于300km,为重庆陷褶束内华釜山穹褶束与万州凹褶束的分界控制线。该断裂形成于印支朝,1989年11月20日11时18分发生在统景地区的5.2级、5.4级地震,可能与该断裂的活动有一定关系,但其震级均小于6.0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其震感较强。据史料记载,本区未发生过中、强地震,屈地笈波及区。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

25、6-2015),基本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属于相对稳定弱震环境。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废设防烈度备注:本次设计均满足规范要求。4路线设计4.1 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4.1.1 路线布设思路(1)根据现场条件,灵活布线,合理掌握技术指标。在地形条件较好的路段,可适当采用较高标准,并注重前后路段指标的连续、均衡。在地形条件差、工程量大的路段,可适当苑近或采用标准中的下限,并注重前后路段指标的过渡。(2)强调地质选线,选线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调查勘测,查清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对大的不良地质应选择绕避,当必须穿过

26、某些不良地质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3)强调环保选线,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力求土石填挖平衡。(4)注重保通设计,施工期间保障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4.1.2 与初设线位的关系本次设计根据起终点情况及沿线的工程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踏勘,尽量利减少新建里程是方案拟定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的情况,本着服从规划、优化路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4.2 初步设计批复的路线控制点执行情况本项目施工图设计路线设计完全符合初步设计推荐的路线走廊带及沿途的控制点。施工图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批复严格执行。本项口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地形且杂,沿线地形地质夏杂、陡坡沟深、山和沟相间且转换

27、频繁,冲沟非常发育,方案的选择需考虑与自然地形、地貌协调,减少路基填挖高度,保护环境,保护植被,控制桥梁比例以减少工程投资费用,同时还需与城镇规划互不干扰,协调统一。2、运输条件建设区域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方便,足够作为施工便道使用。4.3 .9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项口组在设计开展初期,深入现场充分调查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意见。项目设计前期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国上、林业、农业、水务及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勘查,确定路线基本走向。3技术标准项目所在处景江区,本项目在选择道路等级及设计时速时,应着重考虑对沿线自然环境的保护。考虑本项目地处山岭重丘区,地形、地质非常复杂,本

28、项目在选取设计参数时,从多方面考虑,一是要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的工程量,减少投资,二是要注意保护保护环境,要注意保护树木、植被、森林、果树,创造好的旅游环境。根据初步设计文件及设计合同,本项目拟采用设计速度20kmh的四级公路,双向两车道路基宽度7.5m,详见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第位规定指标采用指标备注公路等级四级四级行车速度20kmh20kmh路基宽度m7.57.5路面宽度m6.56.5最小平曲线半径m1530回旋线最小长度m20-平曲线最小长度m4044.62最大纵坡%8(新建)9(改建)6最小坡长m60121.362竖曲线凸形一般值m200/极限值m100/凹形一般值m20

29、02400极限值m100/最小长度m25(一限值)60设计荷载公路H级公路11级主要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通过适时、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使驾驶员能够正确选择路线及方向,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同时,还通过禁令、指示等标志来进行交通管制和保证行车安全,使道路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标志布设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I)以不熟悉本公路及其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设计对象,结合周围路网体系合理地选择标志信息。(2)标志的布设应充分注意与环境等其它沿线设施系统的协调配合。版面设计以驾驮!人员20Kmh以下速度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的信息为基本原则,同时力求使版面布设醒目、美观、简洁、明了。(3

30、)重要的信息给予重复显示,同时避免提供过多的信息,防止信息过载。(4)全线标志布设均衡而不宜过于集中在局部路段,标志结构形式设计及标志的布设与道路线形及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美观及视觉的耍求,提高标志的视认性。(5)标志结构的设计以“充分满足功能要求、尽量降低造价并适当考虑美观”为原则。本次设计交通标志的种类: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三大类。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颜色为白底、红圈、黑图案;形状有圆形、顶角向下的等边三角形。警告标志:是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等信息的

31、标志,本路段设置的指路标志为蓝底白图案。4.4.2.2标志平面布设方法(1)在本项目起、终点及重要平交路口进入主线的两侧设置限速标志。(2)在与本项目主线相交的各支路平交口前适当位置,设置方向地点标志、减速让行标志。(3)在沿线主要平交路口附近两侧的主线上设置方向地点标志,指明被交支路能到达的地4.3 路线方案布置本项目秦江区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起点位于现状G353交叉口,终点位于G353对面村道,路线长度为0.262公里,其中桥长102m,最小平曲线半径30m。路线平面走向简图路线平面设计图4.4 安全设施4.4.1 设计原则(1)实用性总结国内、外安全设施设计、实施、应用方面的经验,

32、结合本工程三级公路的特点进行改善设计,确保道路上运行车辆的安全和高效运行。使既在功能上满足本工程运营需要,又在使用与维护方面方便、简捷。(2)先进性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设计应采用既先进乂成熟的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前脂性。应根据车辆较多的特点,立足安全第一,以预防为主;(3)经济性在保证需要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可选一些经济性的材料,力求改善设施性价比最高,合理节约工程造价;(4)人性化本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原则合理设置安全设施。4.4.2 道路交通标志设计4.4.2.1 标志设置原则设置交通标志旨在通过对道路使用者适时、准确的诱导,充分发挥其舒适、安全的效能,交通标志的布设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33、,力求做到标志齐全、功能完整。本道路交通标志设计4.4.2.4标志支撑结构设计(1)本次设计标志结构采用单柱式、单悬臂式、附着式三种支撑形式。(2)标志结构的设计风速为25ms.(3)从节约及方便视认角度出发,若标志位置相近,则合并设置,共用一套支撑结构。(4)路基段标志基础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底承载力要求2200KPa.(5)立柱顶端和横梁端部采用3mm厚的钢板焊接封盖。(6)标志立柱均采用热浸渡锌无健钢管,标志底板、滑槽、立柱、横梁、法兰盘等大型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镀锌量不低于600g11f,然后喷塑,标志板背面宜接喷塑。所有钢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抱箍、紧固件等小型构件的镀锌量不

34、低于350gm为防止雨水渗入,标志立柱顶端和横梁端部采用3mm厚的钢板焊接封或。(7)标志板与滑动槽铝用抑接,标志板与标志柱通过滑动槽铝、滑动螺栓和抱箍、抱箍底衬连接。4.4.2.5 标志基础标志基础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底应先整平、夯实,控制好标高,施工完毕,基坑应分层回填夯实:基础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注,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在浇注混凝土时,应注意使定位法兰盘与基础对中,并将其嵌进基础(其上表面与基础顶面齐平),同时保持其顶面水平,而预埋的地脚螺栓应与其保持垂直。基础底法兰盘耍与地脚螺栓点焊固定,并配双螺母。施工完毕,地脚螺栓外露长度宜控制在80100nlm以内,并对外露螺纹部分加

35、以妥善保护。地脚螺栓连接处构件接触面应作喷砂后喷涂无机富锌漆。4.4.2.6 标志安装(1)单柱式标志的标志内边缘距路肩边缘225cm,标志牌下缘距路面高度不低于2.0m。单悬臂式不低于5.5m。名信息及直行地名信息;在没有设置地点方向标志的路口前,则设置“T”或“十”型交叉警告标志。(4)在急弯路路段前设置急弯路标志、反向弯路标志或连续弯路标志。(5)在桥梁混凝土护栏上设置桥梁信息标志。(6)在纵坡大于5%的下坡前设置陡坡标志。(7)在回头弯外侧设置凸面镜。4.4,2.3标志版面及材料交通标志版面布置以驾驶员在设计行车速度V=20kmh行驶时能及时准确辨认标志内容,同时标志版面布置应美观、醒

36、目,并具有夜间反光的性能。设计范围内各类型标志统布局,前后协调,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系统。(1)全线指路标志采用中英文对照,英文在下,汉字在上,汉字高度为30cm,汉字高宽比不小于1:0.75:结合英文的特点,英文字高为汉字的1/2:版面尺寸及颜色采用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进行设计,标志版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字体参照及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附录B的“交通标志专用字体”。(2)标志板面的大小:矩形标志根据文字的多少确定,同一种类型的标志中,相类似的板面,能统的尽量统一,能减小版面的尽量减小,以方便施工,节约造价;圆形标志采用660cm,三角形

37、标志采用470cm.(3)标志底板采用牌号3003的铝合金板材,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不小于95NPa,标志板尺寸及允许偏差、耐候、耐盐雾腐蚀、机械性能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铝合金板板厚一般在版面面积小于4.5m2时采用2m11,在版面面积大于4.5m时采用3mmn4)版面反光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各类反光膜的反光特性、使用功能、应用场合和使用年限,又要兼顾到施工及维修养护的方便。标志版面的底膜和字膜均采用IV类反光膜。目采用附着式轮廓标,直线段间距为16m,曲线半径小于89m路段间距为8m,曲线半径大于90m且小于179m路段间距为12m。4.6.2交通标线的技术要求20%,与钢板的粘结强度(25*C):22MPa,与水泥混凝土的粘结强度(25):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强度(25C):20.5MP骨料的技术要求:外观:干燥无杂质,颜色均匀无色差,莫氏硬度:26,表观:干燥成型后,颜色、骨料颗粒分布均匀、无裂纹、无骨料颗粒脱落现象,抗滑性能(BPN):N55。(9)未尽事宜,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4.8 里程牌、百米桩、公路界碑4.8.1 里程牌里程碑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体为白色,国道用红字,省道用蓝字,县道用黑字,设于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每隔IKm设一块。4.82百米牌百米桩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体为白色,国道用红字,省道用蓝字,县道用黑字,设在公路各里程碑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