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基础教程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931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基础教程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学基础教程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学基础教程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学基础教程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学基础教程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基础教程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基础教程复习提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学基础教程复习提纲一、环境观和环境伦理个人认为,人类关心环境说到底是为人类着想(即以人为本),环境悲化最终会损害我们的利益,因此要保护环境,而非为环境本身着想。否则就成了“激进环保主义”者,把环境抬高到与人同等的地位。既然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在环境伦理上是“征服论”还是“协调论”,是“开发环境”还是“保护环境”的争论,理论上是能根据人类利益,用科学给予明确答案的。但现阶段科学本身的不完善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涉及到人类长期利益时。二、环境与资源对人类而言,环境的意义就是给人提供生存所需的资源,即物质和能量,但环境中的大部分资源不是无限的。从大气圈中,人类直接吸取的生存物质主要是

2、氧气,这个目前还不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空气被污染后而不再是合格资源的问题。水圈中的淡水是稀缺物质(中国人均淡水年占有量约2000立方米)。土壤提供粮食等必需品,同样有限(中国人均约0.1公顷)。岩石圈主要提供化石燃料与矿物原材料。三、环境破坏上面说到,环境提供的资源有限,而且环境如果被破坏其资源也不能被人类所利用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在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破坏的最重要形式是环境污染(后面细谈),除此之外还有1.水Iil中有水利工程带来的环境影响、地下水过度开采等;2 .生态圈中有森林缩小、牧场退化物种灭绝等3 .土壤圈有土壤侵蚀、荒漠化盐渍化水涝危险废弃物等4 .岩石圈中有深井灌水触发

3、地震、地面沉降四、环境污染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环境破坏是环境污染,即有害物质进入并积累在环境中,导致环境资源不能被人类利用,甚至毒害人类。这些污染物大多源于现代工业。大气污染:1 .主要污染物包括碳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过氧化合物,颗粒物等。需要大致清楚这些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和归宿。2 .了解几种主要大气污染形式的形成机理、有害后果和治理措施,即温室效应、臭氧层消失、酸雨等。3 .在上述几种大气污染形式中,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无疑是当前的热点,了解温室效应的机理与治理措施,以及中国政府的“3060”目标。4 .与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的是能源

4、问题,煤炭、石油、天然气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而现有技术下的新能源又各有其弊。5 .温室效应和能源是一个长期问题,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大致了解化石能源的现状、各种新能源各自的利弊,并持续关注它们的最新进展,以及“固碳”技术的发展。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物的来源:现代社会的水污染主要是工业化带来的,即使农业污水、生活污水也主要源于其中的农药化肥洗涤剂等工业品。2 .水体污染物的种类:无机无毒物(主要是含N、P能引起富营养化的物质),无机有毒物(主要是五种有害的重金属),有机无毒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有毒物(农药、芳香化合物、有机氯等),病原微生物。大致了解这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归

5、宿。3 .水质指标: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用COD、BOD、TOD,无机物用其元素含量来表征。4 .水体污染的几种重要形式:水体的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土壤污染:指农药化肥污染,主要是农药。五、环境与人口人口与环境的问题,实质就是人口过多导致有限资源更紧缺以及产生更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在我国,这种担忧的具体体现就是“计划生育”政策。但到了2010年代,人口过多的恐惧慢慢被人口太少的担忧所取代“计划生育”到2021年6月已名存实亡。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技术的发展使得环境能承受更多的人口,但反讽的是,经济、技术的发展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更糟糕的是,还降低了年轻人的生育欲望。当然,这仅属发达国家

6、的“烦恼”(中国是发达国家吗?),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六、可持续发展先确定一点,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而非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而现代经济基于工业化之上,但如前所述,当代环境破坏大都又是由现代工业环境污染所致。因此,短期的经济发展可能会有损环境,进而危及人类的长期利益。这样,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与自然和谐之道。遗憾的是,当前科技水准对长期问题的了解远远还不够,尤其面对环境这个巨大体系时。因此,难免求助于“天人合一”之类传统智慧,但发展完善科技才是最终解决之道。温室效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工业化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积

7、累过程,为当时的科学所忽略等到产生显著效果影响人类经济发展时,已积重难返了。七、环境标准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全面标准化,而且技术资料中,只有标准才具有法律意义。因此,干任何事之前,都要养成查询标准的习惯。标准都是能在国家政府部门免费查询“并下载到全文的,环境标准就可以在国家生态环境部查询下载到上面就是输入关键词“空气质量”后得到的部分查询结果。其中,GB是指国标(国家标准,强制性),GB/T是国家推荐标准,HJ是环境行业标准(强制性),HJ/T是环境行业推荐标准。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强制性标准就是必须达标,推荐标准最好也遵照执行,而且过几年很可能升级为强制。比如,GB3095-2012就是

8、2012年颁布的空气质量标准,也是目前正在执行的标准。尤其要注意标准中的“适用范围”一节,以免误用标准!比如这个标准适用范围是“环境空气质量”而室内空气质量的适用标准是GBT18883-2002o该标准的内容很多,上面是污染物浓度限值,还有每种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等等。八、极简版之环境科学为了便于记忆,我将前面的内容归纳成几点,供参考:一个目的:以人为本,保护环境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四个关键词:环境、资源、人类、环境破坏;这四者的关系是环境给人类提供有限的资源(主要是原材料和能源),人类又可能破坏环境,被破坏的环境不仅不再给人类提供合格的资源,而且可能危及人类。现代工业品入侵环境导致的环境污染是当今

9、最主要的环境破坏形式。五个圈:环境在地理上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岩石圈;这些圈给人类提供不同的资源,也或多或少地被破坏,引起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一个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人与环境长期关系的和谐之道;当今科技大体能了解短期问题,但离准确预测长期问题还相去甚远。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是适用于万事万物的普适性规律,当然也能用于指导环境保护,成为考虑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之一:1.物质不灭(没有核变化情况下),矿石资源是不会消失的,消耗了的铜还在环境中,只要输入“高效”能量就能还原成原来的铜就是说,短缺的其实只是“高效”能量。2 .能量是不没的,但按第二定律,能量“有效性”会自发地降低。比如高温的热能、可见光比低温热能、红外光高效。3 .按第二定律,污染物排入环境被稀释是不需要能量的自发过程但以后把污染物再集中起来(为了治污)就需要消耗“高效”能量,因此从源头治污比污染物进入环境再治污更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