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三标段)总体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955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三标段)总体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三标段)总体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三标段)总体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三标段)总体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三标段)总体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三标段)总体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三标段)总体设计说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总体设计说明一、概述璧山区位于重庆主城以西,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9个镇。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要设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中国优质菊萄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璧山生态良好,景色秀丽。随着当地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道路已不能满足沿线乡村发展的需要,因此本项目急需实施。本项目的改造对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完善暨山区交通网络格局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也符合璧山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要求。本次设计项目位于璧山区大兴镇。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旧路局部地段狭窄、平纵线形较差的现状,对方便当地群众安全出行、提高道路的运输效率、带动沿线的经济建设、完善当地公路路网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

2、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同时也符合本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业主规划及现场情况,此本设计图为三标段,包含道路与桥梁,道路涉及大兴镇8个村:茅莱村、均田村、平安村、石鼻村,路线全长4.901Km,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14鸽场路支线4.53.50.5*2146.05815陈廷星路4.53.50.5*2520.52716均田水库路4.53.50.5*2267.68217平安村刘帅路支线4.53.50.5*2150.65618罗石路支线4.53.50.5*2160.235719二陈路4.53.50.5*2156.58820陈哲路4.53.50.5*2144.01621石鼻村戴仁全路4.53.50

3、.5*2225.04322大程路4.53.50.5*2437.71323钱开辰支路4.53.50.5*2120.76424大王路4.53.50.5*2100.60525大孙路4.53.50.5*237.66726石龚支路4.53.50.5*2141.038合计1901.764序号行政村名路名路基宽度路面宽度硬路肩宽道路长度备注1茅菜村周张路4.53.50.5*2278.52丹荣路4.53.50.5*2423.5353张龙路4.53.50.5*2484.1994张龙路支线14.53.50.5*2121.7665张龙路支线24.53.50.5*285.0766张龙路支线34.53.50.5*238

4、.6467张龙路支线44.53.50.5*236.7348谭天路4.53.50.5*2116.8619城张路4.53.50.5*2129.02510城张路支线14.53.50.5*296.42611张复路4.53.50.5*2219.35912钱城路支线4.53.50.5*241.7413均田村鸽场路4.53.50.5*2221.304二、项目概况及测设经过简述2.1任务来源2. 2设计采用规范和文件:(1)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3311-2021)(2)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交委法201124号)(3)重庆市“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设计通用图(重庆市公路局2018)重

5、庆市通组公路管理办法2.1 重庆市农村通组管理睑收指南(6)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515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5200汽车荷载等级公路一H级公路一II级路面轴载标准轴载100KN标准物载设计洪水频率1/251/252.4测设经过在与业主签定合同后,我公司按业主要求,结合前期项目资料,前期地形图测量资料,立即组织专业技术

6、人员对该项目进行GPS旧路轮廓进行复测,现场定线,再对旧路基加宽土石方测算,对路线进行涵洞、水文、地质调察。2023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2.5 原有道路等级、标准本项目道路为通组公路,路基宽度4.5米。现状路面结构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稳定,沿线通行条件较好,但下雨时,影响正常通行;道路整体宽度不一,实际行车宽度远小于路基宽度。道路目前均无错车道(可在平交口和路基较宽处安全错车)。2.6 旧路路基排水及沿线安全设施原公路的排水系统均为土质边沟或无边沟。经现场调查为满足排水需要,需新修边沟和增加部分简易涵洞。原有道路为泥结碎石通组公路,全线无交安设施。本次设计将增加标志标牌设计;对于临

7、崖路段和鱼塘路段采用波形梁护栏进行安全防护。三、沿线地质、气象、水文情瓦3.1 地形、地貌璧山区处于重庆南弧形构造带,华箜山复式背斜中的温塘峡背斜与沥鼻峡背斜之间。温塘峡背斜在区境内称东山,东翼陡西翼缓,核部地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灰岩,沥鼻峡背斜在区境内称西山,西陡东缓,核部地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灰岩。温塘峡背斜(东山)与沥鼻峡背斜(西山)间的地质结构为璧山向斜。璧山向斜北起八塘镇内,南到丁家镇兴华村,长约40km,核部地层为侏罗纪遂宁组砂页岩。璧山向斜中的次级构造有丹凤短背斜:北起同兴水库,南到正兴镇新山,长约22km,茅莱山居其中,海拔524f11o福禄向斜:北起福禄砂石村,南到会兴简家庙小学,长

8、约20km。香炉山向斜:北起定林陶市村,南至江津现龙,长约9km(11)公路垢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12)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13)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14)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1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1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

9、U)(20)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21)我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书(2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交通部颁发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及其概预算编制办法、预算定额3.2 设计标准本项目按农村公路进行设计,技术标准按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3311-2021)执行,采用四级公路(II类)标准,拟建路线全长4.901公里。路基宽度为4.5米,路面宽度为3.5米,两侧各0.5米路肩。行车道路拱横坡为1.5乐单向坡。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指标名称标准指标值采用指标值备注公路等级四级公路(II类)设计速度(km/h

10、)1515路基宽度(m)4.5/74.5/7平极限最小半径(m)IO10曲一段最小半径(m)2020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9090最大纵坡()1212最小坡长mm)4545停车视足(m)515中砂:黄褐色,含20%左右的粘粒,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单粒结构,颗粒形状不规则,局部见小卵石,厚度在0.9-1.4m之间,分布于两河河床部位。基岩(J2S)勘察区基岩主要以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中厚层状砂岩及中厚层状泥岩为主。(1)泥岩:呈紫红、红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钻探揭露强风化层厚0.906.30m,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多呈土状、薄饼状或碎块状;下部中风化带岩多呈柱状和长柱状,部分呈短柱

11、状,强度较高,节长一般1032cmo层面裂隙发育,裂面平直、闭合、无充填。(2)砂岩:浅灰、黄褐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钻探揭露强风化层厚0.96-6.30m,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为碎块状,块径一般为小于5cm;其下部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和长柱状,节长一般为1235cm,质硬,为中风化。3.4 气象、水文气象璧山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涝、秋凉、冬暖、无霜期长、湿度大、日照少、云雾阴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0C,极端最高气温42.2oC,极端最低气温-3Co年平均降雨量1064.7毫米,年最多降雨

12、量1493.7毫米,年最少降雨量724.7亳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51.0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026.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雷暴日数32.4天,年平均雾日数39.6天,年平均无霜期338天。共出现大暴雨9次,暴雨69次。水文璧山区主要河流有壁南河、璧北河和梅江河等。璧南河发源于大路街道大竹村一带,由江津区油溪镇注入长江,在区境内的流域面积为442.05平方千米,河道长73.1千米,平均坡降为2.65%o;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6355.85万立方米;其有长5千米以上的支流9条,5千米以下的支流29条。3.5 不良地质现象据现场实地踏勘,道路区内无断层、滑坡

13、、软弱夹层、泥石流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斜坡暂未发现变形迹象。璧山区地貌的总轮廓是“两山夹一谷”即两个背斜山(东山、西山)中间夹一个向斜谷。东山,北段称缙云山,中段称金剑山、南段称龙隐山。海拔500810m,绵延61km,山势磅礴,北高南低。西山,北起八塘镇仰天高,南止永川区云谷关,海拔500885m,其中燃灯寺峰高885m,为区境最高点。西山插旗山以南,受构造控制分为两支,构成背斜核部的高山入铜梁区为东山,构成背斜翼部的低山延至花果山。璧山区境内地貌,按其海拔高度和分布位置,可分为低山、丘陵、宽谷。低山海拔500885m,分布于境内东西两山,山间嘉陵江灰岩溶蚀成槽谷。低山占璧山区总

14、面积的17.6%o丘陵海拔240500m按海拔高度梯次及丘陵形态可分为坪状高丘、桌状高丘、山麓状深丘、单斜深丘、桌状中丘、慢头状中丘、单斜中丘。丘陵占璧山区总面积的43.6%。宽谷海拔240米左右,分布于攀南河、壁北河、梅江河流域广大地区,宽谷占壁山区总面积38.8%。3.6 地质构造勘察区岩层产状很缓,勘察区斜坡整体稳定,勘察区主要发育两组裂隙,勘察区揭示基岩主要为紫红、红褐色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为主。岩层稳定,场地稳定较好。据地面调查,勘察区无泥石流、危岩、崩塌、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3.7 地层岩性勘查区基岩以紫红色、红褐色泥岩,黄灰、灰白色砂岩为主,松散层以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和第四系

15、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为主,并在两河河床有以中砂为主的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地层岩性从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斜坡体上部局部为新近人工填筑土(Q4me),其余多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el+dl)粉质粘土,冲洪积层为中砂。(1)填筑土(Qme):填筑土:杂色,粉质粘土夹灰岩碎石及少量碎砖块等物质,直径3-8cm,松散,稍湿,不均一,碎石含量约20%,最厚达1.4m堆积约3年。(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el+dl):粉质粘土,红褐色,可塑状,无包含物,光泽反应稍有光滑,震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3)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冲积层(Qeldl):尽量利用旧路,不破坏原有旧路结构层,使改

16、建公路路基与原公路拟合,在满足最短坡长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坡长,以减小工程量,减少工程投资。对旧路纵坡较大路段,本次改建时虽然适当降低坡度,缩短坡长,尽量采用指标下限。为保障行车安全,在长陡坡、高岩、陡坎等路段两端设置警告标志、安全护柱等安全设施。本项目纵断面指标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和重庆市通组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有关标准要求。4.4 路线平、蚁面组合设计全线从汽车动力学及力学的观点出发,充分考虑了驾驶人员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并控制合成坡度,有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的要求,充分注意了线形与自然景观和环境的配合与协调,尽可能的使平、纵面线形组合协调,以保证视觉上的连续性,避免

17、纵面线形在较短的距离内出现较大的波浪起伏。平纵面线形设计满足视觉连续、协调、行车安全顺适的要求。五、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该镇及相邻镇街具有施工所需的各类筑路材料,详见第十篇。同时项目不涉及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管网等拆迁。六、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本项目在选线及具体设计时已考虑了与沿线地形、地貌的协调,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地貌和植被的破坏,力求填挖平衡。受实际地形限制,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破坏沿线自然地貌,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部分填方路段设置了路肩墙。本项目路基土石方分项工程,在施工进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废渣及尘埃等污染对居民的正常

18、生活、工作及建筑物的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杜绝破坏道路以外的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七、有关注意事项1、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根据施工路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地质条件复杂路段,还应建立相关应急预案。3.6 地震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O2-2013),重庆市璧山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o3.7 沿线地质情况相关的其他方面路线地貌属侵蚀剥蚀丘陵低山区,既有路两侧以荒草地为主,局部基岩出露,岩性主要为泥岩、泥灰岩及砂岩,工程建设地质条件较好;路线所处区域无不良地质路段,采用清除表层土处理

19、后即可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全线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局部受水影响的路基段,通过软基换填能满足路基稳定性要求。道路尽可能单侧占用鱼塘,节约工程造价,保护环境。道路两侧都占用鱼塘,道路修建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换填的土石可以利用挖方中合格的土块石,循环利用,减少弃方和工程造价,节约成本。四、工程设计要点4.1设计原则本项目的技术标准及指标的选择,基本以公路现状为主,按照现行设计标准,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对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受限的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和经济论证后。灵活运用路基宽度、纵坡及平纵线形等技术指标,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并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过于追求大半径

20、、缓纵坡、宽路基、厚路面,设计上主要以安全为前提,同时力求经济和实用。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贝1.并按照“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安全利用原有桥涵,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4.2路线平面设计本项目原路基宽度3-4.5米不等,大多数路段为简易泥结碎石路面结构。平纵线形不顺适,存在很多“断臂曲线”。本次测设原则上平、纵线形不做大调整。积极贯彻合理设计,注重环保的理念,遵循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利用旧路,避免大挖大填,局部困难地段截弯取直,调整纵坡。在公路立体线形设计中,注重平、纵、横的

21、舒顺,合理配合。4.3路线蚁断面设计2、施工单位应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气温、暴雨、大风和汛情等预报,做好防范工作。3、施工人员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员应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不按规定穿戴者不得上岗。4、施工现场的临时措施(包括生产生活房屋、仓库、堆场等),必须避开陡坡、崩塌等危险区域,选在水文、地质良好的路段。5、在施工期间,为保证施工质量,对沿线开挖产生的石料,应经检测合格方能使用,施工队伍原则上应从采石场购买满足规范要求且检测合格的材料。6、施工中如发现山体有滑动、崩塌迹象,危及施工安全时,应暂停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报以上级处理。7、在单车道维持通车路段,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好交通管制,配置专职人员和设备,指挥交通,疏导车辆。8、对于控制点,本项目施工前,业主应组织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在施工范围内的控制点,均应移至线外安全处,所有移补增设的控制点均应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