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9719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胃院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脱部疼痛。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脱部胀满、胀闷、暧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

2、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裳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病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1 .肝胃气滞证:胃脱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暧气频作,

3、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2 .肝胃郁热证:胃脱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3 .脾胃湿热证:脱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4 .脾胃气虚证:胃脱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清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5 .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清薄,舌淡苔白,脉虚弱。6 .胃阴不足证:胃脱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

4、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7 .胃络瘀阻证:胃院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1 .肝胃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选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甘草。2 .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清热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选用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桅子、甘草。3 .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选用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黄苓、滑石、大腹皮、白蔻仁。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4 .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选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木香、法半夏、炙甘草。中成药:香沙养胃片(丸)等。5 .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推荐方药:黄茂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选用黄黄、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6 .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选用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百合、乌药、佛手、生甘草。7 .胃络瘀阻证治法:活血通络。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选用丹参、砂仁、生蒲黄、莪术、五灵脂、三七粉(冲服)、元胡、川茸、当归等。中成药:复方田七胃痛胶囊等。(二)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应用针灸、中药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参照胃疡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