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972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中医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中医护理方案修订日期:科室:生效日期:审批人:第一版共一页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方案一、优化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中医护理质量管理组二、优化内容及依据(一)对常见症状/证候护理的优化1、增加常见症状:右胁绞痛2、增加的右胁护理措施:(二)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化1、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增加在胆绞痛时使用腕踝针。2、中医护理技术改良对穴位贴敷进行改良,即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指导。通过文献查找发现,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于子时(23:OO01:00)胆经当令进行穴位贴敷可达到温通经络、理气调血、助胆气升发之作用。(三)健康指导的优化1、在情志护理中加入中医特色:增加以其胜治

2、之、五行相克原理:比如,以情治情的喜胜忧;移情解惑法;暗示法;药食法(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2、增加传统运动养生功能: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3、增加健身操训练:呼吸操、颈椎操等。(四)效果评价优化1、疼痛评分:采用NRS疼痛评分法。2、将主要症状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消失),并赋予每个等级不同分值,护理效果评价根据症状改善的分值差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3、依从性评价:制定依从性评价标准,作为临床判断的参考依据。4、满意度评价:根据对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患者评价的实际结果作为判断标准。5、护理方案实用性评价:治疗前与治疗后得分差/治疗前得分百分比结果进行

3、评价。(五)结构优化1、取消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难点2、护理效果评价表格进行优化(1)将主要症状及分级、辨证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技术、实施前后的分差、护理效果评价编制在同一表格区,提高临床护士评价效率。(2)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结果与标准编制在同一表格区。(3)中医护理实用性评价结果、标准、计算公式编制在同一表格区。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脱胀,善太息,暧气频作,吞酸暧腐。苔白腻。(二)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舌红苔黄腻。(三)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

4、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四)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暧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酒或便秘。舌淡或暗,苔白。(五)胆腑郁热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疼痛放射至右肩胛,皖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舌质红,苔黄。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右胁疼痛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若疼痛剧烈、可能有出血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2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

5、期门等穴。4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5 .中药七消散塌渍外敷右上腹部,以散瘀止痛。(二)右胁胀满不适1 .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2 .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3 .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4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神阙、中皖等穴。5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6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胆囊、天枢等穴。(三)暧气、恶心、呕吐1 .观察暧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关系。2 .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3 .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4 .遵医嘱耳穴贴

6、压,取胆囊、胃、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5 .遵医嘱艾灸,取脾俞、胃俞、中院、足三里等穴。6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胆俞、中院、足三里等穴。(四)纳呆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7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小肠、大肠、神门等穴。8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脱、胃俞、足三里等穴。(五)发热1 .观察体温变化。2 .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3 .遵医嘱予以退热的药物。(一)右胁绞痛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若疼痛剧烈、可能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2 .急性发作

7、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期门等穴。4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5 .腕踝针针刺止痛。6 .中药七消散塌渍外敷右上腹部,以散瘀止痛。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内服中药(1)肝郁脾虚证中药宜温服,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湿热证者宜凉服。(2)服用含有大黄成分的中成药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尤其关注年老体弱的患者。2 .退热药物1、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3 、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退热情况。(二)特色技术1 .穴位贴敷遵医嘱每日一次。2 .耳穴贴压遵医嘱每周2次或隔日一次,两耳交替。3 .艾灸遵医

8、嘱每日一次。4 、中药塌渍:遵医嘱每日一次。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 .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2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3 .增加传统运动养生功能: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4、增加健身操训练:呼吸操、颈椎操等。(二)饮食指导1.肝胆郁滞证:宜食疏肝利胆的食品,如苦瓜、芹菜、白菜、丝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品,如豆类、红薯、南瓜等。2 .肝胆湿热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慧B仁、黄瓜、芹菜、冬瓜等。3 .气滞血瘀证:宜食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等。4 .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莲藕、山药等。5 .胆腑郁热证:宜食清热泻火的食品,如冬瓜、苦瓜、菊花泡茶饮等。(三)情志调理1 .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2 .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3 、以其胜治之、五行相克原理:比如,以情治情的喜胜忧;移情解惑法;暗示法;药食法(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4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5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五、护理效果评价附: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