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演讲文字实录-欧洲风电产业近况对中国产业链出海的挑战及对策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征演讲文字实录-欧洲风电产业近况对中国产业链出海的挑战及对策探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征:各位领导、嘉宾和线上的同仁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中国风能协会的邀请参与今天的活动,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欧洲风电产业境况对中国产业链出海的挑战及对策探讨”。我今天分享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欧洲风电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前景,以及在地缘政治影响的大环境中如何解读欧洲能源产业政策的变化,并与嘉宾们一起探讨中资产业链企业面对出海欧洲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出海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在本次系列活动第一期中,也感谢GWEC的安排,我们听取了海外整机商和关键零部件商的代表们,对近期风电产业发展状况的分享。从大家的分享中可以看到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疫情以后,虽然面临着原材
2、料紧缺、价格上涨、海运费躯升、通货膨胀等等的这些困难,海外产业鞋的企业对大环境的变化基本上持积极的应对态度,对完成今年的产能计划也很乐观。上一期的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境外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而本期活动主要针对的是中资企业、产业链企业,我们探讨一下如何走出国门、走向欧洲。不管是扩展业务,还是产能,都要遵循市场的变化,尤其是面对国内抢庄结束以后,行业内卷的状况,很多产业链企业都在积极的探讨海外市场的开发情况,我们更加需要关注海外市场的发展动态和未来的趋势,做到知己知彼。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欧洲风电项目和风电产业发展去年新的装机容量,去年在欧洲风电的新装机容量总共为17.4G也相较2020年增长了18%,
3、其中81%也就是14GW是陆风,而3.4GW是海风。从表中可以看出,海风发展的规模最大的为英国2.3GW,其次是丹麦0.6GW.同时受益于海风的规模,英国也是新装机容量中占比最大的国家15斩其次是瑞典的12%和德国的11%,但这两个国家的新装机全部都是陆风,虽然整个去年的新装机容量创造了欧洲的历史新高,但是依然小于2030年风电发展目标年度规划的50%,任重而道远。我们再看一下欧洲风电累积装机容量,截止到2021年底,欧洲在运的装机容量为236GW,海风仅为28G也占比12%。其中在2021年的新装机中陆风的平均单机容量为每台4个MW,而海风为每台8.5个MWo但是如果我们对比一下目前用海权招
4、标中计划采用的海风单机容量,固定式基本都是在15个MW以上,浮动式虽然尚未实现规模化的商运,但是也有开发商已经开始在计划用两位数的大功率风机来做开发规划了。大家可以从中感受到风机研发的跳跃式的发展趋势。着眼于欧洲整体的便利市场,统计数据表明,在2021年风力发电总量为437个太瓦时,在所有电力需求中平均占比15斩这和欧盟设定2030年实现40%的占比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有欧洲国家中丹麦占比最高超过40%,其次是爱尔兰超过30乐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和英国这四个国家占比都在20%以上,行业普遍反映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复杂的核准审批流程,这个我们在后面也会再次提到。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风电产业
5、的历史发展趋势,以史为鉴。从项目开发的维度来看,项目规模大幅增加,从兆瓦级的项目提升到7GW级,单机规模升至两位数,甚至已经开始有开发商在规划用20MW的风机来进行风厂的用海权申请。风机的技术漂浮式会获取更多的关注,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补贴的金额大幅降低,向市场定价趋近,在欧洲大陆也出现了负电价的现象,尤其是在近期能源危机的情况下,政府的协议电价更是大幅低于了商业市场电价,这也促进了市场向公司售电协议这一个方向发展的市场的可接受度。同时能源类型更为多样化,多能源一体式的规划日渐增多,英国新的海风开发项目中也有考虑离岸并网的并网准入方式,在达到降本目的的同时,也为国家间电力互联互通做下了准备。
6、从境外直接投资的角度来分析,过去几年的关注焦点一直都为近零排放、能源转型,但是现今已经很明显转移到了能源安全,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从投资运营项目转至产业链的上游,更多的关注绿地项目开发,项目的经济回报是驱动力之一,但是目前也有投资人愿意承担开发风险,寻求中地(音)开发的机会,因为这样还可以同时规避政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关于对于项目的国家安全的审查。回应刚刚对项目规模趋势的讨论,更多项目主要是海风项目,这类开发商组团投资。单打独斗的开发商不是没有,但也已经大幅的减少了,这也需要我们中资投资人,或者是定期审视一下控股投资和参股投资的可投项目的范围,如果坚持控股投资海外项目的话,我们恐怕要着力于搭建
7、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此外,由于油气行业迫于能源转型的生存压力,不惜代价进入新能源的市场,也改变了原本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的游戏规则。举个例子,以高价中标用海权的项目,其海域租金成本,含开发期,已经占了整个项目总投入的20乐这还没有考虑到开发风险。由此可见,海风在能源投资市场中的发展空间。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海风资产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引领其他能源类基础设施,比如说电网等这些配套设施的升级和相关产业链的投资。其中风电产业链即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焦点。我们这一页采用了英国近两年用于海权招标的项目中标的情况,为大家做一个直观的示例说明。第一个是请大家关注一下中标项目的规模多为GW级的项目,第二个是
8、了修一下海风开发的未来趋势,在苏格兰的首轮海域招标中,拟招标的项目容量仅为10个GW,但是收到了超过70份的申请,最终授予了近25GW项目的海风用海权。其中近60斩也就是越过14GW的项目为漂浮式风电,最大的单个规模为2.6GWo关于产业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显著的一个变化趋势,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尤其是俄乌冲突以来,许多国家都加大了他们的海风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今年4月份英国更新了其能源安全战略政策,从多方位设立了各种能源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其中海风目标再次被更新,提升了12.5250GW,其中包括5GW的漂浮海风,具体的内容受时间限制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同仁们可以扫一下旁边的二维码链接到我们书里
9、面的政策解读文章。今年5月18日在德国、荷兰、丹麦、比利时的四国北海峰会上,欧盟也提出了REPoWerEU这一个计划,确立了通过加大投资来加快能源转型、扩大能源来源和节能这三大能源领域的工作重心。下一页是欧洲风电产业链的情况,这一页显示了欧洲风电产业链在欧洲的布局,可以看出来欧洲的风电产业链非常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起步早和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不过近两年来,欧洲整机商都陆续开始了优化其工厂在全球的布局,成本虽然是直接原因,但是欧洲的风电产业将根本原因归结于欧洲市场开发流程的冗长和复杂性,这直接限制了欧洲风电市场的开发规模,难以通过规模效益来实现降本,只能强行压低产业链上游的价格,影响了欧
10、洲产业链的扩张。同时欧洲授予海风项目开发权或补贴的方式都以市场竞标为准,开发商只能通过压缩成本和利润来获取项目,而这个势必会将价格压力进一步转嫁给产业链上的制造商们。鉴于全国风电产业链60%都聚集在中国,随着新兴市场风电的兴起,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扩张,包括直接供货欧洲,这给欧洲产业链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会有产能回撤,或者是欧洲制造的呼吁声音。对此,欧洲风电产业目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呼吁政府精简审批流程,以加速响应市场对风电发展的目标规划,一些政府比如说英国、德国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陆续在他们新的产业政策都改善了这一管理流程。重点强调一下的就是在欧洲风电产业目前正在大力呼吁减少价
11、格因素在新风电招标项目中的比例,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个直接将削弱中国产业链制造商在参与欧洲项目投标中的成本优势,也可以说是地方保护的一种体现,所以对于中资意欲开拓欧洲市场的产业链企业来讲恐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加强自己在非成本方面的软实力,比如说安质环的体系,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及ESG这方面的社会贡献等我们在了解了欧洲风电发展的历史趋势和现状以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欧洲风电未来的发展空间。本页列示了欧洲海风关键国家的发展目标,合计大概有几百个GW的规模,虽然比不上国内这些海风的规划规模,但是从绝对值上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同时比对其他的新兴市场,欧洲的风电市场无论是政策法规,还是配套产业,都相对
12、成熟稳定,规范的法律框架有效臧少了商业风险,产业人才也是具有了规模,也很强的发展历史,所以相对而言整体的投资风险相对较低。这一页是欧洲海风年度新装机的预估,在未来5年内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5.9%,之后5年内稍微平缓一点,预计为22.8%。因为全球80%离岸的风资源都处在水深60米以上的水域,所以目前欧洲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示范项目,还没有真正实现商业化。但是根据已经授予的用海权的苏格兰海域的海风项目,可以在规划中的凯尔特海和苏格兰海域予以第二轮的海风招标的规划,漂浮式海风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前期,并将以83舟的复合年增长率在未来5年内持续发展。这一页显示了未来5年按国别预估的新装机容量,德国、英国、
13、法国位居前三,除了英国、荷兰和丹麦外,其他欧洲国家还是主要以陆风的新装机容量为主,按照时间的排列我们可以看到海风的装机容量逐年增加,截止到2026年底,欧洲风电的累积装机容量已经可以超过350GWo通过之前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欧洲海风产业链的市场还是巨大的,但是目标也不代表市场,要想做到这个项目落地,还是需要更深刻的了解产业所处的大环境,以此为起点来寻找市场拓展的切入点,或者是突破口。让我们来借助能源平衡的三难分析,挖掘一下欧洲能源产业变化的根源,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之前提到的欧洲能源政策升级背后的驱动力。首先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能源平衡的三个要素,能源安全性可以简单理解为稳定的能源供应;可持续性是
14、指的能源的绿色属性,即可再生性;公平性是指能源价格,即每个人都能负担的起的能源价格。三个因素互相制约,很难兼顾。自新能源产业兴起,欧洲能源的关注点一直在绿色和价格上,为了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欧洲政府推出了各类补贴,为了降低成本,政府也采用了市场机制,引入这支看不见的手,将竞争机制引入了用海权和争夺政府补贴的竞拍过程中,比如说英国的CFD就有效的加速了竞拍价格的下降。在刚刚公布的英国第四轮差价合约的结果中,我们看到海风的中标价格已经低于了光伏和陆风的价格,这已经有些不能理解,但是如果考虑到海风的规模效益和技术迭代的速度,也是可以能够理解这背后的逻辑。此外,欧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依赖能源
15、进口,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能源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导致了在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下,欧洲各国普遍缺少了替代能源,尤其是俄乌冲突以后,俄罗斯的断供威胁直接使各国都升级了对能源安全性的评级。当前能源产业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均以能源独立性为出发点,欧洲的各个国家中目前能维持能源独立的只有挪威一个国家,其次是英国,因为有北海的油气资源,能源独立性的压力较小,但是对于其他国家均不同程度的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严重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波兰已经公布了法律,对在公园或者是森林等公共场合捡的树枝进行一个粗细标准的规范,并且以收集起来的立方米为单位进行收费。这个是真实存在的现实,我们必须要直视,而且受能源价格和通胀的影响,
16、很多国家在平衡线以下的居民不得不在今年的冬天可能会面临面包和去两者之间做一个抉择。现在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各国均在强调能源安全,并且做出了快速的反映来更新之前提到的能源产业政策。这样大环境的变化到底会影响到我们哪些领域呢?我们可以从能源安全的内涵来出发理解一下相关政策的目的和导向。首先能源安全包括充足的能源供应,针对这一点政府和产业的顾虑是之前提到的没有能源的独立性,为此政府需要扩大新能源的产业投入,这是能有效保持能源三难平衡最优的解。但是从规划开发到项目投运周期还是比较长的,后续我们应该可以看到或者是期待可以看到更多能够简化核准流程的政策出台。其次关于能源类基础设施的安全,这没有什么快
17、速的解决方案,只能是加大投资力度,当然不排除海外直投资金的引入,但是鉴于能源基建的敏感性,对国家安全的考虑需要在投资的初期便进行深入的评估。供应链的稳定性是与我们此次活动最为息息相关的部分,相对能源基建和发电运维而言,产业链的投资政治风险较小,但是对于供应的稳定性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建议产业链上的企业投资人更多关注如何保障产品质量、符合当地的认证水平、如何降本增效以维持这个可持续的供应发展,以及如何进行技术革新来顺应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当然了成功实现这些目标也不是仅靠企业自身努力就能够完全可控的,欧洲本地化的要求和之前提到的价格比重下调都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体现。此外,还有碳税、反倾销税、ESG的
18、绿色壁垒、欧洲制造的这种呼声等外界的影响因素,很多因素都是不可控的,我们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税负构架或者是建立当地的合作伙伴关系等这些人为的手段来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企业在入市前深入了解市场,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深入量化分析风险,并通过建模和场景分析来选择最优的准入方案,根据市场的了解和预见未来政策的超势减少一些合规的风险。最后一点关于替代能源的需求,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可以通过政府对产业相关的研发投入和补贴的支持力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项工作的急迫性。在了解了欧洲大环境的变化和背后的驱动力后,我们来汇总一下中资产业链企业出海欧洲的机会和挑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潜在
19、的投费领域,项目投资机会包括了很多,主要是作为开发商或者是产业投资人来言,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产业链投资的机会,在这里我是以英国为一个例子,列示了在英国零部件制造业相关关键的战略重点。为了支持全球风电产业链在英国建立持久性的产业链供应,英国也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予以支持,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我们今天不展开,有兴趣的同事或者同仁们可以线下联系我了解详情。关于中国风电产业鞋是否应该出海,或者是出海欧洲还是出海东甫亚等这些新兴国家,是近年来行业里面被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原则,产业链是随着市场走的,市场在哪儿产业链就在哪儿,在大环境的变化下,尤其是俄乌冲突以后,全球物流链吃紧,价
20、格上升,这种区域性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相对于新兴的国家,欧洲建立独立的产业链布局,以支持后续野心勃勃的风电目标是更加急迫的,开发商更为看重的是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可靠的支付能力,所以质量的保障是企业维持业务拓展的一个护身符,价格绝对不能作为唯一的绝对因素。同时欧洲市场尤其是英国融资能力是有绝对的优势,我们明阳刚刚在伦交所上市,通过GDR全球的存托凭证成功募集了超过7亿美金的资金。产业链企业如果在欧洲质量、合规均要求较高的市场上留下发展足迹,并且保持优良的供货记录的话,将更有利于完善自己的软实力,后续继续开发其他的新市场。欧洲完善的政策法规和配套产业链,包括专业咨询的服务质量均高于其他新兴国家,在这
21、点上是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当然了进入全新的市场,面临无数的挑战,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根据产品性质都会有不同的风险,我们选取了具有一些共性的风险点提醒产业链的企业进行关注。从产业链企业的角度来讲,考虑更多的是成本的问题,是打入市场的壁垒问题,是属地团队的管理问题,以及包括当地合法合规的问题。但是我们知己知彼,只有抓住了对方的痛点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讲,我们想强调一点,客户的关注点,也就是说业主或者开发商的关注点恐怕跟我们企业的关注点还是有区别的,我们汇总一下通过之前跟业主或开发商的沟通,他们的关注点或者是痛点主要有三点。第一个,就是质量问题,中国制造的质量如何获得西方业主的信任,尤
22、其是对于那些尚未打入欧洲市场供应链的企业来讲,许多业主自己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质量管控流程,从开始到交付非常详细而且要求非常严苛。进入供应商名单所需要的前期审交也是一个复杂耗时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沟通。第二个,这就引入了第二个痛点就是沟通,能够熟悉企业产品、技术参数,又了解不同文化差异,能够正确理解文字后的含义,还能够坚持己见、据理力争的团队成员需要稀缺资产。太多的项目失败都是在于双方沟通的不到位,非常可惜。第三个,业主最大的顾虑是按时交付,根据西方通常的合同条款,在延迟交付的情况下,供应商要面临非常高额的罚款,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一方的延误可能会产生后续多方的连锁反应,从而引发了开发商高额的额外成
23、本和时间管理成本,这一部分潜在的风险一旦触发很容易失控。所以建议企业多从客户的痛点出发,规避这一部分的风险,将更容易与业主沟通,然后争取订单。以上部分是从企业出海规划战略层面的一些汇总和建议,下面我们再从项目落地的层面梳理一些关注的要点。对制造业而言,遵循市场顺势而为是重中之重,做企业的目的就是使股东权益最大化,而且能够保持持续长期的发展。为此企业值得配置资源来了解市场发展的趋势进行长期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受地缘政治和疫情影响,大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于市场的变动,做一些长期的规划和分析,以便能够顺应一些突发事件,转变方向。西方企业一直对战略规划、咨询服务都是很重视
24、,相对来说中费企业比较弱,但是我们最近也发现了,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管是国字头,还是民企,都有开始在重视前期的科研投入或者是市场调研的投入,充分的前期投入可以帮助企业避免后续踩各种各样的坑,我们看到了也有太多的企业为了前期省一些小钱,但是后期会花大钱来去填这些坑,非常可惜。我们也是衷心希望我们产业链的企业能够在投资前期,结合自身的产品特点,客观全面的评估出出海的意向和可行性。这边金字塔的第二层是相关企业产品、资金和日常运营层面的关注因素,很多因素我们之前都有陆续提到了,就不再赘述了,只是提醒大家一点,就是有个一个隐性成本。这毋庸置疑,成本是财务管控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绝不应该是战略规划的绝对因素
25、。举个真实的例子,有这么一个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选择将工厂建在了一个东欧的国家,但是在庆祝仪式上,当地的政府官员在得到投资人背后的中资背景以后表示非常的不满意,这种地缘政治相关的隐形条款会触发巨大的风险,有可能直接导致后期项目失败。所以类似的隐形成本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和规避措施。但是也体现出了金字塔中第三层商业大环境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在政治性和商业可行性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也会影响到企业进入新市场的准入方式,比如说是选择内生式的增长方式,还是投资并购,或者是选择合作的商业模式。最后一层也是企业存在的基石,就是产业或者是企业的生态圈,生态圈的优劣决定了企业在社会上生存的难易
26、程度,以及未来可发展的空间。我们可能要关注的是如何去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生态图,如何去加强这个圈内各个跨文化因素的这些互相信任,或者是如何利用现在的生态环境促进企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值得长期持续研究的课题。在这一点上我举个例子说明,以企业出海选址为例,除了成本要素,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当地的一些政治风险、配套产业、营商环境、政策的稳定性、税收构架、技术人才、阶梯供应等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这些很多也都是非经济因素,不能够量化,所以是有一定的难度来进行分析的。以上是我们根据之前的经跄汇总的一些关注要点,供大家参考。当然了每家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和发展目标量身定做自己企业的发展规划。作为多年支持中资企业出海发展的咨询公司,普华永道不仅仅只是提供财税服务,我们坚信只有对客户所在的市场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从全方位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PWC的企业使命是解决重要问题、营造社会诚信,这也是我们在提供专业服务和做出商业决定时的重中之重。希望我们今天这里的分享可以帮助您们加深对欧洲风电产业和市场的了修,有助于您们的出海规划,期待与嘉宾的后续分享,也欢迎您们联系我,开启咱们线下的沟通模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