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下高职“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7840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共建下高职“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校企共建下高职“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校企共建下高职“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校企共建下高职“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企共建下高职“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共建下高职“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 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企共建下高职“智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摘 集:校企共度是职业教育与社会泾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发展和深化 加工制造专业的改革与转型,必须以校企共建为立足点,费穿于现代取也教育教 学改革的全过程。但目前,加工制造专业毕业生与企业时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 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随希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不断创新,专业转 型逐步划带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两个方向调整。“智造”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 断创新与矣践。吴饨询:校企共建;加工制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对接的最好方式,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专业 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场所与资金支持。校企共建不仅与当地经济

2、建设关系 密切、联系广泛,同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慢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校企共建不仅 是职业类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高等院校同样要引入社会上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 的企业,校企共同制订校企共建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带动 企业专业能力提升.一、开设五年制智能制造和控制专业的必要性和聚迫性(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加工制造技术专业提出新要求根据江苏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构 建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相结合的产业 体系,并以i批新兴产品集群为主体,形成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随着智能化 手段的提i,传统制造业聘得到优化升级,逐步向技术自主

3、、制造集约、产品成 套方向发展,将极大地提升传统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产业现代 化进程中,对智能制造装笛及其配套先进技术的需求将日益增加.这也意味着对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二)现代化智能制造类企业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更高要求装备制造业是江苏省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江苏装备制造业重点打造工程 机械、电力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数控机床及工具配件四大产业链。江苏省将 对育素质、高技能的智能制造的技能型人才有很大需求。智能制造对高级技能人 才的需求将是长期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工人.目前高 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高,技能水平达不到高级工作者的水

4、平。设立 五年制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仃助于逐步绫解地方高素顶、高技能人才的短缺现象。二、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制造技术转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加工制造专业是五年制高职的重点建设专业之 一,我们对五年制高职加工制造类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枳累了一些经验。在“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从“三角度”、“五对接”实现r加工“制造” 向“智造”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转型与创新发展。()从三角度彰显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1 .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智能制造课程体系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机电产品、自

5、动化设备和生产线 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相关机电产品和设 备的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亲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以“能力为本位”, 结合学生技之长与终身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打破了原单 纯的机电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把智能制造和控制的相关课程融入其中,加速 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现有的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增加智能化实训设备的投 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课程设置.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 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要求“智造”类课程能够满足企业所需的知识 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在“智造”知识上的内化、迂移和再学习, 要

6、符合五年制高职“智造”类学生的发展规律。2 .从应用的角度加大智能制造实训场所建设智能制造的核心课程采用基于行动导向课程开发流程,以企业人才成长规律 作为依据和导向,以提高综合职业技能为核心内容,推出了一系列“智造”类核 心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而这些核心课程需要功能强大的实训设备来培养“智能” 化曳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J良好的条件.智能制造实验基地将生产车 间搬到教学课堂,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智能”化时代的特点。配套实险实训场 所建设如下图:.3.从质量角度建立和完善教学保障体系增加校企合作力度,引入企业评价体系,与企业共同参与育人计划。从人才 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课件、实验实训

7、环境、教学评价、师资培养、精品 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设计,不断完善教学保障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计 划的全面实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1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健全各种评价体系。(2)改革教学侦员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 瓦评、小组评价、教册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形成学生开放的个性和创新意识。(3)进一步加强“智能智造”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实验训练的效率。(4)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打造“订单式”教白 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训目 标,制定和设计更多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指导方案。教师和教学资

8、源共享。(二)从五对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1 .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五年制“智造”专业的开设,是在充分调研的笔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对高 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结合岗位需求,按5年制“4. 5+0. 5”模式而设置的。专 业建设的过程:(1)打破现行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综合 化和模块化,按文化基础课、专业核心教学课程及训练项目、任选课三块,遵循 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加大人 文素养类基本素质课程和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需要的知识拓展类课程的 比例:(2)学生在校的息学时按3: 3: 4的比例设置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 课

9、、技能训练课:(3第五学年到企业顶岗生产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 能和素养,加快学生向工厂技术员及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用 人间“零距离”过度.2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目前“智造”类企业的职业岗位和能力需求,要求智能制造类毕业生必 须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娴熟的“智造”技术和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劳动部 门相关的中、离级职业技能标准,我们要与企业共同商讨和研究,最终确定培养 方案.根据实际工作闵位和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企业生产过程所需的知识结构、 能力要求和职业素养,形成培养计划,删减原教学内容中过时的,与“智造”无 关的部分,增加“四新”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及时更新课

10、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二建 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专业课和相关课程。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陕系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要密切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选取企业的一些典 型的产品作为实训项R,让学生“做中学”和“学中做”,在实践中逐步消化和 提而智造知识。教学过程可以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如:光柔性智造生产线,要 求学生从识图开始,模仿企业师傅进行加工,然后合适的工、垃、刃、具,确定 加工工艺,编制运输、装夹、加工、检测、筛选和上架等程序,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所仃流程。在模拟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动手,还需要动脑,更需要团 结协作。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把荷单的一张图纸,变成合格产品的过程,

11、这些大大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贲任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教、学、做、思一体化腐。4 学历证书与“1+X”证书的衔接(1)课程设计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学习任务,保证 能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要获得若干个职业技能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和个高级职业 资格证书。(2)企业的顶岗实习强调工作岗位的实用性。实践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实现三 个目标:一是通过实践,让学生加深对理论认识;二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 适应能力:三是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建立一系列质出评价体系,改进考评方法明确智能制造课程体系的岗 位需求和考核内容,通过目前我校机电专业实行的省级“现

12、代学徒制”,让合作 企业参与质量评价。在学牛的定岗实习过程中,让师傅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 识能力,对徒弟进行总结评价,并填写在实习鉴定表中。5.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1)除开设必修课,还开设选修课,要求达到总学时的15%左右.加强和拓 宽“智造”相关的专业课,开设“质量、管理、安全、环境”等课程,使学生具 备较强的知识,更快地适应未来的“绿色智造”。(2)课程采用系统化和专业化,所谓系统化是学生在前三年学习相同的专 业课和文化课,在后两年,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分专业方向,主要有智能制造和 工业自动化化两个方向,一个趋向于智造,一个趋向于控制。,学生通过选择课 程模块的某个专业方向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开设一部分素养选修课程和 前沿课程,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尽快适应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三、总结展望五年制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传变与创新实践.进步增强了专业的活力,提高了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提高了 “智能”人才的痂量,产生了良好的 经济效应和人才效应,可以缓解本地高素质、高技能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短缺。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形成了校企良性互动的双赢合作机制.,才文献:1安阳氏.机电-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J.当方机.2018(12).2张映锋,张党,任杉.智能制造及其关他技术研究现状与越停绘述JL机械科学与技*.2019(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