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坤发*探讨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单位: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化考试科目:教化心理学考试分数:2010年07月15日东北师范高校探讨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隆化心理学姓名单位河南省处哥市第一高盛漳学.题号分数签名1234专业汉语方文学法化52010年07月15a678910总分评阅老师签字:东北师范高校探讨生课程进修班教化心理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说明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习策略答: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困难的方案。2、先行组织者答:先行组织者(advanceorganizer),简称组织者,是指在上课前为学生供应的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
2、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是由奥苏伯尔最早提出来的。作为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新旧学问发生职系的桥梁。依据奥苏伯尔的经典说明,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出之前呈现的一个概括与包涵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奥芥伯尔提出两种类型的组织者即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3、场独立性答:场独立性(fieldindependent)是指很简洁地将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凫中分别出来的实力:场独立性的人,有极大的独立性,并且不易受示意,比较简洁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电新组织材料的任务,场独立性的人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擅长社交,自信、自尊心强,关切抽象的概
3、念和理论,喜爱独处等。4、习得性无力感答: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限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5、老师的威信答:老师威信是老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敬重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气。它是老师的人格、实力、学识及教化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看法,它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老师对学牛.施加的影响产生主动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老师的威信有两种:种是权力威信,种是信服成信1老师威信就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里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老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主动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二、简答题(每小逛10分,共50分)1、老师的主要角色有哪
4、些?答:老师主要充当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教化科研人员五种角色。2、斯金纳提出的程序学习的编程原理有哪些?答:斯金纳提出的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理(原则)是:(1)小步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很多片段学问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学问按难度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2)主动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主动的反应,否认“虽然没有表现出反应,但是,的确明白”的观点;(3)刚好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刚好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4自定步调原则: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5)低的错误率: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
5、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如下优点:按部就班:学习速度与学习实力一样:刚好订正学生的错误,加速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自学生的自学实力和习惯。3、简述发述和组织在陈述性学问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答:复述和组织是两种主要的认知加工策略。夏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狂述有两种类型即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史述.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遍地、原封不动地也且要记忆的信息。维持性第述的主要作用是使信息短暂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运用:维持性复述的其次个作用是使工作记忆中的部分新信息通过反电的、充分的匆述而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贮存。通过维持性曳述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通常是一些意义性不强的学习
6、材料,如电话号码、外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等。由于维持性豆述只是原封不动地求现新信息,而没有和已有学问建立任何联系,因此,即使通过简洁的维持性史述进入到长时记忆的信息,也简洁从长时记忆中遗忘。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己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精制性复述是通过运用精制策略实现的。所谓精制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细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的信息的过程。精制是个主动的信息加工活动,学习者必需有主动精制的意识,主动地考虑如何在新旧学问之间建立联系,主动地以新信息为线索去激活长时记忆中贮存的有关信息。需疝生发述的作用有两个:第通过新旧学问建立联系,促进对新学问
7、的理解,并使新学问进入长时记忆,更许久地保持:其次,通过精制性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的新学问,当须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时,能够更简洁对信息进行检索。所谓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依据项目之间的相像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肯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精制和组织都是在工作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但又是两种不同的方式。精制性旦述有助于建立新学问与已有学问之间的联系,但却没有建立新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则是建立新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合成个整体。组织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过组织的信息圾荷洁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并在长时记忆中建构命题网络:其次,经过组织的信息,也便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回忆)信息。
8、4、在学校中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有哪些?答:外部强化可激发外来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情境中,老师可以运用以卜强化手段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一)向学生提出明确、详细的学习目标(二)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三)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指贵(四)适当开展竞赛5、举例说明维纳的二维归因理论?答:维纳的归因理论是一种成败归因理论。对于胜利与失败的典因应包括两个维度:第、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其次,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秘定的内在因素指个人的实力,稔定的外在因素指任务的难度,不稳定的内在因素指个人的努力,不稳定的外在因素指运气。例如: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考
9、试分数的凹凸为基础,而是受到老师对他的成果表现所作反馈的影响。三、论述施(每小跑15分,共30分)1 .论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答:基本观点:(1) .学习的实痂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特别重视人的学习的主动性,认为人的学习是主动学习。(2) .对学习过程的观点布自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J即新学问的获得,学问的转化,评价。(3) .学习应留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4) .提倡发觉学习发觉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索,改组材料,自行发觉学问,驾叹原理、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1)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已有认知
10、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索.强调内在动机和思维实力的培育等方面的重耍作用,较之建立在动物心理探讨基础上的一些学习理论,更能说明人的学习的某些特点和规律。(2) .他将认知学习理论付诸于教学实际,为教改供应了理论基础,引起了教化工作拧在教学过程、教材编写等方面观念上的变革,影响较大。(3) .他所提倡的发觉学习,不仅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得到广泛的探讨和应用。2.论述柯尔伯格的道镌发展阶段论及其在学校道德教化上的主见?答:柯尔伯格不仅探讨道德发展的理论问题,还强调把他的探讨运用到教化实践中去,认为道但教化不能采纳行为主义的机械教化,也不能采纳成熟主义的放任自流,主见依据儿遒的年龄特点,
11、创设使儿童不断与道德问题相接触的环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接触学校和社会中的两雄问题。引起儿童的道镌认知冲突(“失平衡”),通过探讨的方式解决认知冲突,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他提出道德教化的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培育他们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明辨是非,具有做出正确道德推断和道憾选择并付诸行动的实力。他提出道德教化的详细目标是:一步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使儿童做出越来越成熟的道德推断和推理,达到清楚理解公正、同等这样的普遍原则:使儿童获得更高级的推理实力,概括实力,并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更高级的推理实力,去相识、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道俵教化实践中
12、,他还提出道德教化的I型模式(道值两难问题探讨模式,针时第一个目标)和H型模式(“公正团体”模式,针对更高的教化目标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道优发展阶段论格维承了皮亚杰的探讨路途,运用“道镌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推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探讨和跨文化探讨,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对儿童道抵推断的探讨更加详细、精细和系统,并提出r“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推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如卜.:1 .前习俗水平(PreConVCntionallevel)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推断着眼下人物行为的详细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听从与
13、惩处的道德定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以惩处与听从为导向,由于胆怯惩处而盲目听从成人或权威,道德推断的依据是是否受到惩处,认为凡是免受惩处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指贲、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谯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意自己的须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须要,稍稍反映r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 .习俗水平(COnVentionallevel)这冰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相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里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以下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
14、(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谯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听从权威为导向,听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遵重法律的权威,J法制观念推断是非,知法遵守法律.3 .后习俗水平(PoSlConVenliOnallevel)该水平特点是:道德推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二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相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见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
15、变更的。一股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福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肯定的敏捷性。(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推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同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柯尔伯格进一步探讨发觉儿童道德发展具有如卜.特点:1 .每个人的道德发展都要经验这几个阶段,但发展速度有快行慢。美国9岁儿童中94与处第一水平:10岁儿童中60%处F第一水平,38$处F其次水平,只有1办达到第三水平:16岁儿道中2战处于第一水平,56%处于其次水平,23%达到第三水平。因此,柯尔伯格认为:0-9岁大致属于
16、前习俗水平;9-15岁大致属于习俗水平:16岁以后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这水平的人数并不会很多,即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2 .各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和不变的依次,不能跨越任何一个发展阶段,3 .道镌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即道彼推理发展阶段不能超越逻辑思维发展阶段。4 .道第发展与不同社会环境的剌激及儿童与社会环境的交往有关。柯尔伯格调包发觉:生活在孤儿院的儿煮到了青少年阶段还不能达到第3阶段,而生活在适当的集体农庄的青少年则能达到第4、第5阶段。他通过跨文化探讨发觉:美国城市中产阶级儿童16岁时25%达第5阶段,而墨西哥只有10%的15岁儿童达第5阶段,土耳其则只有2
17、%。5 .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行为有肯定的关系:即成熟的道德推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一项探讨(KOhlberg,1975)中发觉:前习俗水平70%的人有欺瞒行为,习俗水平55%有欺瞒行为,后习俗水平15%仃欺瞒行为,在另一项探讨中发觉:道德推断发展处丁习俗水平而又有欺瞒行为的人中意志坚毅的只占26%,而意志薄弱的却占7相。梅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在学校道德教化上的应用。柯尔伯格不仅探讨道第发展的理论问题,还强调把他的探讨运用到教化实践中去,认为道馆教化不能采纳行为主义的机械教化,也不能采纳成熟主义的放任自流,主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使儿童不断与道德问题相接触的环境
18、,编制道德两难故事,接触学校和社会中的两难问题。引起儿童的道镌认知冲突(“失平衡”),通过探讨的方式解决认知冲突,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他提出道德教化的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伤认知水平,培育他们在面临道第问题时能明辨是非,具有做出正确道德推断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实力。他提出道德.教化的详细目标是:一步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使儿童做出越来越成熟的道德推断和推理,达到清楚理解公正、同等这样的普遍原则:使儿童获得更高级的推理实力,概括实力,并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更而级的推理实力,去相识、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道德教化实践中,他还提出道德教化的I型模式(道镌
19、两维问题探讨模式,针对第一个目标)和H型模式(“公正团体”模式,针对更高的教化目标1 .道德两难问题探讨法柯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化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抓住道德问题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其关键是要让儿童面对道德上的两难问题,引起儿童的道德认知冲突,产生失平衡,使他们对自己目前的思维方式产生不满,并寻求一种更完整、更高级的道德思维方式。为此,柯尔伯格主见采纳道德两难问题探讨论法并建议采纳“加一法所谓“加-法”是指在道例两难问题探讨时,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比自己当前的道馆认知发展阶段高出一个阶段的观点,以引起认知冲突,激起学生进一步思索有关的信息,理解具有更高一级的道德发展水平的学生的立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2 .公正团体法道德两难问题探讨法可以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公正团体”的核心是民主管理。试脸对传统的权威式的学校管理进行了改革,在正规的剑桥中学由学生自己建立一所小学校即所谓“公正团体”,引进一种干脆的民主管理方式。老师将学生所理解的最合理的推理供应应他们并不断地鼓动学生较好地操练道第推理以有利于集体做出阐定.假如做到这一点,学生支持集体的确定并情岖实行集体的确定,那么,可以说学校已作为公正团体在开展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