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硬化性苔藓34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维持治疗频率的初步探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266859 上传时间:2024-08-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阴硬化性苔藓34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维持治疗频率的初步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外阴硬化性苔藓34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维持治疗频率的初步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外阴硬化性苔藓34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维持治疗频率的初步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外阴硬化性苔藓34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维持治疗频率的初步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外阴硬化性苔藓34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维持治疗频率的初步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阴硬化性苔藓34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维持治疗频率的初步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阴硬化性苔藓34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维持治疗频率的初步探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阴硬化性苔群345例临床病理分析及雒持治疗频率的初步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外阴硬化性苔鲜(V1.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并初步探讨其维持治疗频率。方法收集2018年至2021年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断为V1.S的患者共3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维持治疗并定期随访,探究维持治疗的最低用药频率。结果(1) 一般情况:345例V1.S患者的确诊年龄为(50.414.7)岁(范围:884岁),其中5059岁年龄段的占比最高(30.1乐104/345)。177例有合并疾病和相关家族史记录的患者中,18.6%(33/177)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24.3%(4

2、3/177)合并过敏性皮肤疾病,5.6%(10/177)患者的女性直系亲属有长期外阴瘙痒或皮肤色素减退病史。(2)临床特征:204例有症状记录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外阴瘙痒(96.1%,196/204):214例有体征记录的患者中,最常见体征为外阴色素减退(96.3%,206/214):202例有病变累及部位记录的患者中,常见累及部位依次为小阴唇(70.3%,142/202)、大阴唇(67.8%,137/202)、阴唇沟(59.4%,120/202)62例外阴萎缩患者的病变累及部位数(2.71.1)个显著多于152例非萎缩患者(2.21.0)个;片3.48,0.0011;外阴萎缩患者的病程为

3、(9.38.5)年,显著长于非萎缩患者(6.65.6)年;t=2.04,尸0.0461.(3)病理特征:286例有电子病理图片的患者中,表皮层中最常见的病理特征为上皮钉突钝化(71.33204/286),真皮层中常见的病理特征依次为间质胶原化(84.6%,242/286)、炎细胞浸润(73.8%,211286)(4)治疗:177例患者在确诊后进行了规范治疗并在本院定期随访。初始治疗阶段,26.0%(46/177)患者使用0.05%丙酸氯倍他索乳者,74.0%(131/177)患者使用0.1%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两种药物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4%,37/46)、74.0%(97/131),两者

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O76,片0.385),维持治疗期间,27.1%(48/177)的患者每周2次用药,35.0%(62/177)每周1次用药,37.9%(67/177)每10天1次用药;维持治疗6个月后随访,无瘙痒复发或外阴体征进展患者。(2)结论(3)绝大多数V1.S患者有外阴瘙痒、色素减退、大小阴唇受累、进行性外阴萎缩、表皮层和真皮层炎症浸润后改变,初始治疗局部使用糠酸莫米松和丙酸氯倍他索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个体化的维持治疗频率在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最大程度减少副反应的发生。(4)讨论一、V1.S的临床病理特征1 .年龄:既往研究仅统计了V1.S患者的确诊年龄,本研窕收集

5、了患者的发病年龄和确诊年龄,以便全面描述Y1.S的流行情况,发现两者的总体趋势相似,高峰均在5059岁年龄段。大多数研究表明,V1.S常见于绝经后或围绝经期妇女。1项对350例临床表现典型的V1.S患者的研究表明,9%为少女,41%为育龄期妇女,50%为绝经后妇女.芬兰的1项全国性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V1.S确诊患者为绝经后妇女。1项对36例临床诊断为V1.S患者的研究显示,86%为绝经后妇女,14%为育龄期妇女:发病高峰年龄为5160岁,占所有患者的250乙荷兰的B1.eeker等报道,V1.S患者的诊断年龄为59.360.9岁。本研究中,V1.S患者的确诊年龄为(50.414.7)岁,低于

6、B1.eeker等报道的V1.S诊断年龄。1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显示,54%的V1.S患者确诊时处于困绝经期r,51o然而,北京医院皮肤科的Yang等的单中心研究显示,75.2%的V1.S患者在育龄期发病,高峰在2530岁。该项研究中患者年龄偏小的原因,可能受皮肤科门诊患者来源和医院地理位置的影响”“。木研究中,50岁以上的V1.S患者占59.7$(206/345),与大多数研究结果田一致;但很少有青少年被诊断为V1.S(1.7%,6/345),可能由于父母会在患儿出现症状后选择儿科或皮肤科而非妇科就诊,也可能是一些妇科医师对V1.S不熟悉,未能准确诊断。2 .临床表现:外阴瘙痒是V1.S的主要症

7、状,而瘩痛可能是外阴出现溃疡或裂口的结果691.本研究中,96.1%的患者外阴瘙痒:但2.9%的患者没有外阴瘙痒等不适症状,因妇科检杏发现外阴色素减退、萎缩粘连等体征,进而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V1.S,略高于既往文献报道的比例(1.6%3.2%t11,)o本研窕中,62例外阴萎缩V1.S患者的病程明显长于无萎缩者,且萎缩者外阴病变的病变累及部位数更多,说明,外阴萎缩发生在晚期V1.S:有外阴皮肤过度角化的患者比无过度角化的患者更年轻,其发病年龄分别为(42.214.3)、(49.414.3)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片0.010),表明,皮肤过度角化在年轻患者中更常见。3 .病理特征IV1

8、.S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较多,但在典型病理特征发生率方面缺乏相关研究。V1.S的典型镜下表现包括上皮乳头状钉突的钝化或消失,真皮层间质胶原化,以及真皮层下方的带状淋巴细胞浸润。此外,一些其他特征也有助于病理诊断,包括角化过度、鳞状上皮萎缩或角化不全、色素失禁(指基底细胞及黑色素细胞损伤后,黑色素从黑色素细胞中散落至真皮上部,游离于细胞外或被吞噬的病理表现)、慢性炎症或间质水肿等。4,合并疾病IV1.S的病因尚不清楚。研窕表明,V1.S患者某些H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皮肤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白掇风、斑秃和湿疹等)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回况刈:V1.S患者中,12%具有家族史Wmo本研究中

9、,37.3%(66/177)的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过敏性皮肤疾病,高于一般人群(7.6犷9.4%)及既往研究(28.4%)s,可能的原因是本院对于外阴疾病患者使用规范化问诊模板,对于既往史的问诊更加详细:5.6%(10/177)的患者有外阴色素减退或瘙痒的相关家族史,低于文献报道的8.7%12%119-w1o二、V1.S的初始治疗及疗效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维持治疗可以使V1.S缓解,并可降低外阴鳞癌的发生风险OV1.S的诊疗指南推荐0.05%丙酸叙倍他索乳膏为一线治疗方案。国外的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与0.05%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相比,0舟糠酸莫米松软膏具有类似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10、本研究中,0.05%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软膏治疗后,两者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搔痒症状及皮肤萎缩、弹性下降、色素减退等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说明,糠酸莫米松治疗V1.S与丙酸氯倍他索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三、V1.S的维持治疗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V1.S患者药物初始治疗病情缓解后,应积极进行维持治疗,防止病情复发或皮肤恶变R。大多数文献报道的维持治疗方案为间歇性使用内酸氯倍他索治疗,每周3次,。维持治疗方案用药频率的不确定性和糖皮质激素的副反应可能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因此,本研究在患者规范化的初始治疗结束后,在维持治疗期间定期随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逐步

11、降低用药频率,探索患者个体化的最佳维持治疗频率,结果显示,个体化的维持治疗可以在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且大多数患者可维持在710d1次的用药频率。综上,本研究根据345例V1.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绝大多数V1.S患者有外阴瘙痒、色素减退、大小阴唇受累、进行性外阴萎缩等临床特征,病理表现以表皮层和真皮层炎症浸润后改变为主。初始治疗局部使用糠酸莫米松和丙酸氯倍他索治疗均具有良好的疗效,维持治疗期间可在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逐步降低用药频率至710d1次用药,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且随访时间有限,后续仍需多中心、长期随访、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进一步明确用药方案及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