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7280759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摘 要:七言律诗的创作,对很多诗词学习者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一个话题,也是学习古典诗歌创作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七言律诗在古典诗歌中占比非常大,诗词学习者应在创作思路上花精力去钻研,从了解格律、确定诗歌主旨,到掌握布局与章法,最终付诸文字,这个过程基本就可以完成一首七言律诗。文章试图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帮助初学者形成一个简单、明晰的创作思路。关键词:七言律诗;格律;诗词创作;布局与章法新课改后,尤其是统编版教材在全国开始实施后,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的篇目越来越多,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在古典诗歌的鉴赏和品读上要求越来越高。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在课堂上,教师无论怎样

2、细致地讲解一首诗歌,从意象到艺术手法、从字词赏析到主旨探究,感觉学生在课上都理解了,但学生在考场上面对该诗歌时依然读不懂。于是,最近几年,教师一方面带着学生在课堂上解读、鉴赏古诗,另一方面在课下开启了带领学生学习、创作古诗的途径。本研究认为,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和思路,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去理解古人创作出的作品,就好比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酒的制作方法,自然就能更懂得如何品酒了。在古典诗歌中,七言律诗的占比是非常大的,而且七言律诗本身所包含的古诗知识相当多,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先让学生从七言律诗开始进行创作。七言律诗因为其规则和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学生一旦掌握了七言律诗的创作方法,其他体裁的创

3、作也就有了基础。当然,高中生关于古诗的积累和学养都非常薄弱,不可能对他们做高标准的要求,所以,本文就七言律诗的常见创作思路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主要从了解格律、确定诗歌主旨、布局与章法、遣词造句四个方面进行。一、了解格律所谓七言律诗,即四联八句、中间两联对仗、每句七个字的近体诗(这个概念主要是跟古典诗歌中的古体诗相对),如必修一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以上是七言律诗的格式,但创作七言律诗的时候,还得讲究它的声律,这就不得不提到古汉语中“四声”这个概念。古汉语中,声调也分成四类,即

4、平、上、去、入,在创作七律的时候,必须遵守七律的平仄规律。此外,七律还要求押韵,即每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同一个韵部的,同时首联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今人在创作七律的时候,关于押韵基本需要依靠查韵书,而最普及的韵书就是平水韵。懂得了以上两点,就可以把七律的平仄规律和押韵情况用以下四种格式表示出来:(一)平起首句入韵式(表示可平可仄的字)平仄仄平平(韵字),仄平平仄平(韵字)。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字)。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字)。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字)。(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字)。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字)。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字)。仄平仄

5、仄,平仄仄平平(韵字)。(三)仄起首句入韵式仄平平仄平(韵字),平仄仄平平(韵字)。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字)。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字)。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字)。(四)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字)。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字)。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字)。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字)。这里再补充一些概念,律诗的一联有两句,第一句称为“出句”,第二句称为“对句”。观察以上四种格式,就能发现一些规律:押韵的地方叫韵脚,必须是平音;每个句子本身的第二、四、六字,需要是“平仄平”或者“仄平仄”这样交替出现的(这叫“替”);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四、六字需要平仄相对(这叫“对”

6、);每联的对句要和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同(这叫“粘”)。七律的四种格式并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学习者创作七律的时候,必须遵守这四种格式,同时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确定诗歌主旨掌握了七言律诗的格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确定诗歌主旨。诗歌的主旨即这首诗歌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任何文学作品都会有一个中心思想,古诗也不例外。有些学生简单地把古典诗歌当成是一些优美的诗句组合在一起而已,事实并非如此,一首古詩假如只是诗句优美、缺乏一个核心意思的表达,也不能成为一首古诗。比如,杜甫登高的主旨是表达年老多病、漂泊无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苦闷之情;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主旨是通过金陵表达兴衰的感慨以及自己在政治

7、上的失意和对国家朝廷的担忧;元稹遣悲怀的主旨是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可见,古人的七律都是有它的主旨的。一首古诗的主旨如何确定呢?自然不是动笔之后再去确定,主旨必定是诗人在动笔创作前就在心中已经确定好了的,这是其一。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创作前确定一首诗的主旨,这就牵涉到作诗的动机了。人们说,古人写诗都是在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在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尚书里也提到“诗言志”。其实,创作诗歌就是在表达人的情绪,兴之所至的时候,人们就思考一下想表达一种什么情绪,是思念家人了,还是感受到了山水的美丽,心情无比畅快;是感叹自己年华逝去,很多事没来得及做的惆怅,还是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所以格外奋发向

8、上;是深夜时孤独无法排遣了,还是对某个社会事件有愤慨之情;是向往陶渊明式的闲适田园生活,还是羡慕曹操建功立业的豪情等。比如,某教师有一次在上海跟同学遇见了,同学之间多年不见,重逢时感慨万千,想表达友情的珍贵,于是创作了一首七律:沪上重逢倩鋆少年相识复相别,此日重逢频叹嗟。犹记对床风雨夜,曾眠归棹水云家。半生客路知人事,几句乡音佐晚茶。不必抱愁明月下,有情应是到天涯。当然,在诗歌的主旨上,除了个人的日常生活情绪,人们还可以用心体会生活,思考生命的价值、历史的哲思,同时广阔参与社会生活,通过这些努力来增强诗歌表达的主旨。在创作之前,创作者明确了自己想表达的感情,就可以考虑如何布局和讲究章法了。三、

9、布局与章法生活有了感触,心中有了感情想抒发,未必就能很好地在一首诗歌中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要创作出一首成功的七律,还得讲究布局与章法。什么是七律的布局和章法呢?事实上,古诗的布局和章法有很多,但因为七言律诗的严谨性,它的章法还是比较稳定的,就是常说的“起承转合”。以一首古人的七律为例,分析一首诗的布局和章法。陆游有一首七言律诗新夏感事,全诗如下: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诗题为“新夏感事”,说明诗人是在初夏的时候对当时的某件事有感慨。首联出句“百花过尽绿阴成”,很明显是在描写初夏的景色,点明

10、对应诗题“新夏”,“漠漠炉香睡晚晴”是写诗人在傍晚寂静的炉香中昏睡。首联扣题,这就是“起”。颔联出句“病起兼旬疏把酒”承接首联“睡晚晴”而来,为何诗人会“睡晚晴”呢?因为生病已经超过一旬了,接下来颔联对句“山深四月始闻莺”承接首联出句,继续写初夏光景。所以,颔联两句的内容都从首联承接而来,这就是“承”。颈联“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意思是“近来我听说皇上下诏,要广泛采纳臣下的意见;从这点就能预料,我有望太太平平地度过余生”。其实这两句是对应诗题中的“感事”两字,颈联两句都没有再继续写初夏的景色了,而是另起一个话题,就是最近国家时局的变化和自己的心情,这就叫作“转”,即转而写与前面不同

11、的内容。最后是诗歌的尾联“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尾联两句是议论抒情,表达对当今圣主广开言路的认可赞叹,表达自己庆幸能看到国家太平的激动欣喜之情,从而收束全诗,这就是“结”。因此,通过陆游这首诗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陆游要表达他心中的忧国忧时之情(即此诗的主旨),在下笔的时候,是有通篇的布局的,四联通过“起承转合”的章法,水到渠成地交代了他虽然身体抱恙却仍不忘关注国家朝堂之事,这跟陆游一贯的爱国主义情怀一脉相承。因此学习创作七律,可以在布局和章法上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这样可以很好地把诗歌的主旨表达出来。四、遣词造句七律创作思路的最后一步,就是将布局好的心中所思所感付诸文字,形成一首个字、

12、8句四联、成型的诗歌。如果前面三方面都掌握好了,事实上,学生依旧无法创作出一首成功的七律,还需要用恰切、表现力强、动情的文字写出实实在在的诗句来。如果全篇个字都能做到高标准、高要求,那么一首成功的七律应该就诞生了。所以,最后的付诸文字、遣词造句依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遣词造句呢?这也是需要下很多功夫的,如果是专业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一般而言,在最初的阶段,创作者就得广泛地读古诗,如诗经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唐诗选宋诗三百首。读得越多,积累的古代诗歌的词汇就越多,创作者在动笔写的时候,就越能下笔如有神。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创作者可以开始练习对仗,从一个一个句子开始学会遣词造句,比如根据以下句子,写

13、出一个对仗的下句来:落红非是秋光老酒中往事心中忆少年未惧春秋雨高卧清斋闲对弈花天月地正清寒江山不改春夜晚在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习者会慢慢积累一些古典诗歌的专有词汇,比如古诗里面表达计时的工具,只能用“更漏”而不能用“钟表”;表达月光的词汇不仅可以用“月光”,还可以用“桂影”“蟾光”“流霜”;表达酒的词汇不仅可以用“酒”,还可以用“杜康”“绿蚁”“玉液”“琼露”“芳醪”等。瞿蜕园、周紫宜在学诗浅说里还提到一个很好的遣词造句的方法,即“换字”。“换字”就是大胆尝试把古人诗句里的字用自己积累的词汇进行替换,看看能不能正确表达古人的意思。两位老师在书中举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即唐代诗人刘长卿雨中过灵光寺

14、的“向人寒烛静,带雨夜钟深”,其第一句“向人寒烛静”的最后一个字“静”,假如用“澹”或者“短”來替换,变成“向人寒烛澹”“向人寒烛短”其实也别有一番风趣。而第二句“带雨夜钟深”的最后一个字“深”,假如用“遥”“沉”“清”“微”来替换,也有很不错的效果。这些都是遣词造句的功夫。当然,最终学习者不能着眼于字,而应是诗句,但诗句的练习跟字的练习是相通的,掌握了字法,句法也不会太难,第一标准就是表意确切,表情动人。七言律诗的创作思路当然也不仅止于上述四个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以上四个方面是基础,掌握好了,学生基本就能创作七言律诗了。学生在学会了创作七言律诗后,再去读试卷上一首从未见过的七言律诗,大概能更有底气读懂。那么,其他体裁古典诗词的鉴赏和品读,都可以按照此种方法来练习,以提高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