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课的设计与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课的设计与实施.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字课的设计与实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生字课占据着重要地位,既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又为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如此,生字课还是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路径,是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因此,重视生字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的双重提高的必经之路。然而,在教育教学中,生字教学的开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汉字中存在着较多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为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一定困难,同时生字学习对学生的记忆程度、理解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当前,针对生字课程设计的
2、教育理念与策略五花八门,教师在备课工作与策略设计方面应当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深入把握所学内容的实际特点,巧用生字的特点、特征,设计出高效率的生字课堂。一、当前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所存在的现实困境(一)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在学习活动中,他们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望,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更容易被新鲜的知识或事物所吸引。但这也导致了他们很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厌烦、自控能力有待提高、注意力不够集中、在生字学习中专注力不足等,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造成生字教学效率低下、成果不佳。其实,课堂是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二)教师的生字课程设计缺乏多样性小学阶段是
3、学生进行系统化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未来学习态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生字课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很多学生而言,生字学习理解难度大、记忆要求高,因此“难如登山”。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思想桎梏,采用程式化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口头授课方式为主,以填鸭式教学为基本形式,导致学生学起来吃力、记起来费力,对字、词的理解缺乏深入性,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还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传统、单一的教学设计看似高效率,实则低效果,是“唯分数论”思想在生字教学中的一种延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三)教师过度注重创新,导致
4、喧宾夺主与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设计不同,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生字课程设计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具体而言,这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注重创新,将课程设计的重点放在形式与策略上,导致教学设计流于表面形式,学生看上去学习热情高涨,但是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例如:故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都是生字教学中优秀的教学策略,但是很多教师在应用中只注重追求故事的新颖性、情境的创新型,而对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一笔带过,学生看上去经历了完整且有趣的学习过程,但对生字的了解如同“蜻蜓点水”,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可见,在生字课程设计中,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教师要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创新的基本目的。二、小学语文生字课程
5、的设计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在生字课程的设计工作中,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从班级整体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认知水平。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便于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模式与进度作出适当的调整。(二)趣味性原则生字学习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程度、记忆能力都有所要求,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性原则的驱动下,教师要从以下两点着眼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出迎合学生兴趣点的教学形式、教学设计,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还要注重教学
6、形式和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新奇有趣的教学设计对汉字学习产生好奇心,在深入学习中逐渐感受到我国汉字的魅力与趣味性,从教师引导学习到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未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奠定基础。(三)多样性原则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同时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作为教师,在生字课程设计中要避免千篇一律、循规蹈矩的情况,尽可能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同时,在生字教学中,不同的生字词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根据生字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精准把握记忆的要点、理解的重点。三、小学语文生字课程设计的实践原则探究(一)根据生字结构,有序学字在生字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
7、发现,导致学生记忆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是学生缺乏系统性的学字思维,只能学一个字认一个字、认一字记一个字,这种死记硬背的机械性记忆效率低、成效差,需要多次反复,自然也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落实知识,而且要传输给学生学科思维。在生字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捕捉汉字的规律性,改变为了教“字”而教的现状,引导学生发现构字的规律,掌握相应的识字方法,实现学一个、记一篇的现状,让有序学字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例如:在小学中低年级的生字课程中,我们就要让学生发现部首的“秘密”含有相同部首的字大多表示同一类事物,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部首推理、记忆、联想所学生字的具体含义。以人
8、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课后习题“读一读,注意加点字,说出你的发现”的教学为例。这道题目涉及了“脾气、腹部、胳膊、肩手、臂、胃、肾”等生字词。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小气泡之中的提示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通过查字典进行解决,并且对读音进行标注。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下这些加点字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这些生字都有月字旁,而且都表示了身体的部位。”教师可以在学生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回顾课文,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出蟋蟀图,并且和学生一起边读字词边将字词标注在图片合适的位置上。在完成这一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教学,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表示身体部位的字词也同样
9、带有月字旁。这时,学生纷纷给出了答案脖子、大腿、笑脸、肚子。还有一些学生给出了拓展词语肝脏、肛肠、胸部。这时,相信很多学生都对“月”字旁有了大致的理解与猜测,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点明与总结:“月字旁在古代代表着肉,所以这些有月字旁的字与身体的部位相关。”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汉字结构的同时,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对学习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二)立足生字字理,从源学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生字课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着会书写、会拼读却不会解释的问题,这无疑让生字的学习要素孤立开来,造成机
10、械化记忆与程式化学习的局面。基于此,在生字教学中,我们应当从生字字理出发,引导学生更为高效率、高成果地对字形、字音进行记忆,从源学字、深入落实。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中,我们学到了两个易混字“州”和“川”。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梳理思路,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出示字源图(如图1 所示),引导学生观察后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并问一问学生图中哪一个是“川”,哪一个是“州”。图1 字源图通过观察、分析与讨论,学生纷纷表示:“川”看起来像水在流动,中间有点的是“州”,没有点的是“川”。这时候,学生虽然从字理角度解释了“川”,但是却对“州”解释不清。这时,教师可以加以补充:“
11、我们可以将字源图中州中的点看作是岛,因为人要住在水上的小岛上。”这时,学生茅塞顿开,既能区分两个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又能从字义的角度加深印象与理解,感受到中国汉字的魅力所在。(三)结合课文语境,文中学字随文识字是生字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记忆生字的含义,加深理解与感悟,提高学习效率。不仅如此,文中学字还能够推动课文教学与生字学习的充分融合,让生字教学依托于具体的文本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为学生的学用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文本资料,根据文本的特点随文而变地使用教学方法,努力找到阅读教学与识字学习的最佳融合点。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
12、册大小多少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入一字对联:“大对小,多对少。”让学生结合文本关系的理解,加强对汉字之间联系的认识,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了对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识字学习中去。这一文本朗朗上口、简单明了,能够让学生轻松记忆所学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学生快速对“大、小、多、少”有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将这四个生字写在黑板上,并且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在哪些场景中见过这些汉字?你们对这些汉字有什么样的理解呢?”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的回忆,又便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活跃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可以以图示意
13、“大对小,多对少”的关系,实现抽象与具象的巧妙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最后,教师可以拓展课堂内容,向学生设问:“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具有这样关系的字词呢?你们能不能用对联的方式将这些汉字的关系表达出来呢?”在教师设问的驱动下,学生很快便搜集、整理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给出了如“天对地”“长对短”等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向学生渗透了对联的思想和内涵。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生字课程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性基础,对未来听说读写的深入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突破当前自身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在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特点的同时,树立创新理念、运用科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遵循趣味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多样性原则,通过有序学字、从源学字以及文中学字等多种教学路径,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