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728465 上传时间:2022-02-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1每一名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都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基地,如果飞行员圆满完成所有训练课目,成功取得着舰资质,就会享受一个独特的庆典:冷餐会。飞行员可以邀请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席见证,比如父母、爱人、儿女、高中的班主任老师还可以享受鲜花、蛋糕、掌声和拥抱。“那一刻,是舰载机飞行员一辈子的荣耀。”当听到政治委员的呼点,加入舰载机飞行员序列的时候,“90后”教官徐璨觉得,自己就是渤海湾最帅的人。为了这样的梦想和荣光,短短几年时间,一批“90后”飞行员充实到了舰载机教官团队。从“0”到“1”,

2、再从“1”到“N”,“70后”领衔,“80后”加持,“90后”踏浪而来,三代人共同俯瞰机翼下壮美的海岸。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一样单纯、冷静、执着,承担着职业的风险,还有两地分居和远离城市烟火,又渴望去作战部队建功立业。不同的,只是岁月留在脸庞上的痕迹。作为教官团队里为数不多的“70后”之一,飞行教官祝志强每次升空,都会忍不住看一眼繁忙的港口,那来之不易的欣欣向荣。在祝志强看来,今天还远不到谈成就的时候,中国舰载机事业,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王_也这样认为,自从来了基地,他就在房间里挂了一幅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80后”罗胡立丹,已经是一名出色的航母舰载机着舰指挥官,也就是航母甲板上的“C

3、位”:LSO。由他摸索和最终形成的着舰指令体系,更加简洁且符合中文发音习惯。在下降的过程中,如果能在无线电中听到罗胡立丹发来“保持”的口令,那就说明这将是一次近乎完美的着舰过程。比罗胡立丹小几个月的丁阳,还在不断挑战舰载机的性能极限和飞行边界,首次夜航、首次空中加油、首次舰机适配如今,“90后”飞行教官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已经开始把着舰挂索的瞬间当成一种享受“那一刹那,身体内的血液往前涌动,这就是传说中的热血沸腾。”但大多数年轻的飞行教官的血性都留在空中,他们和老教官一样,在家的时候,就算占理,也不会跟老婆吵架。这甚至被老教官们总结成美德,传递给年轻人。老婆生气的时候,教官们不会还嘴老教官们是这

4、样,年轻教官们也是这样。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2天边传来轰鸣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驾驭歼-15战机出现在预定空域。航空塔台内,一双双充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近了,更近了!航母敞开了宽广的“胸膛”,随时准备迎接与“雏鹰”的第一次拥抱。此刻,在场的官兵都屏住了呼吸。随着一声拉动弓弦般的脆响,舰载机的两个后轮“拍”在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精准地钩住了拦阻索,战机掀起的气流,猛然涌向两侧,激起了一缕青烟,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出现在甲板上。掌声和欢呼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一颗颗揪着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迎着寒冷的海风,中国海军新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通

5、过航母着舰资质认证,创下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的新纪录。此刻,教官、学员紧紧相拥,站在这片与他们共同见证了使命、见证了梦想的甲板上。在壮志凌云的学员眼中,星辰大海之间的坐标,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大课堂”。在历经风雨的教官看来,他们的每一次转型、跨界、重塑,均是时代的“大手笔”。时代的风生水起,带给中国军队更多意想不到的“馈赠”。从“1”到“N”的量变积累,从“飞”到“战”的质变跃升作为航母力量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肩负改革之重,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为战育人、敢于担当,打造出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中国样本”。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心得6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是航母力量

6、建设的关键和核心环节之一,是海军新质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全新的没有经验可借鉴的事业,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牢记统帅嘱托,为战育人、为国砺剑,逐梦海天、奋斗强军,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打造出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中国样本”。“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在“刀尖”磨砺“尖刀”,用梦想之光照亮探索舰载飞行事业的漫漫征程,目光聚焦在决胜未来海天战场的新领域,步伐行进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最前沿。他们甘为人梯,托举天梯,带着年轻飞行员一次次滑跃起飞,不断刷新纪录,突破关键技术,为世界难题探寻出新的时代答案。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开拓,不畏艰险、大胆探索,实现

7、了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由部队改装带教,向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的院校培养转轨的重大突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日新月异,我军正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安排、向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各级各部队不能拘于一时之突破、囿于一域之成效,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坚持以世界眼光、历史眼光和发展眼光,找准提高战斗力的切入点、关键点和增长点,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培养人才,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切实肩负起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时代重任。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3“航母舰载机事业,靠一个人不行,靠一代人也不行。时代早已教会了

8、我们如何选择”“雏鹰”的航迹,仿佛绘出一个“镜中的我”。教官_眼眶一热。他,忘不了自己第一次驾机着舰的那一刻,更忘不了中国舰载机飞行员第一次驾机着舰的那一刻_年11月23日,_的飞行教官、“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一着惊海天,以一道完美的弧线,定格了中国海军“航母时代”的镜像。“可你知道吗?着舰时,戴明盟已经40多岁了”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40多岁到20多岁,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历史性突破,饱含着飞行教官们太多的心血和汗水。“航母舰载机事业,靠一个人不行,靠一代人也不行。时代早已教会了我们如何选择。”_意味深长地说。我国在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完全是从零开始。通过初级阶段“量的积累”摸

9、索出的方法,是不是适合更多的后来人?如何用最少的代价办最多的事情,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意味着,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每个培养班次都是在提供标准和方法,一代代舰载机飞行教官都要承担这种探索和选择。一次训练,教官杨勇进行战术机动时,屏显系统突发故障,飞行高度、速度、姿态等重要参数信息都无法显示。紧急返场,在旁人看来,摆在杨勇面前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像陆基战斗机一样“正区”着陆,这样最安全;二是仍然实施“反区”着陆,但为了安全,应该选择更合适的着陆位置。然而,杨勇作出了第三种选择:着舰应该怎么飞就怎么飞!本是“刀尖起舞”,何况“蒙眼”飞行,这个选择让现场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事后,杨勇道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10、:“海上作战,任何情况都可能遇到。这次特情,是摸索提升着舰技术的好机会,也正好给学员们探探路。”“5、4、3”回到惊魂时刻,杨勇凭着过人胆识、过硬本领,与LSO(舰载机着舰指挥官)密切配合,在“黑区”精准触地。漆黑的轮胎擦痕,记录下这一次完美的着陆。如今凝视这片“黑区”,一道道擦痕新旧叠加,早已分辨不出哪一道是当时留下的。而在杨勇看来,这片“黑区”投射着舰载机飞行教官的“精神疆域”无论这一落多么惊险、意义几何,都不过是一道寻常的擦痕。而每一次对前路的探索,无数个热血的选择就藏在这一道道擦痕里。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4当我国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任务后,航母建设发展

11、进入加速期,规模化培养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迫在眉睫。任务加重,规模扩大,周期缩短,课目增多。飞行教官团队打破固有模式,边组建边开飞,边实践边探索,不断刷新飞行极限、保障极限、带教极限、空域利用极限。教官梁李彬带着飞行学员曲坤升空,他们的飞行课目是“昼间双机低空山谷飞行训练”。高度160米,一群大雁迎面而来,梁李彬修改坡度,成功避让过去。谁曾想到,后面还有一只追逐大雁的鹰,直接撞了上来。座舱玻璃被鹰击碎的瞬间,梁李彬被强风压制在座椅靠背上。“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后舱以为我昏迷了,我也以为他昏迷了。”梁李彬说,下意识要把飞机拉起来,否则最多5秒就要撞山。勇者敢于无畏,是基于技术的精湛。当确认飞

12、机状态良好后,梁李彬放弃跳伞的念头,他要把飞机带回来。惊心动魄12分钟,梁李彬通过手势告诉赶来的僚机:我要飞回去,我要下降高度,我要放起落架在塔台、僚机、前舱和后舱的密切配合下,梁李彬驾驶着“敞篷飞机”成功着陆。按惯例,梁李彬给已经怀孕的老婆报了个平安。电话中,他轻描淡写地跟老婆说了一句:“今天被鸟撞了”挂断电话,又像没事一样去了食堂吃饭。除了眼球上挂着血丝,看不出他刚与死神擦肩。勇者无畏,使命使然。当年与张超同宿舍、带着张超遗物着舰的艾群,已经成为出了名的铁面教官。按他的话说,飞行员想在他这里拿到满分5分,只有两次机会: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着舰。前者是为了鼓励,后者是为了留个纪念。海军航空大学某

13、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5首个升空的身影,是基地司令员孙宝嵩。紧随其后的,则是_。这是打仗的序列。他们面前,是舰载机飞行员在夜间尝试的一条着舰新航线。“一片漆黑,除了座舱仪表,什么也看不见。”孙宝嵩告诉记者,海空难辨,极易产生错觉,对人的心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尤其是着舰前的那段时间,飞行员在一个很低的高度,以很低的速度操纵飞机,却看不见航母,也看不见海面,“看不见是最令人恐惧的”。“最后一段反而简单了。”孙宝嵩解释说,“看到航母了,你马上能虚拟出一个世界,航母在那儿,下面是海,上面是天。只要确保精确的操控,就能将舰载机降落在航母上。”尽管他描述得云淡风轻,但不可否认,夜间着舰是国际公

14、认的危险课目。几个月后,孙宝嵩、_带领首批飞行教官顺利取得夜间航母起降资质认证,标志着海军航空大学具备了昼夜间全时域教学能力,我国舰载机事业向前迈出一大步。从成功着舰的一落惊海天,到常态起落的海天往复间;从改装模式到生长模式、从探索上舰到常态上舰许多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就像水下的冰山逐渐浮出水面。“尽管道路漫长,也许要经过几代人的付出,但我们不能满足于做赶路者,还要勇敢去做领跑者。”孙宝嵩谈了自己的认识战斗力生成,通常基于前期条件进行,表现为单循环的顺时性发展,但也容易陷入“落后-发展-再落后”的被动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基于未来作战需求设计牵引训练,由顺时性发展转为共时性发展,在同一时段内干几

15、个时段的事,在主动设计、主动求变中实现跨越。教官罗胡立丹细心地发现,飞行员在执行一些指令时,普遍存在短暂的迟疑。“指令冗长,不利于飞行员及时作出反应,能不能精简指令,建立一套更加符合汉语习惯的指挥术语?”罗胡立丹的这一想法,起初并没有多少人在意。“汉语博大精深,一个词甚至有几十个意思。在未来实战中,当我们要琢磨某个词究竟是啥意思的时候,错失良好的战机就会成为大概率事件。”罗胡立丹说,其实,我军为了避免“误听”,在实战中也有很多创造性做法。比如,1、7、0三个容易混听的数字,不说是“壹、柒、零”,而说是“幺、拐、洞”。作战讲求精准,要从“有话好好说”开始。“今天要做好今天该做的事,也要努力去做明

16、天该做的事。”在两个多月时间里,罗胡立丹带领团队连续攻关,一条指令一条指令地修改,一遍又一遍地模拟指挥、一次又一次地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一套精简高效的指挥术语体系。作家博尔赫斯说,我们有两种看待时间大河的方式:一种是从过去,时间不知不觉地穿过此刻的我们,流向未来;还有一种比较猛烈,它迎面而来,从未来,你眼睁睁看着它穿过我们,消失于过去。从现实方位到未来擘画,舰载机飞行教官们有一种独特的“清醒”。那年,杨勇受命参与舰上最大起飞重量试飞任务。根据计划,他需要试飞不同载重的战机。当杨勇驾驶中段载重的战机起飞后,明显感到战机迎角比预先设定参考值大。飞行一结束,他判读参数后发现,已经接近该型机最大安全迎

17、角。如果继续增加载重,飞出舰艏后的迎角会更加明显,势必危及飞行安全。“性能到此为止了吗?”“能不能在战机飞出舰艏后立刻推杆抑制机头上扬,从而把迎角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杨勇将目光放到了平时研究的飞行方法上。杨勇的想法让陷入僵局的任务重现曙光,最终成功标定舰上最大起飞重量,为全面掌握战机操纵性能积累了宝贵经验。孙宝嵩将这归结为舰载机飞行员“对未知的热爱,对应知的执着”。而这些,恰是“拓荒者”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去做事,把时间填满吧!”下一个起飞时刻,他们初心依旧,激情依旧。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6“航母舰载机事业,靠一个人不行,靠一代人也不行。时代早已教会了我们如何选择”

18、“雏鹰”的航迹,仿佛绘出一个“镜中的我”。教官_眼眶一热。他,忘不了自己第一次驾机着舰的那一刻,更忘不了中国舰载机飞行员第一次驾机着舰的那一刻_年11月23日,_的飞行教官、“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一着惊海天,以一道完美的弧线,定格了中国海军“航母时代”的镜像。“可你知道吗?着舰时,戴明盟已经40多岁了”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40多岁到20多岁,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历史性突破,饱含着飞行教官们太多的心血和汗水。“航母舰载机事业,靠一个人不行,靠一代人也不行。时代早已教会了我们如何选择。”_意味深长地说。我国在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完全是从零开始。通过初级阶段“量的积累”摸索出的方法,是

19、不是适合更多的后来人?如何用最少的代价办最多的事情,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意味着,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每个培养班次都是在提供标准和方法,一代代舰载机飞行教官都要承担这种探索和选择。一次训练,教官杨勇进行战术机动时,屏显系统突发故障,飞行高度、速度、姿态等重要参数信息都无法显示。紧急返场,在旁人看来,摆在杨勇面前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像陆基战斗机一样“正区”着陆,这样最安全;二是仍然实施“反区”着陆,但为了安全,应该选择更合适的着陆位置。然而,杨勇作出了第三种选择:着舰应该怎么飞就怎么飞!本是“刀尖起舞”,何况“蒙眼”飞行,这个选择让现场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事后,杨勇道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海上作战,

20、任何情况都可能遇到。这次特情,是摸索提升着舰技术的好机会,也正好给学员们探探路。”“5、4、3”回到惊魂时刻,杨勇凭着过人胆识、过硬本领,与LSO(舰载机着舰指挥官)密切配合,在“黑区”精准触地。漆黑的轮胎擦痕,记录下这一次完美的着陆。如今凝视这片“黑区”,一道道擦痕新旧叠加,早已分辨不出哪一道是当时留下的。而在杨勇看来,这片“黑区”投射着舰载机飞行教官的“精神疆域”无论这一落多么惊险、意义几何,都不过是一道寻常的擦痕。而每一次对前路的探索,无数个热血的选择就藏在这一道道擦痕里。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7刚飞离航母甲板,上级命令任务时间推迟数十分钟,机舱里的_陷入两难。

21、是在空中待战,还是申请着舰重新起飞?空中待战可能会导致返场油量不足,重新起飞又可能错过进攻的关键节点。每一秒都变得沉重起来,“两个可能”在大脑里快速进行解算。通过计算任务时间和油量,_大胆判定可以空中待战。战斗打响,_赢得主动,占尽先机。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当_驾机降落时,飞机所剩油量已逼近极限。如果估算和操控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精准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行动“铁律”。这精准,不单是着舰时对“黑区”的精准把握,更是对战机状态和任务形势的精准认识。舰载飞行操纵方式不同于普通飞行,想掌握精准没有任何捷径,每一项“日常”都要以极为苛刻的标准来完成。晚2分钟行不行一次战术训练,受逆风影响,一名学员比预定

22、时间晚2分钟到达点位,受到罗胡立丹的严厉批评:“贻误战机1秒钟,都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误差1米行不行一次模拟着舰,一名学员因高度保持上误差了1米,被_打出低分:“标准300米就是300米,绝对不能是301米或299米。”驾驶十几米长的庞然大物精准平稳地在航母上起降,需要飞行员日复一日地不断雕琢技艺,精益求精。只有我们这样严苛吗?飞行教官艾群有自己的见解。一次着舰训练,多架战机空中列队。前一架次着舰后,拦阻索因受损必须更换。后续战机是否需要“暂停”等待?没想到,舰面操作员发出确定信号:继续进行,按时着舰。“那是疾风闪电般的着舰间隔。舰面战友就在我们认为似乎不可能的时间里,快速精准地更换拦阻索,

23、确保战机依次着舰。严丝合缝,一点都没卡!”这让艾群感慨万千,“航母事业是个巨系统,每个战位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各个战位运转的大体系中,精准是基本素养。”舰载机飞行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在“刀尖上起舞”的又何止是飞行员。舰载机在离舰的瞬间,一旦偏离跑道,高达上千摄氏度的巨大尾喷,就可能流扫到旁边的起飞助理舍我其谁的胆气,是面对高危事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畏,是“刀尖上”不离不弃地守望与升腾。“这个时代里,不缺用身躯去铺路的人。尽管路途艰难又布满风险,但奋斗者并不孤独。”_讲起一个故事。一次特情课目训练,飞行教官丁阳驾机在高空按指令“单发关车”,等待飞机达到边界状态。取得预期效果后,指挥

24、员下达重启指令,但监控画面中启动信号灯并未点亮。1秒、2秒、3秒战机在空中晚启动1秒,风险就会成倍增长。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塔台陷入一片寂静,只见屏幕上的参数不断刷新。座舱里,丁阳的神经同样紧绷,他一边观察仪表参数,一边控制飞机姿态。手指放在重启按钮上,却迟迟不肯按下。边界值越来越近他悬着的手指终于按了下去。“启动成功,转速、温度正常!”接到丁阳的报告,在场所有人为之振奋。一项新的极限数据被记录下来。驾机着陆后,大家以为当时是通讯出现了故障,丁阳却坦言:“晚几秒钟作出响应,是我自己想验证飞机的真实极限。我多担一分风险,带教时就多一分经验,打仗时就多一分胜算。”这条硬汉,并不是“特殊材料”做成

25、的。高强度的飞行,让他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一次飞行结束,他差点爬不出座舱为啥这么拼?丁阳说,自己忘不了张超。“在航母事业的征途上干得越久,越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带来的情感冲击。我有幸和他共处一个时代,一个能够把数代人用生命凝聚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时代,并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如此幸运。”强军有我,强军忘我。此刻海风渐起,又一批年轻的飞行员成功驾机着舰。“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对于逐梦海天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说,他们从辛弃疾词作中读出了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情怀。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8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担负培养舰载机飞行人才任务以来,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矢志投身

26、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事业,以战领训、为战育人,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新路,为部队培养输送了一大批舰载机飞行员。群体中6人荣立一等功、数十人次荣立二等功,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军备战标兵个人等先进典型。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该群体的先进事迹,深刻反映了全面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的生动实践,鲜明体现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昂扬风貌,牢记强军目标、聚力备战打仗的时代标杆,忠诚使命担当、矢志为战育人的突出代表,勇于攻坚克难、奋力转型突破的优秀

27、榜样。广大部队官兵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赓续血脉、英勇战斗,更加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谋划和推进工作,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9天边传来轰鸣声,一张

28、张年轻的面孔,驾驭歼-15战机出现在预定空域。航空塔台内,一双双充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近了,更近了!航母敞开了宽广的“胸膛”,随时准备迎接与“雏鹰”的第一次拥抱。此刻,在场的官兵都屏住了呼吸。随着一声拉动弓弦般的脆响,舰载机的两个后轮“拍”在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精准地钩住了拦阻索,战机掀起的气流,猛然涌向两侧,激起了一缕青烟,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出现在甲板上。掌声和欢呼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一颗颗揪着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迎着寒冷的海风,中国海军新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通过航母着舰资质认证,创下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的新纪录。此刻,教官、学员紧紧相拥,站在这片与他们共

29、同见证了使命、见证了梦想的甲板上。在壮志凌云的学员眼中,星辰大海之间的坐标,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大课堂”。在历经风雨的教官看来,他们的每一次转型、跨界、重塑,均是时代的“大手笔”。时代的风生水起,带给中国军队更多意想不到的“馈赠”。从“1”到“N”的量变积累,从“飞”到“战”的质变跃升作为航母力量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肩负改革之重,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为战育人、敢于担当,打造出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中国样本”。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事迹个人心得10深秋渤海,辽宁舰破浪前行。当舰载机进入进近航线,“刀尖上的舞者”要在短短数十秒内完成上百个动作。4道拦阻索横跨宽阔的甲板,

30、如同一个个等待登临的“绝顶”。敢为天下先、敢啃硬骨头,在成千上万次的探索与实践中,中国海军舰载机飞行教官合力书写出一份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中国答案”生死相依 追求卓越“绑上同一根登山绳,即便拉着、推着,甚至托举着也要一起翻越那座高峰”“耳边砰的一声,巨大的气流瞬间就灌了进来,把我死死顶在座椅上,飞机剧烈抖动”那一刻,是飞行教官梁李彬第一次遭遇特情,难免紧张。“可我必须迅速冷静下来,机舱内还有学员。这个时候,我慌了他就会更慌”那一天,梁李彬正带领学员曲坤在山谷间展开低空飞行训练。一个转弯过后,鸟群突然出现在战机上方。他们紧急调整飞机姿态进行避让,一只落单的鸟还是迎面撞上了战机。“砰”的一声响,

31、座舱盖被撞出巨大的缺口,近80%的面积受损。梁李彬连续大声向塔台指挥员报告。然而,气流声盖过了通话声,他只能通过僚机飞行员的手势接收指挥员的指令。“我和曲坤努力向前躬身,尽量减小气流阻力”带杆、收油门、减速,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此时,高度只有160米,机翼下方就是居民区,四周则是高低起伏的山峰。塔台指挥果断、僚机紧紧相随、学员配合默契,梁李彬一边保持飞机状态,一边不断向外观察,完成近百次零失误操纵,最终成功着陆。“当时,我非常担心曲坤会忍不住进行弹射。他要是弹射了,我也会跟着被弹出去”回想当时,梁李彬最欣慰的是,学员与教官间托付生命的信任。“驾驶舰载机的标准格外严苛,可以说是飞行事业的珠穆朗玛

32、峰。我们和学员就是绑上同一根登山绳,即便拉着、推着,甚至托举着也要一起翻越那座高峰。”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司令员孙宝嵩深有感触地说,“为了航母事业,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培养舰载机飞行员,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新的体系、新的领域、新的战场在飞行教官们面前,有太多的“空”要填,有太多的“路”要走。只有把困难踩在脚下、把生死置之度外,呕心沥血、甘为人梯,才能托举起“刀尖上的舞者”逐梦海天的天梯。一个午夜,自诩掌握“快速入睡法”的飞行教官艾群失眠了。一闭上眼睛,一名学员在落向“黑区”时推杆加油门犹豫不决的样子,就像一根刺“扎进”艾群的脑海。因为腰伤,这名学员的改装进度落后于同批次学员,对舰载飞行的理解也有所欠缺。艾群专门为他绘制了改装路线图,让他的成长逐步进入“快车道”。可这次,他又遇到了新难题。艾群猛然坐起,决定去找他问清楚缘由。“战机攻角一大,就总想把杆位保持住,不敢推出去。”找到问题根源,艾群跑回宿舍拿出飞机模型,边模拟、边解释,直到这名学员认真地点了点头,艾群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受老教官们的影响,年轻飞行教官张宇亮常常会熬夜观看学员的飞行视频,分析飞行曲线,飞行结束后还会拉着他们一对一辅导,复盘每一个架次。讲评室、宿舍、餐厅、退场车都能看见张宇亮为学员讲评的身影。“宁可自己累点,也不能漏掉一个关键点。”这是成为飞行教官以后,张宇亮逐渐养成的职业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