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反求诸己》FLASH课件动画参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反求诸己》FLASH课件动画参考教案.docx(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求诸己,就是凡事求之于己,首先从自己方面来要求。就是要审视自身的长板(优势、长处)加以提升、发展和利用;省察自身的短板(劣势、短处)加以延长和改进/或克服和避免。这也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具体说来,可以表现于几个方面。人们工作不如意,往往怨天尤人,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总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大材小用,牢骚满腹,情绪低落,于是对工作采取消极态度。不是积极地从自己方面去想,只是埋怨别人,这就是求诸人。正是针对这种情形,孔子提出要求诸己。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无能。他又说:不患无位,患所以
2、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意思是不怕没有职位,怕的是自己没有能够任职的才能;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思索、搜寻、创造和培养使自己可以为别人知道的能力、本领和方法。他还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君子忧虑的是自己无能,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他反复说明,最重要的还在于自己究竟能不能自立,能不能担当大任,真正可怕的不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自己的无能。求诸己,在这里就是要立足于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求为可知也。这是一种现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人就会自强不息,也就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而懊恼了。因此,孔子又说:人不知而不
3、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愠怒,不也是君子的品格吗?在现实生活中,总免不了会有不为别人了解,甚至被人误解的情形。面对这种情况,怨天尤人无补于事,甚至可能使事态朝着更加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身的根本,还在于自己有无能为人所知、所用的德和才。所以,求诸己也就是立身处世的根本立足点。人与人相处,常会发生种种的纠纷和冲突。通常情况下,求诸己是应该采取的基本态度。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行仁的人好像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然后发射,发射而没有中的,不怨恨胜过自己的人,反省查找自己的原因就得了;他还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自己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爱,就要反省自己在仁爱方面是否做得很好了;管理人事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就要反省自己是否足够智慧;待人以礼却得不到别人同样的回报,就要反省自己是否足够敬了。凡行为有不能得到应有预期的,都要回过头来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自己做正了,天下人就都归心于你了。有矛盾、有问题先从自己方面检查起,这是求诸己;反之,眼睛盯着对方,只责备对方,不检讨自己,则是求诸人的态度。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能从自己方面检查起,责己严而责人宽,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和人际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