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三次调整).ppt

上传人:小pp老弟 文档编号:7331301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PPT 页数:177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三次调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三次调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三次调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三次调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三次调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三次调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三次调整).ppt(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主讲:张卫村,ISO14001:2015版标准 培训课件,2,学习要求,积极参与培训全过程上课时将手机调节到振动档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不从事与培训无关的活动课堂内禁止吸烟,3,二、掌握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一、掌握环境管理体系基本知识,三、了解基本环境法律法规,四、帮助有效转换/实施环境管理,课程目标,4,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背景及介绍,1,环境管理体系术语与定义,2,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4,内部审核程序、方法,5,课程大纲,5,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1972年6月5日,在瑞典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2、员会”。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等,并将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1992年,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6,SC1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 ISO14004ISO14005 ISO14006,SC2 环境审核和调查,ISO14015,SC3环境标志,ISO14020 ISO14021

3、ISO4024 ISO14025ISO/AWI14026 ISO/DTS14027,SC4环境绩效评价,ISO14031 ISO/TS14033ISO/DIS14034,SC5生命周期评价,ISO14040 ISO14044ISO14045 ISO14046ISO/TR14047 ISO/TS14048ISO/TR14049 ISO/TS14071ISO/TS14072 ISO/AWI TR14073,SC6温室气体管理及相关管理活动,ISO14064-1 ISO14064-2ISO14064-3 ISO14605ISO14066 ISO/TS14067ISO/TR14069 ISO/NP14

4、080,ISO14000系列标准,7,引言(Introduction)1.范围(Scope)2.规范性引用文件(Normative references)3.术语和定义(Terms and definition)4.组织的背景(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5.领导作用(Leadership)6.策划(Planning)7.支持(Support)8.运行(Operation)9.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10.改进(Improvement)附录(Annex),-标准架构SL,新版标准变化,8,1,战略环境管理,2,领导作用,3,主动的环境

5、保护,4,环境绩效,5,生命周期,6,沟通,7,文件化信息要求,新版标准变化,-标准内容,9,ISO 14001:2015标准架构,1 范围,2 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组织的背景,5领导力,6 策划,7支持,5.1 领导力与承诺5.2 环境方针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 授权,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总则6.1.2 环境因素6.1.3 合规性义务6.1.4 应对措施的策划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 环境目标6.2.2 实现目标的策划,7.1 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沟通,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EMS范围

6、4.4 环境管理体系,0.1 背景0.2 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0.3 成功因素0.4 计划、执行、检查与行动方法0.5 本标准内容,0 引言,7.4.1 概述7.4.2 内部沟通7.4.3 外部沟通,7.5.1 概述7.5.2 创建与更新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8 运行,8.1运行策划与控制8.2 应急准备与响应,9绩效 评估,9.1 监视、测量、分析、评价9.2 内部审核9.3 管理评审,10改进,10.1 总则 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9.1.1 总则9.1.2 合规性评价,7.5文件化信息,10,标准要求理解,ISO 14001:2015标准,11,引 言,0.

7、1 背景为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下一代满足需求的能力,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平衡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随着立法日趋严格,环境污染、资源低效利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压力增大,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进一步提高。这使得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开展环境管理,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出贡献。,12,1992年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确立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2002年 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峰会进一步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理解要点,满足当代人需求,又

8、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求-布伦特兰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公平的,可行的,可忍受的,13,环境问题,法律要求,社会期望,系统的环境管理,14,引 言,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本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用来保护环境和应对变化的环境状况,以实现与社会经济需求间的平衡。标准规定了能够使组织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输出的要求。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为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以取得长期成功,及通过以下方式创建选项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来保护环境;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潜在的不利影响;帮助组织履行合规性义务;提高环境绩效;,15,引 言,通过使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

9、、分销、消费和处置的方式,使用生命周期观点可防止环境影响非预期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通过实施环境友好选项增强组织市场地位,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向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本标准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规要求。,16,可持续发展 持续成功,系统的方法,多种途径,信息,减轻不利影响履行合规性义务提高环境绩效生命周期观点环境友好沟通环境信息,理解要点,17,引 言,0.3 成功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有赖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职能和层次的承诺。他们能够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加强有益的特别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组织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

10、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优先事项相一致,将环境管理整合到组织整体的管理体系中,使最高管理者能够有效应对风险和机会。本标准的成功实施证据能够使相关方确信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发挥了作用。,18,引 言,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不能保证最优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的背景差异而存在不同。两个开展类似活动的组织,但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合规性义务、环境方针承诺、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目标,然而他们都可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程度和复杂性取决于组织背景,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合规性义务,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19,业务,战略,决策,在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全体管理者的承诺,理解

11、要点,应对风险和机会,环境管理,20,背景,EMS范围,合规性义务,活动/产品/服务性质,EMS的详略度/复杂性,环境因素/影响,21,引 言,0.4 策划、实施、检查与行动方法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基础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理念)。PDCA模式提供了组织用于实现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它可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和其每个单独的要素。其简要描述如下:策划: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结果;实施:按策划对过程予以实施;检查:依据环境方针,包括其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实施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改进:采取措施,持续改进。图1所表明本标准,介绍的框架可被整合入PD

12、CA模式,它可帮助新的和既有用户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22,PDCA,组织的背景,外部和内部的环境事项,相关方的需求和预期,领导力,支持和运行,绩效评价,改进,策划,预期输出,环境管理体系范围,23,引 言,0.5 本国际标准内容本标准符合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高阶架构、相同的核心正文(text)和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目的是方便用户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例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或财务管理。然而,本标准能够使组织运用通用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考理念,将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本标准包含了用于评价符合性的要求。

13、任何有愿望组织可通过以下方式证实其符合本标准:a)进行自我评价(self-determination)和自我声明;或b)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或c)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或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确认)。,24,引 言,附录A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误解。附录B给出了本标准之前版本和现行版本之间大概的技术一致性。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见ISO14004。在本标准中,以下动词形式将被使用:a)“shall应”指要求;b)“should宜”指建议;c)“may可以”指许可;d)“can可”指可能性或一种能力。标记为“备注”的信息拟用于帮助理

14、解或使用条文。条款3中的“条文的注释”提供了额外的信息,用于补充术语资料,可能包含了与术语使用相关的规定。条款3中的术语和定义按概念上的顺序进行排序,在文件最后附有字母顺序索引表。,2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可用于组织增强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本标准拟用于组织寻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支柱”的系统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本标准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为环境、组织自身及其相关方提供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环境绩效的提升;合规性义务的履行;环境目标的实现。,26,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性质如何,同时也适用于

15、组织以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能够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本标准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可整体或部分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但是组织一旦声明其符合本标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要无删减地整合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并予以履行。,27,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EMS预期结果,适用于任何组织,能控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法律义务,不可删减,理解要点,环 境,组 织,相关方,28,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29,3、术语和定义,3.1 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1 管理体系3.1.2 环境管理体系3.1.3 环境方针3.1.4 组织3

16、.1.5 最高管理者3.1.6 相关方,30,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1 管理体系组织(3.1.4)用来建立方针、目标(3.2.5)和过程(3.3.5)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31,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包括一个学科领域,也可涉及几个学科领域(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和财务管理)。注2:系统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作用与职责、策划与运行、绩效评价与改进。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能包括整个组织、特殊及确定的职能、特殊及确定的部门、或集体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32,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2

17、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体系(3.1.1)的一部分,用来管理环境因(3.2.2),履行合规性义务(3.2.9),并应对风险和机遇(3.1.5)。3.1.3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3.1.5)就组织(3.1.4)的环境绩效(3.4.11)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33,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4 组织为实现其目标(3.2.5),具有自身职能、权限与相互关系的个人或团体。注1: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专营商、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合资公司、慈善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34,3.1与组织和领导

18、作用相关的术语,3.1.5最高管理者位于组织(3.1.4)高层,能够管理或控制组织(3.1.4)的个人或团体。注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组织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注2:若管理体系(3.1.1)的范围仅覆盖组织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指的是管理和控制这部分组织的人员。,35,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6相关方能够影响或受组织影响,或认为自身受组织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1.4)。注1:“认为自身受其影响”是指组织已经察觉。例如:顾客、团体、供应商、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投资者、员工。,36,3.2 与策划相关的术语3.2.1 环境3.2.2 环境因素3.2.3 环境状况3.2.4

19、 环境影响3.2.5 目标3.2.6 环境目标3.2.7 污染预防3.2.8 要求3.2.9 合规性义务3.2.10 风险3.2.11 风险和机遇,37,3.2与策划相关的术语,3.2.1环境组织(3.1.4)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群、动物群、人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1: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地方、区域和全球系统。注2:外部存在还可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和其他特性来描述。,38,3.2与策划相关的术语,3.2.2环境因素组织(3.1.4)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或能够与环境(3.2.1)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1:环境因素能够引起环境影响(

20、3.2.4)。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注2:组织运用一个或多个准则,确定重要环境因素。3.2.3环境状况某一时间确定的环境(3.2.1)状态或特点3.2.4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4)的环境因素(3.2.2)给环境(3.2.1)造成的有害或有益的变化。,39,第一组: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因素理解要点: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某种事物的必要因素,但要素并不一定构成环境因素,要素只有和环境发生了相互作用才能成为环境因素。装在密闭罐体里的液氨,是一种要素,但它不是环境因素,而一旦罐体破裂,液氨泄露与环境发生了相互作用,就成为环境因素了。,40,第一组:

21、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因素理解要点:环境因素来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与环境影响相一致;环境因素描述形式:名词、动词组合或动名词,动词常用排放、处置、产生、消耗、泄露等。如:噪声的排放、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能源资源的消耗、化学品的泄露。,41,组织的生产、服务、活动范围,生产活动-从原材料到产品出厂;辅助活动-设备维修、动力供应、运输、仓库管理、实验检验、技术改造等;生活活动-食堂、车队、医院、绿化、卫生等;管理活动-设计、工艺、质量、技术、行政、供应、销售等;服务活动-售后服务、包装材料和旧品回收等。,42,产品中的环境因素,产品制造中资源、能源的消耗,废弃物的排放;

22、产品功能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产品废弃后降解、回收利用,废弃物排放。,43,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产品、工艺设计中的环境因素;运输、仓贮中泄露、火灾、汽车尾气的排放;工程建设中噪声、固废、有毒有害气体和废水排放;社区服务中的固废、污水、煤气泄漏、锅炉废水、空调制冷剂的排放;售后服务中废弃物的排放;废弃物处置中的环境因素。,44,异常、紧急情况的环境因素,维修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操作失误引起排放、火灾和爆炸等;自然灾害引起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房屋倒塌、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有毒有害危化品泄露引起火灾、爆炸等;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爆炸;运输、贮存、生产事故导致泄露、火灾、爆炸发生。,45,第一组:环

23、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影响理解要点: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之间是因果关系,环境因素是因,环境影响是果;变化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活动是指组织的生产、生活、管理、销售等;产品:过程、活动的结果;服务:组织为满足顾客需要的活动,通常发生在与顾客接触面上的至少一项活动。,46,境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关系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关系,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关系,47,第一组: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1.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都存在环境因素;排放是环境因素,消耗也是环境因素。2.环境因素是造成环境变化的原因,环境影响是环境变化的结果;3.活动、产品和服务与环境因素同时发生,而环境影响为累积效应或滞后的结果;4

24、.一种活动可以有多个环境因素,一个环境因素可能有多个环境影响。,48,3.2与策划相关的术语,3.2.5目标要实现的结果注1:目标可以是战略性的、策略性的或运行层面的。注2:目标可以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例如财务的、健康与安全的和环境的目标),并能够适用于不同层次(如战略上的,组织范围的,项目的,产品、服务和过程(3.3.5)的,49,3.2与策划相关的术语,注3:目标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述,例如,以预期结果、目的、运行准则作为环境目标(3.2.6),也可以用其他的近义词(例如目的、目标或指标)来表述环境目标。3.2.6环境目标由组织(3.1.2)制定的符合环境方针(3.1.3)的目标(3.2.6

25、),50,3.2与策划相关的术语,3.2.7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2.4)而采用(分别或综合采用)过程(3.3.5)、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弃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住1: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51,3.2与策划相关的术语,3.2.8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注1:“通常隐含的”是指对组织(3.1.4)和相关方(3.1.6)而言是惯例或一般做法的,所考虑的需求和期望是不言而喻的。注2:规定的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在信

26、息文件(3.3.2)中阐明。注3:除法律法规要求之外,经组织确定遵守而成为义务的要求。,52,3.2与策划相关的术语,3.2.9合规性义务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组织(3.1.4)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3.2.8)和组织必须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注1:合规性义务与环境管理体系(3.1.2)相联系注2:合规性义务来源于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如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自愿承诺如企业或行业标准,契约关系,团体或非政府组织共同遵守的守则。,53,3.2与策划相关的术语,3.2.10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注1:影响是指对预期的偏离积极的偏离或消极偏离注2:不确定性是指缺乏与事件及其结果或可能性有关的信息,甚至片面理解

27、或了解事件及其结果或可能性的情况,54,3.2与策划相关的术语,注3:风险经常特指潜在“事件”(如ISO指导73:2009中3.5.1.3条款之规定)和“结果”(如ISO指导73:2009中73,3.6.1.3条款之规定)或其结合。注4:风险经常表述为一个事件结果的结合(包括环境的变化)和事件发生的相关可能性(如ISO指导73:2009中3.6.1.1之规定)。3.2.11风险和机遇潜在的不利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利影响(机遇)。,9/27/2024,55,3.3与支持和运行相关的术语3.3.1 能力3.3.2文件化信息3.3.3生命周期3.3.4外包3.3.5过程,56,3.3与支持和运行相

28、关的术语,3.3.1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3.3.2文件化信息组织(3.1.4)控制和保持的信息及其承载媒介。注1:文件化信息可以来源于任意渠道,并以任意形式和媒介呈现或承载。注2:文件化信息可指:环境管理体系(3.1.2)及其相关过程(3.3.5);为组织运行创建的信息(称作文件);实现结果的证据(称作记录)。,57,3.3与支持和运行相关的术语,3.3.3生命周期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过程,从原材料采购或自然资源生成,直至最终处置。注1: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收购、设计、产品、运输、使用及最终使用或处置。【参考来源:ISO 14044:2006的3.1,已在词条注

29、解1中加入】,58,3.3与支持和运行相关的术语,3.3.4外包安排外部组织(3.1.4)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3.3.5)注1:尽管管理体系(3.1.1)范围覆盖外包职能或过程,但行使外包职能或过程的组织不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3.3.5过程将输入转为输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注1:过程可形成文件,也可不形成文件。,59,3.4 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3.4.1 审核3.4.2 符合3.4.3 不符合3.4.4 纠正措施3.4.5 持续改进3.4.6 有效性3.4.7 参数3.4.8 监视3.4.9 测量3.4.10 绩效3.4.11 环境绩效,60,3.4与绩效评价和改

30、进有关的术语,3.4.1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3.3.5)注1:内部审核可由组织(3.1.4)自己执行,也可由其他方代表其执行。注2:审核可以是结合审核(两个或更多领域),61,3.4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注3:审核应由与被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无偏见和无利益冲突的人员进行,以证实其独立性。注4:“审核证据”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包括可验证的记录、事实陈述和其他信息。而审核准则是一系列政策、程序和要求(3.2.8),是与审核证据进行对比时的参考,其在ISO19011:2011,3.3和3.2中分别进行了定义。

31、,62,3.4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3.4.2符合满足要求(3.2.8)3.4.3不符合不满足要求(3.2.8)注1:不符合项与本标准以及组织(3.1.4)为其自身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3.1.2)之外的要求相关。,63,3.4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3.4.4纠正措施为消除不符合(3.2.3)的原因并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注1:可以由多于1条不符合项。3.4.5持续改进提高绩效(3.4.1)的重复性活动。注1:提高环境管理体系(3.1.2)运用的绩效,加强环境绩效(3.4.11)与组织(3.1.4)环境方针(3.1.3)的一致性。注2:该活动不必同时发生于所有区域或是连续的。,64

32、,3.4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3.4.6有效性策划活动和预计结果实现的程度。3.4.7参数可测量的运行、管理或状况的条件或状态的表达。来源:ISO 14031:2013,3.153.4.8监视确定系统、过程(3.3.5)或活动的状态注1:为确定状态,可能需要检查、监督或仔细的查看。3.4.9测量确定“值”的过程(3.3.5),65,3.4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3.4.10绩效可测量的结果注1:绩效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注2:绩效可以与活动、过程(3.3.5)、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3.1.4)的管理有关。,66,3.4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3.4.11环境绩效与环境因

33、素(3.2.2)的管理相关的绩效(3.4.10)注1:对于环境管理体系(3.1.2),可以使用参数(3.4.7)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3.1.3)、环境目标(3.2.6)及其他准则对结果进行测量。,67,4、组织背景,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4.1总要求)4.4 环境管理体系(4.1总要求),68,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目的有关的,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内外部事项。这些事项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69,组织的目的:是指去执行或打算执行的活动,是企业对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集团和群体所承

34、担的道义上的责任。,理解要点,组织不是孤立存在的,处于特定的背景环境之下。,战略环境管理的表现,是建立实施EMS的基础工作:4.3、4.4、6.1.1.,70,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这些相关方的相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相关方的哪些需求与期望成为其合规性义务。,71,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当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4.1提及的内外部事项;b)4.2提及的合规性义务;c)组织单元、职能及物理边界;d)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e)组织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与能力。,72,4.3 确

35、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一旦界定了范围,范围内的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都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应保持体系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73,4.4 环境管理体系,为实现包括提高环境绩效在内的预期结果,组织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4.1和4.2中所获取的知识。,74,理解要点,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01,02,03,04,组织背景,相关方要求,9/27/2024,75,5、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2 环境方针(4.2环境方针)5.3 组织职能、责任和权限(4.4.1资源、作

36、用、职责和权限),76,5.1 领导作用与承诺,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证实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负责;b)确保建立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背景情况相一致的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d)确保获取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e)就有效的环境管理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77,5.1 领导作用与承诺,g)指导和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负责的领域展示其领导作用。(强调领导力)注:本标准提及的“业务”可广义的解释为:指那些

37、对于组织存在的目的至关重要的活动。,78,环境责任,方针目标,业务融合,资源配备,环境意识,绩效导向,支持配合,持续改进,79,5.2 环境方针,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最高管理者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方针应: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背景,包括其活动、产品与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c)包括一项或多项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和其他与组织背景相关的特殊承诺;d)包括履行合规性义务的承诺;,80,5.2 环境方针,注:保护环境的其他特殊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高环境绩效的

38、承诺。环境方针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可为相关方获取。,81,01,04,05,02,03,适合于组织的特点,环境方针,制定和评审环境目标的框架,保护环境的承诺,履行合规性义务的承诺,持续改进的承诺,文件化内部传达相关方可获取,理解要点,82,5.3 组织的职能、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为相关的角色分配职责和权限,并在组织内沟通。最高管理者应为以下(职能)分配责任和权限:a)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绩效,包括环境绩效。,83,6.策 划(4.3),6.1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4.3.1环境因素

39、)6.1.3合规性义务(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6.1.4措施的策划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4.3.3目标、指标和方案)6.2.1环境目标(4.3.3目标、指标和方案)6.2.2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的策划,84,6.1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6.1.1 总则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满足6.1.1至6.1.4要求所需的过程。当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4.1中提及的事项;4.2中提及的要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85,6.1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6.1.1 总则 然后确定需要应对的与以下相关的风险和机会:环境因素(见6.1.2);合规性义务(见6.1.3);4.1和4.2中

40、识别出的其他事项和要求。,86,6.1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取得预期的结果;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结果,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实现持续改进。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内,组织应明确潜在的紧急情况况,包括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情况。组织应保持以下相关的文件化信息: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会;足以确信6.1.1和6.1.4所需过程,已按策划实施。,87,6.1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6.1.2 环境因素的识别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组织应从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影响的环境因素及相关的环境影响。当识别环境因素时,组织应考虑:a)变化,包括已计划的或

41、新开发的、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b)异常状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的紧急情况。组织应通过已建立的准则确定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88,6.1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适当时,组织应在各层次、各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保持以下的文件化信息:环境因素及相关的环境影响;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重要环境因素。注:重要环境因素可导致与有害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影响(机会)有关的风险和机会。,89,活动、产品、服务,90,活动、产品、服务,91,总评价公式:法律法规不符合的一律评为重要环境因素;M=A+B+C+D+E,M12时,评为重要环境因素。,识别部门:区域

4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登记表,92,要素6.1.2要求与理解要点(1),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识别EMS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EA)确定重要环境因素(SEA)形成文件及时更新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EMS时考虑SEA,93,要素6.1.2要求与理解要点(2),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下的环境因素;三种运行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下的环境因素;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向土

43、地的排放;d)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e)能源使用;f)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g)废物和副产品;h)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根据客观环境变化,及时更新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94,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基本步骤,95,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 要充分地对组织活动、产品、服务的EA进行识别,不仅要考虑组织的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考虑生产辅助过程,如动力供应、变电站、锅炉房、生产后勤等。另外,对产品使用过程、售后服务过程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所涉及的EA也应进行全面的识别与调查。,96,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环境因素识别范围包括以下内容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 生产工艺的设计过程原材料采购

44、过程 原材料及产品的仓储、运输过程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和管理过程 产品的制造过程 设备维护、维修过程 产品使用和维修服务过程能源的供应和使用过程环保设备的运行过程办公与行政管理过程 后勤活动,97,要素6.1.2要求与理解要点(3),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过程分析法 物料衡算法生命周期分析 专家评议、对比法 现场观察 问卷调查其他,98,过程分析法,过程分析法 是中国在ISO14001标准推广中在认证试点过程中发展的一种方法。它是产品生命周期、物料衡算、现场调查、头脑风暴等方法的结合物,是种相对较好的值得推荐的方法。主要内容按生产工艺流程把组织的运行和活动列表;通过工艺分析、现场观察及统计,识别

45、每一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对动力运行、行政后勤等辅助活动.按职能分为具体的活动。,99,活动,原材料、能源、配件,产品、服务排放、泄漏,输入,输出,能源资源环境因素,作业中的环境因素,污染因子环境因素,突发事件环境因素,相关方的环境因素,服务及分包方环境因素,产品中的环境因素,过程分析法识别环境因素,100,电厂锅炉运行,燃 料,催化剂,水/气,动 力,烟气(SO2、NO X 0),热辐射,产品(蒸汽),噪声,煤灰、粉尘,污水,火电厂锅炉运行过程分析,输入,活动,输出,101,混凝土生产及使用中的环境因素识别,102,油漆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103,基础 物质守恒定律,根据生产部门的原料、燃

46、料、产品、生产工艺及副产品等方面的物料平衡关系来推断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前提 要掌握必要的基础数据,包括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的化学反应式和反应条件;污染物在产品、副产品、回收物品、原料及中间体的当量关系;产品产量、纯度、转化率及原材料消耗量;杂质含量;回收物数量;产品率及纯度、转换率、污染物的去除率等。,物料衡算法,104,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LCA),概述:发展较快的方法,根据自身需要,可采用定量或定性分析法。内容:对大气、地表水土壤、海洋、地下水、气候的影响;废弃物;自然 资源的消耗;毒性作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方法:生命周期矩阵,其纵列为产品的各个生命阶段,横列是可能存在的环境问

47、题。可由专业人员填写每一阶段各类环境问题。,105,产品生命周期分析LCA法,资源,产品,能源,副产品,水,社会服务,电力,水污染物,煤,大气污染,土地,固体废物,人力,噪声,其它产品,废热,放射性,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产品的生产加工,产品的运销过程,产品的使用与回用,产品的废置与再生,106,专家评议和对比法,专家评议由环保专家、现场管理者、工艺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组利用过程分析法的思路进行会议评审。对比法水平对比法是研究最佳操作的一项技术,可是组织内部、同行业或其他行业中的最佳技术,帮助组织采用对其改进。纵向对比法是组织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的技术。,107,专家评议和对比法,专家评议由

48、环保专家、现场管理者、工艺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组利用过程分析法的思路进行会议评审。对比法水平对比法是研究最佳操作的一项技术,可是组织内部、同行业或其他行业中的最佳技术,帮助组织采用对其改进。纵向对比法是组织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的技术。,108,问卷调查,方式: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来获取环境因素信息。设计原则:全面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内容:应尽量覆盖组织活动、产品服务中及其上、下游相关环境问题中的所有环境因素。典型的调查卷中的问题内容。,109,问卷调查法,常用的问题: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多少;产生哪些水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多少;使

49、用哪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数量多少;在产品设计中如何考虑环境问题;有哪些紧急状态,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水、电、煤、油用量各多少,与同行业和往年比较结果如何;使用了哪些环保设备,维护状况如何;企业产生哪些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如何处置;主要噪声源有哪些,厂界噪声是否达标;有无相关方投诉,做没做过调查等。,110,环境因素示例,锅炉房的环境因素: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燃煤储运时产生的煤尘;锅炉清洗污水的排放;锅炉含盐废水的排放;锅炉鼓风机、抽风机产生的噪声;煤灰和炉渣的排放;电能的消耗;水资源的消耗;锅炉房火灾爆炸事故的隐患;燃油的潜在泄漏;环保设施异常时烟气超标排放。,111,环境因素示例,食堂的环境

50、因素:食堂油烟的排放;液化气燃烧废气的排放;冰柜、空调使用含氟致冷剂挥发;食堂污水的排放;食堂排风扇、抽气机的噪声排放;食堂生活垃圾的排放;废动植物油的产生;食堂剩饭菜的产生;水资源的消耗;液化气/天燃气的消耗;电能的消耗;主、副食的消耗;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饭盒的使用;食堂火灾爆炸的隐患。,112,环境因素示例,车队的环境因素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噪声的产生;汽车扬尘的产生;汽车清洗水的排放;汽车空调含氟致冷剂的使用;燃料油的消耗;燃料油潜在泄漏;维修时危险废物的产生;汽车自燃的隐患。,113,环境因素示例,办公室的环境因素:复印机产生的臭氧;空调使用含氟致冷剂;生活污水的排放;废电池、废墨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大杂烩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