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歌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以河南信阳民歌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民歌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以河南信阳民歌为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统民歌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探讨一一以河南信阳民歌为例摘要Abstract绪论(一)探讨目的与意义1.探讨背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绚烂无比的民族文化,其中“音乐”便是绚烂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音乐是维系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传递中华民族感情的接力棒。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无论经验过任何变迁,音乐始终能够穿越时空,一首音乐能够让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音乐还具有社交、审美、陶冶情操等功能。可以说,音乐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攻不行没的作用。基于音乐的多重属性,音乐教化在古代就被人们所重视,渡成为读书人的必需课。随着现代教化理念的发展,尤其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化界大力提倡德
2、智体美全面发展,人们起先相识到音乐教化在学校教化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开展好音乐教化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教化环境卜.,特殊是全面推动素养教化和实施新课标以来,我国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学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更。音乐作为素养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可以说是开展音乐教化的主要阵地,音乐课程的改革重点也在中学阶段,中学音乐教化的质量,也将会干脆影响到我国音乐发展的整体水平。但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区域之间的教化观念不同,区域教化
3、政策存在差异等缘由,导致部分地区的中学在音乐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基于这种教化现象,在新课标教化理论的支撑下,我们可以尝试各个地区可以将本地民歌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弘扬地方文化,还可以让广阔中学生培育家乡情感,进而逐步培育他们酷爱家乡,酷爱祖国的感情。2.探讨意义传统民歌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能够干脆反映一个地区历史、社会、经济、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人们的各类行为和活动,在肯定程度上充当着沟通情感、传播学问、消遣消遣的纽带作用,可以说,传统民歌是一个地区凝合力的重要象征,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热衷于对快餐文化的追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递
4、减,中学作为传统文化教化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也受到巨大的冲击,流行文化、西方文化、网络文化充斥着校内,尤其作为传递时代之音的音乐教化,更是受到流行音乐、港台音乐、欧美音乐、网络音乐的巨大的影响,导致传统音乐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传统民歌走进音乐课堂必当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构建社会精神文明体系的重要举措。同时,民歌对于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强化他们的乡土情结,树立健全的人格,激发民族热忱,丰富音乐素养,完善音乐教学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文献综述民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宝,关于传统民歌进校内课堂教学的探讨文献很多,但从总体上看探讨路途比较模糊,没有
5、形成系统性。以下是国内探讨的现状: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音乐教化的角度:王静文(2013)在关于乡土音乐走进高校音乐课堂的思索一一以民歌为例分析中提出,“民歌传承不朽,在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先祖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宝,值得我们在地方学校中弘扬与发展”。全婕(2008)在原生态民歌进入高师音乐课堂的探究中认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使原生态民歌走进民族地区的高师音乐课堂,这不仅对爱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发展民族音乐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丰富民族地区的高校音乐教化郭萍(2014)在试论山东民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建设与应用中指出:“民歌在传承文化、培育民族感情、保持本土文化独特性、
6、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J同时指出:“在中学开展民歌教学对中学生审美阅历的养成、文化素养的提高、本土音乐文化旺盛与发展,以及本土文化爱护和传承的加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现意义”。从音乐专业角度探讨如何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角度:樊祖荫在传统音乐与学校音乐教化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双语”教学等方面对传统音乐教学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和建议。崔学荣在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化中,选取山东、福建等地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对中学传统音乐教学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阅历。李盈在民歌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探究一以藏族民歌为例中指出:“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一个分支,也是民族民间音
7、乐的基础,它干脆产生于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之中,真实反映出了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是最好为学生所感知的音乐形式J梁奇在山西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价位分析中认为:“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能够实现教化文化传递功能,丰富与完善音乐课堂的资源,挖掘音乐审美体验,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J吕修艳在中国传统民歌走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究中认为:“初中音乐老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歌的骄傲感,通过了解民族文化背景,刻比观赏不同体裁的民歌演唱,结合地方方言学唱,融合多种形式的表演等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中国传统民歌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产生传承中国传统民歌的贲任感。”综上
8、所述,尽管传统民歌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但是关于传统民歌的探讨已经有众多的学者进行尝试。信任在重新构建文化H信的时代背景下,民歌走进中学音乐课堂将在不久的将来由理论变为现实,民歌也会在课堂中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三)探讨的理论基础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教化追求的志向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客观因素的制约,详细表现在人的发展要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特性,并且要在思想道德的框架之外有所行动,外部环境的制约性表明任何教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详细表现,作为教化内容中的传统音乐教学,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传统民歌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符合当代中学
9、生思想道德素养教化的特性化需求,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化功能中传承本土人文精神的作用,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功能,因此本课题的探讨具有显明的时代特点和重要的现实意义。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学问的本质是主动接收,以及构建主体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动接收,而不是被动接收。构建主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累自身阅历,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虽然认可教化者对学习者进行正确的、有机的引导,但是坚决反对学问的灌输,这与我国教化观念中,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观念一样。因此,当代中学音乐教化应当为学生们创建一切有利条件,从当地丰富的、具有乡土气息的音乐资源中引导中学生,让他们自觉探究和学习音乐。3
10、.课程改革理论新课标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即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化活动应当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的爱好爱好,重视学生特性发展的差异性,让不同爱好爱好的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机会。由于国家实施统一的教学课程无法满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让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进行课标改革,结合当地教化教学现状,便能够制定出满意不同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同时也弥补了教化内容无法统一实施的不足,进而让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满意本校学生发展须要,这样便会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化教学理念,让每个学校实施教学活动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让教化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当然,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必需充分调动老师、学
11、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让他们主动投身到新课程的开发,合理编写出符合当地学生的音乐教材,这样以来,当地中学生便能够获得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能够更好地增加学生对民歌学问的积累,对民歌文化的体验。当然,这一过程要始终坚持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教化,如此以来便能够极大地提高学校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四)探讨的方法与过程1 .探讨的方法1.1 文献资料法:本文在写作前期,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阅了近50篇关于传统民歌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相关的文献资料,筛选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再对这些资料进行细致探讨,让自己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当前我国传统民歌走进中
12、学音乐课堂的基本现状,确定了基本的写作方向,形成较为清楚的写作思路。1.2 案例分析法:为增加论文的劝服力,提高课题详细实施的可行性,选择河南信阳民歌作为详细的探讨对象,在此基础上深度分析r传统民歌走进中学校内的路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1.3 实地调研和访谈法:为深化探讨河南信阳地区中学音乐教学状况,笔者深化当地几所中学,与学习主要领导以及部分班主任、音乐老师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当地民歌在中学课堂的教学状况,获得了真实、牢嵬的资料,丰富了写作的素材,使得论文论论述有理有据。2 .探讨的过程该课题的探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详细如F:2.1 第一阶段:依据论文探讨的重要任务,以及论
13、文写作的详细要求,通过学校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收集关于我国传统民间音乐走进中学课堂的文献资料,并对相关学者对该课题的探讨成果进行文献综述,简洁的阐述了我国当前对传统民歌进中学校内的探讨概况,同时重点阅读和分析了河南信阳地区关于民歌进校内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后续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2.2 其次阶段:依据写作过程的实际须要,以河南信阳为探讨的详细案例,为了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作者深化河南信阳当地,实行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几所中学音乐教学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学校相关人员进行交谈,较为全面的驾驭了当地中学的音乐教学现状。2.3 第三阶段: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深度分析,结合河南信阳当地音乐教学实际现状
14、,经过综合考量,为传统民歌走进中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五)探讨的难点与创新点1 .探讨的难点1.1 主观方面:基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可能在探讨过程中存在理论学问的不完善,导致论文结构松散。12客观方面:由于信阳地区中学数量众多,采集精准的数据须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只能随机抽样调研,如此以来,难免出现数据方面的误差。2 .探讨的创新点2.1 选题新颖。目前虽然很多人起先关注传统民歌走进中学课堂这一课题,并且取得了不小探讨成果,但尚未有人对信阳民歌对中学教化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因此本文以信用民歌为探讨载体,屈于探讨内容方面的创新之处。2.2 民歌选择具有代表性。信阳地处鄂皖豫三省交
15、界地带,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处,民歌独居魅力,历史源远流长,地域文化深厚,选择该地区民歌更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此,在探讨对象上具有创新之处。(六)相关概念界定1 .传统音乐“传统音乐”是相劝与“新音乐”而产生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不由当代作曲家创作,并且具有较长的流传时间。依据音乐学的划分标准,凡是产生于清代以前,或者与拥有传统音乐形态,即当代中国人依据地方传统,或者民族特征创作的音乐,均被称为传统音乐。依据中国音乐探讨所编撰的民族音乐概论,将传统音乐划分为歌曲、歌舞音乐、说唱、戏曲和乐器等五大类;杜亚雄则将传统音乐划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等四大类。该课题探讨主要对象的则是传统音乐中的民间
16、音乐。2 .音乐教化音乐教化是指针对音乐这门艺术进行的教化,这是以音乐本身为教学内容,以音乐传递的情感体验,以形象思维为主要途径,同时结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达到培育人们相识美、表现美以及创建美的实力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从音乐教化的对象来看,主要分为学校音乐教化、社会音乐教化;从音乐教化的形式来看,主要分为专业音乐教化和i股音乐教化。不同的音乐教化,在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本课题所探讨的音乐教化,指的是中学阶段进行的音乐教化,是以河南信阳民歌为探讨载体,所涉及到的探讨对象也仅限于河南信阳地区的各个中学。3 .信阳民歌信阳民歌是河南省信阳地区广泛传W;
17、的一种地方音乐,一、河南信阳民歌概况(一)信阳民歌简介被成为“歌舞之乡”的河南信阳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南部与湖北接壤。作为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汇地带,信阳民歌的特点兼容南北不同的风格,因此信阳民歌也被成为融合“豫韵楚风”于一体的艺术珍宝。追溯其发展历史,我们发觉信阳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坚韧的艺术生命力。依据文献记载,信阳地区民间艺术曾经高度发达,民间歌曲种类繁多,民间艺人也数量很多。在上世纪八十年头普查信阳民歌时,发觉信阳五个县共有以前六百多名民间艺人都能够唱上百首当地民歌。这类民歌的内容题材特别丰富,演唱风格各不相同,民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历史民歌、新民歌、仪式歌、灯歌、
18、会歌、号子、当地山歌、叫卖歌、儿歌、田歌和小调等十多种。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中也收录了224首具有代表性的信阳民歌,但这类原生态的民歌在收录过程中经过加工痕迹比较明显,纯原生态的民歌已经特别少见。为了传承信阳民歌,上世纪八九十年头,政府起先重视信阳民歌的爱护,比如1978年,河南省广播电台、中心电视台专程到河南信阳采风,收集民间歌曲:1984年,河南电视台以信阳民歌为主题拍摄了两集音乐专题片歌乡行瓦并于同年在中心电视台播出,让更多的人起先了解信阳民歌;1985年,信阳市举办首届映山红艺术节,有多名艺人参与演唱,进一步拉近了民歌与当地群众的生活:1989年,河南电视台以信阳民间歌舞为题材,拍
19、摄了电视艺术片情满大别山,并在中心电视台多次播放。2008年,经过国务院的批准,信阳民歌已经被列入到其次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当中。2011年春节,召开“两会”期间,中心电视台连续三期播放信阳民歌民歌中国,让广阔中国人民进一步了解了信阳民歌;2012年,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信阳市组织举办了第一届信阳民歌大赛,共有五百多名当地民间歌手参与竞赛,可以说是掀起了全民唱民歌的社会热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信阳地区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旅游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吸引这越来越多的人到信阳地区休闲度假,因此信阳民歌也被五湖四海的游客所熟知,并通过他们带到全国各地。.)信阳
20、民歌的发展历史民歌是社会活动的详细表现形式,由于人类很早就起先在信阳地区繁衍生息,因此信阳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信阳民歌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说是同步进行的。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信阳民歌主要用于祭祀、斗争、生活等方面,早在商周时期,信阳历经战乱,原来专供贵族观赏的“弦歌”流落在信阳民间,与当地民歌融合后形成了独居特色的分节弦歌。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荆楚文化的不断强盛,信阳民歌受到楚文化的冲击,南北文化交融程度加大,因此这一时期信阳民歌的发展拥有了肥沃的土壤,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民歌,音乐理论也起先萌芽,比如信阳长台关一号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编钟上能够看出,这时期信阳地区的音乐己经起
21、先运用类似于十:音阶的乐器/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属于文化大融合时期,信阳地区受到中原文化、淮夷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巨大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信阳民歌受到“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极大影响,因此用于祭祀礼仪的仪式歌,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田歌起先发展。与此同时,他们起先借助乐器,边唱边演奏,进一步促进了执节歌的发展。信阳民歌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从未出现过断层,到清代时曾一度达到鼎盛时期,民歌的内容应有尽有,民歌的题材涉及到各个领域,演唱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依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中对民歌的分类,将清朝及以前的民歌定义为传统时期,以后的分为北伐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斗争时期、解放斗争时
22、期和新民歌时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期信阳民歌都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很多反应信阳地区农业生产、祭祀活动、军事活动的歌曲。比如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信阳民歌的记载,诗经中的行路、有梅等都是诞生于信阳地区的民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信阳民间歌曲保留下来的数量极少,但是花鼓舞、水车歌、锣鼓唱等均有与南北朝时期的相和歌相像的特点。唐宋时期,民族统一,社会相对安静,社会经济较为发展,这种背景下信阳民歌得到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现存的花篮唱、花伞舞等明显带有李唐遗风,信阳戏曲也有宋元时代的特点。到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信阳民歌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民
23、间艺人数量急剧增加,民间乐坊层出不群,“高烛夜互庐,一唱百十应”,就是描写当时信阳民歌旺盛的诗句。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帝制被推翻,约束民歌发展的礼教枷锁被彻底打破,信阳民歌获得了空前宽松的发展环境,尤其在这国内两次革命斗争期间,信阳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作出了一大批反帝反封建的优秀民间歌曲,如穷人调、长工歌、红旗插遍大别山等均是鼓舞人心、喜闻乐见的民间歌曲。这些歌曲切实反映r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有多民歌在历史进程中发挥出r重要的作用,其中不少优秀的歌曲,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四季歌等,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三)信阳民歌的题材及艺术特征1.信阳民歌题材信阳地处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处,东连皖越、西接荆楚、
24、南邻江南、北靠中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信阳地区的民歌具有别出心裁的特点,在民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吴歌楚辞、皖腔苏调、中原戏曲、昆腔京曲和湖广南音的风格,与信阳地方土语方言融合,因此在信阳本土民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居特色、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体系完整的信阳民歌。依据信阳民歌的演唱内容,以及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将其分民间小调、山歌、田歌等十多种,跨越的历史久远,涵盖的题材丰富,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民歌,都生动地反映r信阳地区群众酷爱生活,追求美妙事物的愿望,真实地反映了信阳地区几千年来的沧桑历史,一首民歌就是一部信阳的地方史,影响深远,源远流长。下文将简要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民歌类型:小调:主要内容是情歌
25、,这类民歌是人们用来沟通感情,抒发情感的主要途径。从信阳民歌的数量来看,这类民歌的留存数量最多,会唱的人数最多,分布的地域范围也最大。大多数民间小调反映的是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故事,比如茶山歌、一朵茉莉花等。此外,还有部分反映劳动乐趣、生活情趣的明个,比如采茶歌、放风筝等。民间小调是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原始的素材经过艺人的加工,便形成了具有生命力的民歌,传递者信阳人民朴实的思想感情。田歌:不言而喻,这类民歌就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唱的歌曲,内容主要是反映劳作的艰难,收获时的欢乐,以及播种时的希望。朴实的歌词充分友达r劳动人民时美妙生活的憧憬。田歌大多数音调昂扬,节奏不受韵律的严格限制,一般状况下由
26、一人领唱,众人跟唱,在宽阔的田野间常田歌别有i番风味。山歌:这类民歌的取材广泛,有的表达劳动的艰辛,有的表达爱情的美妙,也有的抒发个人的志向。口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都能够给成为山歌的歌词。号子:这类民歌类似于部队行军时的口令,以前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靠体力劳作,当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人们在合作作业时,就须要号子来指挥统一的行动,达到激昂人的精神的目的。主要在进行航运、建筑等须要众多人集体作业时,号子常常被用到。号子的歌词相对简洁,内容直截了当,唱腔辟锵有力,人们可以依据实际须要,即编即唱。革命民歌:信阳是市要的革命依据地,斗争年头产生了很多带有革命色调的民歌,这类民歌主要是内容上的创新,将原有的
27、曲了进行变更而成。比如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原型就是信阳民歌小调八段锦变更而来。2 .信阳民歌特点每个地方的民歌都有各自的特点,信阳民歌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各个文化系统的音乐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特点。加之,信阳是一个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困难,方言种类较多的地区,不同县区的群众对音乐的审美不同。由于信阳民歌在内部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北部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民歌风格表现出豪放的特点:南部受楚文化的影响,民歌风格体现出感情细腻,抒情轻快的特点。但终归信阳是一个市,领土面积有限,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有很多相像之处,因此民歌在很多方面存在相像性。本文重点归纳和总结出四种特点进行详细
28、阐述。2.1 语气舒缓、抒情美丽这种风格的信仰民歌,大多数为民间小调,内容侧重于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男女爱情以及自然景色。歌曲歌颂的形象明确,旋律美丽好听,感情淳朴真挚。2.2 节奏轻快、气氛喜庆这类民歌主要取材于人民群众的集体活动,如欢庆佳节、拜年等,这类民歌往往与当地民舞有亲密的关系,因此歌曲风格活泼,内容喜庆,被广阔观众所宠爱。2.3 粗狂亢奋、情感谢越信阳地区的号子、山歌、H1.歌等民歌,在吟唱时声音昂扬,感情充足,腔调豪放有力,具有浓郁的地方色调。2.4 风趣幽默、诙谐生动有些民歌曲调与唱词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表达出来的感情真挚感人,诙谐生动。3 .信阳民歌艺术特征信阳民
29、歌种类繁多,精彩纷呈,无论是结构、曲调、音律旋律、方言特色,还是唱腔特点等,都有与其他民歌不同的特点。3.1 结构特点信阳民歌的句式结构大多数为四到五句,少部分为多句式结构,山歌、出歌多数为五句结构,民间小调、号子等大多数为偶数句结构。其中四句结构中严格讲究韵律,一般都以第一句的韵律为参考依据。五句结构也被称为“五句头”、“山歌头”等,句子字数大多数为七句。多句式结构的民歌不受句式的约束与限制,韵律比较自由,敏捷多变,表达出的感情更加细赋、更加丰富。二、传统民歌走进中学校内的重要性探讨一一以河南信阳民歌为例()传统民歌走进中学课堂教化中的必要性分析1.有利于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信阳民歌属于国家非
30、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题材广泛、底蕴深厚。民歌的从侧而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进步。留存下来的很多音乐具有抒发情感,激昂人心,鼓舞精神的作用,比如革命年头留下的很多喜闻乐见的歌曲,红旅插遍大别山、送郎当红军、八段锦等优秀民歌代表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是留给子孙后代珍贵的精神财宝。作为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它的传承路径主要是靠民间艺人传播,但是民间自然传承的方式缺乏规范性和持续性,随着民间艺人数量的削减,民歌得不到合理的爱护和发展。虽然近年来政府部门起先重视民间文化的补救,但投入相对较少,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长期以往,必定导致民歌式微,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爱护和传承。基
31、于以上缘由,将民歌纳入中学音乐课堂,无疑是传承和发展民歌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民歌爱护与传承是一项细致、繁琐,须要长期坚持的工作,现行条件下,通过民间和政府很难达到目的,但学校音乐教化具有明确的安排性和系统性。将信阳民歌纳入中学音乐课堂,不仅有利于民歌的爱护和传承,有利于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对于民歌中具有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教化价值的优秀歌曲,既得到了传承爱护,也得到了创新发展。2 .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素养教化阶段,国家设置的课程标准时考虑到普遍适用性,无法兼顾到各地音乐教学的实际状况,各地开发音乐教学资源时,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因材施教。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学音乐课堂普遍采纳的
32、是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虽然对于更好地普及素养教化,从整体上保证中学生接受音乐学问,但却简洁造成教学资源单调,无法彰显出音乐的地方特色,最终导致出现模一样、千人一面的结果。信阳市的民歌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种类繁多、内容E富,虽然在国家统一编制的音乐课程中没有被纳入,但是将民歌引入课堂教学,则能够较好地补充音乐课堂资源教学内容单调、固化的现象。音乐教学课堂不仅是实施素养教化的舞台,也是弘扬地方民歌文化,推动民歌健康发展,创新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资源的舞台。因此,当地学校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大纲进行适当调整,在中学音乐课堂适当融入本地特色民歌,作为教学素材和案例。对于增加各地音乐教学资源,
33、丰富教学内容,凸显地方音乐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信阳民歌种类繁多,有旋律美丽好听的小调,有激情饱满的田歌号子,也有幽默风趣的唱词曲调,风格迥异,内涵丰富,大多数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民歌的唱法很多,最常见的有高腔、平腔、低腔、直声、断腔、滑腔、颤音、波音、快速吐字等唱法,几乎包含了音乐领域的各种唱法。但是这些民歌在传播的过程中,大多数靠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传播方式,不同的传播者和学习者可能会对同一首歌产生不同的唱法,这样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歌曲就无法表达出原来的味道。基于以上缘由,将民歌纳入中学音乐课堂,不仅有利于民歌的规范发展,使其更加能够
34、精确的传达出民歌反映的人民感情,也使得其具有生命力。同时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他们耳熟能详的民歌,更有利于将音乐理论学问与音乐实践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增加他们的音乐基础实力。4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热忱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从小培育广阔中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增加他们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并强调民族民间歌曲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采纳国家统一教学大纲的同时,也要突出民族民间音乐的地位。民歌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传递感情,表达思想的歌曲,反映着广阔劳动人民的感情世界。以信阳民歌为例,通过学习民歌能够让学生更
35、加深化的了解信阳市的历史文化地位,了解信阳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尤其是近代历史上敢于面对强权、不畏牺牲,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努力追求美妙生活的民族气质。因此,在中学阶段将民歌纳入音乐课堂,对于塑造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世界观,培育中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增加他们的民族骄傲感和民族热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二)信阳市民间音乐在中学课堂的传承状况民歌是音乐发展的基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阳民歌,在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并未得到重视,传统民歌正面临着危机。详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中学生追求时代潮流,对传统民歌不感爱好当下属于文化快餐时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大都宠爱
36、追求新颖的、时尚的歌曲,对于具有文化积淀的民歌他们并不感爱好。很多中学生对民歌根本不了解,他们认为那些屈于前辈们留下的东西,不符合时代特点。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信阳市是民歌之乡,更谈不上有哪些优秀民歌存在,因此根本谈不上传承和发展。他们在选择宠爱的歌曲时,更倾向于流行音乐。究其缘由,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学生自己所处的时代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当下在很多场合都能听到播放流行音乐,比如大街小巷、热舞广场、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播放的清一色是流行音乐,这无疑会对中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自觉的状况下学会了流行音乐;另一方面,音乐课堂的影响,通过对信阳市几所中学的走访,发觉他们在课堂上大多依据国家颁布
37、的标准音乐课标进行授课,因循守旧、缺少创新,很少有学校将当地民歌纳入到教学体系,没有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学习传统民歌的机会。2.3.(三)民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现状分析1.2.3.三、信阳民歌走进中学课堂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传统民歌走进中学音乐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民歌的相识不够2 .老师民歌教学实力不强3 .(二)解决措施和对策1.学校方面(1)充分挖掘新课标教学要求(2)将民歌融入中学音乐教材3)搭建民歌进校内沟通平台(4)健全音乐课程的评价体系(5)引进熟识民歌学问的老师4 .老师方面(1.)创新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2)提高音乐教学实力(3)激励学生对民歌进行二度创作5 .学生方面
38、(1)提高学习传统民歌的相识(2)培育学习信阳民歌的爱好3)主动参与民歌实践活动四、结论(一)探讨发觉(二)创新与不足(三)将来展望裁考文献1韩伟.中国传统民歌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究中外沟通,2017(37).(2李盈.民歌进入中小学果堂的教学探究以藏族民歌为例D.四川师苑高校,2015.口梁奇.山西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分析J教化理论与实践,2013(20):64-66.(4凌小英.花瑞民歌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价值及实践探讨D.湖南师范高校,2011.5J满都拉.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蒙古族民歌敦力D.内蒙古师慈高校,2011.6郑洁.当涂民歌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传承与探讨D.安徽师愆高校
39、,2015.7饶荣.原生态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思嗣.教学与管理,2010(21)J47148.8张媛,赵亮.对原生态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理论导刊,2012(ZI):142743.9鄂明晶.如何让达斡尔族民歌真正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一以英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例J近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4):118-120.101姜丽琴.浅谈会宇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的现实意义及实施方法J新教化时代电f杂志:学生版,2O1619).111王婷婷.东北汉族民歌能否走进哈尔滨中学音乐课堂思龙江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思索4.高校招生:理论探讨,2010:14-15.12王娇静.东北汉族民歌走进哈尔滨中
40、学音乐课堂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的思索D.哈尔滨师范高校,2011.13和金武.让乡土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冏.民族音乐,2009(5):92.93.14宋阳.乡音最真,乡情最亲关中民歌进课堂的探究之路D西安音乐学院,2010.15牛玉杰.如何从民歌入手激活音乐教学周.吉林省教化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10):141-141.16于桂丽,严光永.黔北地区佬族民歌走进音乐课堂.名术评鉴,2017(4):130-131.17蔡志华.如何让地方音乐文化走进中学课堂浅谈庐陵音乐文化与吉安的中学音乐教化.科技信息,2010(22):236-236.181王志玲,甘文稚.传承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中国
41、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探究J大观,2015(12).19郑小龙.闽南乡土音乐文化进校内之探析5.新课程学习:中,2014(10*72173.20姚振萍.新课标下让民族音乐走进课堂初探U1.数字化用户,2014(2).21吕修枪.中国传统民赋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探浣.中学教学参考.2015(33):70-70.22唐燕.浅析计广西本土民歌走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方法J音乐大观,2013(6).23杨珂.传统民歌即兴创编教学探究J.通俗歆曲.2016(8).24吴跃欢,张琼,凌小英.传统民歌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传承与发展以中国湖南花瑞民歌为例CW世界音乐敦化大会.2010.25孟宁.中小学
42、音乐深民歌教学探讨D安徽师范高校,2015.将毕业之际,很多记忆都会涌现出来。这一刻我万分感慨,三年探讨生学习和生活,我收获很多,也成长很多。我想说这离不开老师、家人挚友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一一XXX老师!X老师恳切的话语,渊博的学问,严谨治学的看法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无一不深深吸引着我。我的毕业论文离不开X老师的悉心指导,从最初的选题,到后来的方案设计与调查实施,再到最终的论文撰写,都离不开老师的耐性指导与帮助。X老师为人和善、待人真诚、学识渊博、宽容豁达,他不仅是我音乐道路上的启蒙者,也是我为人处世道路上的领路人。在此再次表示感谢!本论文在完成过程中,还得到了多位学姐和学长等同学的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此外,我还要特殊感谢爱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感谢你们赐予我的关爱与物质支持!我会好好努力,做更优秀的自己来报答你们!最终,再次对全部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真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