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6》观后感心得.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752120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榜样6》观后感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榜样6》观后感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榜样6》观后感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榜样6》观后感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榜样6》观后感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榜样6》观后感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榜样6》观后感心得.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榜样6观后感心得 榜样6观后感心得1学习英雄,就要始终弘扬艰苦奋斗、实干苦干的优良传统。“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艾爱国在挥汗如雨、攻坚克难的工匠岁月中成为焊接行业领军人;黄大发用36年的时光,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天渠”;吴天一扎根青藏高原50余年,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开展“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斗是最好的出发。”“七一勋章”获得者们身上不畏艰险、顽强奋斗和不懈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百年大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我们要接过这一“接力棒”,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不屈不挠、苦干实干的精神解决难

2、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开创新局,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学习英雄,就要始终葆有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一百年来,我们党涌现出了无数像“七一勋章”获得者这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英雄楷模,造就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不断崛起。29个闪亮的名字、29面共产党员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讲奉献的生动缩影。他们之所以成为时代楷模就在于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一生,用生命守护人民幸福曙光,立足平凡岗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地付出。我们要学习这些平凡英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就要兢兢业业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个人享受,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

3、为人生目标,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务实创新、淡泊名利、追求卓越,奋力谱写奋进新时代的精彩篇章。榜样6观后感心得2即便很忙,王书茂还是抽出时间回家和渔民兄弟一起吃午餐。这些年,他心里最牵挂的是渔民兄弟,最喜欢做的事是跟他们一起钻进颠簸的船舱,一路向南驶向他们心中的“祖宗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潭门渔民对南海有着最深厚的感情。”王书茂1956年在潭门村出生,18岁起跟随父辈闯荡南海。1985年南沙渔业生产恢复时,他便是最早一批到那里出海的渔民之一。说起往事,他十分自豪:“那时生产队可不是谁都能参加的,必须通过思想政治、身体素质等考察,才能坐上开往南沙的渔船。”王书茂还记得

4、,当时出海的船只和装备十分简陋,一艘小木船加上一本手抄的南海更路簿,维系着一船渔民的生计和性命。遇到暗流和风浪,船只可能失去方向,渔民只能通过观察飞鸟行迹或爬上桅杆瞭望来判断陆地的方向。尽管小心翼翼,还是有许多渔民在南海作业的过程中献出生命。在潭门偏僻的海边,衣冠冢一座连着一座,那是他们留给家人最后的念想。“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我们从未放弃对祖宗海的耕耘和守护。”王书茂说,“为国护海”这4个字,早已刻入潭门渔民的骨子里。榜样6观后感心得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党员队伍必须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在迎来中国共产

5、党百年华诞之际,我省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相继受到党中央和省委表彰,他们是海南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是在我们身边的加强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生动榜样。为此,海南日报今起开设“学时代先锋、铸民族脊梁”专栏,向读者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党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号召,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榜样6观后感心得4学习英雄,就要始终坚定忠诚不变、爱党为党的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是激励和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

6、力量。“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6次横渡长江,助力解放军登岸;“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桂梅病痛缠绕,也要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全力阻击敌人,誓死捍卫国家领土安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扎根泥土,用生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些平凡英雄用实际行动乃至生命守护着“全面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我们要从这些平凡英雄的事迹中砥砺精神和意志品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忠诚于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学习英雄,就要始终保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赤诚初心。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

7、一代代平凡英雄与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写在内心深处。“护海模范”王书茂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热心组长”王兰花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两位支部书记,他们既是平凡英雄,更是我们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身边榜样。我们基层干部要把身边榜样作为服务群众的生动“教科书”,坚持人民至上,用脚步丈量民情社情、以双手抓牢泥土芬芳,用心用情用力地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为民工作、为民办事和为民造福作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最美诠释。榜样6观后感心得5“茂公”是潭门一些村民对王书茂的尊称。对符碗花来说,“茂公

8、”是亲人。符碗花的丈夫和儿子是渔民,都因出海遇到意外没能返航。是王书茂,给了这位孤寡老人生活上的慰藉从_年开始,王书茂只要在村里,就会经常到符碗花的家里,给她搭把手、陪她聊会天,逢年过节还会自掏腰包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王书茂的热心肠,在潭门镇是出了名的。潭门渔民王克基是轮机长,有着过硬的设备修理技术,但由于身体原因不能频繁出海,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王书茂得知消息后,介绍他进入当地一家渔业公司担任技术骨干,每个月的工资能拿到8000多元。王振福说,一同出海的20多年间,王书茂总是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辈。在他的“传帮带”下,43岁的王振福已是可以驾驶850多吨钢

9、质渔船的船长,年收入达40多万元。“他总是村里第一个把政策吃透的人,也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潭门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王振才常常看到王书茂拿着政策宣传册研究。他举例,几年前,琼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对渔民的扶持政策,王书茂很快贷款从洋浦订造了一艘350吨的钢质渔船,成为潭门首批拥有全新大吨位钢质渔船的船东之一。后来,政府鼓励渔民发展休闲农业,王书茂又主动“试水”,把自己的两艘渔船租出去,还带领几户渔民办起了海洋特色民宿。他的成功“转型”,带动了大批渔民大胆尝试。如今,潭门港码头旁的商业街热闹非凡,各式海鲜酒楼顾客盈门,各个海洋工艺品摊位也是游人如织。王振才说:“茂公认为,这是改革开放带给

10、渔民们实实在在的红利!”如今,潭门渔民不用辛苦赶海,生活也可以富足。但王书茂依然喜欢钻进颠簸的船舱,“我的根在船上,船锚就是身后的祖国”。“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提出的要求。”王书茂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他颁授“七一勋章”时,与他进行了简短而亲切的交谈。他向习近平总书记简要汇报了潭门渔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总书记听了很满意,叮嘱我继续坚持出海,带领党员群众耕耘南海、守护南海!”轻轻抚摩着手中的“七一勋章”,王书茂说:“这枚勋章分量很重,既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也是对我最大的鞭策。我要牢牢记住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带领渔民耕耘和守护南海,同时走好这条发展休闲渔业的新路子,只有这样,才无愧于这枚勋

11、章,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身份。”榜样6观后感心得61985年,潭门海上民兵连成立,王书茂是最早的成员之一,随后一直担任民兵连副连长,一边在海上辛勤劳作,一边积极组建“守卫祖国南大门”的民间力量。此后多年,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后来,他带着渔民和家人,一起开船给岛礁运送建筑材料,“三代同堂建设南沙”的佳话广为人知。在一次岛礁建设中,王书茂开着自己的小渔船,不畏风雨一趟一趟地往返于潭门和南沙之间,连续工作100多个日夜,为建设前方运送建筑材料和给养物品。由于高强度紫外线辐射,他的皮肤被晒出道道

12、明显的裂痕。“这些伤痕是我的成长印记。”他这样调侃,但又严肃地加上一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不怕辛苦、不怕牺牲。”不怕辛苦、不怕牺牲,体现在王书茂工作的方方面面。潭门镇党委委员吉超甚至觉得,这位65岁的老党员有些“跟自己较劲”。_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潭门镇封锁了几个进出口,村里的党员都有“守门”任务,王书茂也不例外。连续多天的操劳,王书茂的高血压病又犯了,脸憋得通红。轮到他值班时,吉超担心地劝他回家休息。“我对他说,您的班我替您值。可就是这么一句话,惹他生气了。”吉超说,“他特别严肃地说:在抗疫的关键时刻,每个人身上的任务都很重。我搞特殊,其他党员还能拧成一股绳吗?”“上面千条线,下

13、面一根针。”潭门村原脱贫攻坚中队长谢清全对王书茂十分钦佩。他挨个地数:多年来,王书茂当过村里的关工委成员、森林防火负责人、国庆巡逻人员身兼数职的他,别看“官衔”不大,肩头压的责任可不小,“给自己加压,为群众服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感激都放在心里呢!”榜样6观后感心得7王书茂出生在渔民世家,从小就跟随父辈闯荡南海。经年不断的强劲海风和咸苦海水,在数十年的出海岁月里为他烙上了海南渔民的独特印记皮肤黝黑,身材健硕,大大的脚板牢牢踩在甲板上,粗糙的双手坚定地指引着渔船前进和归来的方向。自古行船半条命,王书茂说,南海带给渔民的不只是丰富的海产和阅历。改革开放以前,出海的渔船不仅吨位很小而且环境很差,更

14、缺乏现代化的通讯导航系统,判断天气和航线主要靠经验和祖辈手抄的更路簿。在潭门偏僻的海边,衣冠冢一座连着一座,那是葬身鱼腹的渔民留给家人们最后的念想。“尽管如此,我们从未放弃过对祖国南海的耕耘和守护。”胆大心细加之出海频繁,王书茂掌握了成熟的航海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对此,从1995年就跟着王书茂出海的潭门渔民王振福有发言权:“他对每一条航道了如指掌,尽管放眼望去是汪洋一片,他也能记得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暗流,提醒我们在行船的时候注意避开。”由于熟悉当地社情民情,王书茂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主动请缨,多次牵头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他一共组织渔民抵御了120场台风,对600多位渔民实施了救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