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慨及感悟.doc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慨及感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慨及感悟.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慨及感悟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慨及感悟1“ 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余秋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历史文化散文的代表作。它凭借山水风物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它用平淡蕴藉的语言唤醒了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尊严,重铸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立体生命。中华文化不是掩盖在书本上,而是活在唏嘘声与叹息里。翻越于文脉,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记忆,而是看活了千年的生命。大漠荒荒,黄河文明的兴衰,历史的深邃苍凉;小桥流水,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驰骋北方彪壮之士,柔情似水的江南才
2、子,强壮与柔美汇合,流入文化苦旅之中在如梦的起点,记忆中有一个苍老深邃的牌坊守望于蒙蒙细雨之中,默默承载着古老文明的乡土人情;远处,在一衰一荣,一静一动中,寺庙里晨钟暮鼓,;山下,一位信客揣着信仰与职责奔向东方。走向山河之旅,在我的山河中,都江堰里流动着先秦时期治水的艰辛与李冰的汗水。登上道士塔,看斜阳映红了天际,那却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滴血,滴入了充满艺术与悲情的莫高窟中;向北走,走到朔北的沙漠,沙漠隐泉中涌动着生命的魅力;向西望去,阳关雪中夹杂着文人墨客的风度,飘至西域喀什,化作了西域古文明的回响。日出东方,一抹朝阳照入了宁古塔的废井冷眼中,折射出大唐盛世,在井水光辉的波动下,渤海国转
3、瞬即逝。江南水乡里,美丽、高贵成了杭州对外的宣言,而东坡居士在黄州于人性中突围。承德避暑山庄的背影中浮现了晚清的残光片影,宁古塔的文人拘束了文笔,在无形的狱中开拓黑土大地。晋商骄傲一时,最后抱愧山西;范氏家族坚持在风雨飘摇中守卫风雨天一阁。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则打印着文化人格与良知,展示着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以及文化走向。中华文化的千年一叹集聚于此,人、历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历史的景深、山河之光从书缝中流到了读者的心灵长廊,诗与远方在一点一滴中到心头,留下滴痕。书中的每一篇都很湿、很湿,却又很硬朗。它浸透了中华文化的凄风苦雨和文人的集体痛苦感,文字则是以真体验和真性情浇筑而成,散发着自然
4、背景下的人文气息,跳动着历史背景下的审美心点出了人生背景下的沧桑慧悟,拥有着哲学背景下的审美情趣。秋雨先生渴望着对中华文化做出贡献,于是对中华文化的思索与追寻成了这本书不变的主题。在提倡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今天,中华文化的灵魂不存在于任何一本书中,不靠名人大家传承,中国的文脉早已深深埋藏于中华青年的肌肤之下,流淌在血液之中。文化苦旅,应是整个中华民族捍卫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文脉的长久历程。合上书,我隐隐约约看到一位老者翻越于中华文脉之中,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泥步修行,在思想的圣殿上镌刻中华山河之书。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慨及感悟2捧一抷泥土,上面有你深深的足迹,是文化的苦旅题记“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在
5、这千年的叹息中讲诉苦旅。”沉沉的梦中,听见远方的钟声。在心底,亦听见心灵的召唤。蠢蠢欲动,我要行走,笔直的走去,冥思其文化的深意,苦行到远天的尽头。孤身一人,远离世俗的喧嚣,享受这份隔绝人寰的幽静和这些灿烂的中华文化。苦行,只奢望能有一种苦涩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年轻。一抹斜阳温柔的抚在脸上,天地变得分外明亮和安静,于是追随着余秋雨先生的脚步,进行一场异常深刻的文化苦旅。这是一次对文化的祭奠,也是一次心灵的叩问。无垠的沙漠,沉静而悠远。夕阳的余晖投下一片阴影,没有绿色,缺少水源,只是一只来自欧洲的驼队,留下一道道车轮碾过的痕迹。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里的帐
6、篷中,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骸里,将中华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敦煌文化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消磨殆尽。这是中国的土地,这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当敦煌洞窟重见光日的那一刻,我们的文人,中华的傲骨又怎能不怆然涕下?敦煌千年的变迁,怎能不让无数中华儿女热血满腔?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风沙磨钝。我们,是飞天的后人;这里,是我们的天下。中国的荣耀和耻辱掩映着敦煌壁画美的踪影。血与火的征战,又怎能容你们践踏?可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终究成了人们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我冥思,诺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这是中国的悲哀,这是中国文人的悲哀。我思忖良久,在这一场文化苦旅中,中国丧失了什么,中国人又丢失了什么?
7、是一种民族气节,是中国文人所独有的傲骨。谈到中国文人的傲骨,就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个人,他就是陶渊明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陶渊明确实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不仅以善词文著称,更是一种淡泊名利、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感染着无数文人,甚至影响中国文坛的深层发展。陶渊明出身庶族,29岁出仕为官,后任澎泽县令。诸多黑暗的官宦生涯,使他无法与世俗同流合污,到任81天,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愤然离职。至此,陶渊明十三年的官宦生涯结束。于是毅然隐匿于庐山之下,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以追求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那年,陶渊明41岁。每天以酒为友,以诗为乐,以菊为伴,两袖清风,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
8、性价值的信念,昭示着古代文人高旷雅致的风采,以及中国文人所独有傲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闲适的田园生活中,他心情自然而宁静。晚年贫困潦倒时,也不愿再入仕途。直至427年11月,63岁的陶渊明淡然离世,魂归南山之下的茅庐中,步入桃花源的隔世生活,归去来兮我开始思索文化的真正内涵,或许余秋雨先生笔下的文化苦旅正是一种对文化的深层认知,对文化的种种历练。于是我用哲学的眼光看待苦行,冥想苦思,探山水名胜,观人文风景,自然是归结于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停伫于那些流转千年的文化之中,苦行亦冥思,只愿挺起中国的脊梁和傲骨,和余秋雨先生贴近山水,苦旅文化,冥思深涵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慨及感悟.doc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2-2/11/63b3f759-f62d-41a1-bcb8-7b97f2ac91b3/63b3f759-f62d-41a1-bcb8-7b97f2ac91b31.gif)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慨及感悟.doc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2-2/11/63b3f759-f62d-41a1-bcb8-7b97f2ac91b3/63b3f759-f62d-41a1-bcb8-7b97f2ac91b32.gif)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感慨及感悟.doc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2-2/11/63b3f759-f62d-41a1-bcb8-7b97f2ac91b3/63b3f759-f62d-41a1-bcb8-7b97f2ac91b3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苦旅 文化 读书 心得 感慨 感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75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