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757829 上传时间:2022-02-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 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1读罢观念的水位,心里有一种淡淡的轻松感和压抑感,轻松在于刘瑜的笔法很熟稔,笔调偏向于轻畅明快,能将政治话题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说出来,而不是大量套用官言,滥用官腔。她用的比拟都是极其通俗的,将一种难懂的术语用日常生活中的香蕉,牛奶就表现出来了,却丝毫不减味道。这也使得素来不喜欢读政治读物的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品读这份不可多得的佳品。但在诙谐中,我也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压抑感,通过刘瑜的细细描述,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与外国在某些观念之间的区别。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于官员腐败问题的比较。在倒霉的英国议员中,她写到“就在英国首相为几百块有线电视费而受到公

2、民质疑时,中国的公款消费则高达数千亿计。相比可以公款潇洒享受几千甚至几万元一桌饭菜的中国官员,花八毛公款都会被盯梢的英国议员们,真的是很“倒霉”,大约只能哀叹自己怎么就这么“不幸”,生在英国了呢。”读到这一段时,我并没有全信,相反,我是抱有猜疑,你提供的证据一定是真的吗?抑或就是你的主观看法?我上网查询了一下,发现中国利用公款消费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须说穿的约定。但使我们抱有信心的是中国政府在打击腐败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加大力度的举措,也切实地在推进反贪污法律的健全。作为一名公民,我们不能盲目地关注到中外之间的区别,一昧的自怨自艾。那要这么说别人用四百年踏过的路,流过的血,在中国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呢?

3、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践行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义务,为建设更好更美的祖国献上自己的热血。我觉得刘瑜一句话说的好“给理想一点时间”,我想不妨改写为“为理想的中国奉献一点时间”。原先是读过刘瑜的书的,例如她的送你一颗子弹,在书中刘瑜讲的大多是自己在美国的求学生活,在用随笔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时,也融入自己对制度的思考,对民主的探讨,这一点在她的民主的细节里尤为突出。于是在读这本观念的水位时,可以看出在思考与探讨上,她的见地以及表达更加深刻与诙谐了,我习惯说刘瑜“幽默又不低俗,严肃又不刻板”。有几篇*是她摘自于送你一颗子弹的,如另一个高度,请别让我消失,你比你想象中的更自由,回到巴黎

4、。这几篇我是在大学开学时就读过了的,重读一遍发现另有收获。例如在另一个高度中,原先我对于刘瑜对查尔斯的评价是不置一顾的,因为在我读的月亮和六便士过程中,我看到的是查尔斯对于梦想的追求,对于世俗的厌恶。而刘瑜对他的做法归结于查尔斯对宿命的服从。我是不赞同的,是不赞成所谓宿命之说的。但当我重新阅读时,我发现刘瑜对于宿命的认知与我的并不一样,换句话说,我自以为的认知误导了我。刘瑜所说的宿命指向的是被梦想击中后的追逐,我开始想象那种感觉,把自己当成查尔斯,体会那种被梦想击中的感觉。这让我有一种神圣的骄傲感,仿佛自己就像天选之子,享受着上帝的眷顾。“梦想多么妖艳,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

5、,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细细想想,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这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下五千年以来,功名利禄一直是王侯将相,市井平民,士大夫们所追求的梦想,挤破头颅想要得到的东西,但在这其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认识到不乏脱世的人存在。我想梦想可能无法用具体的字词来解释,它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自己对未来自己的看法与期待吧。我觉得里面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解决了一直悬在我内心里的一个疑问,这同时也是我身边许多同龄人,许多家长想问的,“学这些有什么用”。在这里请允许我摘抄一下刘瑜的原文“我很想知道当年牛顿讲授重力原理和月亮轨迹时,是不是也有一帮讨厌的人在问:老师你说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呢?而

6、如果有人这样问,牛顿会不会反问:难道仅仅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还不够吗?”对啊!已经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了,难道还不够吗?显然不够,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孩童时期的好奇心早已被打磨的所剩无几,相反更多填充我们脑袋的是实用,实用,再实用一点这类的想法。其实在我的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说法“阿新,你说我们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用,学的太杂了,以后怎么工作啊?”“学长,你说我以后选什么专业,学什么以后就可以直接工作了,哪些工作有对口的专业啊?”。每每说到这里,我都会嘴上说着:“我也不知道啊。”,心里却想着“你见过主席这个工作有对口的专业吗?”这类现象很常见,不夸张的说,十个中国人里有九个说过这样的话。实用主义固然对祖国

7、的发展,个人的成就,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但我们越来越无法避免的是它的弊端百出,每个孩子都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工程师,似乎个性停留在非主流时代,现在都是千篇一律的中国学生喊着要就业,要成功,成千上万的女孩子的脸变成了网红脸,个性越发成为了一件奢侈品,一件人人都丢弃了的奢侈品。我想女娲造人的时候也不是用的印刷机啊!钱学森之问可能强调的便是释放的学生个性吧!别让高考成为另一种科举,成为变了花样的八股文大展身手的地方。我觉得青年读刘瑜的*是很有用的,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会发现刘瑜的*缺乏力透纸背的思考,有些论述过于片面。但抛开这些,每次读完再细细体会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像细水长流一

8、样浇灌我们的精神土地,孕育自我的精神家园。最后就让我引用刘瑜对于自我的探讨中所说的一句话作结吧“自我是一个深渊,它如此庞大,爱情不可填补”。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2观念的水位是她近年来的专栏和随笔集,之所以要集结成册出版,还是出于作者对于启迪民智、传递心得的迫切需求。刘瑜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梁文道评价她的文字是替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作者环顾四周,发现习惯性谎言对人的智力羞辱还在继续;一句“制度的问题”反复被用以推卸作恶中的个体责任;经济问题道德化,为民粹主义培育着延绵不绝的土壤;以儒家观念或西方极右话语

9、否定“平等”之价值,将自身设置为精英然后翘着兰花指赞美前现代式的精英主义;对精致品味与审美旨趣的追求遮蔽了很多知识分子的真问题意识。这本书试图传递的信息是既需要对国家之顽固、也需要对普通人之麻木、乃至知识分子的骄矜说“不”。这本书以一种不艰深不晦涩的讲述,传递着作者对于民智启迪的决心。刘瑜认为一个人不可以告诉他人他们所不知道的观念,事实上他只能告诉他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所以所谓的启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对蒙蔽理性的擦拭。那么作者是如何对蒙蔽的理性进行擦拭的呢?将过于霸道的声音拧小,将被屏蔽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我们应该如何读书呢?在如何读书、

10、读什么书的体验上,你我或许都有着这样的经历,打开豆瓣,亦或是点击当当、卓越准备补充精神食粮的时候,往往都有一瞬间不知所措的茫然。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阅读噩梦,当在阅读一部非常艰深晦涩的经典著作时,寸步难行。大多时候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偶尔似懂非懂又觉得作者基本上是在胡说八道。坐在那里两个小时只能翻四页这种体验,好像从沼泽里往外拽一辆马车。类似的阅读体验,刘瑜经历过许多,每每都有大声质问作者的冲动。后来细想,与其问别人,不如问自己:既然自己读的这么痛苦,为什么要读呢?在年少缺乏自信的时候,一旦不能读懂一本书或者读懂了,但完全不知道她好在哪里,多半会很心虚,觉得责任肯定都在自己身上:这么经典的书我都

11、不知道她好在哪里,一定是我笨极了。既然如此,不仅要接着读,还要在餐桌上不经意的讲道:“其实福柯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具有一种意指共生的关系,而罗兰巴特晚年对欲爱的诠释,构成了对这一关系最好的回应”以至于刘瑜有段时间很偏激的相信,世上本没有经典,装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这句话当然过于傲慢,更准确的表达方式说则是:一个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她,而是她真的能帮助你认识所处的世界与自己。如果她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是你的功力暂时还不够去读懂她,要么是她真的也没什么。所以刘瑜现在主张的是,一种从经验、从问题出发的读书态度。这个转变还基于一个认识:大多数哲学与社科经典都写作

12、于“实证“几乎不可能的时代。那个时代缺乏大规模民意调查、完整的宏观经济和社会数据、科学上严谨的统计技术,多数经典的写作方式只能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推断到推断,从灵感到灵感。这种写作方式往往能创造出很多很漂亮的很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但是很难校验这些理论的可能性。所以作者的读书历程,是一个不断从经典下降为经验,从意识形态下降为实证论证的历程。不是说经典失去了其吸引力,或者我们停止阅读经典事实上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不是的重返经典并从中获益,并且吸引我们去重读经典的,是问题意识的箭头,而不是餐桌上的虚荣心。例如,作者这样谈到,她以前若是关心“资产阶级的民主是不是虚伪的”这个问题,可能去读马克思、卢梭和施密

13、特,而现在可能去读关于议员投票记录和民意测验对比的研究、投票率和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的研究等书籍、*甚至新闻报道。这些研究也许讨论的都是小问题,但是他们往往用一种有理有据、严格论证的方式来抵达那些小结论。这种虽然微观但严密的论证方式,在我看来,比虽宏大但浮空的论断要有力的许多。类似的,我的阅读体验也是,从大型的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各个亚组分析之间的差异,从而探索发现最佳效益风险比人群,合理个体化用药。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好书?所以我们现在读书并不指望醍醐灌顶,更不觉得书架上有什么神明。真正的好书,都向着证伪敞开,而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启示。在思考自己要读什么书之前,我们要问问自己,我关心的到底是

14、什么问题,因为只有真诚的问题才能引向真诚的阅读,阅读如此美好,任何虚荣心的杂质都是对她的玷污。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3读完刘瑜先生的观念的水位,令我最有感触的,是在“观念此处”一栏中,与书同名的一篇观念的水位。在此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社会变革应当是水涨船高的过程。读完此篇,不禁让我立刻联想到国内今年的女权运动。在起初,我并不明白为何女权的势力如爆炸般的膨胀,似乎是我国的女性地位已被压榨已久。但作为一名温和的平权主义者,读完观念的水位这一设定,让我找到了些头绪。究竟是女性的确被更严重地物化歧视,还是广大人民中,观念的水位出现了落差?为了寻找答案,我便从臭名昭著的“中华田园女权”开始分析

15、。田园女权,又称伪女权,女利主义。她们擅长用逻辑不通的诡辩进行煽动民众,哭诉女性地位低下,不被尊重。她们运用何种手段暂且不提,但是维护女性权益这一点似乎还是符合时代的政治正确,也正是因此,她们站在观念水位的至高处,从而战而不败。而当今被曝光多次,堪称女权之敌的一个群体,他们叫做滴滴司机。近几个月的犯罪不断确实是事实。这些司机,显然普遍学历不高,观念未必跟上时代,在网络上发言权很低,鱼龙混杂。就在几日前,女权主义者又针对一起性质严重的案件,曝光多个滴滴司机群聊内容,加以愤怒的言辞诉苦捍权,田园女权趁此在一旁进行无差别人身攻击。在包括我的旁人看到,第一反应自然是惋惜,而对于部分偏激言论也无力反驳,

16、谁都不想与女权势力作对,稍有不慎便会拉低自己观念的水位。毫无疑问,女权主义者迫切希望一场社会变革,只是唯欠的一场东风却迟迟不能盼来。民众的观念似乎也已经到位,再不济,想必也没人敢公开发声支持大男子主义,那这场理想中的变革,还缺些什么?纵然社会的怒火释放给施害者,可这似乎改变不了既成的现实与未知的将来,滴滴平台赔偿了事,下架顺风车,未必能杜绝潜在的犯罪,悲剧的根源,究竟是对性别的歧视,还是其他?在我看来,这些事情的本质并不仅仅是男性欺负女性,而是强者欺负弱者。我们看到司机欺负乘客,我们更应看到,是平台在欺负乘客。如果不是因为滴滴现在基本垄断了网约车市场,他们又怎么敢在空姐出事之后依然一切照旧?为

17、什么把当司机的门槛放的如此之低,为什么?我们发声,根本不仅仅是在维护基本的权利,而是在控诉被纵容的人性,以及被资本侵蚀的人性。女权主义者没有推动实际的变革,但又想让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滴滴平台正是因此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施加不可抗的暴力。只要人人都在用滴滴,滴滴平台就不愿耗费重资进行大型整改,十几条人命对于资本家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而潜在的罪犯也就得以在这个平台上喘息。观念的水位又何以阻挡这种势力呢?仅靠观念,阻止不了被资本家割宰,没有群众站起来反抗,仅靠网络舆论,再高的观念水位也都无济于事。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4这本书不是能一口气看完的那种,连看几篇就要停下来,不然浑身总有一种血液充斥的焦灼

18、感,甚至于感到用力过猛。因为都是随笔,更多的是思考的吉光片羽,欲言又止,偶尔作者笔锋一闪,让人寒意阵阵。认识刘瑜,是因为之前看过她写的一篇杂文,读完立刻心生敬意,同时惊异于一个女人能对政治、民主有如此深刻尖利的认识,不是柔声细语,也不是高声呐喊,是气沉丹田,字字掷地有声的对社会,对人性的审问。一个理性的女人是很可怕的,因为她能够比男人看到事物更深刻的一面。“观念”是某一时期形成的固化在人脑中的思维模式,它如同“本性”一样难移。顽固如此,终还是要与时俱进,随同时代一起进化演变。这便是观念的水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缓缓上涨。当下中国人的各种观念,不是处于这个极端,便是那个极端。广阔的中间地带人迹罕

19、至。观念的水位,何时突破这个过渡时代,谁也无法预测。刘瑜却说,她感到乐观。这也是为什么看完此书,除了尖锐,理智,犀利,我却更觉得她幽默亲切,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她从不用生涩隐晦的文字去诠释精英视角。看到有人评价说她是文字里“夹枪带棒”的小清新,我颇以为评价的很准确。书中提到一句西方谚语:Think out side thebox。我想刘瑜就是这样始终在追求盒子之外的思想与世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找到一扇看清自己看清世界的窗户;一条通向自由通向民主的道路。她论法制与民主的关系,阐述权利制衡的重要性;她谈论历史,说一个国家走向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她认为司法的独

20、立,不仅要独立于政府,也是独立于民愤;她举例英国的言论自由,即使帝国从老虎变成了家猫,而言论自由从耳边的苍蝇变成老鹰,政府也从不剥夺民众的质疑自由;她认为拒绝乌托邦与追求它一样需要勇气。她主要是在讲民主。会为了一个观点而满足得意畅快呼喊、会那么容易愤怒生气忧愁,但同样热血。热血就是责任心,就是在见识多种人生、领略各家风采之后从容微笑着,不悲观不逃避,有着自己的生活重心。所说的“开茅塞、除鄙见”指的大概就是此类书了。观念的水位里,没有大而空泛的“德先生”与“赛先生”、“自由”与“民主”,有的是“给理想一点时间”、“黑暗消失之前”,没有道学先生的伪善和让人生畏的严厉措辞,有的是“恶之平庸”、“善的

21、理由”。外行人不知道什么才是中国,什么才真正适合中国。但只要有作者这样的存在,这样的表达,这样来展现她所期望的世界。便不需争辩是非黑白,在像她一样的众人的絮絮叨叨下,时间之下,自然会显现,平衡下的道路。观念的水位读书笔记领悟5送你一颗子弹是朋友让我推荐书时我心里推荐排行榜的佼佼者,看刘瑜的书不是一个很轻松的过程,但是在这其中都会忍不住被她带动着去辩证性思考一些问题,收获颇丰。所以在网易蜗牛上看到有这本观念的水位,就立刻加入了书桌,细细读了起来。这本书读了很久,也记录了很多,我试着能不能把其中的感悟和收获都理清楚。观念的水位,在看这本书之前去豆瓣搜了一下评分,瞥了一眼评价,位列前面的有好几位评价

22、给了1星或者2星。其中不外乎两种声音,一是觉得刘瑜作为学者,这本书的出发点有点太低了,这大概是另一位学者或者对民主对政治有点研究了解的同学,这点我没有发言权,但针对我这样的受众,我恰恰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有开智的作用。第二种声音是,“在刘瑜这样的人眼里,欧美的屎都是香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之前也想过,也和达先生讨论过。达先生常说我,看问题的时候容易没有立场。我说,我不是没有立场,我是觉得从一个理科生的角度出发我忍不住会有带着苛刻的眼光去看立场,所以会觉得根本没有一个完美的立场,所以哪个都不值得我支持。举个例子,手机等智能科技的发展养成了一批低头族,所以手机这种智能的发展是好的吗?于是会有很多人群起

23、而攻之,倡导丢掉手机,回归丛林。但是工科生如我,心里又有一个小人在呐喊着,那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呢,你们怎么就不看了呢,你们这不就是高晓松说的没有一以贯之价值观的那种人吗?但是,后来我在某本书上看到一个观点之后想通了。诚然,没有一个观念是完美的,没有一个立场是经得起重复推敲的,但是还是需要有像刘瑜这样始终坚持宣扬一个立场的人,即使我们知道她的立场也并不是严谨的经得起层层推敲的。在历史前进的方向上需要有这么一类人来提醒我们从另外一个观点看问题,把历史大方向再往回拉一点,而历史正是这么一步步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观念的水位这本书,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民主的理解仅仅局限于选举,但是如刘瑜所说,民主制度并不是选民投下一张选票然后翘起二郎腿等待政治家给我们端茶倒水的懒人体制,而需要民众对政治经年累月地巡逻促成点滴改良乃至水滴石穿。然而我们国内最缺的恰恰是对民主的关注,更别说对政治的巡逻促成改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