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厢记》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厢记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 西厢记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1郑恒一定想说:宝宝心里苦啊。可怜那郑恒,出场不多,只因这老夫人无主见,只因那将军相逼,落得个触树而死。到底是谁倚势欺人?你说他倚兄父仗势欺人,他却是无父母身凄凉。你看他只因家中无人,安排妥当后前来扶柩,得知娇妻变人妻,想得夺回自己的未婚妻最后还被逼身亡,可说是全书最可怜的人。而他说的那段“谎话”,读过会真记后,我觉得相当真实,说不定就是真话,只因最后结局需要是大团圆,不得已变成了谎话。最后一句“无情的郑恒苦”,最后三个字太对了,郑恒苦啊,至于无情?呵呵想到董本里最后一句“谁似这厮般少年花下死”,郑恒比张生有情多了。看多了对西厢记的吹捧之语,自
2、己读一遍,却发现那些个评论真是恶心。有一点非常重要,读西厢记前最好先读元稹会真记,读西厢记前最好先读元稹会真记,然后将会真记里的人物性格代入西厢记,就会发现西厢记里虽然努力塑造新的人物形象,但新的人物形象大多失真,有点矫揉造作。最后还强扭出个大团圆来。再一点非常重要,春心萌动的不只莺莺,还有红娘,何以见得?教张生乱莺莺的心,“将性儿温存,话儿摩弄”还有什么“夹被儿、指头儿”。红娘亦非是媒婆,就算是媒婆,也是那王婆。撩张生,逼莺莺,成就个春风桃李花开夜。而这种红娘正是那些“文人”、“才子”喜欢的,可以帮他们撩妹,撩妹这种事也是那些“文人才子”最喜欢的,所以他们个个称赞红娘称赞莺莺。由于时代关系,
3、现在的年轻未婚女性的例子不好举,那就想想看如果自己有妻子,然后有个“红娘”(你妻子的小姐妹)带你妻子和别的男人苟合,而那男人还吹嘘红娘是带你妻子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记住“苟合”这个词,非常重要,不管是道德还是法律都不认为这种关系是对的。我一直认为,如果感情不合,可以先分手先离婚,再去追求爱情。那些说莺莺是追求爱情的,可曾见到”却不当留请张生於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夫人有此一端。“一句?莺莺已有未婚夫,只因父丧未满才未成婚。用现在的事情举例,大概就是高中时山盟海誓,一上大学两地求学,女的就爬上学长的床了,也没知会男方一声,然后男方来找女友,想搬出家世压下那学长,结果那学长势力更大,装逼
4、反被逼死。你说苦不苦?你说追求爱情吧,那就先好好分手不好?看看莺莺小姐是怎么说郑恒的,”来时节定把先生助,决将贼子诛。他不识亲疏,啜赚良人妇。“好吧,直接说郑恒是贼子了,还说他想诳骗良人的妻子。这种苦楚,男人能不尝尽量不要去尝了,NTR什么的最讨厌了。老夫人的形象其实挺简单的,嫌贫爱富无主见。刚开始不想把莺莺许给张生是因他是个穷酸,后来要面子让张生去考试,结果中了状元,回头一看,家道中落的郑恒反成了穷酸。再然后呢,“俺不曾逼死他,我是他亲姑娘,他又无父母,我做主葬了者。着唤莺莺出来,今日做个庆喜的茶饭,着他两口儿成合者。”不知道大家看了这句有什么感想。好个无情的老夫人!然而文字上对老夫人的描述
5、是怎么样的呢?能持家有主见,都是这类意思。为什么会这样?王本西厢记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则因月底联诗句,成就了怨女旷夫。显得有志的状元能,无情的郑恒苦。“这一句加在”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之后,恰恰起到了反讽的作用,这才是王本西厢记的真正主题。很多人看王本西厢记不明白为什么说郑恒无情,那就看看前面一句,因为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那么苦逼郑恒只能是无情的了,而且也不说张生有情,只说张生有志。显得有志的状元能,能什么?能挖墙角而已,非是有情。郑恒是因为未能与莺莺成眷属才被套上无情的标签,与有情的成眷属相对。为什么王本西厢记里的人物失真,矫揉造作。最后还强扭出个大团圆来?就是因为这是一部反讽作品,
6、不是歌颂爱情,也不是体现什么突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婚姻之类的东西。老夫人、红娘、张生,甚至是莺莺都是他讽刺的对象。董本中的郑恒最后说了”有何面目“,直接就撞撞死了,而王本里的老夫人一次次说玷辱家门,却又是放纵家人。郑恒想给自己留个面子说”自退亲事与张生“,却被老夫人说”赶出去便罢“,落得个”妻子空争不到头“觉得没脸见人的郑恒撞撞死。那个东墙下的张生,想想会真记里他说的话就觉得恶心,王本里的张生也没好多少。没脸面的一个个活得好好的,要脸的一日无常万事休。看看那句”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如果说王本西厢记是赞扬莺莺突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这能称得上三从四德?这不是讽刺是什么?金评说“第三从似早”,
7、可惜没有评点四德,四德早就不知丢哪了。大团圆的作品已经有一部董本西厢记了,王本开新作,如果与董本主题相近,那怎么能突出新意来呢?百度百科上介绍,”它和董西厢在情节上相差无几,但在每个方面都进一步加工“。但是有一个角色却是不同的,正是郑恒,王本西厢记里的郑恒与董本的郑恒不同,正是这点不同造就了王本西厢记的新主题。借郑恒的死,对那副大团圆、歌舞升平的景象大大地讽刺了一番。末梢拳难挣,枉自送残生。关于版本。金评本大家只当参考就行了,删改比较多,难以看出王本原意。上古王季思校注本是校注最详细的,一些注释值得一看,可与金评本互补。还有人文版的是比较容易买到的。不过就阅读体验来说,岳麓版的应该是最好的,衬
8、字全部用小写标出,这是与其他版本最大的区别。西厢记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2闲来无事,翻开了慕之已久的西厢记。少时对故事情节了解大概,甚是钦慕向往张生莺莺的自由爱情。“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仿若美好爱情的代名词。而今翻开西厢记,却没有雾中看花时的向往。书中描写的张珙此人实在不能称之为君子,普救寺初见莺莺便为色所迷,所思所想也不过是窃玉偷香,和莺莺春风一度,虽有贾冯才,不过是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话本标配需要罢了。而崔莺莺这一人物在西厢记的刻画中是空有美貌而毫无特点,话本中极尽其事描写其貌其才,看完之后对其也无甚印象(俗称“花瓶”)。唯有红娘,其形象跃然纸上,做自己愿
9、做之事,不违本心,虽为奴仆,自有正义。凡书中红娘舌呛各人(张生、崔相国夫人、郑桓)处,无不精彩。西厢记故事自唐元稹莺莺传后已日趋完善,各版本西厢记各有特点。莺莺传作为先版,虽结局令人唏嘘却是真实。无论是张生的狡辩“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还是莺莺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可从中窥见张生与莺莺心理,是残酷的现实造就,而后几版都是现实催生出的浪漫。董解元西厢记和王实甫西厢记故事情节均已完备,略有不同。董版张生与莺莺私奔投杜确寻帮助比王版郑桓羞愤撞树自杀更合情理。但王版西厢记红娘形象刻画最佳,且王版西厢记其文“一字一句均能抒情摹状、着色浸
10、音。所胜者,辞也”。一个故事经几朝发展,才子佳人“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友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样的结局是世所愿见,纵观整个故事,但凡有一环出了差错,这样的结局便是奢望吧。西厢记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3张生(名珙,字君瑞,西洛人氏),第一代流氓才子的集大成者,西厢记的横空出世,遂成竖子之名。西厢花下,朗月当头,浪子张生揭竿而起,吹起了向古典爱情总攻的号角。有关爱情的虚无主义理想在张生明确的功利思想的凌厉攻势之下,顿如美国双子世贸大楼一样土崩瓦解。立在唐宋传奇和元杂剧深处的张生绣口轻吐,一下就淹没了盛唐。因此,与其说西厢记是浪漫爱情的礼赞,毋宁说它是浪漫爱情的挽歌。我必须充满惭愧地承认,少不
11、更事的我曾经长久地为西厢记的诲淫诲盗深深陶醉,及至弱冠,西厢记中的“有情人皆成眷属”的虚伪光辉亦令我生出仰慕的感觉。而今年近四十,始知诲淫诲盗和皆成眷属是西厢记的两极,而两极的连接处却是我们的盲点。西厢记高度符号化的人物的所指是其一面,而作为另一面的能指被我们忘却了。张生的作派在西厢记里妩媚而阴柔。刚出场的张生像历代的书生一样,无疑是病弱的,他无比自怜地这样自我评价:“学成满腹*,尚在湖海飘零。”*与飘零的张力在张生身上难堪地对峙着,并要最终寻找到自己的出口。在没有找到出口之前,可怜而可爱的张生只能是“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飘零的价值最终会找到归宿;而在此之前,对张生飘零的第一个奖
12、励在普救寺里露出了端倪如同上苍注定,张君瑞命带桃花,普救寺的惊艳直接催生了一首好诗:月色溶溶夜花木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该诗可谓孤篇压全唐,足见张生的“学成满腹*”绝非空穴来风。张生以月亮这人世间阴柔的代表起兴,最后直抒胸臆,向着近在咫尺的月中人发出召魂令,瞬间建立起了多情的形象。你听,张生像一个流浪歌手一样唱道:寺庙的夜色多沉静,那花儿寂寞地开在春风中,我静立月下多饥渴啊,为何没有美眉来调情?张生大胆而浮夸地将煽情进行到底,其实践精神当是空前绝后。若干年前,张生的老师也咏过月亮,他说:明月照到我床前,我当是霜花和食盐,抬头我把月亮看,才知它没故乡的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13、低头思故乡)。相比张生,老师就显得不着边际。若干年后,张生的学生就不再咏月亮了,他们只说星星,发誓要给情人“一扇朝北的窗,让他看到星斗”,有张生的诗意,但显得过于吝啬。至于郁达夫之流的“曾因酒醉鞭名马,怕为情多累美人”则显得自怜而变态,及至发展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里的那种欲擒故纵,那种小家子气,那种小妾般的懦弱,足见流氓才子已呈现难以挽回的退化。张生的“月色溶溶夜”是明着勾引。他没有想到的是西厢的另一侧马上会有美女作家即席高歌:很久以来我就性的饥渴,春来了我更感到没着落,你在那里大声唱,我知你是个会疼人的好哥哥(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
14、怜长叹人)。句句如同天籁,道出了美人敢上也甘上贼船的不凡气魄。文化流氓初战告捷,虽然有点意外。孙飞虎流氓无产者的形象肇始于汉高祖刘邦。遥想当年,汉高祖还是刘三的时候,因艳羡于始皇帝的兵马威仪,遂产生了“大丈夫当如此”的罪恶念头,由此可以看出,刘三们不是反抗现行的体制而只是宣泄自己肮脏内心的邪恶欲望。对比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的豪气,二人的精神境界判若云泥。但刘三的呐喊却是流氓无产者的党章,千年以下,衣钵相沿,薪尽火传。在这样的行为准则之下,流氓无产者从来只能破坏旧秩序,而无缘创造新秩序。流氓无产者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在古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书写下叛逆而无意义的诗歌。譬如洪秀全,科举的失利,使他看清
15、了科举的吃人本质,也萌发了他邪恶的愿望。在对旧秩序不存丝毫幻想的情况下,洪秀全假借宗教的名义开始了抗争并取得了看似辉煌的胜利。之后就是欲望的毫无节制的发作,一直把远东变成了最大的妓院(朱大可语)。“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信念制造了一批批流氓无产者,也断送了一批批流氓无产者。他们循着邪恶的道路,最后毁于邪恶。所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也好,“吾恨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也好,无非是流氓无产者用来骇人的虎皮大旗。在功能完备的社会体系中,真正的无产者是没有出路的,为秩序所允许的改变身份和处境的大门在没有打开之前就已经对他们关闭了。在看不到未来的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里,无产者要么心如死灰,自生自灭,
16、托体同山阿;要么怀着刻骨的仇恨活着,他们抱着对秩序的强烈质疑和对命运悄然反抗的信念并最终为这样的信念所异化。他们的典型就是孙飞虎和红娘。刘邦是被太史公高度符号化了的,更多的人不可能成为刘邦、洪秀全、李自成,便出落为孙飞虎之类的鸡鸣狗盗之徒,在“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一个”的底色渲染之下,以虚无的浪漫主义激情,短视的理想主义准则,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无坚不摧。从阶级属性上看,孙飞虎是典型的流氓无产者,他具备了流氓无产者的一切属性。他们最典型的性格就是对现存秩序的强烈不满并由此带来的强烈的破坏欲望,因此他们的形象经常和暴力及恐怖主义相联。流氓无产者的暴力有时候剑锋直指国家,但更多的时候,其暴力的霜
17、刃往往指向国家利益的个体代表。在水浒传里,更多的暴力甚至指向了蚁蝼般的无辜者。这时,我们看到的是流氓无产者被暴力所异化的狰狞的嘴脸,暴力与恐怖本身成了目的,一代代流氓无产者前仆后继奔向暴力与恐怖,放纵着邪恶的欲望,并为邪恶的欲望所左右,在二十四史中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他们高傲地扬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孙飞虎手中有半万人马,号令“人尽衔枚,马皆勒口,鸣锣击鼓,呐喊摇旗”的惟一动机就是:“近知先相国之女莺莺,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掳莺莺为妻,是我平生愿足矣。”一言既出,半万人马即围困普救寺,崔莺莺顿成囊中之物。这是用暴力改变分配(当然包括美色分配)的一种典型形式。红娘但是,更多的人连成为孙
18、飞虎的机会也没有,譬如红娘。红娘的工作职责是明确的,她是崔莺莺的生活秘书,除此之外,关于她的姓氏、籍贯和身世,以及她如何走进相国之家对我们都是一个永远的谜团。所有这些让我们可以对她的身份进行明确的界定:失去了人身自由的无产者(还不是奴隶)。青春的红娘脑海里面必定一遍遍划过有关人生的最基本的疑问:同为女孩,同为青春年少,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轨道?为什么一个人必须依附于另外一个人?难道真如他们所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为什么他们锦衣玉食,钟鸣鼎食,而我却只能端茶送饭,倒屎倒尿?对于红娘这样的姑娘来说,命运的本质的确显得过于残酷了。最为可怕的是红娘还自视过高,因为她曾经不止一次地
19、自夸说:“我虽是个婆娘有志气!”很明显,红娘这句话不在于强调性别,而在于突出自己的志气,只是西厢记中对她的志气为何物却语焉不详。荷尔德林说过类似的话:在那样的年代,女仆要志气何为?因此,在红娘身上同样有着一种张力,那就是女仆的身份和有志气的禀赋之间的冲突。心高命薄的张力需要寻找出口。张生给了红娘一个出口。张生邂逅莺莺的那一刹那,红娘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转化由女仆向女巫的转化。魔笛即将吹响,风魔了的张解员和发了情的崔氏女该随着红娘的节奏起舞了。红娘不但成功地向虚拟的敌人发起了进攻,并且时刻左右了敌人的脚步。红娘十几年的灰暗人生终于迎来了第一缕绯红。是的,作为主人,你掌握我的肉身,作为仆人的我,今日却
20、要控制你的精神。至此,红娘的人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场运动中,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西哲卡尔马克思语大意)。因此,张生与红娘的关系是复杂而单纯的。张生与红娘是狼和狈的关系,张生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在利用红娘,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没有张生,红娘只可能永远是女仆,是张生给红娘带来了命运的捩转,张生在成功占有崔莺莺之时,红娘终于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一种心理上战胜敌人、战胜自我的尊严。红娘何尝不是利用张生完成了和平演变的大业。因此张生不是西门大官人,红娘也不是为了区区十两银子就乱说风情的王婆。难道张生一句流氓戏言“怎舍得让你叠被铺床”,就会给聪明的红娘这一位女中豪杰如此的行动力量?
21、多么可笑啊!张生还自以为得计地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罗帐,怎舍得让你叠被铺床?”啊呸!竖子真乃不足与谋!女中豪杰如红娘者焉受用你这嗟来之食?(因此,我们也可以推知贾宝玉用这样一句话对紫鹃姑娘说时,为什么林黛玉会勃然大怒)红娘等待的是对富人阶层的心理优势和对崔家的话语权啊。红娘,这潜伏在体制中的孙飞虎,她等待的是伺机对莺莺进行和平演变,这就是红娘大肆诲淫诲盗的精神依据。当崔张的云雨勾当东窗事发,崔失身之后,红娘对暴跳如雷的老妇人的态度马上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她不但否认了自己在崔张性事中的丰功伟绩,而且拒绝承担莺莺失身的任何道义上的责任。西厢记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4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
22、名著,它叙述了张生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那么当今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西厢记这部对追求爱情自由的古代经典还有什么更多的社会意义可以为后人所解读呢?就我看来,虽然之前的封建婚姻制度不复存在,但所谓的现代人拥有的恋爱自由,是真正的恋爱自由吗?是从心理上得到的真的恋爱自由,还是在形式上拥有的恋爱自由权呢。我们拥有古人所羡慕的自由,可以大胆牵手,大胆拥抱,大胆亲吻,和自己喜欢的任何人在一起,感受爱情。我们闪婚闪离。享受这种自
23、我权利的同时却也不得不遵守这个隐藏在社会表层下的潜规则。那就是现实。现实的压力之下,真正的爱情存活的保质期会有多久。若是封建婚礼制度可以突破,那么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现实则是比封建婚礼制度更难突破的屏障。这屏障由太多太多的元素构成。随着年龄增长两人阅历增长速度的不一致,毕业之后工作单位的异地与个人发展的矛盾,父母的看法,家世背景,即使两人相爱,在一起的依然会存在这些难以避免会出现的问题。若是再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两人之间仅存的藕断丝连怕也是覆水难收了罢。于千万万人能与你相遇已是不易,能看上眼跨越汹涌人群握住你的手的几率更是小得可怜,克服重重阻碍携手暮年的又占了多少比例呢。常听人说,和你结婚
24、的人一定不是你最爱的人。小时候总觉着这怎么可能,可是身边的人似乎真的大多是这样,因为各种因素,错过了少年时那个最爱的TA,到了适婚年龄,父母催婚,自己也开始慢慢意识到衰老的节奏,开始希望稳定,于是开始相亲,开始学会说服自己将就,将就自己,将就他人。多年之后再回首过往,心中会不会闪过一丝丝的无奈。我爱的你已拥有了自己的和睦家庭,而我也早已嫁为人妇,过着单调而枯燥的柴米油盐。而当年我们之间的爱,成为了在闲暇时回忆年少时的茶余饭后。即使是在恋爱自由的现在,我们的爱情依旧存在着这么这么多难以启齿的悲哀。希望,在我们还有能力用尽全力去爱的时候就不要害怕伤害。世界上有这么这么多的人,能够遇见你已是我今生莫
25、大的幸运,若是上苍眷顾,某一天,你我暮年,笑谈流年。你宽大而温暖的手掌抚上我长满皱纹苍老的脸颊,夕阳下,你的眼神那么温润美好。借用村上春树的话,如果相爱,便携手到老。如果错过,便护他安好。莺莺愿突破封建礼教与张生携手,我愿跨越屏障与你到老。西厢记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5总是怀着敏感的心与孤寂的愁,漫步在微雨后,感时伤事;总是念着伤感的昨天与未知的明天,迷茫着,寻觅着遇见元稹,是在一个张扬的午后,夏雨过后的溽腻尚未完全散去,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朵。一个人在家里,安安静静地、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看着唐诗校注,尔后一首馨香淡雅的诗涌入眼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6、沉吟片刻,不禁怅然若失。读这首诗,想到的一定是爱情。原以为,爱情纯粹的,没有目的,没有枷锁,有的只是流淌在耳傍心际,那亦浅亦深的爱恋。后来读西厢记传世的爱情名篇很喜欢,然而有些失望,仿佛在一刹那戳穿了我以为本该纯粹的爱情。如同梁祝化蝶般,莺莺与张生那么美丽的爱情,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的解读下,俨然成了反抗封建的范本,成了忠贞不二、不为礼教所迫的爱情传奇。可我的心是小的,不想再见杨过苦等小龙女十六载的辛酸苦楚,不愿再看霍小玉赌咒发誓刚烈而死的决绝断断续续的,我回想着他们和她们的爱情:张爱玲遇见胡兰成,觉得自己很低很低,在尘埃里为他开出花朵;徐志摩遇见顾小曼,仿佛一场痴狂,日夜为她绘写爱眉小扎;陆游遇
27、见唐琬,于沈园的一池春波,惊鸿照影而来只是若干年后,胡兰成沦为汉奸,爱玲断然决裂;志摩随飞机陨落,空留红颜寂寞终老;陆游唐琬沈园再见,空留阕钗头凤予后人评说于是我想起元稹和他那同样苍凉的爱情。元稹同崔护一样,在春光和暖的赶考途中邂逅了一位佳人,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也是“眼波回转,欲说还休”,在春日明媚的阳光里,一切暧昧都有了可能,一切心动都有了延续。我安静着,等待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在故事的开端,当元稹同他的佳人流连在无边的春景,我以为他们会长久,就像西厢中莺莺和张生一样虽然有过长亭送别的十里忧伤,最终莺莺仍是等回了衣锦还乡的张生,而后凤冠霞帔、白首终老。然而时光匆匆,再浓的情愫亦留不住春
28、光的流逝。在他们相恋了短短一季之后,元稹为取功名,远赴长安,终将他的莺莺抛弃,空留一树桃花日日倚盼,苦对春风。莺莺是西厢记的女主角,亦是会真记中的由王实甫“借”去的原型。而会真记的作者,正是元稹。元稹在离开他的莺莺之后写下了这本精简的,如他的爱情般浅薄的怅情录,追忆他最初的爱情。与西厢记历经坎坷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同的是,会真记从一开始便知是一出没有结局的爱情悲剧。张生和莺莺,终是没有在一起,不是因为封建制度的压迫,亦不是社会礼教的不容,只是不爱了。时光冲淡了一切,也包括那些与青春爱恋有关的岁月和情感。于元稹,亦是如此三年后,腾达的元稹迎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季女韦丛,与他的莺莺,从此天涯是路人。很久
29、之后才忽然想到,西厢记或许是会真记童话版,固执的保留着真正爱情存在过的痕迹。岔开说去,遥想起宝玉和黛玉在暮春的落花时节共读西厢记的情景,这段暧昧然而纯真的爱情贯穿着整部红楼的繁华与衰败。或许曹公最初是想撮合这段“木石前盟”的,西厢记作为场景的出现,让我以为一切都有了转机,以为宝黛会和莺莺同张生一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曹公仙逝,带走了所有的可能,空留残璧红楼。由高鹗续笔的后四十回,文笔纵是不弱,然而终失雪芹风骨。高鹗不是曹公,让人满怀宝黛爱情的期待;高鹗亦不是元稹,只留错失的爱情让人唏嘘长叹。他挥笔而就,绛珠泪尽归天,侍瑛蒙骗新娶一部红楼,一场旧梦就在茫茫大雪里,了了真干净。或许,莺莺与
30、张生,注定不能相守,这不仅仅只是元稹的无奈,亦是所有佳人才子们难以脱逃的梦魇。七年后,韦丛亡故,元稹已是而立之年,再没有年少时的轻狂。同年他遇见薛涛,这个广负盛名的女校书。他和她鸿雁传书、青鸟探看,薛涛的桃花笺就着甜腻的胭脂香寄达,元稹的诗体和着墨香转送只是这一切都已无关爱情。元稹的爱情早已随着那树零落的桃花,伴着他的莺莺去了,再无复还。他与薛涛的相遇也只是短暂的路过后,永远的别离罢了。之后,元稹开始纳妾蓄妓,如杜牧一般流连烟柳以慰苦闷。不久元稹续娶,亦是大家闺秀。有人说元稹是薄情的,为了功名他舍弃他的莺莺,为仕途他迎娶韦丛,韦丛死后又同薛涛情浓意深然而我仍小声的为元稹辩护,他或许并不是寡意的
31、,如苏轼的一般,他多情但并不滥情。一个滥情的男子断然写不出“曾经沧海难为水”这般隽然的句子。他在韦丛死后,亦缄然多日,回首往昔,或许是有愧的吧。他黯然悼念,挥笔为诗:“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他独倚墓碑,神伤寂然,无处话凄凉。只是我想,他是否会想起年少时欲“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的莺莺呢?他是否会因为彼时的放手而懊恼后悔呢?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自他选择离开,踏上长安之途开始,故事就已经结束了,他知道,她亦明了。如西厢记中莺莺恋恋不舍满目怆然与张生长亭作别般,元稹的莺莺亦是如此送走他,与西厢不同的是,元稹告别的,亦是他与莺莺的爱情。西厢记里,张生还会回来,王实甫让他铭记与莺莺的盟约,不离不弃。而对元稹和他的莺莺来说,那已是结局,最后的结局。时光如流水般逝去,纵佳期如梦,伊人未老,将爱情丢失在历史浩瀚长河里的,又岂止元稹一人?我们伤感,然而改变不了爱情的命运。至今终于明白,纯粹的爱情或许是不存在的,只是爱情的爱情,仅仅是我们的幻想罢了。如张爱玲一般,找出祖传的铜锈斑斑的香炉,焚一炉沉香屑,凭吊元稹的西厢,凭吊元稹那曾经沧海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