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776918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 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1今年30岁的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江梦南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在

2、学校,江梦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但对于江梦南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无法一直看到老师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看板书和课后自学来跟上进度。尽管如此,聪明、好强的江梦南凭借不服输的劲头,自学完五年级的课程之后,直接跳级升入六年级。从小到大,江梦南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

3、,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_年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23月3日晚,央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举行,山东沂源人朱彦夫入选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这位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战士再一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朱彦夫14岁参军,经历过无数次战斗。在朝鲜战场上,他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在战斗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回国后,他毅然放弃荣军院的特护待遇,回到了家乡。靠着顽强不屈的意志,实现了生活自理。战场上,他扛起枪

4、杆子,与敌人英勇作战;在家乡,他抱起锄杆子,带领群众向贫穷宣战;退休后,他夹起笔杆子,向人生极限挑战!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写就极限人生!_年,一部电影长津湖把人们带回-那段峥嵘岁月。1950年11月,中美在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朱彦夫的连队战友在争夺250高地的战斗中,或战亡或冻亡,全部牺牲。那年17岁的朱彦夫就是其中唯一的幸存者。当增援部队发现他时,他的肠子流出体外,左眼球被击穿,四肢冻成了冰块。经过47次手术,昏迷93天之后,朱彦夫苏醒了,但他失去了双手双脚,仅剩下视力0.3的右眼。伤势稳定后,倔强的朱彦夫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度过一生。为了牺牲的战友们,他要坚强地活着,做一个有用的人。朱彦

5、夫:休养人的生活不能抒发自己的心情,我想回家考证一下,我这副躯干,还能不能干点哪怕最微小的事情。抱着残而不废的决心,朱彦夫回到家乡,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一切从零开始,他苦练各种生活能力,不知砸碎了多少个饭碗,摔伤了多少次,在一次次失败中,朱彦夫终于站了起来。那时的张家泉村,许多村民家里吃不上饱饭,有些人常年逃荒在外。一心要做点事情的朱彦夫看到,村民们大都不识字,他拿出自己的抚恤金,办起了扫盲夜校。朱彦夫用两支残臂夹着粉笔,总是写了断,断了写,后来他发明了子弹壳装粉笔的办法。乡村夜校办了五年,朱彦夫没有停过一天的课。1957年,村民们一致推举朱彦夫当村党支部书记。大家把张家泉村的未来交到了没手没

6、脚的朱彦夫身上。从此,他拄着双拐,拖着8.5公斤的假肢,爬山头,到乡间。山多路险,朱彦夫自创了四种走法,立行、跪行、爬行、滚行。常常遍体鳞伤的书记,让乡亲们心疼不已。张家泉村村民 赵圣贵:看着他摇摇晃晃走不成路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老朱啊,对不住啊,你为俺们村民受了多少累,操了多少心呀。朱彦夫的军人气魄,不怕艰难的干劲儿,激励着乡亲们。棚沟造地,把贫瘠的山沟变成沃土。山坡造田,通水架电,十几年工夫,朱彦夫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先进村。乡亲们不仅吃饱了饭,也种上了漫山果树。在朱彦夫的心里,从没有忘记曾经一起战斗,为国牺牲的战友,更是时常想起,朝鲜长津湖那一仗,指导员临终的嘱托,如果活着,一定把他们

7、的故事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带回祖国。这个嘱托一直放在朱彦夫心上。年近60,朱彦夫决定动笔了。他的写,是用嘴咬着笔,用残臂夹着笔进行的。他一边刻苦阅读,一边构思创作,遇见不会写的字经常要。就是靠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将一部饱含着热血的生命之作,捧给了世人。作品出版的那天,朱彦夫在扉页上写满长津湖牺牲的全连战士的名字,一个人关进房间,把一本书点燃。朱彦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在死之前把生命故事写出来,写进书里,等于补上没有完成的任务。枪杆子、锄杆子、笔杆子,每一段人生,他都书写得如此精彩。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_年,86岁的朱彦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感动

8、中国_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3苏炳添获得如此荣誉,中国田径队官方写道,“苏炳添的颁奖词,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东京奥运会上,9秒83,苏炳添带来了中国体育历史上的最燃时刻之一,苏炳添冲线的瞬间,是所有中国人感动和激动的瞬间!苏炳添第一时间发声,感谢了祖国,“感谢国家,是祖国的帮助,让我一步一步走到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并且,苏炳添霸气发声,“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本次感动人物当选者,只有苏炳添一人是来自于体育领域。并且,苏炳添也登上了热搜,引发热议。对于苏炳添当选,网友认为实至名归,“苏炳添的成就不可磨灭,每

9、每回想起那个夜晚都觉得振奋人心,9秒83,太厉害了!”2022年,苏炳添有两项重要大赛,分别是田径世锦赛和亚运会,苏炳添状态如何,这两项大赛就能给出答案。此前,苏炳添已经表态,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这意味着,苏炳添渴望突破9秒83的亚洲纪录。当然,苏炳添已经暗示,自己会跑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苏炳添已经32岁了,届时,苏炳添依旧希望跑进百米决赛。如果真能做到,苏炳添就太了不起了,期待中国飞人能够创造更多奇迹,带来更多感动。顾诵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

10、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_年11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顾诵芬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航空战略科学家。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荣誉的有: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奠基者彭士禄;归根清华、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百岁物理学家杨振宁;七十年航空报国的科学家顾诵芬;守护高原人民健康的老院士吴天一;长津湖幸存的志愿军战士“中国保尔”朱彦夫;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航天人;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飞人苏炳添;见证国家脱贫奇迹的陈贝儿;

11、身残志坚的脱贫攻坚奋斗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双耳失聪但仍然自强不息的青年学生江梦南。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4_年,陈贝儿凭借豆瓣9.5高分纪录片无穷之路,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赞美。以中国香港媒体人视角看内地扶贫,五人团队历时三个月,穿梭全国六个省份,深入十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真实地用脚丈量每一寸土,了解各地民生,向观众介绍各地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纪录片贵在真实,而真实在于细节的把握与感情的投入。在无穷之路中,每到一个拍摄地,陈贝儿都尽可能地深入体验当地生活,亲身经历各种职业,感受乡村振兴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惊喜变化。她天生的亲和力

12、也在节目播出之后饱受全国观众赞誉。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陈贝儿的颁奖词写道: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以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陈贝儿在节目无穷之路中穿梭全国六个省份,包括四川、云南、宁夏、海南、广西及贵州,由全国最南部的热带雨林,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深入十个贫困县,了解各地民生,分享成功脱贫的故事。口碑载道的无穷之路除了在香港本地取得理想收视成绩之外,海外观众亦好评如潮。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天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记

13、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对于获评“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陈贝儿表示,作为媒体人,通过镜头传递真实故事是份内事。_年很难得有机会拍到无穷之路这部纪录片,见证并展示了祖国脱贫攻坚的成果,传递正能量给观众。未来将再接再厉,用心说好中国故事!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事迹观后感大全5杨振宁在现在的物理学界是绝对的C位提起物理学,大家第一反应应该就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伟人,各自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物理学。1905年-1925年,被称为物理学的黄金年代,牛顿已经逝世一百多年,爱因斯坦也已经老去,谁是这个黄金年代之后的第一人呢?那个人就是杨振宁。别觉得不可能,这不是我封的,也不是杨振宁自封的,这是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公认的

14、。看一个物理学家厉不厉害,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个诺贝尔奖,而是有多少同行靠研究自己的成果而获得多少诺贝尔奖。杨振宁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个大家都知道。还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利用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有几十个诺贝尔奖,是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此外还有6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也就是菲尔兹奖研究的对象,是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特方程”。还有一个小故事,杨振宁拿诺贝尔奖,是有史以来获奖最快的人。从论文刊登到最终获奖,只有短短12个月。而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从发表论文到获奖,间隔平均时间是18年。杨振宁获奖的研究成果是“宇称不守恒”,太专业的东西就不说了,就说下

15、它产生的影响吧。在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之前,整个物理学界都认为,宇称是守恒的,说个不太恰当的比如,这个就像大家都认为“1加1等于2”一样,“宇称守恒”是真理。但杨振宁的研究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思想,之后整个物理学界都在此理论基础上去研究物理学。一个奠定物理学理论基础的人,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成就。牛顿是,爱因斯坦是,杨振宁亦是。可以说杨振宁是华人在物理学界的顶峰,是一个能和历史上所有伟大物理学家比肩的人物。时至今日,杨振宁依然是华人在世界科技领域触达过的最高的高度。别去念叨霍金,霍金比起杨振宁,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廖化对比关羽,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不是我矮化霍金,这是事实。杨振宁,中美交流的桥

16、梁杨振宁对中国最直接的贡献,有三个。一个是,推动了中美之间的互信,为中美之间的高层交往起到桥梁的作用。一个是,救了包括邓稼先在内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的性命。一个是,靠一人之力,帮助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从零基础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我们一个个来说。杨振宁为中国科学做贡献是从1971年开始的。1971年的一天,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一条通知。之前美国公民的护照上有几个不能随便去的国家古巴、北越、北朝鲜、中国。但那天的报纸里说,中国从里面取消了。虽然还没有其他细节,但杨振宁马上决定回北京,他担心这个窗口期不久就会关闭。从那次回国起,对于中美双方,杨振宁一直在起桥梁的作用。时候,中美两国对彼此都严重缺少了解。中国

17、的高层盼着和杨振宁长谈,多了解真实的美国。而杨振宁回到美国后,也在各地的演讲中给美国人讲他看到的新中国。许多美国人,因为受他的影响,开始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愿意同中国亲近。一些美籍华人学者,在杨振宁的影响下,纷纷回国探访,为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1972年,中美两国高层恢复往来,这当中也有杨振宁的一份功劳。杨振宁,挽救了中国科学家的性命,也挽救了中国科学事业的性命最为重要的是,杨振宁在70年代几次回国,每次都被要求列一张“亲友会见名单”。杨振宁列的很多人,都是那个年代正在劳改的科学家。这份名单的实际效果就是救命。因为只要会见后,这些人就不再被关押,有些甚至可以继续从事和科学相关的工作。比

18、如,我们最熟知的、对中国核弹贡献最大的邓稼先。1971年, 邓稼先和同事们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正在此时,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杨振宁不仅救了邓稼先的命,还保住了他的工作,1972年,邓稼先出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继续为中国研究核能技术。没有杨振宁,一些两弹一星的元勋们能不能有命活下来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继续为中国的高科技事业贡献力量了。杨振宁,到底爱不爱中国国内一些人喜欢拿杨振宁和邓稼先做比较。两个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当年邓稼先回国了,杨振宁留在了美国。有人就说杨振宁不爱国。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到底是杨振

19、宁不想回,还是不能回。实际上,杨振宁自从博士毕业就一直准备回国,跟当时不少爱国华人一样,都希望把本事献身新中国。但那时,美国不允许敌对国国籍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离境。尤其是1950年,在美的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中国,这让美国更加收紧华人离境政策,而邓稼先就是这批人当中的一员。想想钱学森的归国之路,我们就知道,那时一个华人科学家想离开美国有多难。1954年,钱学森想归国,中国动用了整个国家力量才把人拉回来。可以这样说,在上个世纪50年代,如果中国没有出面动用外交力量,杨振宁靠个人根本不可能回来。还有,杨振宁研究的是理论物理学,对当时中国来说,有点用不上,中国更多是需要像钱学森那样的,会造火箭、造

20、卫星、造导弹、造原子弹的实验物理学家。所以,哪怕杨振宁当时跟中国提出归国,中国会不会像拉钱学森那样动用外交力量,这很难说。毕竟拉一个对中国来说没什么作用的理论物理学家,就不惜一直跟美国撕破脸皮,对中国的国际环境也不友好。短时间归国无望后,杨振宁于1964年,加入美籍,而杨振宁获诺奖时是在1957年,可以说,杨振宁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拿奖的。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虽然杨振宁

21、留在美国,但未参与任何跟核武器有关的研究。杨振宁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不给美国研究对付中国的武器,还有一个就是,只要我不研究核武器,那美国就容易解禁我归国的禁令。即便如此,杨振宁回中国还是引起了很多部门的关注。1971年杨振宁从中国回到美国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盘查电话就打来过很多次。杨振宁是美国解除禁令后,第一个就申请归国的华人科学家。用归心似箭来形容杨振宁,毫不夸张。你可能会说,为什么杨振宁回中国了,不直接留下来呢?那是1971年,中国在发生什么事情,大家不是不知道,杨振宁留在中国能做什么?杨振宁留在海外,还能利用影响力挽救在国内被批斗的科学家。只要杨振宁每次来中国,都列个见面清单

22、,这些科学家的性命就保住了,杨振宁这样想,也是这样干的。从1971年开始,杨振宁差不多每年都要回中国待上1、2个月,去各学校演讲,和科学界办座谈会,给政府提供有用的建议。这个举动挽救了中国科学家性命,也挽救了中国科学事业的性命。卖房,为清华高等研究院筹钱;卖脸,为清华高等研究院拉人杨振宁对中国的第三个贡献,是在他74岁时,参与创建清华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在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找人、找钱两方面。在吸引人才方面,杨振宁的作用相当于爱因斯坦之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早期受到召唤的顶级科学家,有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物理学家聂华桐、文小刚、张首晟,数学家张寿武,密码学专家王小云等。他们各个都是自己的领域内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