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778123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春秋时期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春秋时期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战国时期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仁和礼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方式是建立军功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多种粮食多织布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建立县制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经

2、商致贫的人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17.秦国一跃成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商鞅变法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韩非子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2.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老子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诸子百家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的思想派别是法家26.战国时期社会变

3、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孟子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道家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孔子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齐楚秦燕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商朝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和打仗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的进步是青铜器的使用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青铜器制造业36.目前世界已知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战国时期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39.都江堰的地点是四川成都岷江流域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灌溉(

4、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湖北随州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祭祀和宴会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45.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或兽骨上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铜锡铅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河南安阳的殷墟中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都江堰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青铜器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卜辞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甲骨文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5、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内江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外江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飞沙堰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论语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分水鱼嘴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商鞅变法时期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张仲景和华佗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火药知识点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代的文献已明确记载了火药的性能及其制作方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世纪,火药传到阿拉伯地区,14世纪,再传到欧洲。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第二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