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薛涛阅读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778912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薛涛阅读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牡丹薛涛阅读答案 牡丹薛涛阅读答案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注释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飘零、凋零。红笺(jin):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馨香:芳香。枕席:泛指床榻。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从去年与牡丹的相聚落笔,把人世间的深厚情谊浓缩在

2、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B.颔联中“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巫山云雨的故事,给人花之恋抹上梦幻的色彩。C.颔联“武陵期”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的故事,用典新颖别致,饶有兴致。D.颈联以“馨香”、“不语”刻画牡丹形象,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E.尾联回到现实,写作者于栏边安放了枕席,如对故人一般抵足而卧,互诉衷情。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A、E(A 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笔, E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枕席,并没安放。答对一个选项给3分,答对两个选项得5分)2.(1)久别不见的愁怨之情。去春牡丹凋零之时,诗人泪湿红笺诉离情。(2)不期而

3、遇的喜悦之情。诗人在失望中与牡丹不期而遇,更感重逢的喜悦。(3)心有灵犀的相知之情。人花相顾无言,但彼此心心相印。(4)情意绵绵的相思之情。希望能陪伴在牡丹的身边,互诉相思之情。做阅读理解的方法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赏析表达技巧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表

4、达了作者的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解题审题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度,要重点理解*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的写答案,最好先把*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答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的具体内容来回答,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有很多,常用的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概括*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可以用关键词来进行回答,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阅读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