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779085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 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补冬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吃赤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

2、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烧香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喝羊肉汤在山东滕州,立冬时节,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绝对是一种享受。而且,羊肉中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热量,御寒效果极佳。2022年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饮食吃饺子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在北方地区,立冬这一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因为饺子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在京津地区,还讲究吃“倭瓜”馅的饺子。草根汤在闽中地区,立冬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每逢立冬日,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草根品种众多,配方也多种多样。一般就是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香气浓郁,口味醇厚,油而不腻。交冬糍在漳州,立冬时节农家通常会做一种叫做“交冬糍”的小吃。这种小吃是以糯米为主料,在浸泡以后再放到蒸笼里去蒸熟,然后迅速放在石舀里舂,直到绵变得软柔韧。最后再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各种样子的团状,搁在芝麻或黄豆或花生炒香磨粉拌白砂糖(

4、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漳州人就用这种小吃来祀神祭祖,庆贺农作物的丰收,祈望来年生活过得更美好。酿黄酒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吃甘蔗在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在当地乡下还有劈蔗的游戏活动:参加者手握一根完整的甘蔗,把蔗节上的芽和气根削去,然后站到

5、板凳上,左手按住蔗秆,使其稳立在地上;右手拿着刀,刀背朝着尾稍,比赛开始之后,迅速把刀口翻转过来,先完成者为胜。吃生葱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从养生学的角度看,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等。直到现在,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立冬三候及意思是什么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1、水始冰:水已经能结成冰。立冬后温度黄河、淮海一带的气温变低,水面上开始结冰。2、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立冬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开始变得寒冷,地面上出现冻土现象。3、雉入大水为蜃: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古人认为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会变成蛤蜊藏在海水里面避寒,其实这是浪漫主义说法,现实是到了立冬节气后禽鸟南迁或者藏在了温暖的地方避寒去了。立冬节气的民间传统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