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787634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 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1最初对于稼轩的认识是在小学的课本里读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那时对他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罢了。而第二次是在中学课本上,从老师的介绍中得知他生平资料的一点皮毛,前两次都在课本上遇见他的,而今天却是在一张充满了平凡气息的纸上再次与他对话。“把栏杆拍遍”,多么有诗意的一个题目,让人眼前浮出一片景象:一个政途不顺的词人在一排安静的栏杆前轻轻拍过,心情是复杂的。他想建功立业想让自己的满腔热血注入到国家发展的坛子中。但是梦想有时虽然离现实很近很近,就是中间隔着一堵墙罢了。南宋的皇帝没有练就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以至于老

2、是看见一些像浮藻之类的东西,而终不知那从淤泥中破水而出的荷花才是真正值得欣赏。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朵荷花并没有因为无人欣赏而马上枯萎凋谢,而是用它的芳香,它的仪态,最重要的是它的品性一种不在乎有没有人注意的但始终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品性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从未动摇过收复失地的决心!从历史这本书里慢慢去翻阅去找寻,壮志难酬的人真不少。陶潜也是有建功扬名之心的,只不过官场对他来说是一个黑黑的染色坊,所以他及时的抽身,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清新秀丽的田园诗作,不再执着于自己曾经的建功立业。“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在仕途不顺的时候,也只能在小亭子里举着杯子,望着斜阳,喝喝闷酒,曾经的理想变成了自己闲置时的

3、偶尔的回忆。但辛弃疾不同,因为他是真正操过刀的人,正如文中说道的“是快刀利剑杀过几次人的。”这说明他的诗词真的是从刀刃上用血洗蘸过的,是真的从铁蹄黄沙的洗礼中抽出来的,带着对于“希望再回沙场”的无限渴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只是拿着剑或是举着酒杯在某一个容易勾起回忆找寻感觉的地方写下诗或是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之情。如果在这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若宋朝是一棵参天大树,那辛弃疾则是一片树上的叶子,而且不是长在树的冠头,天天都能够享受阳光的充分爱抚,恰恰是长在最下端的没有阳光没有充分的养料,但就是这样的一片叶子却是不停地向上生长,从未停止过自己心中的信念,一种追求功业,追求北伐的爱国信念。这种执着又何尝不

4、是可贵的呢?这种执着的心又何尝不是神圣的呢?也许我们当代人,特别是当代的青年人,也应该去试着拥有一颗执着的心呢?试着向一颗种子学习,学习一颗种子是怎样的从硬如土石的大地下钻出来,然后是怎样从一株小芽去努力地汲取养料从而历经岁月风霜地长成为一颗参天大树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困难的,也是阴霾笼罩的。所以,你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向一颗种子学习,学习它的执着,也勇敢地去尝试!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2梁衡的*读到现在,最喜欢看他写的议论文。我一向坚信,不论写什么样的*,将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传递出来的才算是成功。梁衡的议论文与我的评判标准完全重合,句句振振有词、掷地有声。特别是那篇怎样区分低俗、通俗和高

5、雅,思辨的力度,简直让人拜服。但今天其实想呈现的,是一些有关于读了梁老的*后,我的思辨。读了教材的力量后,我吃惊于那篇晋祠居然影响到了那么多的学生,更吃惊于我当初读它时却没受什么感动甚至说,根本没什么感觉。我在读到本书第三单元的时候还特地重读了晋祠原文,的的确确是生动美妙。可为什么当初学这篇*的我,就没有感受到呢?我“思辨”了一下,觉得原因有二:第一个是因为老师没教好。我们的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在大屏幕上放出了她自己去晋祠游玩时的照片,照片上的晋祠泯然典型的“中国式景区”,游人密密麻麻,小贩熙熙攘攘。上课了,老师对着大屏幕为我们介绍晋祠:“我去的时候晋祠里面外面都是小摊贩,哎呦,真的是乱七八糟的好

6、了,我们来看*你看这里,描写得多美啊!”殊不知,我们早已因为她对于晋祠的描绘而对之感到乏然无味了。或许是因为我从小就立志想从事教育行业,我总喜欢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现在,晋祠的这个例子又给我带来了这方面的启示。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也是最难达到的是引起学生对于所传授内容的兴趣。这一点虽说难达到,但我觉得,至少应该在课堂上、讲课文时,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氛围,至少不应该去破坏这个氛围。即使现实真的很骨感,但我们又不是在上社会课。*中的晋祠,处处透着古朴之美。而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的,我认为应当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们还原“晋祠式”的美,却不能用现实当中的情形来草率地带入其中,这样反而破坏了这份

7、独一无二的美感。第二个原因,私心觉得是因为教材编得不好。且不说排版与插图,单凭教材上对于*的剪切,就让古色古香的晋祠又一下子逊色了很多。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被用来细细品读的*就不应该剪切任何子句、段落。读*好比看“场中美色”(当然不是“一眼即过”)。若要看一个美人是否真美,当然要看未经过任何修饰的样子喽!美人的眉眼多情、腰肢纤细,可若直接扔给你一段细腰、柳眉,和一只骨碌骨碌转的眼珠子,这可哪里还有美感可言呵!说得太激动了,有些言过其实。不过我觉得,*不应该剪,像晋祠这样的好*,更不应该剪。担心课时的话,老师们哪怕略过这些没有什么知识点的句段,也应该保留学生们观赏这“美人”身上各部分的权利,无论美丑

8、。你瞧,晋祠原文中,其中有许多关于石像、雕刻的典故,我在读时便能能够结合着这些典故去“游”晋祠,那树、那水、那石,都是有故事的,便更显得活灵活现。可是课文中,却删去了这些段落。失去故事的晋祠变得单薄了许多,单薄到只剩下一页书纸。“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剪后的*早已“花非花”,又怎能不让我们这群年少无知的“蜂蝶”们怀疑真正的“春色”好文在课本之外的地方呢?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3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历史名人,有铁甲烈马,以武起家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有以文为政,又因政事之

9、败而直面人生的瞿秋白对林则徐的描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说他是一位功臣,又为何同时说他是罪人。在禁烟斗争中,林则徐倾尽全力销烟,并下了“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决心。但皇帝却在他上任一年半后又将他革职到镇海,此后又被贬至伊犁。在大臣王鼎的保举下方得“戴罪治水”,他又一次尽心尽力,但当治水完毕,所有人都得到奖赏,唯独林则徐得到“仍往伊犁”的谕旨,他就是在一次次打击下被赶出关外的。但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林则徐在西行途中,群众都到他住处慰问,并送鞋、送伞将他住处围得可谓水泄不通。开封知府邹鸣鹤公开宣示:“有人能救林则徐酬万金。”途中,官吏、百姓都争相迎送,为他减轻痛苦。林则徐就像被皇帝甩出的砖

10、头,但这块砖还未落地就被下层官吏和民众轻轻接住,并以身相护,安放在他们中间。但恶劣环境的折磨让林则徐吃了许多苦,他“体气衰颓,常患感冒,“、”作字不能过二百,看书不能及三十行。而让一个博学而有思想的人、曾有作为的人、一个有大志于未来的人脱离战场,这种寂寞,常人难以体会。但林则徐却没有被压垮,相反,他却在恶劣的环境中用自身的意志和才能改选了环境,在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他还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将哈密土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农民耕种。林则徐在如此困境中仍为民着想,多好的官吏!“一个爱国臣子和封建君王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后者爱自己的权位,以天下为己有。”林则徐是爱民的

11、,并一直为国效力,定是一个爱国臣子,我认为他不是罪人,是功臣、是伟人。漫漫黄沙、大雪纷飞,荒芜大地这些林则徐用他的意志扛过;痛苦、寂寞、黑暗,他默默忍受。常人难以想象有困难,这位令人敬重的老爷子却毫不畏惧。我被这位民族英雄深深打动,他能为民族、为人民,置个人安危于不成。他的智慧与勇气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事迹也被编入教科书,影响着代代学子。作者梁衡更是亲自探访林则徐所到之处,去感受他的伟大。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同困难斗争,更上一层楼。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4倚一份恬淡,捧一杯香茗。静谧的午后沐浴着阳光,轻轻掩上把栏杆拍遍,任思绪随历史飞翔,忆往昔,看今朝。当那个特里尔的“幽灵”在中国登陆时,就注定

12、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光明的到来。当我们细数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倾听风声从亘古而来的呢喃时,才知道在没有党的岁月里,那些在历史烟云中挣扎的迁客骚人只能在黑暗中爬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一个本打算以身许国,马革裹尸的爱国将军,沙场英雄却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再无用武之地。他悲愤,他无奈,他拍胸,他哭号。他的民族仇,复国志,男儿魂也遭到同僚的白眼,受到朝廷的摒弃。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可是他的泪水无力冲刷空气里黑暗的颜色,震天长啸难以刺穿天地间阴暗的屏障。未来的道路上,看不到一缕阳光,没有一丝希望

13、。他终于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稼轩,这不怪你,只怪那个昏君在堂,没有政党的年代。斜阳影里,八咏楼头,犹见一个寻寻觅觅的身影抚卷而歌,低吟浅唱。轻柔的声音便飘飘摇摇了千余年,萦绕在数万才子的耳畔,挥散不去。在那个词藻非女子之事的年代里,她被看做是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无法上朝议政,驰骋沙场,也无法使酒骂座,痛拍栏杆,而只能独自一人愁。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于是家愁、国愁、情愁、学业之愁便化作一只小小的茧,将易安紧紧包围,不见阳光,不容喘息,这就使她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易安,这不是你的错,错在那个男尊女卑的乱

14、世,一个没有政党的封建社会。韩祠石栏,滚滚江畔,一个柔弱的书生被贬来此。被贬之凉,离京之苦,丧女之痛,顷刻间一并推到他的面前,把他压的不堪重负,心灰意冷,又面对茹毛饮血的偏僻一隅,其心境之冷可想而知。此处的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没人插手管理这片穷山恶水。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的晓月下静静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书生,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于是定格的生命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然而不公的社会不允许有才学的人崭露头角,韩公注定要走遍海角天涯。退之,这不怨

15、你,只怨那个封建集权的时代,没有执政为民的政党。忆往昔,他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被贬他乡他们是漫漫黑夜里几被淹没的繁星。看今朝,我们民主决策,群众自治,依法享权我们是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幼苗。初中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作文5刚接触这本书是在高中时期,近来读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境。把栏杆拍遍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新闻理论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是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名篇。被许多人誉为是影响自己青年时代的一篇好文,是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是该词引用的一

16、个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作者认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提到书,一定要提到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让人比较欣赏的人。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17、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后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之后海思也被选入鄂教版语文中学教材。多读读有思想的人作品,可以将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