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观后感1200字.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79090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入殓师观后感12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入殓师观后感12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入殓师观后感12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入殓师观后感12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入殓师观后感12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入殓师观后感12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殓师观后感1200字.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入殓师观后感1200字 入敛师并非如名字般让人望而却步,死亡、葬礼、遗体有关死亡的命题不过是生命存在的注解。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入殓师观后感,希望你们可以喜欢哦。入殓师观后感1每个人都会成为送别之人和被送别之人。存在与死亡,同样值得尊重。题记这是一部描述生与死这一永恒性主题的电影。它诉说着人性光辉下的骨肉之亲,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职业拥有使命般的自豪。在生与死,放弃与坚持,理解与背离中凸显人性温情关怀,有笑,有泪,给心灵一种震撼的感动,细腻的触动。讲述的是男主人公小林大悟,他原本是一个乐团里的大提琴手,却因为乐团的解散而沦为失业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没有沉沦,没有怨天尤人

2、,没有自暴自弃。当他卖掉他心爱的大提琴的那一刻,他觉得有种不可思议的轻松,觉得一直以来的束缚被解放了。他自己曾经坚信不移的梦想,可能就根本不是他想要的或者适合他的梦想,那一刻,他看清了他的人生,抛弃了大提琴的梦想却阴差阳错地进入入殓师这个让人甚至他自己都无法理解的行业。虽然一开始他无比排斥甚至感到羞辱与恶心,但是看到了让他无比动容的众生相:尸体腐烂却无人处置的孤寡老奶奶、长相美丽但实际上是男儿身的变性人、留下年幼的女儿而死的母亲、脸上印满后辈缅怀的唇印年老寿终安详死去的爷爷、穿着生前心爱的长筒袜逝去的老奶奶.他看到了人世中生死离别背后的人性关怀,逐渐体会到了入殓师这个行业的价值意义所在。“让已

3、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给死者化妆纳棺整理仪容,既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敬仰,也是给予逝去的生命最后一次在人世展示美丽的机会。淡妆浓抹,将厚重难言的情感在最后的一别中彻底地释放出来,这既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赞颂,也是对死的尊重与缅怀。男主人公逐渐在这份崇高的工作中找到了心灵的认同感,逐渐对入殓师这份崇高的工作充满自豪。但他的妻子却说出“肮脏”一词,因为无法接受而离开了他。大悟再次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局,这时的他刚刚说服了自己,却失去了他的妻子。电影中发人深省的一幕是:大悟伏在桥边看逆流而上的

4、鲑鱼。他弄不懂为何那些鲑鱼总要拼命地往上游走,尽管途中有大量的鱼尸体,它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游着。“生命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一条鱼。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是无功回溯。”在这句经典台词中,可见,大悟已真正悟得入殓对于死者的间接性价值所在,真正懂得死亡的真正含义。死亡,或许让人猝不及防,防不胜防,或许死亡的到来让人悲痛欲绝,哭断愁肠。但我们不妨可以换个思考的角度想想: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价值,尽管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追求与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但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也就无畏最后生死与否的结果了。那么,我想我们大可不必为那些逝去的生命感到悲痛欲绝。曾经的存在如灿烂的烟火般消纵即逝,瞬间化为虚

5、无化为灰烬。曾经如此灿烂地存在过,顿灭只为了更好地结束,然后再启程。一切在须臾中,顿时充满永生的大彻大悟,一切在消失中延生,一切令人恍然,悟然,慢慢释然。终于,在澡堂大妈的死亡之际,大悟的妻子美香理解了她丈夫的工作。她看着丈夫认真耐心的入殓后,逐渐看清入殓师为尊重死者在最后一刻所带来的温情,她被深深地感染了,逐渐明白丈夫一直以来不肯放弃的执着。死亡谁都会经历,死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多样。入殓师是陪伴人们从人世通向死亡的过客,没有所谓的恶心,更言不上肮脏。入殓师做的只是帮死者整理着装,收拾行囊,为他送行,让死者给世人留下最美的面容,让活着的人永远记住死去的人。入殓,让死者拥有在人世的最后一次权利,让

6、将逝的身体换上新装,让苍白的面庞涂抹上值得纪念与见证的色彩。我想,这便是对生命最崇高的尊重了。我们总相信有天堂的存在,相信人死后会有来生,正如陪伴澡堂大妈多年的殡葬师大叔,他在火葬大妈前说过“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或许,这也是对生命热爱的另一种方式。活着的人不畏惧死亡,对死亡赋予崇高的信仰,相信暂时的死亡会换来生命的延续。无论怎样,只要活着,便应无所畏惧,好好地活在当下。死亡,是一门哲学,也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对待死的态度足以反映这个民族的人文情怀和人性关怀。在死亡中领会活着的真谛,在对死亡

7、的缅怀中获得活着的希望。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没有那么神秘,它是我们人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你会死,我会死,我们大家都会死。但我们不应该因为死是生命的终结,是人生的必然后果而心灰意冷,消极面世。与其害怕死亡,不如尝试在短暂的在世时光里尽情地绽放。生有生的意义,死有死的尊严。其实,无所谓死亡与活着,人本应对生命抱以敬畏的态度,去领悟生与死之间过渡地带的大彻大悟。为死入殓,定格永恒。是对生命最基本最崇高的尊敬。在生命的终点,有人为你梳妆打扮,洗去身上的污秽,让你以最美的姿态纪念曾经的一生,以最美的样子定格前生前世的安详与幸福,然后再开始下一段新的旅程。为死入殓,定格永恒入殓师观后感2从音乐师到入

8、殓师,在他身上是偶然,也是必然,仿佛一开始他就是为了入殓师这个职业而存在的,尽管他深深的爱着大提琴,尽管他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才不得不接受这个职业,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一切都是定数,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生命就像一条婉转的静静的河流,该来的怎么都躲不掉。故事以华丽的交响乐团演奏为开始,导演似乎有意将音乐家和入殓师这样的职业安排在一起,在世人眼中,前者多么的高贵,而后者多么的粗鄙。众人皆醉我独醒,当他被全世界的人都不理解时,他依然故我,只因他看到了生命的重量,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9、,这就是他的价值所在。他是入殓师,但是离开了东京舞台的他,更加成为了一个“音乐师”,音乐梦虽逝去,但是他有了对生命的尊重。他,在田间演奏,在河堤上演奏,在自然间演奏;他,遇见了各种死亡,猝死的,自杀的,自然死亡的在生与死之间,他开始思考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人活着一趟,死是一个人最后的归宿。而入殓师的圣神所在让死者保有最后的尊严,以最美丽的形象踏上另外一段旅程。世俗的心,永远有着高低贵贱的这样的势力。入殓师这个职业是不被人理解的,朋友的疏离,妻子的离开,他似乎被世界抛弃了,而他也心生动摇。他要离开!可是最终他理解了社长,一句“好吃的让人为难”留下了他,的确,河豚这样剧毒与美味并存的食材与我们绝望而

10、美好的生活确有相似之处好吃的让人为难。妻子的归来似乎预示着大悟的努力得到了承认,其实有什么关系呢?哪怕全世界都不理解了,只要自己深爱的人肯理解你,陪伴你,一生便已足矣。在影片中,他的妻子第一次看到了他为澡堂的阿婆入殓,也许是他专注的眼神感动了她,也许是他的虔诚的态度感动了她,总之,他被认可了!当他们一起送走故人的时候,也许大家的心理都明白了,死亡也许不过是一扇门,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死亡只是穿过这道门,走向下一站。见过了这么多的生命终结,明白生命的渺小与短暂,目的决不是轻视生命,而是更加珍惜的活着。其实,人生于自然死后亦回归自然,不过是来感受了一趟人间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而人的生命注定是要生生

11、不息的,这就是生命的价值。其实面对死亡,我们没有几人可以豁达,甚至在我的心里埋藏着许多未知的恐惧。虽然我心里清楚,每个人都有送人和被送这一天,这是人不变的主题。主人公的名字叫 “大悟”,真正地悟到“不惧怕死亡,大彻而大悟,生活中坦然接受各种真情,才能更好享受着人生这门艺术,大悟最终是“大悟”了,懂得了爱情,也懂得了亲情。每个人都有一段过去,也许那段过去让他没办法去面对,但很多时候已经走了的路已经不能回头了也许他们会后悔,也许他们会彻悟,但是在死面前,那些事情还有什么重要的呢?原谅和宽恕,本来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勇气的事情,他理解了他,也放下了心中的执念。看电影时,没想到会哭。事实是哭了,哭的一

12、塌糊涂,哭的不明所以。平淡的故事,不凡的情节,当他坐在草地上,轻轻的拉响大提琴,当音乐响起,我看着他,满脸泪水,守着此刻的宁静,忽然感受到了白日无法寻找的宁静。喜与忧,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放下;很多事,一旦沉醉,便无法自拔。但在此时,所有都可以静得沉淀下来,一切消散了入殓师观后感3除了宫崎峻的动画片,我很少看日本的影片,相比它的慢节奏,我更愿意感受好莱坞大片的跌宕起伏和惊心动魄。但是这部去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殓师却改变了我固有的观念!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尊重生命和死亡的电影。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是东京一家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他,在经历了4个月的管弦乐演奏后,得到的却是“乐团解散”的

13、噩耗与购买乐器的高额债务。迫不得已,大悟与妻子美香回到了故乡,过起了清贫的日子。不久,在一则有着“年龄不限,高薪保,按实际劳动时间计费,旅行助理,NK代理商”等字眼的广告的误导下,不明真相的他成为了专门把死者送往安乐土的入殓师。从扮死者拍入殓指南DV开始,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者一个去世两周已经腐烂的独居老太太。他的生活从人生顶端跌入悲惨低谷,每天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的他,哪怕看见饭桌上妻子煮熟的肉也会想吐;更因为对美香难以启齿,最初的他只能独自在痛苦中挣扎但渐渐地,在性情古怪、工作认真的社长佐佐木的指导下,他慢慢喜欢上了这份特殊的工作,明白了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有其独特价值的。这样的“死亡仪

14、式”,能够满足死者生前的心愿,也缓冲了生者对死者离去的悲痛,并为死者的家人留下最后一眼的“美丽”记忆这,就是这份工作真正的意义所在。这是一部有着积极向上意义的电影,尽管没有谈到宗教,可同样让人感觉有宗教一样的平和与神圣。看着入殓师带着严肃又宁静的神情,严格地按照特定的程序,虔诚地给死者洗浴,穿衣,化妆,让人感到:死亡并不可怕那不是归去,而是启程。也许,入殓工作对于死者毫无意义,只是给生者将难以言出的情感释放出来的唯一机会。既然人们都觉得生如夏花一般绚烂,那死也理应像秋叶一样静美。所以,入殓仪式就是生者向死者表达的最终又最重的敬意,入殓师也正是因为了解这一切,才总是能以其对死者的尊重在最后一刻赢

15、得人们的尊敬与对这个行业的改观。整部影片的色调淡雅,忧郁,沉静,内敛浅黄的草,银灰的树林,潺潺的流水,茫茫的雪山,带着典型的日本式的审美将情节和对白时而沉重、使人热泪盈眶;时而又轻松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衬托地淋漓尽致。在绝大多数电影中,死亡常常被表现为血腥和暴力的结果,只有这部片子,才能让人在认真地思考、感受死亡之余,还能从中得到生活的激励及对生命的敬畏,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而不仅仅是悲怆和痛苦。最后,我想引用片中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作为结尾:“使已经冰冷的遗体复生,授予其永恒之美。那是准确的,冷静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在最后的时候送别故人,静谧地,那一举一动都是如此的优美”。入殓师观后感4与

16、其说入殓师讲的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不如说它讲的是一个关于旁观者的故事。无论是主人公小林大悟、他的妻子美香、公司的古怪社长与女员工、还是焚烧工老爷爷,都是不同程度上的“旁观者”。他们有的旁观死亡,有的旁观所爱之人,有的旁观他人的成长。总之,这个略显平淡的故事把大部分的篇幅通过“旁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安静又耐人寻味。我们大部分时间所体会的是主人公由惶然不知所措到平静自得的视角。他在旁观一场场葬礼的过程中,间接感受着生命的真实流逝,体会着不同家庭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不仅仅是死亡,他还旁观着逆流而上的鱼群,旁观着迁徙而来的白鸟,旁观着生者不同的选择和坚守。这种旁观,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活计。人生最残

17、忍的地方在于它的不可改变,而旁观这些不可改变的自然定律,却不被悲伤所侵染需要一颗冷静而温柔的心。于是一个个老师样的角色出场,殡葬屋的社长引导大悟平等地看待每一个流逝的生命,教会他作为送行者“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澡堂总是一个人下象棋的爷爷陪大悟一起看逆流而上的鱼群,告诉茫然的大悟死亡“是自然定律吧,它们天生就这样”就这样,大悟作为一个稚嫩的旁观者逐渐成长起来,他渐渐能够看透死亡的不可阻挡性与自然性,能够平等而虔诚地为每一个死者超度。这是一个旁观者能达到的第一层境地:冷静而不冷漠,温柔而不悲伤。但每一个旁观者都不能逃脱开成为当局者的迷茫,对于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这样。大悟面对的

18、矛盾不止一个,无论是作为入殓师所承受的社会的歧视甚至妻子的不理解,还是自幼父亲离去留下的心灵空区,都等待着大悟去面对去解决。毕竟人是注定不能够单纯作为旁观者而存在,或者说“旁观自己”是所有人都躲不过去的难题。一个优秀的旁观者在看遍了他人生命的花花绿绿后,还要能转身面对自己。大悟最终是做到了,经过了河堤上拉着琴的漫长思考,经过了一次次入殓的心灵旅程,他看清了自己想要什么,直视了自己对于父亲怨恨之下藏着的爱与思念这使他站上了旁观者所能达到的第二层境地:面对自己当然,还有第三层境地,那便是“原谅”。旁观者为什么会需要原谅?因为当你能够客观地看待外界,同时正视自己的内心的时候,往往也是你能看清所有并不

19、高尚的人类本性的时候。大悟看的很多:各种家庭在亲人死亡面前的矛盾纠纷、并非出自恶意而是出自习惯的歧视、自己的懦弱自私和对父亲问题上的不宽容与固执他弄懂了什么是该坚守的什么是该释怀的,他原谅了死亡面前变得卑微的人性弱点,原谅了来自外界的不理解与贬低,原谅了父亲也原谅了一直怨恨父亲的自己。在原谅之后他积极寻求改变,改变着自己的生死观,担负起责任,学习着宽容。于是在观众眼中,一个出色的旁观者成长了起来。片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殡葬屋的社长,那个总是一脸淡然的怪老头。他可以说是主人公的旁观导师,是电影中“高人”之一。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社长经常把玩桌上的小仙人掌盆栽。社长收藏了满屋的盆栽正如他送走了无

20、数人的各色人生,而这盆开了花的小玩意儿和社长办公室的满屋新绿相比朴实又丑陋。但我却觉得这是最适合一个旁观者的植物安静、隐忍、坚强,同时也不忘记开好自己的花。所以,当我看到主人公也在家里的桌子上摆上了仙人掌的时候,不禁微笑起来总有一天,这个年轻人的仙人掌也会在旁观岁月的变迁,历经人生的洗礼之后,开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花儿吧!入殓师观后感5入殓师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我不得不这样说。之前是有点害怕的,怕什么呢?怕死亡,怕尸体。“死亡”这个话题总是被人很少提及,所以因未知因概念模糊而恐惧。心里那个模糊的感觉提醒我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入殓是一件可怕的事。但入殓师的第一个镜头,就让我的心很神奇地平静下来。车中

21、的人紧锁的眉头中有淡淡的忧郁,车外白色的基调的景,肃穆寂静。当小林大悟仔细地为死者擦拭身体时,当社长耐心地征求家属化男妆还是女妆的意见时,我才发现,入殓师这个职业竟如此神圣庄严。通过入殓师的双手,我们看到了怎样将尊严还给死者的过程,看到了生者与死者优雅告别的仪式。死亡,在这里已不再令人恐惧,生与死,在这里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死亡,是生命的延续。入殓师,以他那无比尊重死者的心态,使死者以干净优雅的姿态踏上另一个崭新的旅程。从误打误撞当了入殓师时的脆弱与抗拒到最后对这个职业忘我投入,小林大悟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忘不了那个趴在棺木上看着妻子遗体泣不成声的丈夫,忘不了那个为去世的男人留下满脸红唇印

22、的一家人,她们一边大笑一边痛哭着说:“谢谢了,爸爸”。那亲属们对死者的不舍、怨悔、留恋、误解都随着一场场庄重的入殓仪式归于平静。原来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可以被如此温柔对待,原来人在死后也可以这样安详,这样宁静,这样美!我彻底对入殓师这个职业改变了看法。那个在大悟老家一直开澡堂的艳子,为了给邻居一点方便和家的温暖把澡堂开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送她火化时平田对她说:“后会有期!”是啊,后会有期。不会永垂不朽的我们终将奔往那个地方的,对吧?那一直以来我们怕什么呢?怕死亡,因为觉得那是一种永恒的失去。但入殓师却一直再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念,那就是死亡只不过是一扇门,让我们通向更远的地方。村上春树说:“死亡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当“往生者”安息,当活着的人坚强,当释怀后的爱在每一个人心中流淌传递,片刻即成永恒,万物也许就这样生生不息。作为一部以殡葬业工作者为主角的电影,“死亡”是入殓师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然而“死亡”却绝非影片真正的主题,“死亡”在这里单纯的只是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所能看到的,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影片的最后,大悟在经历一番挣扎后终于原谅了父亲。悠扬的大提琴声再次响起,虽然泪水已模糊双眼,但心中却豁然开朗。我想,对待生死,我也许不会再惘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