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809531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 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1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从小读到大,也曾细细读过。对于其中教诲般的言论,也曾冥思苦想,并且熟记于心。然而毕竟才疏学浅,并不能完全理解论语里那些金玉良言。对很多篇幅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比较深入地再读论语,一是百家论坛的于丹的心得领入,再就是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让我又一次沉醉在论语里那些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至理名言。南怀瑾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注解论语时就对当时的教育导向和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南怀瑾先生在当时说,此时教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教育的功利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文凭,寻得一个饭碗,而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视

2、而不见。其最终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缺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和谐更无从谈起。而孔子的教育宗旨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南怀瑾先生提到的“行”南怀瑾先生认为狭义的讲是行为、品德,广义的讲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我们要教育学生的行为品德,首先要正己。“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意思是说:使民如此,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以庄严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尊敬你。在正己修养方面,最使我心有戚戚是南怀瑾先生对樊迟与孔子有关修养的那段解释。樊迟问孔子:“敢问崇德、修匿、辨惑?”孔子答:“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

3、之恶,非修匿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读论语别裁,学习了论语的精髓,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感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上。不可坐而论道,玄思辩难,所谓知性合一。作为党员教师,我再次学习了论语,领悟到关于教学的见解,应把这些圣人的见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的进步和革新。这才算真正读过论语,才算真正接受圣人的教诲。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2工作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最近一段时间,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读了一点论语别裁来充实自己。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二而撰写成论语别裁,通过南怀瑾先生的论述、诠释,希望自己从论语中学道行多的方法,去治我的工作、生活。下面谈一丁点读论语别裁的

4、感受。论语别裁这部书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这部书别出心裁的解释,特别是有别于明朝朱熹对论语的解释。他认为现在人们对于儒家学说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多是由于朱熹的解释给人们的误导。论语这部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书的绝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或者其他人的问答的话。聪明的学生问他,有聪明的答复,愚笨的学生问他同样一个问题,他的答复便又不同。孔子说话,是因人而异的,即因材施教。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他将人看作是平等的。论语中有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就是说,除了绝顶聪明和绝顶愚笨的人没有办法教育以外,其他都是平等的,可教育的能力是一样

5、的。孔子提出了四个字,可以说是中国的民主主义教育哲学,就是有教无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孔子的教育,他教什么呢?孔子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字,就是仁。孔子的看重仁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仁,就是人的人格,人的人性,人的尊严。孔子说修己以敬。孔子的学生问:这就够了吗?孔子又说:修己以安人。这个学生又问:这就够了吗?孔子又说:修己以安百姓。这句话就是说教育并不是让你去打坐念经,修己是让你去做自我教育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个社会目标,就是安人。安人是给人类以和平、快乐。这个教育观念是新的。教育并不是为自己,为的是一个社会目标。所以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身的基础,而后面

6、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社会的目标。所以孔子时代的这种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观念就是将教育个人与社会连贯起来。教育的目标不是为自己自私自利,不是为升官发财,而是为安人、安百姓,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这个使命,就感觉到仁,受教育的人。人本来有人的尊严,到了做到自己感觉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使命时,就格外感觉到一种责任。所以论语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就是说,必要时,宁可杀身来完善自己的人格。这就是论语中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就是说受教育的人要有大气魄,要有毅力,因为任重而道

7、远。任就是担子,把仁拿来做担子,担子自然就很重。孟子说:自任以天下之重,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以整个人类作为我们的担子,就是2500年来一个了不得的传统。后来宋朝的范仲淹也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修己以安人而感觉到任重而道远的缘故。明朝的顾亭林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这个道理。论语的深邃,是即便南怀谨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也要穷数十年的精力才能入其堂奥的巨制。我作为一个后学晚辈,只希望随着人生经验、阅历的增加,对论语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对于我的教学和生活不断带来更大的帮助。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3春节之中,从网上购买到这本梦寐以求的书籍,非常高兴。老祖宗的思想,通过南怀瑾给了我以

8、通俗、启蒙的教育。南怀瑾,睿智的国学大师,从易经杂谈到老子他说又到论语别裁,值得静心阅读的书籍。以前看到过一句话,说国学可以治抑郁症,不信,但,通读此书,感觉国学确实给人以力量,特别像南师这样深入浅出解说的书。每次看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书,都能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自豪感,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他把论语和生活联系,更加突出现实针对性,我们也比较不会觉得枯燥。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我认为他的论语评论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学思想尤其是朱熹的注解,是难能可贵的,至少能让今人领略到与宋朝以来不同的孔子思想。我们可以在儒家传统四书五经的基础上,学些南怀瑾老师关于佛学的教化。感恩南怀瑾老师,写了这样的好书,

9、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扫四书五经理解的晦涩。而且南怀瑾老师对论语解译透彻,比上学时课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如果孔圣人看到如今有大师理顺了论语,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运动对儒家的误会,让儒学以现代的视角得以更好的发挥,造福后人,定当感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4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怀瑾老先生的这套著作装帧简约大方,没有任何繁杂的修饰,阅读起来很贴手很舒服。几年前在德一逛的时候,赶上一家店要转让,老板以不太贵的价格(忘记多少钱了)卖全套二十四本,当时囊中羞涩没有买,只是捡着买了几本,论语别裁不包括在内。上个月老师送了书,拿到手里,到像是见到了阔别的老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10、,是语录体,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现存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古往今来,对论语的解读和实践不可谓不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对论语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背诵的那几篇,和那一些解释。20XX年于丹在百家讲坛讲了她的论语心得,火的一塌糊涂。我也借着机会去图书馆翻了一些关于论语解读的书凑凑热闹,才知道原来论语远不止课本里那几篇,远不止那些解释。于丹口才很棒又很聪明,她的心灵鸡汤式的解读刚好符合广大观众的胃口,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一些分量不轻的批评意见,我到觉得既要尊重经典忠于内心又要赢得大众的喝彩与关注很难平衡,有争议总是好事。本书坚持南怀瑾老先生一贯的儒雅的文风,仿佛聆听一位和

11、蔼睿智的老者怀着对经典的敬畏之心,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微笑着讲述他对论语的理解,娓娓道来,如沐春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太熟悉了,然而工作之后又有了更多的理解,工作中往往很少有机会有人给我们传播知识,更多的是在用实践和行动传递信息。能读懂这些信息,好为人徒,才能使自己进益。论语别裁700字读后感5虽然家里放眼望去有许多课外书,感觉我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其实那只不过是表象罢了。其实我是一个很怕看书的人,那么多的书我都不一定完完整整地看完其中一本。我只要一坐在那老老实实地看书,不到半小时,我的上下眼皮准要打架。刚进B6班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读平凡的世界

12、并且写摘抄与感悟,我把它当做任务,有目的地去读,一会儿就瞌睡了。最后导致在开读书分享会时我完全听不懂同学们说的什么。但是论语别裁给我的感觉却不一样,可能是郑老师广告打的好!在没有拿到书之前,老师就说了许多有趣的片段,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看。论语别裁是解读论语的书中最与众不同的一本。南怀瑾先生将论语中的句子以通俗而风趣的方式给我们做了解释,让人耳目一新。对这几句,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解释是随时随地有思想,有见习,有体验,能够反省才是做学问。开始反省时并不容易,慢慢有了体会,便会“不亦乐乎”了,做学问是件清苦的事,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理解。但孔子说:“只要有学问,就一定会有知己。”所以他接下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孤独寂寞的时候,能遇到一位知己。只是非常令人高兴的,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也就是说做学问就算一辈子不被理解,也要“不愠”,不怨天尤人。这与我本来学习的论语的解释有很大不同,却字字有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论语本身并没有那么深奥、古板。它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教我们如何做人、做学问。也正因为这本书,我慢慢喜欢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