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86627 上传时间:2020-07-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湖北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关于湖北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关于湖北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关于湖北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关于湖北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湖北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湖北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湖北概况导游词大全合集 湖北,是一座自然气息与人文气息同样浓烈的城市,这座城市,繁华却不失烟火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湖北概况导游词,欢迎借鉴参考。湖北概况导游词1利川市可谓物华天宝,细细数来,竟有很多世界第一、亚洲第一、中国第一。如流传世界的龙船调,有“天下第一杉”之称的“水杉王”,有“土家第一寨”之称的“鱼木寨”,“大水井”等,但是真要数出这些“名牌名品”的成名时间早迟,得首推被誉为“亚洲第一洞”的腾龙洞。腾龙洞在80年代被发现,一下子就形成了轰动效应,继而引起旅游的热潮,形成了链式经济。在现今大打旅游牌、“做大做活”的思路指引下,逐渐整合利川其他旅游资源形成系列。 论形成时间,腾

2、龙洞的时间是“老祖宗”,至今已有了22.9万年的年龄。据科考的结果来看,腾龙洞就是清江的古河床,而且,当时它是穿山而过,形成的伏流,因此,腾龙洞的开凿者就是温柔妩媚、奔腾不息的清江水。恩施土家人的母亲河清江自利川齐跃山涌出后,一露面马上发表了一个“三明三暗”的开篇语,这“三明三暗”,其实也就是清江三次进入地下伏流,三次露头奔流的情形。腾龙洞的位置,就是“第三暗”的地方。远古的时候,清江从腾龙洞进入伏流,现在,又改道为腾龙洞旱洞边的水洞。这“三明三暗”也正昭示着土家人不畏艰险,勇敢、拼搏、坚韧的民族特性。经过这些跌跌撞撞的挫折后,清江从恩施市的雪照河涌出,再开始表现“百里温柔与妩媚”。因此,腾龙

3、洞是清江的一个性情转化环节,在腾龙洞长达近六十公里的幽深地府里,清江开始新的涅槃和升华。 除了桂林等城市,全国还少有象腾龙洞这种宏大自然而又距城区如此近距离的景点,它距城区也就几里路远。清江在利川城里逶迤而行,划了几道漂亮的孤线以后突然悄然出城,而刚一出城,一离开城区的那块盆地般的平坝,马上就遇到了一圈山。四周都是山,别无他途,她徘徊、寻觅了一阵之后,忽地从腾龙洞所在位置一个猛子钻入地下,潜行四五十里,然后再冒出来吸一口气。这一口气一憋,等到再出来,竟然到了邻近的另一个县市恩施市。我们可以现象,远古时,江水水流到这里,面临四面紧逼的高山,清江在这里愤怒、苦恼、挣扎、拼搏,不停地撞击这阻拦自己前

4、行的大山,功夫不负,竟然在山体中撞出这样一条通道,就是眼前的旱洞,而在数万年后竟然又弃了撞开的这条道,重新闯出一条新的通道,亦即今日的水洞。两个洞都是我们眼中的风景,同时也是一条含泪带血的道路。它们都是腾龙洞的部分,一曰旱洞,一曰水洞,两洞洞口紧挨着,一起雄辩地证明着清江开山劈岳的伟力。旱洞是现在游人进入的主要区域,从洞口前横跨清江的铁索桥过去,拐一个弯就可以看到旱洞洞口伟岸的身形。桥是武陵地区的“甩甩桥”,晃晃悠悠的,常常有恶作剧的人使劲摇晃,在游人的惊慌失措中制造第一场欢乐。桥下这时的清江诞生才不久,又游弋在两岸高峻的峡谷中,因此,还并不见气势,突然现出这么一个空阔的洞口来,有一种措手不及

5、的震撼。现在腾龙洞的门票上就是以洞口为背景的图案,不过,图案中还有一个参照物一架直升飞机在洞口盘旋,从洞口的比例来看,飞机显得愈小,这是当年举行洞中飞行活动留下的照片。当年为了开发升温,曾让直升飞机去洞里飞行过,洞中能飞直升飞机,此洞的宏大不言而喻。“清江的地狱、比天堂还美”。这是我的朋友、曾获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杨秀武先生赞誉腾龙洞的诗句,我觉得写得真妙,形象、内涵而深刻。旱洞,曾经是清江潜行的“地狱”,“水洞”,是现在潜行的地域。旱洞,现在游人可以入内一睹真容,水洞,仍然保持着他的神秘。从“旱洞”来看,清江的在山中的穿行美不胜收。洞口处,已经平整出很大的平台,也停降过直升机,这种宽阔,

6、才能呼应洞口的恢弘气势。洞口高达七、八十米,四周都是险峻的高山,站在这里,会对清江的创造产生一种深深的敬佩,心中不由得感叹只有造物主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洞壁是陡峭笔直的悬崖,刀砍斧削一般,因此,洞口干净利落,很纯粹。洞壁上,不象外地名山大川镌满各种题刻,少有的几幅题词,一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的一副手书对联:登山当攀珠峰、揽胜应游腾龙。由词句可见冯牧已视此洞为洞之极品,推崇备至;一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良皋题词,他也是腾龙洞的发现和推介者,题写的是洞名“腾龙洞”三字。当然,也许是现在作为对名胜的保护,没有把很多名人领导的题字铭刻在岩壁上我们也不可知。这其实是一种进步,中国传统的

7、游过即题刻的行为泛化及俗化的后,大多变成“某某到此一游”类的垃圾。旱洞给我最深的印象、抑或最大的特点是宏大,因而也更加映衬出它的自然美。从洞口进入,便可见整个洞厅,都几乎是七、八十米的高度平稳向前推进,而且洞顶平整光滑,洞也很宽,平均达到60多米,并行二三十辆汽车不成问题。洞内的泥地上,为了旅游方便,已经修成了人行步道和电瓶车道,这在很多洞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宏大的洞口下,半截烂柯戳在泥土上,旁边的景点名称带来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清江古河床。诚然,走在这洞中宽阔的土地上,就是在数十万年前清江水潜行的河床上前行,每个游人,似乎都是一朵微渺的浪花,在历史及时间的长河里漂流。洞口近旁,有细细的

8、水流从洞顶落下,从洞内向外望,因有了光影的映射,仿佛一条条银线垂着,共同缀成一小条珠帘。落点是石头,水流不远汇成一面平静的小池,无波、清透,倒映着洞口和洞口对门高耸的山峰,虚幻交叠,引人入胜。继续往里走,偶尔会看见两侧的洞壁上出现一些石钟乳,于是,人们依据天宫、海龙王和各路神仙等编出了许多传说,让旅游的人一个个引领观看,七嘴八舌地争论着象与不象。我对后天加工焊接的很多旅游解说词不感兴趣,往往喜欢看风景自然的状态,好在腾龙洞正是这样的特点。腾龙洞因为高大、空旷,人行其中,会产生卑怯感,那是时空的压强。进洞行约三四里后,便可见洞里借天然的一个弯角搭建了一座舞台。舞台对门的洞壁上,像恒山悬空寺似的建

9、一座五六层楼的灯光调控塔,都是土家吊脚楼风味,洞中有了这样一些建筑,那种阴森感一下子就减了许多,忽然有了一种温暖和安全。这个剧场,每天都会在上下午各演出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的大戏,名叫夷水丽川。清江古称夷水,而腾龙洞地处利川市,这名称便饱含了文化味。这台歌舞把土家族的起源传说、发展脉络,民族文化都拣亮点进行了一次展现,加上灯光音箱等设备先进,颇受观众欢迎,一般都是在游客返程的时候正好开演。从剧场再往前走,不多远会看见洞中有一座山,也有百多米的高度,这也是腾龙洞的特色:洞中有山,山中有洞,主洞支洞,大洞小洞,形成一张网似的结构,故而容积量世界第一。这座山名叫“妖雾山”,因山经常云雾缭绕而得名。说是山

10、,其实是洞顶垮踏积石所成。这座山,是形成清江河道改道的重要原因,正是有了它在洞中的阻拦,清江才又开始找寻新的出路,下潜到如今比“旱洞”更低的“水洞”里。翻过这座山,会听见水声淙淙,这是地下暗河的声音。腾龙洞的“旱洞”里有暗河,暗河里,还有透明生物生长。那些鱼类水生物,肉眼都可以看得清五腹六脏,不过,现在不可轻易寻见。再继续前行,会出现一个岔路口,一条直行,沿着暗河,一条向坡上,进入另外一个支洞。沿坡爬上,会见支洞中又有一个剧场,这是一个激光秀剧场。在这幽深黑暗的洞府里,激光秀更加绚丽动人,加上凄美的爱情故事,美丽的演员和水幕效果,那些不断变化、五光十色、光影交错的影像让人产生似梦幻的感觉。看完

11、激光秀,沿着游道再前行,又是空旷、辽远的洞府。这时的石钟乳和暗河流水便多了起来,“观音坐莲”,“千丘田”一类的景致便开始出现。不过由于现在的开发暂时只进行到到这里,无法再继续前行,沿着灯光游道及景点牌的指示,会直接行到那个三岔路口,从而开始踏上返程。去返程的途中正好观看那一场歌舞大戏,从巴人始祖禀君开疆拓土到唱响龙船调,从古朴的“毛古斯”到摆手舞,从梯玛“上刀山”到哭嫁,土家人和清江一样悠长的岁月与情感历程被观众一一装进心中,进而开始新的传播。其实“旱洞”中更美的景观,尤其是钟乳石一类的景观还在更深更远的洞里,还需往前走,叫“白玉石林”、“桃花园”、“花果山”等等名称。但那些美景只是一些科考队

12、员和探险驴友们欣赏过,普通游客一睹这些美景还须时日。旱洞冬暖夏凉,炎炎夏日,游览洞内均着厚厚的衣物,而冬天,则温暖如春。 出得旱洞洞口,沿左侧游道前行,便是去水洞的路。水洞,是现在的清江伏流之所,或许数万年后,又会如今天的旱洞一样改道,可以让游人进入一睹芳容。 水洞的洞口就是“清江版”的“壶口瀑布”,名叫“卧龙吞江”。和黄河壶口相比,不同的是黄河水是混带着泥沙的浑黄,而清江的江水是清澈的。清江平缓地行到这里,突然变化了平静的摸样。瞬间由恬静的女儿变成彪悍的勇士,发出惊天的怒吼,摔打出飞花碎玉的一峡雪浪。由于清江的河床在水洞洞口不远处陡然下降,形成近二三十米的落差,而河谷却又紧缩,并且不远处就是

13、水洞黑魆魆的洞口,就像一条卧龙张大嘴巴,一口吸进这奔腾的江水,美妙绝伦,震撼不已。咆哮的河水经过瀑布后,汇成一束激流,在两岸的岩壁上左冲右突,然后冲入地下被称为“龙宫”的洞厅中。在这里,怒涛轰鸣,浪花四溅,雾气升腾,水沫横飞,游道多为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的石阶或是横在峡谷之上的狭窄的桥面,每位游人到此,莫不心惊胆颤、神情紧张,既被这绝世美景震感留连,也被这自然天险所恐惧,有“几欲先走”之感。亦是我好友,曾任旅游局长的文人何智斌写诗云:腾龙心胸无限大,连江带岭一口吞。诗词工整之类,我也外行,不敢妄论,但是,这两句诗的气势还是很不错,我似乎听到了江水在这里的呐喊与呼号,感受到气吞如虎的豪壮。要是遇雨天

14、,水量大,气势更加磅礴,猛浪苦奔,涛声如雷,有天崩地裂之感。这里较之黄河壶口少了那种粗犷,多了一份雄壮;少了那种凡俗,多了一份神圣。“卧龙”在这里是腾飞前的蓄势。经过“卧龙吞江”瀑布之后几十米,河水流到“龙嘴”里。这里象一个巨大的宫殿,河水进入之后,还在喘息、躁动、跳跃,冒着白沫,打着漩涡。从这里,它将潜入地下,在洞中里开始新一轮的探索,飞龙入渊,至恩施市的雪照河河后再探出头来。清江在恩施的山里就是这样,隔一段又变换了一个名称,不过,就是她的那一身清静,始终为自己标识着身份。站在横跨在“龙嘴”之前的桥面上,可见“龙宫”之中,有一高达数层楼的柱形石钟乳,连接上下,被称为“定海神针”。腾龙洞刚开始

15、开发时,从岩壁上凿有游道,可至“神针”旁,再乘船游一段水洞,从不远的一个岔洞口出到地面。那一水洞我曾游过,幽暗,逼仄,据称最深处和葛洲坝船匣一样深,而洞仅有西米多宽,我乘舟其上,总有胆颤心惊之感。现在这个项目已被取消,我想多为安全因素吧,“龙宫”之中,保持一些敬畏也好。自岩壁凿出的小道,听着涛鸣,看着排浪,贴着山石走出,到停车场,几步之遥,如两重天地。“卧龙吞江”的激烈天险与外面的山清水秀相得益彰,洞府之中的空旷宏大与外面的青山秀水迥然不同。从山的胸膛里走过,从水的咆哮处走过,抖却发上的水雾,深吸一口绿野中的清新空气,心中咏叹:清江,美景天堂,奇山丽水的腾龙洞,这些绝美奇景都汇聚在此,看过此景

16、,胸怀从此也有一条清江奔流。湖北概况导游词2利川市可谓物华天宝,细细数来,竟有很多世界第一、亚洲第一、中国第一。如流传世界的龙船调,有“天下第一杉”之称的“水杉王”,有“土家第一寨”之称的“鱼木寨”,“大水井”等,但是真要数出这些“名牌名品”的成名时间早迟,得首推被誉为“亚洲第一洞”的腾龙洞。腾龙洞在80年代被发现,一下子就形成了轰动效应,继而引起旅游的热潮,形成了链式经济。在现今大打旅游牌、“做大做活”的思路指引下,逐渐整合利川其他旅游资源形成系列。 论形成时间,腾龙洞的时间是“老祖宗”,至今已有了22.9万年的年龄。据科考的结果来看,腾龙洞就是清江的古河床,而且,当时它是穿山而过,形成的伏

17、流,因此,腾龙洞的开凿者就是温柔妩媚、奔腾不息的清江水。恩施土家人的母亲河清江自利川齐跃山涌出后,一露面马上发表了一个“三明三暗”的开篇语,这“三明三暗”,其实也就是清江三次进入地下伏流,三次露头奔流的情形。腾龙洞的位置,就是“第三暗”的地方。远古的时候,清江从腾龙洞进入伏流,现在,又改道为腾龙洞旱洞边的水洞。这“三明三暗”也正昭示着土家人不畏艰险,勇敢、拼搏、坚韧的民族特性。经过这些跌跌撞撞的挫折后,清江从恩施市的雪照河涌出,再开始表现“百里温柔与妩媚”。因此,腾龙洞是清江的一个性情转化环节,在腾龙洞长达近六十公里的幽深地府里,清江开始新的涅槃和升华。 除了桂林等城市,全国还少有象腾龙洞这种

18、宏大自然而又距城区如此近距离的景点,它距城区也就几里路远。清江在利川城里逶迤而行,划了几道漂亮的孤线以后突然悄然出城,而刚一出城,一离开城区的那块盆地般的平坝,马上就遇到了一圈山。四周都是山,别无他途,她徘徊、寻觅了一阵之后,忽地从腾龙洞所在位置一个猛子钻入地下,潜行四五十里,然后再冒出来吸一口气。这一口气一憋,等到再出来,竟然到了邻近的另一个县市恩施市。我们可以现象,远古时,江水水流到这里,面临四面紧逼的高山,清江在这里愤怒、苦恼、挣扎、拼搏,不停地撞击这阻拦自己前行的大山,功夫不负,竟然在山体中撞出这样一条通道,就是眼前的旱洞,而在数万年后竟然又弃了撞开的这条道,重新闯出一条新的通道,亦即

19、今日的水洞。两个洞都是我们眼中的风景,同时也是一条含泪带血的道路。它们都是腾龙洞的部分,一曰旱洞,一曰水洞,两洞洞口紧挨着,一起雄辩地证明着清江开山劈岳的伟力。旱洞是现在游人进入的主要区域,从洞口前横跨清江的铁索桥过去,拐一个弯就可以看到旱洞洞口伟岸的身形。桥是武陵地区的“甩甩桥”,晃晃悠悠的,常常有恶作剧的人使劲摇晃,在游人的惊慌失措中制造第一场欢乐。桥下这时的清江诞生才不久,又游弋在两岸高峻的峡谷中,因此,还并不见气势,突然现出这么一个空阔的洞口来,有一种措手不及的震撼。现在腾龙洞的门票上就是以洞口为背景的图案,不过,图案中还有一个参照物一架直升飞机在洞口盘旋,从洞口的比例来看,飞机显得愈

20、小,这是当年举行洞中飞行活动留下的照片。当年为了开发升温,曾让直升飞机去洞里飞行过,洞中能飞直升飞机,此洞的宏大不言而喻。“清江的地狱、比天堂还美”。这是我的朋友、曾获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杨秀武先生赞誉腾龙洞的诗句,我觉得写得真妙,形象、内涵而深刻。旱洞,曾经是清江潜行的“地狱”,“水洞”,是现在潜行的地域。旱洞,现在游人可以入内一睹真容,水洞,仍然保持着他的神秘。从“旱洞”来看,清江的在山中的穿行美不胜收。洞口处,已经平整出很大的平台,也停降过直升机,这种宽阔,才能呼应洞口的恢弘气势。洞口高达七、八十米,四周都是险峻的高山,站在这里,会对清江的创造产生一种深深的敬佩,心中不由得感叹只有造

21、物主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洞壁是陡峭笔直的悬崖,刀砍斧削一般,因此,洞口干净利落,很纯粹。洞壁上,不象外地名山大川镌满各种题刻,少有的几幅题词,一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的一副手书对联:登山当攀珠峰、揽胜应游腾龙。由词句可见冯牧已视此洞为洞之极品,推崇备至;一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良皋题词,他也是腾龙洞的发现和推介者,题写的是洞名“腾龙洞”三字。当然,也许是现在作为对名胜的保护,没有把很多名人领导的题字铭刻在岩壁上我们也不可知。这其实是一种进步,中国传统的游过即题刻的行为泛化及俗化的后,大多变成“某某到此一游”类的垃圾。旱洞给我最深的印象、抑或最大的特点是宏大,因而也更加映衬出它的

22、自然美。从洞口进入,便可见整个洞厅,都几乎是七、八十米的高度平稳向前推进,而且洞顶平整光滑,洞也很宽,平均达到60多米,并行二三十辆汽车不成问题。洞内的泥地上,为了旅游方便,已经修成了人行步道和电瓶车道,这在很多洞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宏大的洞口下,半截烂柯戳在泥土上,旁边的景点名称带来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清江古河床。诚然,走在这洞中宽阔的土地上,就是在数十万年前清江水潜行的河床上前行,每个游人,似乎都是一朵微渺的浪花,在历史及时间的长河里漂流。洞口近旁,有细细的水流从洞顶落下,从洞内向外望,因有了光影的映射,仿佛一条条银线垂着,共同缀成一小条珠帘。落点是石头,水流不远汇成一面平静的小池,

23、无波、清透,倒映着洞口和洞口对门高耸的山峰,虚幻交叠,引人入胜。继续往里走,偶尔会看见两侧的洞壁上出现一些石钟乳,于是,人们依据天宫、海龙王和各路神仙等编出了许多传说,让旅游的人一个个引领观看,七嘴八舌地争论着象与不象。我对后天加工焊接的很多旅游解说词不感兴趣,往往喜欢看风景自然的状态,好在腾龙洞正是这样的特点。腾龙洞因为高大、空旷,人行其中,会产生卑怯感,那是时空的压强。进洞行约三四里后,便可见洞里借天然的一个弯角搭建了一座舞台。舞台对门的洞壁上,像恒山悬空寺似的建一座五六层楼的灯光调控塔,都是土家吊脚楼风味,洞中有了这样一些建筑,那种阴森感一下子就减了许多,忽然有了一种温暖和安全。这个剧场

24、,每天都会在上下午各演出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的大戏,名叫夷水丽川。清江古称夷水,而腾龙洞地处利川市,这名称便饱含了文化味。这台歌舞把土家族的起源传说、发展脉络,民族文化都拣亮点进行了一次展现,加上灯光音箱等设备先进,颇受观众欢迎,一般都是在游客返程的时候正好开演。从剧场再往前走,不多远会看见洞中有一座山,也有百多米的高度,这也是腾龙洞的特色:洞中有山,山中有洞,主洞支洞,大洞小洞,形成一张网似的结构,故而容积量世界第一。这座山名叫“妖雾山”,因山经常云雾缭绕而得名。说是山,其实是洞顶垮踏积石所成。这座山,是形成清江河道改道的重要原因,正是有了它在洞中的阻拦,清江才又开始找寻新的出路,下潜到如今比“

25、旱洞”更低的“水洞”里。翻过这座山,会听见水声淙淙,这是地下暗河的声音。腾龙洞的“旱洞”里有暗河,暗河里,还有透明生物生长。那些鱼类水生物,肉眼都可以看得清五腹六脏,不过,现在不可轻易寻见。再继续前行,会出现一个岔路口,一条直行,沿着暗河,一条向坡上,进入另外一个支洞。沿坡爬上,会见支洞中又有一个剧场,这是一个激光秀剧场。在这幽深黑暗的洞府里,激光秀更加绚丽动人,加上凄美的爱情故事,美丽的演员和水幕效果,那些不断变化、五光十色、光影交错的影像让人产生似梦幻的感觉。看完激光秀,沿着游道再前行,又是空旷、辽远的洞府。这时的石钟乳和暗河流水便多了起来,“观音坐莲”,“千丘田”一类的景致便开始出现。不

26、过由于现在的开发暂时只进行到到这里,无法再继续前行,沿着灯光游道及景点牌的指示,会直接行到那个三岔路口,从而开始踏上返程。去返程的途中正好观看那一场歌舞大戏,从巴人始祖禀君开疆拓土到唱响龙船调,从古朴的“毛古斯”到摆手舞,从梯玛“上刀山”到哭嫁,土家人和清江一样悠长的岁月与情感历程被观众一一装进心中,进而开始新的传播。其实“旱洞”中更美的景观,尤其是钟乳石一类的景观还在更深更远的洞里,还需往前走,叫“白玉石林”、“桃花园”、“花果山”等等名称。但那些美景只是一些科考队员和探险驴友们欣赏过,普通游客一睹这些美景还须时日。旱洞冬暖夏凉,炎炎夏日,游览洞内均着厚厚的衣物,而冬天,则温暖如春。 出得旱

27、洞洞口,沿左侧游道前行,便是去水洞的路。水洞,是现在的清江伏流之所,或许数万年后,又会如今天的旱洞一样改道,可以让游人进入一睹芳容。 水洞的洞口就是“清江版”的“壶口瀑布”,名叫“卧龙吞江”。和黄河壶口相比,不同的是黄河水是混带着泥沙的浑黄,而清江的江水是清澈的。清江平缓地行到这里,突然变化了平静的摸样。瞬间由恬静的女儿变成彪悍的勇士,发出惊天的怒吼,摔打出飞花碎玉的一峡雪浪。由于清江的河床在水洞洞口不远处陡然下降,形成近二三十米的落差,而河谷却又紧缩,并且不远处就是水洞黑魆魆的洞口,就像一条卧龙张大嘴巴,一口吸进这奔腾的江水,美妙绝伦,震撼不已。咆哮的河水经过瀑布后,汇成一束激流,在两岸的岩

28、壁上左冲右突,然后冲入地下被称为“龙宫”的洞厅中。在这里,怒涛轰鸣,浪花四溅,雾气升腾,水沫横飞,游道多为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的石阶或是横在峡谷之上的狭窄的桥面,每位游人到此,莫不心惊胆颤、神情紧张,既被这绝世美景震感留连,也被这自然天险所恐惧,有“几欲先走”之感。亦是我好友,曾任旅游局长的文人何智斌写诗云:腾龙心胸无限大,连江带岭一口吞。诗词工整之类,我也外行,不敢妄论,但是,这两句诗的气势还是很不错,我似乎听到了江水在这里的呐喊与呼号,感受到气吞如虎的豪壮。要是遇雨天,水量大,气势更加磅礴,猛浪苦奔,涛声如雷,有天崩地裂之感。这里较之黄河壶口少了那种粗犷,多了一份雄壮;少了那种凡俗,多了一份神

29、圣。“卧龙”在这里是腾飞前的蓄势。经过“卧龙吞江”瀑布之后几十米,河水流到“龙嘴”里。这里象一个巨大的宫殿,河水进入之后,还在喘息、躁动、跳跃,冒着白沫,打着漩涡。从这里,它将潜入地下,在洞中里开始新一轮的探索,飞龙入渊,至恩施市的雪照河河后再探出头来。清江在恩施的山里就是这样,隔一段又变换了一个名称,不过,就是她的那一身清静,始终为自己标识着身份。站在横跨在“龙嘴”之前的桥面上,可见“龙宫”之中,有一高达数层楼的柱形石钟乳,连接上下,被称为“定海神针”。腾龙洞刚开始开发时,从岩壁上凿有游道,可至“神针”旁,再乘船游一段水洞,从不远的一个岔洞口出到地面。那一水洞我曾游过,幽暗,逼仄,据称最深处

30、和葛洲坝船匣一样深,而洞仅有西米多宽,我乘舟其上,总有胆颤心惊之感。现在这个项目已被取消,我想多为安全因素吧,“龙宫”之中,保持一些敬畏也好。自岩壁凿出的小道,听着涛鸣,看着排浪,贴着山石走出,到停车场,几步之遥,如两重天地。“卧龙吞江”的激烈天险与外面的山清水秀相得益彰,洞府之中的空旷宏大与外面的青山秀水迥然不同。从山的胸膛里走过,从水的咆哮处走过,抖却发上的水雾,深吸一口绿野中的清新空气,心中咏叹:清江,美景天堂,奇山丽水的腾龙洞,这些绝美奇景都汇聚在此,看过此景,胸怀从此也有一条清江奔流。湖北概况导游词3梁子湖是湖北省容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面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

31、故乡。梁子湖东西长82公里,南北长22公里,由316个湖汊组成,湖面42万亩,流域面积3260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水深3米。北有45公里长港与长江相通,梁子湖水经长港注入长江。梁子湖以三大特色著称。“水清”:水体清澈,水质纯净,无任何污染。水的恬静,鱼的嬉戏,草的飘拂,岛的掠影,令人赏心悦目;“秀丽”:湖山相接,水天相连,碧波荡漾,交相辉映,让人心旷神怡:“奇特”:湖中有宝岛,岛中有奇湖,湖心又有岛,岛湖叠嶂,水中含山,山中藏水,蔚为壮观。凌空俯视,梁子湖宛如一颗剔透的绿宝石镶嵌在锦秀的荆楚大地;又似一头青牛静卧江汉旷野,被长港如同牛绳将牛拴在长江之滨。梁子湖原名“娘子湖”。传说一千多年前,这里

32、原为高唐县,因地壳变动,变为一片泽国。地陷前夕,有一母亲孟红玉及儿子刘润湖,发现该处将要地陷的预兆,母子二人就分头火速通知乡亲们撤离,大家刚往山上跑,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雨滂沱,山崩地陷,瞬间高唐县城沉没了,变成了一个阔大的湖。躲过此灾难而生还的乡亲们,为了感谢这娘儿俩的报信之恩,这里的人们便将此湖取名“娘子湖”。湖北概况导游词4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襄樊游览观光!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古战场古隆中。 三国故事湖北多,这可不是在吹牛。三国演义120 回,其中的75回就发生在我们湖北,而这75回中又有44回发生在襄樊。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位于历史文化名

33、城襄阳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在隆中的山林中有大量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留下的遗迹和历代修建的纪念建筑。每处遗迹都反映了诸葛亮的重要活动,或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保存和修复的纪念建筑面积共占地十三亩(不包括庭院),有庄严的殿堂,有依山傍水的亭、廊、楼、榭,建筑风格朴实,具有浓厚的鄂西北民居风味。武侯祠始建于晋朝,隆中文物风景区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隆中诸葛亮故居,现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之一。 我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

34、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这里清静幽雅,天苍山青水碧。隆中山、乐山、旗山三山环拱,隐若玦环。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这里古迹众多,文化沉淀丰富。诸葛亮当年活动遗迹:草庐、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桥、抱膝石、梁父岩等历千年而安然。先贤凭吊诸葛亮,引以托情的武侯祠、卧龙深处、隆中书院、古牌坊以及众多借以托志的碑碣石仍旧相间茂林修竹。这里文豪云集,志士倾吐情怀。晋代习凿齿。唐代崔道融、宋代苏轼、明代王越等都吊古隆中。现代郭沫若先生亦挥毫抒情,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更有吟怀:“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 隆中之所以天下闻名,原因有三个:一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二是刘备三顾茅庐的

35、所在之地;三是著名的“隆中对策”的提出之地。从晋代开始,仰慕诸葛亮大名的人们就在这儿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建筑,它们是:三顾堂、草庐亭、草庐碑、六角井、躬耕田、抱膝石、梁父岩、老龙洞、半月溪、小虹桥、武侯祠、野云庵等,被称为“隆中十二景”。这些建筑记载着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情况和有关传说。 诸葛亮17岁定居隆中一处依山傍水的村庄,过着边耕边读的田园生活。这就是胡曾在南阳一诗中所咏的:“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诸葛亮躬耕南阳,与古代一些逃避现实的隐士是不同的,十年期间,他发奋读书,广交士林,认真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史实,以“观其大略”,还密切注视着天下形势,自比管仲、乐毅

36、,视社会的安定与动荡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有人把他与当时一位杰出人物庞统,并称为“卧龙”和“凤雏”。诸葛亮27岁那年。刘备三次来到隆中,虚心地向他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向三顾茅庐的刘备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战略着眼制定了隆中决策,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话虽只有三百多字,但有对魏、蜀、吴的力量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他最后还肯定地说,只要按提出的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他的主张说得刘备钦佩备至。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感于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便跟随了他出了山。从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一刻也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为实现隆

37、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故世人一致称誉他是“汉室栋柱”、“治世良材”。诸葛亮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世人景仰,古隆中也因他而闻名于世。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古隆中风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里参观。 古隆中牌坊 大家请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个景点,它是在清朝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为湖北提督陈文炳负责修建,作为古隆中风景区的标志。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在正面大门上刻的是“古隆中”三个大字,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和诸葛亮业济两朝的

38、赤胆忠心,两边小门上雕刻着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表明了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虽过着平淡的生活,却胸怀远大的志向。现在请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个大字“三代下一人”,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诸葛亮是夏、商、周三代以后最高尚、最伟大的人,没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两边柱子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小虹桥 过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桥了。清代王铽在隆中十咏中,写到小桥说:“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桥上行。”这座小桥还有一段趣史。据说,刘备二顾茅庐时,在桥旁遇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39、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谈吐不凡,曾误以为诸葛亮,闹了一场误会。从此,小虹桥也和隆中一样著名于世了。桥为石拱,青石板面。桥下流水清澈,淙淙有声。当你漫步桥上,独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刘备那种“求才若渴”的精神。 武侯祠 绕过牌坊,拾级而上,便是武侯祠。现存武侯祠建于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层院,一层高一层。正殿有诸葛亮的塑像,陈列有铜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两侧设有配殿,西配殿名“三义殿”,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树,据说为明末时植,每年盛花季节清香扑鼻。中设庭院。祠内所陈列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间在广西出土的铜战鼓。相传是诸葛亮七擒孟获时用过的战鼓。 武侯祠外古树参天,松柏滴翠,

40、祠内庭院错落,淡雅幽静。武侯祠大厅的木匾上雕刻着董必武“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的题词。正厅、西厅、后厅分别陈列着“诸葛亮生平简介”,后厅里还存放着一尊诸葛武侯塑像,是人们凭吊祭祀的地方。 诸葛亮逝世后,老百姓对他十分思念,因为诸葛亮不仅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洁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纷纷为他立庙,各地的武侯祠多得数不胜数。目前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武侯祠就有七座。然而纪念地太多,就难以分辨真假。从古到今,为谁是诸葛亮正宗纪念地而发生过不少争执。其中尤以湖北襄阳古隆中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地的武侯祠谁为“正宗”之争最为有名。 两地的武侯祠,历史

41、悠久。隆中的建于晋代,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南阳的建于唐代,更显得宏大堂皇;两地都以诸葛亮的躬耕地自居,为武侯祠的正宗而争。为此,还打过不少笔墨官司。 “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直到清代咸丰年间,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做知府,可要处事公平,不能向着家乡,将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襄阳,否则叫他这个知府坐不稳。襄阳人认为,既然是家乡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不要他回家乡。两边互不相让,要等顾知府表态。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没有立即表态,请大家下堂休息,说是第二天再判。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

42、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此联一出,双方心服口服,都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那么,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何处呢?只要了解当时的历史地理知识,就不难辨别。隆中在汉时属南阳郡所管辖,于是诸葛亮便称自己“躬耕于南阳”。明代以后,隆中才划归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以上的争论。事实上,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只有一处,那就是古隆中。武侯词是隆中的主要建筑,睹物言情,赵孟若在书汉丞相诸葛武侯传后诗中“万古君臣一鱼水,死生不变见英雄”的句子,确切地说明了诸葛亮和刘备的良好关系。诸葛亮自公元2

43、20_年离开隆中,次年即一举促成了孙(权)刘(备)联盟,他在“羽扇纶巾谈笑间”,使得曹操的强大水军“樯橹灰飞烟灭”。从而赢得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整顿赋税,充实军备。公元220_年,盘据益州(四川)的刘湾派法正迎接刘备入蜀,共同抵御曹军。诸葛亮则从荆州率领张飞、赵云溯江而上,与刘备会师成都。此后,刘备自领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事,总揽军政。 刘备据有荆、益,初步实现了隆中决策的战略布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奠定了鼎足之势。在这短短的七年之中,诸葛亮运筹帷幄,竟然使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有了一块不小的根据地。 后来,荆州失陷,刘备领兵

44、出三峡,进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东),舍舟登陆,“树栅连营七百里”,兵力分散,遭到吴的沉重打击,刘备一败涂地。清退到白帝城(今四川奉节)时,已经病危。临终他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虽是一番真心话,而诸葛亮那“勤勤陈说扶汉室,慷慨感义许驱驰”的初衷,却始终不变。 公元220_年,刘禅继位,诸葛亮以丞相辅政,封武乡侯,开始治事,又领益州牧,政事不分大小都由他决定。他“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放危难之秋”。而他尽力辅佐刘禅,一直到自己停止了呼吸,体现出一位伟大政治家的高风亮节。 公元220_年,以汉中为大本营,诸葛亮亲自率师10万出征,北伐曹

45、魏,谋求蜀汉的统一。临行前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出师表,希望刘禅发奋图强的一片苦衷,至今读来仍能使人“寒涕垂”。 在北伐曹魏期间,他已是统帅,遇有用人不当,贻误军机,他就弓;咎自责,以谢国人。他在挥泪斩了“言过其实”、爱说大话的马谡以后,恳切上书,承担全部责任,表明自己是“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是“授任无方”,以致“恤事多阁”,自请降级三等,以示惩戒,还颁发劝将士勤攻己阙教,要求部下勤於批评,随时指出他的缺点错误。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陕西五丈原郭氏坞(在今岐山县西南),终年54岁,葬於定军山。“出师未捷身先死”,蜀汉军队不得不撤回汉中。目空一切的司马懿在巡视了诸葛亮所布置的阵

46、地后,也不得不叹服他是“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在从政方面,是以国为重,毫无利己之心。刘备托孤时,刘禅才17岁,他悉心辅助刘禅,常劝他不要“塞忠谏之路”,如果“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家之害也。”他希望刘禅注意做到“纳言之政”。说是“为政之道,务於多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万物当其目,众音住其耳。”否则举国“惟争一人”,后果不堪设想。而他自己“任重才轻,故多阙漏”,需要广开言路,鼓励人们多提不同意见。而且他不许亲人干预政治。所以,他“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诸葛亮在生活上也很俭朴。死后,的确做到了不使自己“内有徐帛、外有赢财”。他在

47、上表刘禅时曾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徐饶。”诸葛亮以身许国,说到做到,在中国历史上确是难得的可贵。诸葛亮无论从政、治军都堪称千古奇才,道德又清高,故很早就受到人们的崇敬。西晋时,镇南将军刘弘到了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其阎。”在宋代以前,隆中就建起了供人们祭祀的祠堂。到了明代,分封在襄阳的襄简王未见淑,看中了隆中这卧龙伏凤的绝好风水,竟攫为自己的墓地,使诸葛亮故宅的建筑俱毁无遗。现在的武侯词,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的,砖木结构,飞檐叠瓦,前后三进,中设庭院。 1958年正殿经过修缮,至今保护得很好。殿内正中悬挂的“汉武侯像”拓片,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雕刻。后殿供奉着诸葛亮的塑像

48、,真是“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三顾堂 武侯神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顾堂,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修建的。据说刘备三顾茅庐时在这里拴过马。后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顾堂。堂内陈列有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三顾堂内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门前的三棵古柏,相传是刘、关、张挂马的。原材自然早已死了,现存的为后人所栽,当无可置疑。 唐代冯志韵草庐诗说:“卧龙人去远,此地尚名冈。身应营星陨,心期国祥长。老臣犹有像,炎汉已无光。所幸遗民在,凭君一劝耕。”他写诗的时候,草庐当还完好,而今草庐已无故迹可寻,留下的只有一个隆起的巨大山包。山包前那个由后人建造的六角形庐亭,覆盖红、绿、黄三色琉璃瓦,多少

49、弥补了当年草庐的情趣。 踏进大门,一股花香扑面而来,院内花木清幽。两旁廊壁上砌嵌着数十块石碑,分别刻有隆中全景图、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还刻有一些古人诗词,以示孔明一生功业。湖北概况导游词5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_旅行社”的导游员_,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