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890430 上传时间:2022-04-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10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一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完美落幕。开幕式创新性地将表演与仪式融为一体,用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方式,诠释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奥理念。运动健儿和场内外观众尽情享受冰雪盛宴,奥运激情也在这一刻绽放。本届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新春之会”与“冬奥之约”于北京相逢,热血激情与皑皑冰雪在北京交汇,五洲四海的老友新朋在北京汇聚。回望来时路,自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以来,6年多的精心筹办,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竞进

2、,北京当初提交申办报告时描绘的“冬奥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北京冬奥会用高科技讲述着有温度的体育故事。从20XX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彰显了大国担当,展现了大国风范,体育强国梦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相辉映。奥运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也是展现科技实力、科技成果的舞台。本次北京冬奥会有科技冬奥之称,最大亮点就是科技赋能艺术,不但应用了人工智能、裸眼3D、AR等技术,而且鸟巢的超大屏将使用LED投影,画质达到16K,观众们将体验超强的视觉震撼,领略科技与体育结合之美。无人化转播、水立方变冰立方、机器人餐厅、测温创可贴在科技的助力下,一场闪耀创新魅力的盛

3、会,正在让愿景向我们走来。北京冬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注入中国动力。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北京冬奥会这一全球体育盛会依然如期举办,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从“夏奥”到“冬奥”,从20XX到2022,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步履铿锵。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立春”这一节气开篇,以“一朵雪花”贯穿始终,为奥林匹克运动实施“中国方案”,呈交“中国答卷”。通过筹办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成功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跑出“加速度”,“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今天的中国,处处激荡着澎湃生机,跃动着梦想的无限活力。中国将以北京冬奥会为新起点,以自己的行动,引领世界开启冰雪

4、运动新时代。北京冬奥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冰雪力量。作为集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家国天下的民族精神和命运与共的人类精神于一身的奥运会,早已成为人类和合交好、包容融通的灯塔,照耀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贯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用“一朵雪花”的故事连接中国与世界。冰雪健儿相聚五环旗下,温暖与希望、团结与勇气从这里传递。开幕式的主火炬设计巧妙,象征着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体现了让世界更相知相融、让奥运更团结的北京冬奥愿景,向世界传递着强有力的讯息:人类唯有团结一心,以合作代替对抗,用包容消弭偏见,才能凝聚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建设美美与共的地球家园。冰雪之约如期而至,希望之

5、火生生不息。冬奥之光点燃希望与光明的火炬,照亮前行之路。让我们高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火炬,一起奔向美好未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二2金3银3铜!开赛首日,中国队喜提八个“金容融”!北京冬残奥会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力障碍组)比赛中,朱大庆为中国队摘得首枚奖牌。“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在比赛中,朱大庆“看见”这世界,闫寒寒功不可没,因为闫寒寒是他的眼,带他奔向光明,带他走上领奖台。一次次勇敢追梦,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自强不息,读懂了领跑员对残疾人的关爱,读懂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呵护。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挑战自我,以奋斗之姿凝聚起“一

6、起向未来”的磅礴力量。“你”是我的眼,我愿与你沐浴那“信仰之光”。习近平总书记曾有感而发:“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没有强大祖国,何谈个人梦想?”从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上的合法席位到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突破,到中国乒乓球队、中国女排,再到如今北京冬奥会的中国盛世这些伟大历史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无数中国奥运健儿矢志追求奥运梦想的结果。迈步走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心系祖国”的忠诚铸入灵魂,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团体、任何个人,要把“心系祖国”压实到肩上,不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始终同国家命运同呼吸、共命运。“你”是我的心,我愿与你感受那“奋斗之光”。

7、“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从小就灌输到我们的脑海里,个人自觉把理想和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奔赴属于自己的“那片海”。积分排名前列的谷爱凌,毅然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家队;出演智取威虎山的苏翊鸣,不当影视明星,要当冬奥巨星他们都把心中的一腔热血挥洒在祖国这片“沃土”上。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要从小立大志、立长志,听党话、跟党走,在感悟新时代、奋斗新时代的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努力把远大志向落实到伟大实践,在奋斗中燃烧青春。“你”是我的脚,我愿与你奔赴那“奉献之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成功都

8、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用“实”打底,建设伟大的祖国,始终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带上智慧、勇气和汗水提升实际的应变能力、理论的学习能力,要积累充足的养分,要将所知所学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成真,坚持不懈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主动把群众当“先生”,不要走偏、不要落伍、不要掉队,以“尽精微”的奋斗之姿书写赶考新答卷,全力向上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三国际残奥委会新闻发言人克雷格斯彭斯近日在评价北京冬残奥会时说道“当中国专注于做一件事,这件事就

9、一定会做成,如今(的残奥会)就是如此”。北京冬残奥赛程已过半,“新标杆”和“不可思议”将冬残奥带到新的高度,一场华夏与世界的冰雪之约,点滴“微光”展现着大国的无穷魅力。“微光”虽微,永恒绵长。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从1976年在瑞典举行的第一届冬残奥会起,这种思想就在残奥运动之中闪耀着“微光”,这群“微光”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以昂扬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展现着奥林匹克的精神与魅力。残疾人运动员用坚强的意志去挑战生命的极限,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历经苦难而迎来辉煌,披荆斩棘以共赴美好未来,百年圆梦激荡着华夏民族的爱

10、国热情,在华夏大地上将点点“微光”汇聚成勇往直前、自强不息、坚毅果敢、砥砺向上的磅礴力量。“微光”成炬,盛宴荣光。一条路线,一个火种,象征光明、团结、和平、友谊的奥林匹克火种的光芒传递着奥林匹克精神。20XX年的主火炬,一小时大概消耗5000立方米燃气,鸟巢专配燃气站为了维持巨大火焰而日夜不停地输送动力。2022年的“微光”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20XX年的五千分之一,“微光”用细致的温暖去替换大场面,向世界输出中国对生态文明的坚持和态度。在当前锚定“双碳”目标,推进绿色生态发展的背景下,科技进步向环保倾斜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微光”不仅体现出奥林匹克精神,又要让其返璞归真,回归绿色发展,推动生

11、态文明进步。“微光”不灭,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重逾千钧,北京这座“双奥之城”,闪烁着一座城市的耀眼荣光,寄托着一个民族的壮阔胸怀,承载着一片信念的价值实现,展现着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理想与担当。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之“火”已燃成“燎原之势”,未来将在弱点下功夫、在难点求突破、在重点求实效,为国家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为世界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四2月20日晚,2万盏灯笼点亮国家体育场

12、,中国红与冰雪蓝交相辉映,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运动员们的欢乐聚会中落下帷幕。16天,全球数十亿人分享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喜悦、感动、温暖、希望,共同唱响人类“一起向未来”的恢宏乐章。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背景下,中国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兑现承诺,如期如约举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温暖了世界,传递了梦想。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你听,这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代之风。“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上高度评价北京冬奥会。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如今的“双奥之城”,从北京夏奥“北京欢迎你”到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从开幕式的迎

13、客松广纳世界来宾,到闭幕式的折柳送别,展现中国浪漫,“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中国与奥林匹克一路同行,一路奏响时代之歌,这一路,中国赶超发展,这一路中国超越发展,这一路,中国引领发展,冬奥为媒,铺展开一扇“中国之窗”,窗外,是新时代的中国,长歌豪迈,生机勃勃。你看,这是“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和平之花。“体育就是和平”,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如是表达举办奥运会的初衷。从各代表团雪花造型引导牌聚合成的“大雪花”火炬台,到闭幕式上借柳枝传递的友谊心声,北京冬奥会让世界充分感悟到“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赛场内,运动健儿用拼搏点燃梦想,赛场外,运动员们用欢呼增进感情,他们用行动

14、证明,每一个用努力成就梦想的身影都值得尊敬,每一个用汗水追逐梦想的身影值得喝彩,北京冬奥是中国的盛宴,亦是世界的盛会,一座北京城,汇聚八方朋,二圆双奥梦,敲响和平钟。你赏,这是“不辞冰雪为卿热”的奉献之雪。闭幕式上,志愿者代表被赠予红色灯笼,“向志愿者致敬”,这是20XX年北京奥运会时设立的环节,如今已成为奥运会闭幕式的传统,旨在赞扬他们在比赛期间奉献精神。从20XX年奥运会“鸟巢一代”,到2022年冬奥会“冰雪一代”,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的风采。在大雪纷飞中,在严寒冰地中,志愿者们用热情和责任诠释担当,守护在运动员的身边,保障好每一项后勤服务,贴心细致的服务让运动员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他

15、们有的还只是00后,他们是这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平凡成就非凡,让青春力量成就奥运舞台,让青春风采激荡奥运舞台。你望,这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坚守之月。冰场上每一个闪光时刻,背后都是不懈的奋斗和坚持。老将不老,壮志犹在,是“四届元老”徐梦桃“十年磨剑酬壮志,一朝剑出铸辉煌”,努力不会白费,它会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助你;是31岁的老将齐广璞曾站在最高难度的高峰,也曾跌落低谷,面对命运的低语,他选择回应我就是风暴,终究加冕成王;是武大靖“四年苦熬终夺冠”,三届奥运会,用2金2银1铜标榜自己绝对实力,这双骨头变形、布满伤疤的脚,见证着武大靖一路的披荆斩棘和咬牙坚持。踏遍风雪,数度凌冬,满载理想,无畏

16、前程坎坷路,老将依旧在路上。回望来路,不忘彼时;冀望未来,大道宽广。如今,冬奥落幕,冰雪停歇,可春已至,花已开,让我们一起谈一场风花雪月,无关风月,共赴阳光明媚的未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五奥运火炬照亮神州,冰雪热情沸腾华夏。冰雪与浪漫,速度与激情,梦想与荣耀,亮丽了整个中国。以北京三大赛区滑雪旅游产业带为核心带动整个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滑雪旅游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奥运冰雪运动之“火”燃成“燎原之势”。“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之“火”,“火势”熊熊。借助北京冬奥会举办契机,中国“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由愿景成为现实。“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不仅促进了冰雪旅游、文化

17、体育、商贸餐饮、住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还能深度挖掘冰雪、长城、民俗、地方特色产业等商业机会,成为中国经济稳健发展新的增长极。冰雪装备、冰雪服装等高科技环节成为冰雪消费升级的热点,这就需要做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配套工作。冰雪教学培训、大众冰雪运动、冰雪体育旅游等冰雪全产业链的需求市场巨大,冰雪产业开始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冰雪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进一步夯实“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块基石,让我们的冰雪市场变得更“厚实”,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冰雪热情变得更“持久”,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冰雪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强力助燃。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冰雪休闲、冰雪

18、旅游的巨大市场,对旅游经济的扩容和发展起到极大的利好作用。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对中国冰雪运动进行科学规划,建设更多的适应人民群众旅游休闲需要的冰雪场馆、冰雪设施、冰雪产品,培育能够为人民群众进行冰雪运动服务的新项目、新产品、新业态。近两年虽受疫情冲击,但冰雪产业规模增长势头不减。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特别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各地抢抓机遇,纷纷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冰雪度假项目,冰雪消费需求助推了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之“

19、火”,“火”遍全球。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样评价北京冬奥会:“冬季运动可以划分为北京冬奥会之前和之后两个时代,因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为冰雪运动开启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折射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因而具有深远的划时代的世界意义。北京冬奥会提升了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推动了冰雪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冰雪运动

20、提供了强劲动力,从而也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双奥之城”,闪烁着一座城市的耀眼荣光,更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壮阔胸怀和高远追求,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互利共赢的理想与担当。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之“火”已燃成“燎原之势”,中国在努力为本国冰雪运动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的同时,也在为世界冰雪运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六2022年2月4日2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奥林匹克五环旗再次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升起,奥运圣火又一次照亮北京的夜空,北京成为世界第一座“双奥”之城。冰雪烂漫处,健儿战犹酣。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这样评价北京冬奥会:“冬季运动可

21、以划分为北京冬奥会之前和之后两个时代,因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为冰雪运动开启新时代”。“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折射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因而具有深远的划时代的世界意义。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新时代。体育强,中国强。国运兴,体育兴。中国冰雪运动从“百万人上冰”到“北冰南展西扩”,再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一路走来,

22、艰苦卓绝、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实现了“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新时代。2022年冬奥会,将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世界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实现了多个“世界第一”。开幕式节目设计和场馆建设,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世界人民共享冬奥盛会的理念和文化。一个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国家,迈进了冰雪运动新时代。全球疫情下举办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创造了成功范例。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推动疫情下全球的合作与重建,是北京冬奥会所要传递的重要理念和努力

23、方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运动员为中心”这是伟大抗疫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相遇。以举世公认的中国抗疫成效为依托而如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实施全流程、点对点、全封闭的完整闭环管理体系,“疫情防控期间赛事可以安全进行”是中国北京的庄严承诺,书写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新的传奇。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棘手的疫情中转移开,让大家有机会真正沉浸在观看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中,这是全世界对中国的期待。北京冬奥会的世界意义还在于,通过运动会,世界各国可以在多个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体育产业向前发展和在更宽更广的范围内维护人类和平和发展。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世界冰雪运动新时代。全球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3亿

24、多人参加冰雪运动的国家举办奥运会,具有划时代的世界意义,世界冰雪运动随之进入新时代。北京冬奥会对世界冰雪运动做出的杰出贡献,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写上了浓重的一笔。北京是先后举办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城市,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的国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清楚镌刻的伟大符号,在百余年奥林匹克史上树立起了又一座丰碑。北京冬奥会较好地诠释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以敏锐的时代眼光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类和奥运的命运,促进人和世界全面、和谐的发展。无论是在践行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还是在疫情防控、场馆建设、盛会服务等方面都正在创造奥运里程碑。“冬季运动可以划

25、分为北京冬奥会之前和之后两个时代”,这一响亮的声音回响在北京上空,回响在苍茫的天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七2022年2月4日,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一天,时隔14年,世界人民再次见证了中国力量,看到了中国故事。一场视觉盛宴注定让中国再次被世界铭记,坐在荧幕前观看冬奥会开幕式,我想每位中华儿女激动的心情都无法用言语表达,然而那一次次“意料之外”的背后实则都是“情理之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意料之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情理之中”。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二十四节气之始“立春”,冬奥和立春相约,共同演绎了一场最美的邂逅。北京冬奥开幕用中国独有的方式,打破传统的倒计模式,呈现了一场意料之外

26、的冬奥倒计时,而这个意料之外的背后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五千年历史岁月悠悠,中华民族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冬奥是再次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绝佳机会,五千年文化沉淀让中国有的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国有实力说。这一次,中华文化再次活了起来,这一次,世界再次铭记了这颗东方璀璨明珠。我和我的祖国稚嫩独奏“意料之外”,中国新生代势如破竹“情理之中”。伴随我和我的祖国这首耳熟能详的曲子响起,中国国旗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传递,镜头转向一位吹小号的少年,他淡定、从容、稚嫩又不怯场的独奏,让人意料之外。然而正是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那个坚定的身影与激昂的号声,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新生力量亦是如此

27、强大,大国形象在每位中华儿女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无处不在,中国新生代势如破竹,他们终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刻下不可复制的印迹。火炬点燃微火“意料之外”,尽显冬奥理念“情理之中”。伴随灯光汇聚,两位奥运健儿将手中的最后一棒慢慢放上火炬台,没有历届冬奥会点燃熊熊之火的传统仪式,微型火炬代替传统大火炬,但这个由全体参赛国家汇聚而成的“雪花火炬台”,象征了全世界携手、一起向未来的美好画面,为冬奥盛会赋予了更纯粹、更深奥、更创新的理念。大国之大,有大国之重,从场馆建设到冬奥圣火,中国将节俭、绿色、环保的冬奥理念贯彻始终,这不仅是兑现对世界的承诺,更是在全世界的一种创新,向全

28、世界作出表率,引领了新时代的新风尚。中国永远给全世界带来惊喜,中国永远让全世界眼前一亮,中国已为冬奥健儿搭好最公正、最靓丽、最绚烂的舞台,期待每位冬奥健儿在这里实现梦想,再创佳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八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一幅气势恢宏的冰雪画卷舒展开来。当冬奥相遇春节,世界打开了又一扇观察中国的窗口。在这幅壮阔的冰雪画卷中,一个大写的中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人民幸福”是中国的“

29、国之大者”。中国这次办奥的最大目的,就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经过不懈努力,这一愿景已经成功实现。北京冬奥会开幕当日,东南西北10座城市的群众,与欢腾的鸟巢现场同步互动,向世界展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激情。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参与冰雪运动的跃动身影,这不仅夯实了全民健身的基础,也将为世界冰雪运动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比赛场馆在满足冬奥会、冬残奥会以及其他赛事需求的同时,都制定了赛后服务冰雪普及、服务全民健身的长远规划,确保实现举办精彩奥运与赛后场馆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的双目标。一个个精品工程,不仅是为了举办一场全球瞩目的赛事,更是

30、为了人民健康的长远福祉。百年大计,深谋远虑。全民健身,利民至上。从冰雪运动普及到比赛场馆赛后为全民健身服务的设计等,无不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天下大同”是中国的“世界观”。冬奥会颁奖广场主舞台采用“美美与共”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精神内涵,体现全球人类大家庭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参加北京冬奥会是一次伟大的相聚、一次热烈的重逢、一次美好的交流,各个代表团虽然语言、文化、信仰不尽相同,但在同样的赛场拼搏,在同一个冬奥村里生活,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走到一起,这正是“地球村”的生动写照。团结合作、命运与共,

31、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初衷,也是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理想。在这个冬奥会与中国传统佳节交汇的当口,我们应该以其乐融融的心态彼此对话,同心筑梦更强更团结,尽显“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携手一起向未来。“绿色奥运”是中国的“美丽底色”。没有主火炬腾空而起、熊熊燃烧的场景,两位“00后”中国运动员将最后一棒“飞扬”火炬嵌入由所有代表团雪花造型引导牌组成的“大雪花”中间,冬奥主火炬就此“点燃”。虽是一簇“微火”,表达出的意象和理念却如此清晰强烈。“绿色”,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四大办奥理念之一。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的2000多个日夜中,绿色办奥理念一以贯之。北京赛区的13个场馆有11个是利用20X

32、X年奥运会的场馆;所有竞赛场馆将100%使用绿色电力,为奥运历史上首次;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场馆,碳排放趋近于零。无论是“微火”火炬,还是低碳场馆,绿色办奥的理念和成果生动呈现在世人眼前,展现出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历史自觉,展现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的责任担当。从20XX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了区域发展、生态建设、绿色创新

33、、人民生活改善,为全球冰雪运动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幅冰雪画卷里,奥林匹克运动翻开崭新一页,一个开放、自信、生机勃勃的中国,已经踏上新的征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九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迎来闭幕,从20XX年百年奥运梦圆,到2022年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过去16天,北京见证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凝聚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友谊,其中的美好时刻值得我们每个人回忆与回味。勇敢拼搏,用信念冲劲刮起“青春风暴”。“山不在高,有苏翊鸣;水不在深,有谷爱凌”,“00后”小将苏翊鸣与谷爱凌,在男子单板滑雪与女子自由式滑雪的比赛中,让所有人知晓了他们

34、的名字。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与大跳台比赛中,中国“00后”小将苏翊鸣“翊鸣”惊人,连续两轮完成转体1800的高难度动作,用行云流水的表现以及稳健的发挥,夺得了一金一银;在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大跳台以及U型池比赛中,凭借着拼搏奋进,最终创造了历史,获得两金一银。这是中国在冬奥会上的历史性突破,也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该项目上的冬奥历史最佳成绩,刮起了一场冰雪中的“青春风暴”。独一无二,用精致用心诠释“中国浪漫”。冬奥元素处处彰显“独一无二”的“中国属性”。北京冬奥会的许多环节和元素都融入着中华文化。通过冬奥我们仰视着“雪如意”的S曲线,注视着五环同心、同心归圆的冬奥奖牌,

35、感受着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雪如意”。“雪游龙”“雪飞燕”“冰丝带”“冰之帆”“冰菱花”这些好听的冬奥场馆昵称背后也蕴含着许多“中国式浪漫”。折柳寄情是奥运会闭幕式“缅怀时刻”的“中国表达”。离别时折柳相赠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不仅有“柳”通“留”的不舍,更有像柳枝一样坚韧的美好祝福。一件件、一幕幕、一帧帧,藏在细节里的“中国式浪漫”正通过冬奥会的窗口,向每一个关注者展现出无穷的魅力。情牵一线,用真情真心呼吁“共赴未来”。“绿色”,成为此次冬奥会的鲜明底色,彰显出“可持续向未来”的愿景。从开幕式的低碳点火,到鸟巢、冰立方的场馆循环,从申办到筹办,北京冬奥会始终秉持绿色、低碳

36、、可持续原则,将“绿色办奥”的理念贯穿于方方面面。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雪飞燕”依山而建,“雪游龙”依势而修,“雪如意”缀于翠海人们在享受冰雪运动的同时,亦可领略自然之美。北京冬奥呈递给世界的绿色答卷,促进了奥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了绿色发展,也为世界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关系贡献了“中国方案”,这更是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贡献的过程,向世界展示大国担当的过程,更是呼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强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篇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

37、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红灯笼为设计原型,巧妙地将冰雪文化和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寓意着冬奥会温暖、收获、友谊,呼应着“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内涵,更彰显着世界命运与共、携手共赴未来的“国之大者”态度。以“傲霜斗雪”的气魄对抗疫情。中国践诺,世界赴约。在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疫情严峻形势下,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以精准精细的国家治理效率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傲霜斗雪”的中国奇迹,以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拉进了被疫情笼罩的世界距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北京冬奥会时指出,“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

38、三亿多中国人参加了筹备工作”,中国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备齐头并进,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坚持不懈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切实做到了“尽精微”而“致广大”,彰显了“以天下观天下”的大国担当。以“山包海容”的姿态敞开怀抱。立春之时,冬奥之始。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八方宾朋共赴冰雪盛会。从20XX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本届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从“我”到“我们”,北京冬奥会讲出了中国人的情怀、文化底蕴和世界观,生动诠释了“开放、包容、共享”的世界格局。古语有云,“天下一家”“和合共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中,中国始终保持“一起向未来”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精诚合作,充分展现出自信、包容、友善的大国形象。以“暖意融融”的温情汇聚幸福。双奥之城,大放异彩。1.9万名赛会志愿者是一万九千朵热情洋溢的“小雪花”,20万名城市志愿者是暖心护航的“蓝精灵”,他们以热情和微笑向八方宾朋释放最大的善意,传递温暖、友爱、团结的志愿者精神,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奥运赛事中,运动员们用赛场上的全力以赴,赛前赛后的温暖互动,去诠释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也是中国对全世界人民的赤子情怀和价值追求。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展现出中国与世界同舟共济、砥砺前行的大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