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915999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 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1第一次看到傅雷家书是在父亲的书架上,那时我正要上高三,父亲只是简单的给我说了一下内容,要我好好的把它看完。在我的藏书中,傅雷家书是我多年来翻阅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它虽然装裱陈旧,且从第一页到后记都有自己当年用笔画下的重点感悟印记。犹记得当时读完家书,思绪万千,心情极不平静,为人之父的傅雷先生,它规定孩子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大气之成,有待雕琢。在长子傅聪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所倾注的心血傅雷先生告诫在异国求学的傅聪:“单纯的乐观是有害的,一味的向前看也是危险的。古人说鉴往而知来便是教我们

2、检查过去,为的是要以后生活得更好。”这段话给了当时正要的我感触很深,几次向父亲讨教:“我是否已走出单纯的乐观?我是否已知道去回顾自己的不足?”鉴往而知来几乎就成了我初涉世事的座右铭。在我反复多遍的阅读中,这段话给了我无限的感慨和激情,也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冲破了一些艰险与磨难。与人为善,快乐求生。傅雷先生是这样说的:“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傅雷先生在婚恋观上,亦对傅聪有多番指教:“对终生伴侣的要求上,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而主要还是

3、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相互尊重、谅解、宽容当是最重要的”这封家书对我影响之深,是我一生都为之欣慰的。在我还是年少轻狂,对爱情懵懵懂懂的时候,这番话给了我一个明确的交友方向,让我不会再爱情这条道路上走上歧路,找到适合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这怎能不让我对傅雷家书感怀、难忘傅雷家书中上百封指点子女的家书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角色的变化,不同时期给予我许多不同的人生指南。虽然著名翻译家、艺术家傅雷先生在家书中传授深奥的哲理及一些言传身教的范例,是我等平凡人难以企及、并未和汗颜的,但是这本好书中一些浅显易懂的做人准则确实让我终生受益的。全文约:934字,阅读时间:117秒。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

4、后感2读傅雷家书,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傅雷作为一个父亲的温度,而我却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力度。尽管傅雷在信中对傅聪嘘寒问暖,十分感人,但我却更加关注两人谈论艺术与文化的信件。作为一个曾出过国、留过学,也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翻译家,傅雷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主旋律是兼容并包。他既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作品可以让人眼光宽广,又把汉代的精美石刻奉为精品,其开放而宽广的胸怀和贯通中西、海纳百川的治学态度可见一斑。傅雷是一个善于对比和求同存异的学者。他常在书信中谈起中国古代的诗词。他有时会将诗词独立提出,有时则与西方音乐同时谈起,寻找共同之处。比如,他认为,莫扎特、舒伯特都富于一种近乎于李白的气质,而萧邦乐

5、曲的神髓则与某些中国古诗词颇具相像之处。他对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与分析,并不拘泥于诗歌和音乐,也有许多是针对于文化更深层之中优缺点的。这也体现了他不但长于探求细节,而且也对宏观的文化颇有些见解。比如,他认为西方人的思想是混乱的,具有双重性和矛盾性。又比如,在贝多芬的作品之中,始终充满了“人”(即自我)和“神”(即命运)的斗争,而在他最后的晚年里,“人”落在了下风,贝多芬在命运前低了头。是否低头没有定论,但西方思想的混乱由此可见。实际上,西方宗教信仰之“无我”(非是现在所谓无我),与现代精神之“有我”之间的战争,尽管自文艺复兴之时便已开始,但一直到今天,仍未结束。反观中国古代,由于诸子百家,无一以宗

6、教信仰为人之根本,纵是后来传入的佛教,也极重视自我智慧的完全觉醒(彻悟),所以,中华民族不可能在思想上出现如西方人般的矛盾与混沌。最不同寻常的是,这些关于艺术与文化的绝佳评论,有相当一部分,是写于他被强加_罪名,隔离审查期间。在这时,他的待遇差到了极致,每天甚至只能看五分钟书。对于一个爱书如命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情形几近人间地狱。但他依然在对文化和艺术提出着自己的想法,依然在谨慎而严密的思考着。也许,只有这样无论境遇好坏,总有一颗求索之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学者!全文约:932字,阅读时间:116秒。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3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

7、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傅雷家书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在波兰求学的长子傅聪的书信。记录了傅聪由钢琴学童到世界瞩目的钢琴家的成长过程。书中有傅雷夫妇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千个叮咛万个嘱咐,有亲情间的心灵沟通,是傅雷夫妇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当时,通讯根本不发达,远隔重洋的他们,只能凭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书抵万金”,见字如面,书信让他们近在咫尺。这些纸上的家常话如涓涓清泉,滋养着这个学童;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这个学童。让身在异乡的

8、他,感受到亲情的温度。1955年,傅聪在第五届钢琴大赛上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比赛上获奖的新中国音乐家。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写到:“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在傅雷的影响之下,少年傅聪就有一颗赤诚中国心。在波兰钢琴独奏会之后的傅聪写信给父母:“能够让人家对我最爱的祖国产生这种景仰之情,我真觉得幸福。”傅雷给傅聪的做人原则是:“先要学做人,次为艺术家”。傅雷家书突出体现“傅雷精神”,傅家门风,是傅聪成长必要的精神钙片。在这样的家风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严苛的家庭教育让傅聪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同时他也有常人不具备的品德和毅力:一个人独自在海

9、外生活,每天坚持练琴至少十二小时;在荣誉和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所以造就了这位世界级的钢琴家。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们付出。寸草难报春晖啊,你看,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每一桌丰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学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唠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把父母对你的种种唠叨当做爱的絮语,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无私奉献,不要荒芜了这份爱。全文约:924字,阅读时间:115秒。以傅雷家书为专题的初二读后感4从古至今,皆说父爱如山。可我却想,父爱,未尝不可是那淙淙流水,用那温情的叮咛,将我们温暖环绕。

10、它伴随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奔流。在我读过傅雷家书一书后,这种思绪又加重了几分。“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忽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个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绝不会坏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身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这封信修于一九五四年七月底。当时傅雷的儿子傅聪刚刚出国,掀开了他人生的新篇章,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傅雷曾在外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国外的情况有所了解。他不仅密切地关注着儿子的动向,还未雨绸缪地对儿子嘱托着遭遇不测时的应对方法。他用发自内心的文字,细细叮嘱着自己的爱子。尽管傅雷一家都是书香门第,但他对

11、儿子关心的细致入微首先从生活开始,洋溢在字里行间。“你现在住哪里,食宿是否受招待,零用钱是怎样的”是父亲首先关注的话题。当然,作为艺术家的傅雷亦很注重儿子精神上的修养。“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地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别让人误会。”作为艺术家,傅雷自然阅人无数、阅历广播。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人们对傅聪的评价褒贬不一。在傅聪自认为事业、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父亲用一句叮咛,敲响儿子心中的警钟。“孩子,这些话千万记住。爸爸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些。”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眼前模糊的文字中,浮现出了无比熟悉的画面。“八面玲珑而立于乱世。”郦道元的父亲奄奄一息,卧于病榻上告诫儿子。“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朱自清的父亲依依不舍,立于人潮中嘱咐儿子。“作业按时交,上课认真听讲。”我的父亲不厌其烦,站在车窗边叮咛着我。让我们听听父辈的叮咛吧,蓦然发现,父爱无处不在。它一直伴随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奔流,从未断歇。全文约:989字,阅读时间:124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资格考试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